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关于节气、月日、干支的谚语

关于节气、月日、干支的谚语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9-02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与总结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一九二九,在家孤朽(不舒服状);三九四九,冻破茶酒;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行路的人儿把衣袒;八九连九九,从此犁牛遍地走。(河北)

▲冬至属一九,两手藏口袖;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门子把炉守;五九四十五,开门寻暖处;六九五十四,杨柳的皮色发细致;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袒;八九七十二,柳絮儿长上翅;九九八十一,以后农夫该早起。(河北)

▲一九至二九,相逢不握手;三九二十七,锭糖挂半壁;四九三十六,方才冻得熟;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河北)

冬至起九,一九二九,就是12月22日到1月8日,这时候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南纬23.5),斜射北半球最低,即使在正午时间,太阳高出地面的角度也很小,同时昼极短,夜极长,天气渐冷,以致口中嘘嘘,似吃了辣椒的样子。这时地面受热虽最少,但是因为夏天去了不久,地面积热还有,所以还不是天气最冷的时候;三九四九,就是1月9日至26日,太阳虽已渐渐高起来了,但是所达的高度,还是很低,同时地面热力的亏耗已达极点,所以达时天气最冷,茶酒冰冻,只得闭门烘火了;五九六九,就是1月27口至2月13日,这时候太阳高度渐高,昼间渐长,夜间渐短,最冷天气行将过去,天气慢慢回暖了,所以见得柳树发青,大地回春的景象;七九八九,就是2月14日至3月3日,太阳更高了,昼夜几乎等长,天气更暖,路人的衣服穿不多了,杨柳开花,絮絮儿满天飞扬;九九就是3月4日至12日,太阳更高,天气更暖,寒冷天气已经过去,农耕开始,农夫犁牛要忙着工作了。

▲春天孩子面,冬天后奶面。(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

春季的天气变化无常。春季在寒冬之后,盛夏之前,这时南方已热,北方还冷,南北的温度差别全年最大。因此,北方的冷空气,南方的热空气,常易发生冲突,造成锋面,发展成气旋。气旋来了,天便下雨;气旋去了,天又转晴。春季的气旋最多,天气也就变化无常,好像孩儿面,忽哭忽笑的样子。

冬天的冷风、乌云,非常可怕,好像后娘的凶相。这是因为冬天北风盛行,在福建省内,正是半稳定性极锋来回往复的地带,所以又多乌云,海面上更多暴雨,天空景象是非常可怕的。

▲反了春,冻断筋。(山东即墨、河南太康)

反了春,是立春之后下雨的意思。立春在阳历二月初,这正是全年最冷的时候。冷天下雨,因为潮湿关系,所以觉得格外冷。

▲雨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河南开封)

根据我国习惯,阴历正月初一和立春都认为是春的开始日。在阴历连续平年之后,立春就在阴历十二月中,和阴历正月初一隔着半个月的时光。这半个月在阴历年底,还是冬天。这就是两春夹一冬的意思。

查历年纪录,长江流域在阳历一二月之交,天气最冷。立春在阳历二月五日左右,长江下游的最冷天气行将结束,天气就可变暖了。但是照习惯说:这时还是残冬岁底的时候,所以说:两春夹一冬,必定暖烘烘。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广西贵县)

全年二十四个节气,在阳历的月日是确定的,在阴历是不一定的。清明节在阳历四月五日,在常年是阴历三月初。如果碰到有闰月的阴历年,很可能在阴历二月初。那末,阴历二月行的是阳历四月的天气。三月行的是阳历五月的天气,比较平年的二月三月,要暖得多了,所以说清明在二月,野外一片青;清明在三月,大地还未回春。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江苏常州)

这是冬去春来天气变暖的现象。但所说断雪断霜的日期,各地不同。大凡纬度愈北,断雪断霜的日期就愈迟。例如断霜的平均日期,南京在三月十八日,北京要到四月十三日。

▲清明谷雨,冻死老鼠。(广西贵县)

就是说:在清明谷雨的节气,天气还是很冷的,这是北方寒潮南下的结果。

▲未到惊蛰先动雷,四十八天云不开。(湖南)

相传惊蛰是全年初雷之期,实际上不可一概而论,要看各地方各年份而定的。愈北的地方,初雷愈迟;愈干冷的年份,初雷也愈迟。假使那一年,南方气团来的特别早、特别强,初雷之期也可提早。南方气团既经北来,此后下雨的机会自然多了,但是不一定有四十八天。

▲夏至十八天,冬至当日回。(河北威县)

