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影响雪线分布中地形与海拔的易混点

影响雪线分布中地形与海拔的易混点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3-01-04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知识点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很多考试试题让考生对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气温、降水和地形作详细的分析,有超过七成的学生将“地形”这个影响因素写为“海拔”。是什么原因使这个错误如此普遍?经分析认为:一是学生“对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这个前提条件不理解,以为指某山有没有雪线;二是对“地形”这个影响因素还是理解不透。在评卷时我作了如下说明: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是指“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之意;海拔不影响雪线的分布高度,只影响冰雪分布的上限;地形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系。

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000 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

2、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例如,中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900~4200米,而北坡雪线高度为3500~3900米。

3、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在同等气温(低于0°C)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形成降雪,形成海洋性冰川,雪线高度在4500米左右;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空气要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形成大陆性冰川,雪线大多在6000米左右,个别地区达6200米。

【影响雪线分布中地形与海拔的易混点】相关文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解析

高中地理难点之地球自转的意义

影响世界热点地区的环境因素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

高中地理必修本记忆知识要点汇总

高一地理湖泊的成因知识点

名师指点:关于地球圈层的几点思考

高考地理能源的考查方式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冲刺复习的要点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