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高考地理备考:知识点之二《地图》

高考地理备考:知识点之二《地图》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7-03-29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知识大全

地理学习

学习基础

  新高考地理备考21:必背知识点之二《地图》

  二.《地图》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9.水半球和陆半球划分:借鉴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人们通常以0°、38°N为极点,将

  其所在半球称为“陆半球”(如图),另一半球称为“水半球”,以0°、38°S为极点.

  10.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11.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2.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3.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4.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5.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6.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7.等值线凸向规律:凸高则低,凸低则高。

  18.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大圆是球面上任意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注:特别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

  若:①两地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北极或南极——最短航线向正北或正南。

  ②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

  ③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球最短航线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9.经纬度差计算实际距离:纬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某纬线上的经度相差1°= 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cosΦ. (注:Φ为纬度数)。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相差多少,纬度相差多少

  20.赤道上:每年有两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有两次最小值(66°34’)。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不能形成台风。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赤道经过: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赤道经过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瑙鲁、厄瓜多尔(基多赤道纪念碑)、哥伦比亚、巴西(亚马孙河河口)、刚果(布)、刚果(金)、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新加坡在赤道附近)

  21.图像的类型、内容和判读方法

  (一).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

  判读方法:

  1)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

  2)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

  3)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

  4)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规律和结果,或分析成因。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1、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例如(09年全国卷文综Ⅰ6-8题)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6.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 80m B. 110m C. 170m D. 220m

  【解析】从题目当中很清楚看出,两地高度分别为260和150, 故高差为110 选B

  7.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解析】从图可以看出,①水平距离最长,不会是直线,③水平距离最短,两地之间的最高点可达375米左右,排除法,可选D.

  8.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解析】运输重型机械,最好选平坦的道路,故选B.道路①

  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

  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③形状特征: (如图)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

  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2)实际运用:

  (1)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例题:分析我国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火洲(吐鲁番)的成因。

  答: 处于长江河谷的背风坡; 处于吐鲁番盆地中

  (2)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水库坝址的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3)与地区规划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2.地形剖面图

  判读方法:

  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

  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

  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要基本掌握,例如: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下图)

例题:读“沿北纬32°纬线我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剖面图上标出我国三级阶梯的范围。

  (2)将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在表中相应处:

3、等温线的判读:

  目标: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弯曲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

  根据气温分布的特点来分析影响的因素。

  1)、判读规律:

  ①等温线数值:气温无论一月,还是七月,都是由低纬向两极递减。数值自南向北递增——北半球; 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

  ②等温线疏密: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大。

  典型例析: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密集——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平均?>30.60C,海南岛160C以上,温差达480C。)

  分析原因:

  A、纬度因素:北方冬季太阳高度小,且昼短夜长。

  B、冬季风因素: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由于受重重山地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

  一月份00C等温线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稀疏------夏季我国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漠河160C,海南280C,南北温差只有120C。)

  分析原因:北方虽太阳高度较南方小,但夏季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夏季最冷出现在青藏高原8°C(地形因素)

  2)等温线的弯曲分布规律: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

  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 (“高高低低”规律)

  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半球400---60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均一。)

  思考:哪些因素影响等温线的弯曲分布?(冬夏季节、海陆状况、地势高低、寒暖流)

  见下表:

总结: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高高、低低规律

  4、等压线图的判读:(同一海拔高度民主上气压水平分布情况)

  目标:

  ① 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气压场类型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鞍部)

  ② 判断风向

  ③ 分析天气变化

  1)、判读规律:

  ①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②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③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

  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5、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把图上年平均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光滑的曲线。说明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等降水量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且能显著的反映经度地带性规律。

  例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见初中地理第三册),根据图中的等降水量线分布情况,可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减少。

  6、海洋表面平均等盐度线图的判读:

  1)、世界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

  2)、等盐度线的弯曲分布——暖流、寒流的影响。

  暖流经过——盐度增大——等盐度线向高纬凸出。

  寒流经过——盐度减小——等盐度线向低纬凸出。

  7、等震线的判读:

