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考试测题编制的策略研究

高中地理考试测题编制的策略研究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2-15 发表|教学分类:方法详解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目前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业、课业负担过重和学校考试信度、效度不高,以赛代练、题海战术等是这一问题的具体体现。本研究参阅了大量文献,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对高中地理测量与评价进行深入和富有创见性的探讨。可对高中地理考试的技术层面──测题编制的科学化处理、信度和效度控制、测题编制技术等做了很多论据充分、案例结合紧密的创造性论述。同时在为素质教育指导下的校内考试改革,弱化考试的划分等第和筛选功能,强化考试的及时分析判断和及时反馈的功能,使考试成为因材施教的调节手段等理论和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为高中地理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对高中地理教师如何克服地理考试中存在的问题有较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一、测题的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是鉴定测题质量的数量指标。它指在测验编制过程中,将拟组成的项目,在欲使用的总体中抽取一个有代表性的样组进行试测,然后根据试测统计分析的结果筛选项目,因此由这些项目集合成的测验可以增进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测验优劣的两个重要指标)。

实例分析:

步骤:①选取有代表性的样组370人,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预试工作。

②把370份试卷按测验总分高低次序排列,然后从最高分数的人开始向下取足27%(100人)为高分组,再从最低分数的人开始向上取27%(100人)为低分组。

③计算高分组与低分组通过每测题的比例,分别以Ph和P1表示。

④按照P=1/2(Ph+Pl)与D=Ph-Pl,分别求出每一测题的难度和鉴别力指数(区分度)。鉴别力指数越大,表明某个测题(项目)反应与测验总分一致性愈高。

⑤比较高分组、低分组在测题不同答案上的反应。

⑥根据测题统计分析的结果,修改测题或选择适当的测题。

例如:计划编制一套某中学高一地理学科测验,可按预定题数加倍制定测题,再以测题分析的方法,从中选出最适当的测题,集合成测验。

操作如下:首先从高一学生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组370人,作为预试的对象,接受初编的测验,继而根据每一学生所得的总分,按高低次序排列,然后取总分最高和最低的试卷各27%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两组试卷恰为100份,在统计上比较方便。

下表是测题中选择题经过项目分析所得的结果。

题号

组 别

选 答 人 数

正确

答案

难度P

鉴别力

指数D

A

B

C

D

未做

1

高分组

5

92

1

2

0

B

0.71

0.42

低分组

22

50

12

16

0

2

高分组

58

10

15

16

1

A

0.42

0.32

低分组

26

21

15

36

2

3

高分组

17

15

28

28

12

D

0.31

-0.06

低分组

25

11

19

34

11

4

高分组

1

44

14

36

5

C

0.12

0.04

低分组

1

56

10

28

5

分析:

①鉴别力:第一、二两题的鉴别力符合要求,具备良好测题的首要要求;第三题的鉴别力是负向的,因为答对的学生中高分组多于低分组,无鉴别力;第四题的鉴别力太小,因而这两题都不是良好的测题。

②难度:第一题的难度较小,第二题的难度适中,第三、第四两题难度较大。就整个测验来看,我们需要难度分布在0.5左右的测题居多,也需要一些难度较大或较小的测题。因此,仅就难度而言,这些测题是可以选用的。

③各题的答案:第一题的正误答案排列较好;第二题除C答案缺乏鉴别力外,其余都较好,需研究为何高分组和低分组在C答案选答人数上相等,如能找出原因应加以修改;第三题未答者占的比例不小,且答案B、C、D均属于负向的,需研究修改;第四题,A答案选答的人甚少,缺乏似真性,D答案也有负向性现象,必须找出原因加以适当修改。

综上,第一题无须修改就可选用了。

尽管平时无法做到这么细的分析,但长期积累就能形成质量很高的测题。

二、编制命题知能设计目标双向细目表

命题知能设计目标双向细目表,可以有效地安排、设计、指导命题、组卷。

命题知能设计目标双向细目表

题 型

分 数

分 布

技能

层次

难易度

覆盖面一本节(单元)内容分数分布

 

A识记 B理解 C简单应用 D综合应用 E创见

 

小题分

A

B

C

D

A

B

C

D

1

2

3

4

5

6

7

 

客观题

主观题

 

填空题

 

