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安徽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分析

安徽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分析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4-11-20 发表|教学分类:试题分析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安徽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分析

一、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2011年的安徽省文科综合地理试卷,承接了2010年命卷的模式,整体上比较平稳,只是在综合题中的小题目的数量上和要求上作了一点微调。地理试卷的题量不大,共计选择十题,两道综合题,但信息量很大,正所谓“小题量,大容量,高分值”,所考查知识点均为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尤其注重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考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发展的比例大约为45:25:30,区域发展这部分的内容增加不少,很好的体现了地理新课程的特点,难度适中,考生一般能够接受。2011年的安徽省文科综合地理试卷特点总结如下:

1.重视图表,凸显地理学科特点。

在2011安徽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说明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今年高考的地理试题仍然继承了近几年来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趋势,今年地理试题一共有7幅图表,丰富多彩的地理图表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因而,注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内容也就成为文综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永恒主题。如第27、28这道组题很新颖,图虽然简单,但信息量不少。这幅图隐含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编码原理,把动态的土地利用过程在一副简图上面表现了出来。这类题型不但考察了学生静态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知识,同时也考核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答案:27-A,28-C。

2.求稳求新,侧重基础。

试卷中的地理试题,尽管大都是围绕着不同的区域展开的,但最终都落脚在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之中,如综合题33题,结合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和大飞机项目,考核了城市功能区、工业的区位因素和产业的转移。这些全部都是主干知识,跟我们在考前的判断基本一致。该题难度不大,得分率应该较高。综合题34题,结合地面气压场的分布,考察了天气系统,以及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天气和气候始终是自然地理的核心内容,这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间已经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3、以区域为载体,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试题以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主。选择题自然和人文并重,综合题以自然为主、兼顾人文。在题目设计上,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特点,减少了纯知识性和记忆性的题目,更多是采用了以考查能力立意命题。如第25、26题,结合气候资料图和南美某河流域图,考察河流的搬运作用、湿地的作用等。学生只要能够从图中有效的提取信息,解答该题并不困难。答案:25-A,26-D。

4.关注焦点,重视乡土地理。

地理试题不回避焦点,且能将焦点地区与地理知识、原理有机结合起来。乡土地理是近三年的新增考试内容,《考试说明》要求考生了解安徽省自然地理总体特征和主要自然灾害以及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选择题第23、24题及综合第33题第(3)小题均以安徽省情为背景命题,涉及产业转移、贸易、交通等热点话题,效果很好。结合安徽的省情特点考察地理知识,已经成为最近三年安徽试题的共同特点。23题和24题,结合安徽的对外贸易构成,考察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国际产业分工等有关知识。答案:23-C,24-B。

5.贴近学生生活来命题。 学有用的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29、30两题,结合房屋的精巧设计,把生活中的建筑美和正午太阳高度主干知识考察有机结合,可谓天衣无缝,让人赞叹不已。答案:29-D,30-C。

6.地理学科意识的要求增强。

地理学科能力有很多类,如地理思维能力;2008年全国卷曾经有一组关于产业重心转移的高考试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科学研究的方法、成果应用在高考中间,来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很高,非常有效。今年安徽卷再次出现类似的试题,不过考察的知识点比全国卷要广的多。31和32题,结合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以及GDP重心的转移,考察学生对我国地理国情的掌握程度。这道组题的难度较大,区分度应该很高。我国能源生产的重心在北方,并且不断西移,因此图中的c曲线为能源。对于b和a两条曲线的判断,需要知道我国经济重心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重心向南方转移是很明确的,但是我国能源消费量和GDP产值之间并不是完全对应的,由于北方的重工业比例高,因此单位产值的能耗大于南方,因此可以判断出a为GDP重心的曲线,b为能源消费重心曲线。答案:31-B,32-D。

二、教学得与失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的力量群策群力,针对我校学生素质的实际,就制定了“两抓一保”的思路,和“讲实效,砸基础,不丢分,上台阶”的原则。根据教务处要求,对今年的高考情况、得失之处作一反思和总结。

