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过冷却雨滴在温度低于0℃的地面、地物或树木上,冻结形成透明的或毛玻璃状的冰层,称为雨淞。雨淞常在初冬或早春(温度为0—5℃)时出现。密度在0.5—0.9克/厘米3之间。雨淞是我国北方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它的出现常导致通讯线路的中断,妨碍铁路、公路的运输。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危害也很大,它会压死秋播作物,并能使牲畜吃不到草料而大批死亡。
【雨淞】相关文章:
★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 世界最大的内陆盆地
★ 日研究者说北半球酷热由偏西风"蛇行"造成
★ 韩日共建直径2000公里射电望远镜观测网
★ “星尘号”探测器与彗星第一次亲密接触
★ 高中地理难点:中国农业地理的综合分析
★ 高考地理必背口诀
★ 裴秀
★ 历年高考真题之气候(一)
★ 2009年高考地理平面图的判读及空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