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次生盐渍化的区别

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次生盐渍化的区别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8-23 发表|教学分类:计划与总结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土壤盐碱化:通常情况下,土壤地下水与表层土壤水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地下水位恒定,表层土壤中的离子含量相对稳定。气候干旱时,土壤蒸发量增大,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下降,引起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移,土壤中的盐分也随着水分同时运动。水分蒸发以后,盐分则在土壤表层积累,盐分离子达到一定高的浓度时,就发生土壤盐碱化。所以,绝大部分盐碱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的土壤盐碱化称为原生盐碱化。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盐碱化称为次生盐碱化。

盐:由于地表蒸发将盐分积累在土壤表面

渍:地下水位过高浸湿地面

碱:由于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使得土壤阳离子过高,土壤呈碱性

地下水位高是造成盐渍化的主要原因,如果灌排系统良好不会发生盐渍化,也就是说土壤的盐分是随水而来,随水而去。不过我觉得很多时候很多人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并不明确,也就是说如果你在那本书或那片论文中看到了土壤盐碱化这几个字,实质上它所说的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壤盐碱化,也许它指的就是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河套平原、渭河平原等。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故应健全灌排系统,采取合理灌溉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止地下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次生盐渍化的区别】相关文章:

锋面气旋

天津简介

马可·波罗

怎样总结地理知识规律

日本习俗一瞥

恢复生态的最佳树种──沙棘

七大古都

东方宝石

内海

乡村聚落类型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