得(经验)

第一阶段复习时(高三开学至次年寒假开学(基础知识复习阶段)),我们总结了几个特点:(1)细,无微不至,颗粒归仓。(2)全,把该讲的讲到,真正实现地毯式复习,但也要有重点的大胆的取舍。(3)忘,因基础知识复习阶段时间长,又都是知识性的、记忆性的内容,所以,必须警惕遗忘,采取循环式复习,不间断的、定期的把学过的知识“常回家看看”。(4)留,在这个阶段我们给同学们留下疑、难、重、漏等考点,为专题重点复习提供可靠的、符合学生实际的依据。这个阶段我们还注意让每个学生整理错题,老师每周都有错题回顾卷,同时,加强作业的批改和讲评,使知识挖深、讲透、学活,这样才有能力。

在第二个阶段复习时(寒假开学至四月中旬重点专题复习),我们根据本学科的疑、难、重、漏等考点作专题性的强化练习,形成突破,带动成绩的提升。具体做法如下:(1)充分利用已有的错题本和错题回顾卷,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教学活动。课堂上重点讲有问题的知识点;作业的选题上有重点的选题,在考试时也有重点的选题。(2)把握好度,在突破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偏难不偏怪,实事求是,适可而止,提高复习的得分效益。(3)本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主,兼顾基础知识的循环和整理,牢记知识与能力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阶段的复习(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模拟考试阶段)。(1)精选试题,尤其是难度、梯度控制,使学生真正学到应试技巧;(2)注重试卷讲评,不仅要讲知识、讲做题,更要讲做题技巧、心理素质。

第四阶段虽说是自由复习(五月中旬至高考查漏补缺阶段),但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放松,更不能放手。

以上四个复习阶段,我们做得不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如下

失(不足)

1、复习进度与质量掌握的不协调:尤其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任务重,时间紧,知识广,基础差,难度大。我们采取的地毯式复习方法,这样在完成了进度的同时,质量打了折扣,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给二、三轮复习,甚至高考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2、难度控制操作不当:在作业上,以及作业反馈上难易程度很难掌握,老师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情况;在习题选择上,难易程度把握不好,是训练的效果达不到;知识的深广度上,没有掌握好,这与本人的经验不足有直接的关系。

3、学生心态上没有把握好:课堂状态、做题心理、考试心态、高考状态。由于我们在平时训练得不够,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

4、主干知识掌握不牢。表现在基本概念、知识点没记牢。在第一阶段复习时,地毯式复习,基础知识抠得过细,讲得太多,但是对学生的检查不够,学生基础很差,又经过很长时间的复习阶段,遗忘率很高。所以造成这种后果。

5、读图能力差。表现在考生对局部地图的认识辨别能力弱,单独拿出一个岛屿、一片区域,就不识其中事物。

6、综合能力不强。表现在对人文地理问题作答时抓不住重点,归纳不到要点,而阅卷时是见点打分,没答到要点就没分。

7、答题不规范,过失性失分明显。表现在有些考生答题时甚至连地名、城市名都看错了。

三、启示

通过对近三年的安徽高考地理试题分析,给我们的地理教学提供以下启示:

第一应认真研究教材,解读《考试说明》,这样才能把握高考的正确方向,这也是搞好地理教学的真正基础;

第二应突出地理主干知识教学,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自然地理中强调自然环境的物质运动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运动、地壳运动及影响)和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的教学。人文地理中突出人类活动的区位理论(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区位、人口区位、城市区位)和人地关系理论分析。区域地理中注重区域定位和区域特征分析及区域国土整治。

第三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第四应联系实际,搞好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

第五应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答题技能。

查字典地理网有全面的地理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安徽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分析】相关文章:

国际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图像系统运用于地理新教材

学会如何在地理月考中总结问题

高中新课改地理作业系统初探

2009年高考地理命题者青睐"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高考地理:冲刺阶段要以纲带目

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怎样利用好分组教学

长江中下游防洪综合治理措施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及其分析

我国的地理界线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