单选题

双选题

 

多选题

 

名 词

解 释

 

读填绘图(表)

 

判断题

 

配对题

 

简答题

1

 

论述题

1

 

分析

1

 

计算

1

 

综合

1

 

总计

 

说明:1.题型可根据各科需要和实际自行设计,但一套题的题型应不少于四种。

2.难易度:A—较易B—中等难度C—较难D—难度较大。大致比例:A:B:C:D=20:30:30:20,可根据需要加以调整(因测验类型不同)。

3.覆盖面也叫认知度,具体设计可在每种题型框架内用“3A”、“4D”等标明。“3A”即指该题型3分识记要求,“4D”指该题型4分综合运用要求,一份试卷一般应包括三至五个层次水平。各单元、各章、各节均可按知识点(内容点)1、2、3……设计,还可根据需要将1再分为①②③……

4.试题赋分要采用难度和时间赋分法,二者兼顾。

5.拼卷一般以题型为序,由易到难,由客观题到主观题。

三、信度、效度控制

1.信度控制

(1)测评信度,反映的是考试结果的准确程度。影响信度的因素:主要来源于试卷内部、考试过程、学生本人具体。①试题难度。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分数分布范围缩小,从而降低考试的信度。②题目数量。试卷题目数量越多,信度越高,因为题目数量增多,尤其是同质题目增多。在每道题目上的随机误差将会互相抵消。虽然测评受到内容和时间的限制,题数不能太多,但可尽量把大题化小,增加题数,以提高信度。③干扰因素。题目用语不标准,考场纪律松弛,“大队人马”巡视,考生过分紧张,疲劳、答错题等。应设法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

(2)测评信度的计算公式

高中地理考试测题编制的策略研究1

r:信度值 n:试卷题数 p:各题正答率 q:误答率(q=1-p)

S是考试分数的标准差,它表示的是测验分数的离散程度。S的求法如下:

高中地理考试测题编制的策略研究2

其中,S代表标准差,n表示待处理分数的个数,Xi是第i个分数,

X表示待处理分数的算术平均数。

如假定参加测评者为100人,题量为20题,标准差为4分,求此次测评的信度。n=20,S=4,∑pq=3.5

高中地理考试测题编制的策略研究3

在学校阶段性测评中,一般认为信度值不低于0.6。

2.效度控制

测评效度,对既定目标实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质量指标。它反映测评结果与预定要达到的目标相符合的程度。如果测评的效度高,则说明测评所要考查的内容恰恰是需要考查的内容;如果测评的效度低,则说明测评所要考查的内容没有完全考查到。高中地理学业成就测评中主要关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反映的是试卷是否按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使各部分内容特别是教学重点内容有合理的分配,如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各部分内容的比例是否恰当。内容效度是评价学业成就测验最适合的方法,适用于学校中的各种学科测验。结构效度反映的是试卷中的图文结构、题型结构是否合理。我国学者认为,测评的效度值大于0.40为质量高,0.20—0.40尚可,0.20以下质量低劣。要提高效度可以从这些方面来定性分析:试题要求与教学大纲要求一致;测评内容要涉及课程教科书中的重点部分,排除了与测评无关的内容;测评内容要兼顾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

“百分一致法”分析效度

①把考生按全部题目所得总分多少分成高分组、中分组、低分组。每组人数各占1/3。

②分别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每道题上的平均值。

③按各题顺次求出高分组和低分组平均得分的差值。

④用各题的差值分别除以相应题目的满分,所得的结果即为该题的效度值。

例如,一次参加地理测评的人数为63人,高分组21人、中分组21人、低分组21人。假定第一题高分组得分平均值是46.7分,低分组得分平均值是35.7分,两组平均得分差值则是46.7-35.7=11。该题满分为50分,其效度值是11÷50=0.22。说明第一题质量一般。

四、编制技术的运用

1.命题的一般原则:

①测题的取样应有代表性。

②测题的难度要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③测题的文字要浅显简短,不可遗漏必要的条件。

④各测题应彼此独立,不可含有暗示本题或他题的正确答案的线索。

⑤测题的正确答案应是没有争论的。

⑥测题宜注重原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记忆,即使是考查知识方面的东西,也不要直抄课文,而应把文句重新组织。

