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高中人文地理问题的答题策略

高中人文地理问题的答题策略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3-01-05 发表|教学分类:试题分析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问答题的几点注意

一、明确问题类型,有效答题

(1)特征问题:一要明确是地理事物本身的特征还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二要掌握描述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 ①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②地表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③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④.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河床的宽窄、河水流速的快慢、河流长短、支流的多少及分布等方面概括。 ⑤.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⑥.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⑧.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2).成因问题 成因问题在地理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很多,作答时一定要注意题目问的是自然原因还是社会经济原因,或两方面都要答.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分析时应该抓住主要原因。如果是农业区位因素方面应该立足于四大自然要素和相应的社会经济要素。

(3).评价问题:回答此类问题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二要从对生态(自然方面)、社会、经济三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二.重视图表.文字材料的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三.逻辑严密,答案简洁,条理分明

四.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五.扬长避短,防止丢分

六.书写整洁,不留空缺

一、生态问题 命题模式:

(1)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2)治理措施:具体措施、注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 答题技巧:

(1)从题目给的材料中挖掘信息,由问题找对策;

(2)参考典型案例;

(3)结合具体地区实际情况。

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长江黄河中上游地段)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山区坡陡(南方低山丘陵)。

(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陡坡开荒)、过度樵采,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黄土高原)。 治理的措施:

(1)控制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草);

(2)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建设(黄土高原);

(3)保护天然草场、草地,及时对土地进行复垦(采矿后)

(4)发展立体农业(南方山区);

(5)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6)控制人口数量。 治理的意义:

(1)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济效益

(2),建立生态农业模式,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

(3)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式。社会效益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1)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2)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

(3)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4)禁止采伐发菜等;退耕还林、还牧

(5)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6)控制人口数量。 治理意义:

(1)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3)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1)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2)修建水库;

(3)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4)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

(5)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6)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7)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8)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春季大量的积雪融水缓解了旱情) 西北地区的干旱缺水: 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风力大,蒸发强等因素有关。

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地形低洼;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大气降水少,蒸发强。

(2)人为原因: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

(1)引淡淋盐;

(2)井排井灌;

(3)生物措施;

(4)农田覆盖;

(5)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气温高;

(2)静水;

(3)静风;

(4)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 a.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b.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c.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6、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高中人文地理问题的答题策略】相关文章:

浅谈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一)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

中国的机械工业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东南亚地理概况

高中地理常见易混概念比较

中东的石油经济

兴趣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法宝

人口政策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