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成土因素

成土因素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3-01-06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与总结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土壤是在成土母质(母岩)、生物、气候、地形、时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1.母岩──风化后形成颗粒大小不一、疏松多孔的成土母质,具有通气性、透水性,并从母质中释放矿物养分。

母质是土壤矿物质的主要供给者,因此,不同的母质,成土过程也不同:如石灰岩母岩上,发育为富含碳酸盐的土壤;盐渍母质上,发育成盐土;在紫色页岩或砂页岩的风化母岩上,发育着紫色土。

2.生物──土壤中有机质来源于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起主导作用,有机质经细菌分解后,在土壤中供植物吸收。蚯蚓等掘穴动物,可使土壤增加透水性和通气性。

3.气候──土壤中的热量和水分状况,主要受气候影响。

气候分布具有规律性,使植物和土壤的发育、分布也具有规律性。水的运动,使地表物质重新分配,产生不同的成土作用,形成淋溶土、钙成土、盐成土、水成土(沼泽土)等。

4.地形──影响地表物质、热量、水分的重新分配,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地势高低影响气候、植物的性质和分布。地形坡度决定水流速度和成土物质的再堆积。地形坡向决定光热条件的差异。

5.时间因素──成土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土类。成土时间短,发育为幼年土,如紫色土。

除了上述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也有意无意地参与成土过程,直接和间接对土壤产生影响。其中人类的农垦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并形成了特殊的耕作土壤(也称农业土壤),如我国北方的黑垆土,南方的水稻土。所谓耕作土壤是指各种自然土壤经过人类长期的耕作、改造、培养而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土壤的人工熟化过程。因此,耕作土壤与自然土壤的剖面性状不同。耕作土壤一般可分为两层:表层为熟土层,或称耕作层;耕作层之下形成了坚实的犁底层。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会产生消极、不利的一面。例如,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干预成土过程,造成了土壤次生盐渍化、沙化、贫瘠化(硬化)、水土流失等;由于农业生产过量使用农药、人工化肥,以及工业“三废”污染,使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积聚造成土壤污染,它不仅使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且有害物质还可残留在农产品中,进而危害人体。因此,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消除。

【成土因素】相关文章:

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气团

数字地球

我国的地理界线

巧借实验话盐碱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意境地图

日地关系的研究

我国的海岸线

土壤地理学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