⑦测题的格式应根据测验的用途,材料的性质以及被试年龄或年级而决定,可以采用一种或数种测题的格式。

⑧测题的数目至少要比最后所需要的数目多一倍,以备日后删除淘汰。

2.编制试卷:

①确定测试目标。它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的测试目的要求,内容范围,时间限制加以确定。

②制定知能目标双向细目表。把测试目标通过知能目标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反映出来,根据测验的要求和欲达到的目的,对不同知识点所考查的学习水平以及所占的比例确定下来,并在知能目标双向细目表中做好记录。

③草拟试题。依据知能目标双向细目表提供的测验蓝图,按照命题的一般原则,认真编选试题。

④筛选修订。试题初步拟订后,应做进一步的修订,首先对照知能目标双向细目表,审查所编试题是否与各知识点及其学习水平的设计相符,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补或删减;其次,依据测验的时间要求,确定题量,并对试题做进一步的调整,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已确定下来的题目,从科学性、逻辑性、独立性以及词语表达等方面做最后的审定和修改。

⑤组卷。把修订好的题目,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并编拟好指导语。

⑥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

标准答案应具体明确,正确无误,答案各层次的分值要标明。试题赋分通常采用难度赋分法和时间赋分法,即试题难度较大,须花较长时间回答,分值应大些。

3.试题的采取

试题的采取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工作。为了编制出合乎需要的题目,教师在命题前,应根据教学大纲列出知能目标双向细目表,并要根据每次测评的性质目的,确定题目取材范围、题目形式与数量。教师在平时教学时,要随时把教材中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在批阅作业或日常测验的试卷时,记下学生常见的错误;要经常搜集书刊上或其他教师编拟的现成试题;随时把搜集到的或自编的试题记在卡片上或录入微机,并进行必要的分类。命题时,只须从卡片或微机中调出,按照内容和试题难易程度加以排列增减即成一套测验。每次测评后,要根据评卷中发现的问题以及题目分析的结果,将题目的特性(难度、区分度、备选答案的合适度等)注在题目前,如此积累,不但可使所拟题目更趋完善,而且可以节省以后命题的时间。

五、高中地理学业成就测评常用两种题型的编制原则

1.选择题

(1)题干要求:

①题干本身有意义,且只涉及一个明确的地理问题。如果题干包括一个以上的问题,当学生出错时则无法判定是何问题所致,从而降低测量的精确性和诊断作用。反而使该选择题成为四个互相独立的正误判断题。

②题干要尽量精练、准确、清楚,包括解答试题所需要的全部要素,但不能有过多的叙述或不必要的修辞语。题干应尽量避免使用否定的陈述,否则,最好在否定词加点或划线标出。即要使考生比较容易地了解题目的要求。

③题干与正确项应避免使用相同的修饰词语,以防给考生提供选择答案的线索。

④题干与每一个选择项的搭配上都应在逻辑上、形式上、语气上完好无缺、不出破绽。

(2)选择项要求

①选择项的文字要简朴、扼要,其文字长短和语法结构要大致相同。避免暗示。各选择项都有相同的词语时,最好把它置于题干中。当题干是不完整的陈述句时,每个选项都应与之衔接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②编题时不能只留心题干与正确选项之间的搭配和表述,而忽视与干扰项的搭配,使考生得到暗示。

③干扰项不能错得太明显,要有一定的迷惑性,起到适当的干扰作用。备选的错误选项要有一定的似真性。干扰项应该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那些似乎合理的答案是教师从学生的作业、课堂回答问题和平时的观察了解等方面得到的有关学生地理学习中常见错误的信息,如较易混淆的地理名称、概念以及原理等,以使干扰项有足够的迷惑性或似真性。如果大部分考生选择某一干扰项,此时应具体分析原因,究竟是教学的问题所致,还是题目出得有问题,酌情妥善处理。若是教学的问题,应当通过改进教学,补课矫正,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识;若是题目叙述上的原因,则应修改选择项,提高试题质量。

④正确的选择项要避免使用“可能”、“一般”、“往往”、“通常”等具有提示性的词语。干扰项要避免使用“永远”、“所有”、“决不”、“总是”等提示性的词语。避免使用“以上皆是”或“以上皆不是”作为备选答案。因为学生只需要发现有一个错误选项,即可排除“以上皆是”这一备选答案,从而增大了猜中答案的机会。使用“以上皆不是”作为备选答案,相当于采用了否定式的陈述,反能测量学生识别某些错误的能力,但识别错误不能代表掌握了知识。

