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需求的增加,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也日益严重。面对这种局面,认真研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1.土地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世界第三大国,不可言小。但我国又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12亿多人口,平均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10多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我国人均仅0.1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0.76公顷,我国为0.35公顷。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我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我国已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我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2.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东西跨滨海湿润区、半湿润区、内陆半干旱区、内陆干旱区、导致了我国地貌、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复杂、形成了多样地形。
从海拔500米以下的东部广大平原、丘陵,到西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高原和盆地,山多于平原。据统计,我国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33%,丘陵占10%,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仅占12%。按广义标准计算,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部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面积仅占三分之一;全国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农业人口和耕地在山区。这种情况造成了我国农林牧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结果。
3.土地资源的地区不平衡,耕地资源总体水平差
按照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我国土地一般可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面积大致相同的两大部份。这条等降水量线习惯上称为“瑗辉一腾冲”线。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内陆水域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一半以上的林地分布并集中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地区。现有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不到40%,还有近亿亩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需要逐步退耕。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出现退化,全国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由于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和耕地资源的质量不高,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承载力相差很大和土地利用上的显著差异。
4.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足,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已利用的达到100亿亩左右,占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是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以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可利用的土地大多已耕种,可利用尚未利用的土地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大多质量差,开发难度大。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目前还有土地后备资源18.8亿亩,实际上可开垦为农用地的不足2亿亩,根据现有开发复垦能力,我国今后15年最多可开发8000万亩土地。
5.土地资源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费严重,人地矛盾尖锐
近些年来,我国人口每年以1000多万的速度递增,而耕地以数百万亩的速度递减。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据有关方面测算,我国现有年粮食需求为5200亿公斤,而近年来粮食年产量一直徘徊在4500-5000亿公斤水平。目前我国工业用地面积产出率很多地区每平方公里只有1亿多元,有的地区更低;城镇土地至少有40%以上的潜力可挖,城市用地人均达到133平方米,比我国目前规定的人均100平方米的控制指标高出30%,村镇居民人均用地达到190平方米,超过人均用地控制指标高限(150平方米)27%;建设项目174.75万亩,占实际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8%,其中耕地94.2万亩,占闲置面积54%,闲置耕地中有51.8万亩已无法耕种。按目前我国平均亩产量计算,生产416.5万吨粮食需要1000万亩耕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相关文章:
★ 我国港口的新发展
★ 我国的四端
★ 我国的人口增长
★ 地理课改的思考
★ 国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