  等震线上地震裂度处处相等。

  8、示意图

  1)地理要素变化过程示意图:主要有气温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月份分配图;河流流量过程图;经济发展概况图;人口增长趋势图等。

  判读方法:

  ①明确识别纵横坐标的单位数值,判断其大小变化和重要数据落点位置;

  ②根据数据变化或曲线变化规律,提取和推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断并获取答案。

  2)地理要素相关联系示意图:利用图形考核概念、原理、特征或其相互关系等内容。主要有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工业或农业布局因素关系图、人口的各种构成图、环境各要素关系图等。

  判读方法:

  ①认真读图弄清题意,从图中提取信息;

  ②根据图中信息所对应知识,进行联想、推断;

  ③利用所掌握概念;原理、分布规律等知识验证图形的表示方式。

  3)地理要素因果关系示意图:天体系统图、食物链图、货流图、流程图等。表示地理事物或系统之间联系与因果关系图。

  判读方法:

  ①识别所表示的是何种因素的地理事物联系过程;

  ②注意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等提取信息;

  ③弄清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4)地理要素模式或结构示意图:主要有世界洋流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承压地下水的自流水盆地示意图等。

  判读方法:

  掌握模式图内地理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元素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

  9、分布图

  地理分布图在图像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自然要素空间分布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图(如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人类活动分布图(如中国铁路分布图)、区域综合分布图(如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等。近几年的考题中,整体分布图的出现频率虽较少,但多以与其他图形配合或以文考图的形式出现,复习过程中不可忽略。特别关注区域定位(如下表):

  全球的区域位置判读选取的10条经纬线:

  经纬线穿过的主要地形区记忆方法

  纬线北回归线红海、阿拉伯海、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台湾岛、墨西哥湾一湾两海三半岛,还要经过台湾岛

  赤道刚果盆地、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亚马孙平原刚果苏门前,亚马家里面

  南回归线南非高原、澳大利亚、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和巴拉那河南非、澳洲、南美洲,拉普、巴拉向南流

  经线20° W格陵兰岛、冰岛西侧、大西洋东部冰岛以西、格陵兰,大西洋中东部穿

  本初子午线大不列颠岛、伊比利亚半岛、几内亚湾零度经线、大不列颠、伊比利亚、几内亚湾

  20 ° E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波罗的海、巴尔干半岛、波德平原、地中海、刚果盆地、好望角斯堪的纳维亚山,波罗的海、巴尔干,波德平原、地中海,刚果盆地,好望穿

  40 ° E东欧平原、黑海、红海、东非高原东部边缘东经四十度,东欧平原穿,黑海和红海,东非高原边

  60 ° E乌拉尔山、咸海、伊朗高原、阿拉伯海北沿乌拉尔山,南过阿拉伯海,中穿伊朗和咸海

  120 ° E大兴安岭、渤海、台湾海峡、澳大利亚西部兴安、渤海、台湾海(峡),澳大利亚西部穿

  180 ° E白令海、新西兰南北二岛以东白令海中,新西兰东

  判读方法:

  ①判断地图所反映的是哪些地理事物或哪些要素;

  ②读出图中地理事物或要素的位置(经纬、海陆或区域相对位置);

  ③根据图中的分布信息,归纳分布特征或规律,提取与设问内容相关的知识,分析判断作答。

  10、统计图表

  主要有柱状图、扇形图、曲线图、折线图及:比重图,或以数据、比值等形式编制的表格。

  判读方法:

  ①正确判读各类统计图形的坐标系统,获得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向;

  ②根据数值反映出来的变化、构成特征等,与相应知识联系对照,并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11、景观图

  主要有自然带的景观图、名山古迹的素描图或图片、断层和火山喷发、典型地质现象的景观图、环境问题图片等。

  判读方法:

  ①准确判读景观图表示何种地理因素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②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因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③根据景观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部分,联系有关知识作答。

  例如:(09年江苏地理第1题)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问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解析】:本题提供了“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认知、地理原理探究的能力。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故1选D。

