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城市地标是否一定“高富帅”

城市地标是否一定“高富帅”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0-30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趣闻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平均直径高达157米、投资1.12亿元的辽宁抚顺新地标——“生命之环”

■将新闻进行到底

平均直径高达157米、相当于50层楼高,安装1.2万只LED灯,整个建筑所用钢材达3000吨,共投资1.12亿元。这座巨型环形城市景观建筑,即将完工,矗立于辽宁抚顺市沈抚新城,建成之后其主要功能是用作“观光”。

近日,即将作为抚顺新地标出现的“生命之环”备受舆论关注,网友也给它起了一个更加“平易近人”的别称——“大铁圈”。

对于“生命之环”,公众看法不一。有网友在微博上表示,“建造世界上独有的‘生命之环’,竟然只是被用来观赏,绝大多数纳税人不解这一工程是基于怎样的审美情趣。”据新华社报道,更为愤怒的批评者甚至直称“花亿元造大铁圈,败家艺术该歇歇了。”

——地标观察——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当下中国城市发展迅猛,城市之间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相互较量着。许多城市都想打造一张独特的“名片”,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如何显示城市的实力、人民的气魄?高度自然成为城市地标追逐的首要目标。于是,“第一高楼”热在各地兴起。据媒体报道,长沙拟建造一座高834米,共220层的摩天大楼,这个大楼比迪拜塔还要高50层。重庆市也在规划建造高470米的西部第一高楼,建成后将成为重庆的新地标和“重庆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市在竞建第一高楼的运动中也不甘落后,一座设计总高度为632米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目前已达到300多米。根据计划,该“上海中心”将于2015年全面建成并启用,未来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城市的新名片。

耗资巨大却不受待见

除了高度的竞赛,城市地标的建设投资也可谓“争先空后”。据媒体报道,中国最大超高层钢混结构建筑“东方之门”,总用钢量超过12.5万吨,相当于建造8艘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总投资达45亿元;上海世茂国际广场总投资30亿元;计划中的济南CBD超高层项目投资100亿元;广州某区一座地标大厦投资也达10亿元……

相较于投资的大手笔,地标建筑的短命更令人揪心。许多城市曾经的地标都成了“短命建筑”:2005年,耗资4000万元修建的重庆永川市地标建筑——渝西会展中心被爆破拆除,仅投入使用5年;2007年,西湖第一高楼被拆,设计寿命100年仅“存活”了13年;2009年,曾经的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沈阳夏宫被整体爆破,它仅“度过”了15个春秋;2010年,南昌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也仅13个年头。现在,公众对各地竞相“生长”的地标建筑都揪着一颗心,不仅心疼这一笔笔不菲的投资,也担心着它们的未来命运。

一流设计只求“惊鸿一瞥”

前有“大裤衩”、“大秋裤”,后有“大铁圈”“大铜钱”,甚至出现了“比基尼大楼”的效果图。网友直呼国内的城市建筑在不断地挑战公众的想象力。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城市地标虽在设计上费劲心思,求新求异,但却不顾公众审美,只为“形不惊人死不休”。

日前,有评论指出,地标性建筑是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是城市的文化品牌,可以为城市增色,但是城市地标性建筑是有文化的、精神的,至少是美的,并不是随便弄一个“世界第一”的建筑物,就能称作地标性建筑。

为了标新立异,完全不顾建筑“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原则;为了眼球效应,甚至可以置“美观”于不顾,“张扬”“炫目”成了设计的价值要求。以大为雄,以丑为美,奇形怪状、张牙舞爪……脱离社会审美的标准。丑陋的地标性建筑,不仅造成人物、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也是对城市空间的视觉污染,最终只能成为城市“牛皮癣”。

——我们需要怎样的地标——

程序合法是首要条件

“一个城市地标性建筑的决定权、投资金额、建筑造型都应该由当地民众决定。”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李志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公众的参与决定,地标性建筑花再多的钱,都是公众理性权衡的结果。他强调,建设地标性建筑等同于形象工程,必须要以理性的眼光分析,其中,必须符合城市发展需求,并以未来发展规划为定位,同时要基于城市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段进宇也指出,政府兴建的地标建筑多动用财政

资金,这就需要严格按照程序来,并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

而对于抚顺市“生命之环”的争论,有评论指出,如果建设“生命之环”充分征求了当地百姓的意见,经过了专家的可行性论证,由人大等部门批准了建设资金,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属于一项既顺应民意,又量力而行的工程,那么别人就没有理由说三道四。

要具有严肃的人文特征

有人说,一茵绿草为地标可能胜过一座牌坊,一间书屋可能胜过一处高塔。地标建筑要展现一个城市的形象,不一定要有炫丽的外表,但要能够彰显其内在的精神价值。作家冯骥才曾指出:一个城市的地标一定要有“严肃的”人文特征,首先是文化内涵,能够赋予一座城市特别的意义;其次,要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第三,要记录时代的特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一个城市的地标建筑,首先还是要和这个城市的文化气质等相匹配,盲目攀比造最高最大,难以真正成为城市地标。”东南大学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周琦表示,一个建筑要成为地标,不可或缺的因素包括位于城市核心或重要位置、拥有最高最大或特色设计造型、具备强有力公共影响力等,但事实上并非客观条件具备就能成为地标。

给予“另类”一些宽容

针对网友对各个新奇地标的调侃,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教授秦红岭曾撰文指出,对一些外观颇为另类的地标建筑,我们也应该本着一种多元包容的心态去看待它给城市建筑文化带来的丰富性,而不是一味地质疑与贬低。

有评论指出,对于建筑设计,只要它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不伤害民族感情,不违背公序良俗,不给公众在心理上造成一种不愉快的感觉,那么就应该允许它另类。当年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入口等都曾引发热议,但最终成为新的经典。

对于另类建筑公众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其他两个领域:一是建筑的质量,二是建筑的寿命。建筑的质量,不但关系到建筑的安全,也关系到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偷工减料、贪污腐败的行为;而建筑的寿命,则关系到纳税人的钱财是否得到了合理的使用。同时,建筑的质量和寿命还关系到它能否成为一座伟大的建筑,因为伟大的建筑,都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

【城市地标是否一定“高富帅”】相关文章:

地球内核某区域在融化 高密度液态层围绕内核

为何美国人一生打拼后“南下”

世界最宽的瀑布

地理学家——刘纪远

十三部门将联合开展“问题地图”专项治理行动

中国尼泊尔达成一致:珠穆朗玛峰有两个高度

地理环境:“多国部队”与鸟类的天堂

减少城市内涝的简单做法

高中地理第一轮复习“南极洲”知识梳理

9·11十年:图说“零地带”的前世今生

最新地理学习资料
热门地理学习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