夏至后经过十八天,白天开始变短;冬至后,白天当日就变长。在北半球,夏至太阳最高,昼最长,夜最短。冬至太阳最低,昼最短,夜最长。过了夏至,昼就变短;过了冬至,昼就变长。但是这个变化的过程,却有快慢不同。因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一年之内距日的距离,有远近的变化。地球离太阳近,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快;地球离太阳远,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慢。冬至那段时期,日地相距最近,地球公转最快,在我们看来,就觉得昼间变长的过程最快。反之,夏至那段时期,日地相距最远,地球公转最慢,于是昼间变短的过程也就极慢了。

▲夏至日出火。(广西贵县)

夏至日太阳最高,所以热力最强。

▲梅里无雨,伏里来。(河南开封)

黄梅天不下雨,伏天就下雨,这是可能的,但是并不一定。像1934年长江流域梅里没有雨,伏里也没有雨。

▲头伏萝卜、中伏菜;末伏还能种养麦。(河北)

这话流行于河北省宣化,表示各个时季,因温度雨量的变化,而种着不同的作物。

▲处暑去暑通死老鼠。(河北)

处暑在阳历八月二十四日,夏天己去,在河北北部较北,温度更冷。这一带是寒潮前锋地位,气旋在此发生很多,所以常有秋雨绵绵的景象。

▲处暑不出头,拔了喂老牛。(河北)

处暑以后,在河北省北部天气冷了,农作物到这时还不抽穗,以后就难望有收成。

▲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广西贵县)

白露在阳历九月初旬,已是秋天气象,天气逐渐变冷了。

▲立秋三天,满地红。(山东即墨)

立秋之后,天气冷了,所以满地红叶。

▲秋后起阵,阵阵寒。(江苏苏州)

▲一阵秋雨,一阵凉;-场白露,一场霜;严霜单打独根草,蚂蚱死在草根上。(河北)

夏天以后,太阳低了,夜间长了,天气从此就逐渐变冷。北方的冷空气直冲南下,和本地原有暖空气激荡一次,就下一阵秋雨;最后是冷空气替代了暖空气,把北方的冷带到南方。所以说:一阵秋雨一阵凉。初秋夜间,如果天气晴明,温度相当低,会结露水;晚秋夜间,温度更低,就结霜。因为凝霜的水分,一部分是植物的组织里供应的,霜融解了,就不能恢复到组织里去。所以植物经霜打之后,就凋蔽而枯萎。温度既冷到零下,蚂蚱和其他昆虫,不冻死也要冬眠了。

▲立秋无雨甚堪优,万物丛来一半收;处暑若连天下雨,纵然结果也难留。(广西)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河北)

立秋约在阳历八月八日,这时的稻子正需大量的水,这时如不下雨,谷物就要枯萎。处暑在八月二十四日,稻子正在抽穗结实,如果多雨,花粉易落掉,结果就无望了。即使结成了谷子,也因下雨而腐烂。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湖南长沙)

白露在九月上旬,过了白露,正常是凉秋天气了。这时候北来的冷气团,常常稳定在我国境内。因为这种气团来自内陆,湿度很小,云量奇少,所以白天的太阳可以照射地面,地面温度相当高。夜间因为天空无云,地面的散热很盛,温度可以下降很低,这样就造成了夜寒日里热的情况了。

▲冬暖年要荒,冬冷福好享。(河南开封)

冬冷杀虫,来年虫害轻;冬暖,可以助长虫害。

▲二月二,龙抬头。(河北)

二月二,大约是阳历三月初。这时起,开始多雨了,这是季候更替的常态。

▲二八月,乱穿衣。(江苏)

阴历二八月,正是春秋季节。这时天气变化剧烈,温度升降不定,所以衣服要随时更换。

▲七八月,看巧云。(山东即墨)

所谓巧云,是比较好看的云状。冬春两季,天气寒冷,云低成层幕,灰暗无光,漫布全天,当然没有什么好看。同时冬季天气很冷,春季又寒暖无常,不适宜于外面看云。到了明历六月,正是最热天气,空中水汽最多,地面对流最烈,这时的云块巨大无比,有时像野兽,有时像山岳,我们看了,只觉得一片可怕的样子。只有阴历七八月里,正当秋高气爽的时候,云块是高而分裂,不像冬季云的密蔽全天、夏季云的巨大可怕,同时阳光照照,不太冷也不太热,最适宜在野外观赏天空,所以有此说法。

▲三月三,晦袍掏扇换纱衫。(广西贵县)

冬去春来,天气变暖了。

【关于节气、月日、干支的谚语】相关文章:

沙尘天气

莫斯科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全国分地区煤炭产、需、调情况

关于虫神庙和蝗灾发生频率分布图的简单说明

根据降雨状况判断降水强度

世界主要的语言

巴西:民族融合的典范

我国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