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中国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发现16处海底热液区

中国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发现16处海底热液区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7-04-19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科普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执行中国大洋第22航次科考的“大洋一号”船11日上午返回青岛。科考人员在此航次共发现了16处海底热液区,几乎等于中国之前已知海底热液区的总和。

中国大洋科考主力船“大洋一号”2010年12月8日于广州启航执行22航次科考,历时369天,经历9个航段,调查区域涉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三大洋,航程64162海里,是中国环球大洋科考史上时间最长、科学考察范围最广的航次。共有来自国家海洋局相关科研机构、北京大学等国内外32家单位的218人参加。

22航次总首席科学家陶春辉介绍,此次大洋环球科考开展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多金属结核、深海环境、深海生物基因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等多项调查工作,各航段均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

陶春辉说,科考人员在此航次中共发现了16处海底热液区,包括南大西洋5处,东太平洋11处,其中在南大西洋发现的一处热液区是目前南大西洋洋中脊发现的最南端热液区。

海底热液活动区中的热液硫化物是目前日益受到国际关注的一种海底矿藏。它的成因在于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铜、锌、铅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到附近的海底,像“烟囱”的形状一样堆积起来。

22航次第三和第四航段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耀民告诉新华社记者,他所负责的两个航段共发现了两处海底热液区,其中南太平洋最南端海底热液区位于大洋洋中脊和地幔热点的交汇处,这有利于研究地壳的构造和演化。“南太平洋另外一处海底热液区面积较大,科考人员抓取了一块铜含量很高的岩石。”他说。

今年7月末,科考人员在东太平洋发现海底热液区,其中有死亡的还有刚死亡或是离活动热液区较近的区域,这将有利于研究海底热液区的形成历程。“7月30日,我们抓来一块重达500公斤的硫化物样品,这是中国自开展硫化物调查以来所获得的最大硫化物样品。”22航次第六和第七航段首席科学家倪建宇说。

在海底热液区附近,科考队员还获得了丰富生物样品。“虽然海底热液区温度高达200摄氏度至300摄氏度,但那里还有生命形式的存在。”航次第5航段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主任邵宗泽告诉记者:“我们在南大西洋利用深海生物组合取样器和电视抓斗抓捕了一条热液鱼、大量盲虾和海底微生物样品。”

科考队员介绍,他们抓捕的热液鱼头大,体型呈蝌蚪状,体长约60厘米,重约1斤,鱼眼凸起,呈灰色,体表无鳞,但有坚硬刚毛,应该是人类所未知的新物种。这为深海大型生物研究提供了珍贵研究资料。

“此外,海底无光,我们在热液区发现了没有眼睛的虾,命名为‘盲虾’。”邵宗泽告诉记者,“大量海底微生物样品则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基因研究提供了珍贵样品。因为海底高温、高压、剧毒而且无光,所以海底生物独特的基因可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同时,海底热液区特殊环境类似于地球早期的环境,这些微生物就有可能类似于地球早期的生命形式,可为生命起源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自2007年大洋19航次中国在西南印度洋发现第一个海底热液区起,经过四年的努力,迄今为止中国已在三大洋发现了33个海底热液区,占世界三大洋30多年来发现热液区的约十分之一。

谈到此航次发现近一半中国已知的热液区时,陶春辉说,这与中国在深海大洋方面的科学认识和技术提升有关。“科考队员此次使用了中国自主研制的水下机器人、声学深拖系统和深海岩芯取样钻机等,南大西洋和东太平洋洋中脊活动的科学认识也有提高。”他说。

“同时,一支深海大洋科考队伍的成长和船舶、仪器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都是此次科考成功的原因。”陶春辉说:“但是中国深海大洋仍是‘新手’,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至少在5年以上,科学认识水平就差得更远。”

陶春辉表示,下一步中国大洋科考将注重对深海大洋的科学认识水平,例如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气象和水文资料等,从初步发现向深入研究过渡。“例如,之前中国在印度洋发现了海底热液区,22航次第一航段就在此布放了深海综合锚系浮标观测系统,为的是了解这里的水文、气象资料和生态环境等。”他说。

【中国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发现16处海底热液区】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学科的能力训练

中国区域地理考纲及知识点

南大西洋现多个“黑洞”漩涡

第一个发现澳大利亚的欧洲人

世界风力最大的地区

中国现代冰川分布

美国科学家发现巨大质量黑洞不断喷涌X射线

我国大洋一号完成大洋科考凯旋

中国气象局质疑欧洲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说法

世界最年轻单人环球航海纪录将被刷新

最新地理学习资料
热门地理学习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