  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基本类型的图像日趋复杂,图中隐含的信息量较大,判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类变式图表的出现(如统计图表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更增大了图像识读的难度。因此,在熟悉常见图像类型的基础上,专题复习过程中还应加强变式图像的训练,重视判读方法的提取和归纳,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1.图像绘制的类型和方法

  图像绘制的类型主要是地形剖面团、柱状(或直线式)图、曲线或折线图、圆形百分比图等,还有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洋流分布示意图等。

  绘图方法:

  ①恰当、准确地设立符合题意要求的坐标系统;

  ②按照各类不同图形的形状要求,准确定出绘图点的位置;

  ③细心按图形轮廓要求绘画图形,并加以必要的文字数据注释。

  绘图应注意:

  ①在绘制柱状图时,必须注意柱状体的宽度相等;

  ②绘制曲线图时必须注意用平滑的曲线;

  ③绘制折线图时两点之间必须是直线,每两条线的接合处要有点角度;

  ④绘制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时注意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黄赤交角度数,黄道面、赤道面、地轴和晨昏线必须交汇于地心。

  2.半球地图和区域图的经纬度分析

  地理考试中,常分析半球和区域地图的经纬度,知道地球地图表现形式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判读."简约"或"抽象"的经纬度判读,是学习的重难点,也是考试的"出题点".

  (1) 半球经纬度的判读:

  ①东西半球:确定NS极观察经度变化趋势有大小或由小到大判定东半球或西半球,半球的"边缘线"是20°W,160°E.根据图示标注或特殊经纬线,判读经纬网的差值,检验数值"合拢"状况.

  ②南北半球:根据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观察纬度变化由大小或有小大确定南半球或北半球,半球的边缘线是赤道.根据图示标注或特殊经纬线,判读经纬网的差值,检验数值合拢状况.

  ③水陆半球:确定NS极判读水半球或陆半球,观察东西经度(都有)变化趋势,半球的"边缘线"是框图线,与判断经度无关.根据图示标注或特殊经纬线,判读经纬网的差值,检验合拢状况.

  ④特殊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和180°经线等.

  (2).世界区域经纬网图的判读:

  确定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观察经纬度变化趋势,根据图示标注或特殊经纬线,判读经纬网的差值,检验合拢状况.图的边缘线可能是图框线,也可能是经纬线.

  (3).半球地图和世界区域图的"简约"形式在考试中应用分析:

  地理考试中,半球地图和世界区域地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演变过程"的某种"简约图"有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以及水路半球和世界区域地图等形式.简约图最后可能仅一条线.掌握这些抽象简约地图并解答地理问题,大概分为:定向;判读经纬度;经线区时换算;确定晨昏线;计算太阳高度等.这部分知识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地理考试的重难点,历年高考中必考内容.

  例(原创):读经纬网图,a、b、c三点太阳高度均为0°,b点昼长为24小时,回答1-2题。

1.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A、(20°,60°W) B、(20°N,10°E)C、(20°S,120°E) D、(20°S,170°W)

  2.a点昼长为( )

  A、2小时40分钟 B、4小时 C、20小时 D、21小时20分钟

  1.B【解析】连接abc三点(如图),即为晨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则b点经度与c点经度间隔为90°,b点与a点间隔小于90°。C点为100°E,b点为170°W,a点为140°W。所以直射点坐标为(20°N,10°E)。

  2.C【解析】b点经线地方时为0时,a点地方时为2时,位于晨线上,所以昼长为20小时。

  注意:b点位于晨昏线上晨线与昏线转折点、纬度最高点、子夜时经线上和北极圈极夜最南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互余)处。

【高考地理备考:知识点之二《地图》】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热点知识

高考地理考点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陆地环境)

高中地理难点之地球自转的意义

中国地理知识要点

高考地理试卷结构透析

高中地理必背知识汇总——地图

09高考地理:地图是必考知识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季节知识)

高中地理考点:世界旅游地理考点汇总

最新地理学习基础
热门地理学习基础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基础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