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过冷却雨滴在温度低于0℃的地面、地物或树木上,冻结形成透明的或毛玻璃状的冰层,称为雨淞。雨淞常在初冬或早春(温度为0—5℃)时出现。密度在0.5—0.9克/厘米3之间。雨淞是我国北方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的出现常导致通讯线路的中断,妨碍铁路、公路的运输。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危害也很大,它会压死秋播作物,并能使牲畜吃不到草料而大批死亡。
【雨淞】相关文章:
★ 魏源
★ 南澳I号发掘进入古船内部 文物可能大量出水
★ 高中地理难点:中国农业地理的综合分析
★ 哈勃望远镜拍到鹰状星云“恒星发电站”(图)
★ 三星堆世界之最
★ 世界上的国家别名、曾用名拾趣
★ 2011年高考地理复习:地球运动专题
★ 高考地理19个热点专题主观题答题要点
★ 地理答题时应画辅助图 选择题不宜二次检查
★ 南极臭氧空洞面积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