⑤同一地理选择题的选择项在形式上应该协调一致,或用文字叙述,或用数字表示,或以图形提供答案,应该在一个题目中基本统一。

⑥正确答案出现的位置应随机排列,整张试卷中各题正确答案出现的位置大致均衡,以避免猜测因素影响。每题所列备选答案数目应该一致,一般以四个为宜。

2.材料情景题

高考地理试题测评学生所学知识在新情景下的运用,试题创设的情景往往是由一定的背景材料构成的问题,背景材料包括试题提纲的情景、资料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包括教科书中学到的和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测评要求学生将以上资料、信息融合为一体,经过判断、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完成对试卷问题的解答。这种题型在各种地理测评中广泛使用。其形式类似综合题。

材料情景题是一种由以前的问答题演变而来的,兼有选择、填空、简答、读图、析图、绘图等多种答题形式和功能的复合式题型。材料可由文字提供,也可由地理图像构成。

(1)材料情景题编制原则

①整个试题要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心,通过考生对情景性材料的分析,并小步骤地解答若干问题,反映出对某一地理专题知识的掌握程度。

②选择的情景性材料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与确定的测量目标相符。材料的繁简要适度。材料若是学生已学过的或是直接从课本中转录下来的,就变成了记忆能力的测量,属低级的认知目标,这也失去了使用材料情景题的意义。编制这类试题可以先从有关资料中收集素材,然后再改写,使其能适合所需要测量的目标。

③尽可能采用不同形式的情景性材料编制试题,如地图、短文、表格、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漫画等。但是,提供的情景性材料必须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阅读能力,是学生所熟悉的,是可以理解的。

④情景性材料的长短要与试题的数量保持适当的比率。若材料很长,而需回答的试题只有一二个,就会造成测验时间的浪费,一般地说,情景性材料应是简短而有意义的。一方面情景性材料愈短愈好,这样可以减少阅读能力对测验的影响。另一方面所采用的材料要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慎重地删略不作为考生思维素材的内容,不可使材料失去完整的意义。

⑤设问的形式应多样化,包括选择、填空、简答、读图、析图、绘图、作画等多角度地判断学生对情景性材料的理解能力。设问的层次应有渐进性,即保持由易到难的梯度,有利于测评学生对地理基本事实材料、基本概念、原理、空间分布规律等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使不同程度的考生能获得有区分度的成绩。

(2)材料情景题的举例样分析

例1:(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综合能力测试──大综合第Ⅰ卷4—7题)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读图3(略),运用以下公式及相关知识回答4—7题。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H=90°-︱φ-δ︱

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

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

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g35°≈0.7tg45°=1tg60°≈1.732

4.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如图),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5.(略)

6.为避免这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7.(略)

[解析]:4、6两题是关于不同纬度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情况与房屋建造之间关系的试题,解题时应充分注意运用题目中所提供的条件。第4题的解题过程是这样的: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楼高(南楼)69米/楼间距(南北楼之间)40米=1.725,与tg60°接近,椐此可以判断H≈60°,已知φ=30°,故δ=0°,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从太阳直射赤道附近开始,北楼的一楼阳光被挡,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南回归线→赤道,时间应为6个月,所以答案应为C。第6题的解题思路为:根据题目要求,在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计算南楼的高度。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房屋所在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因此首先要计算出δ=23.5°(南纬23.5°)时的房屋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即H=90°-︱30°-(-23.5°)︱=36.5°,接近35°;南楼的高度最高应为:40米×0.7=28米左右,选项中B最接近,因此B为正确答案。

本题通过一个虚拟的人居环境,根据试题提供的条件,运用太阳高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材中是没有这种情景的。非常有新意。反映出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的测评价值取向,真正体现“遵循中学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的命题指导思想。

【高中地理考试测题编制的策略研究】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考点: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高中地理考点:非洲地理分区概况

高考地理考点 方向判断

高中地理气候专题重难点分析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地球运动专题)

高考地理考点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意义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测试题

高考地理简单题的步骤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归纳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