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甘南湿地急剧萎缩恐成第四大沙尘源

甘南湿地急剧萎缩恐成第四大沙尘源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0-14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趣闻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2月2日,世界湿地日。

以玛曲湿地为核心的甘南草原湿地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也是世界濒危野生动物黑颈鹤、白尾海雕等的主要栖息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气候影响的敏感区。

近年来,甘南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雪线上升,草地大面积退化与沙化,湿地正在干涸萎缩。

黄河之肾告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包锐 ★李开南/甘肃报道

黄河自青海省久治县门堂乡进入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境内,形成了天下著名的“黄河首曲”。

据测算,黄河流入玛曲县时平均年径流量为137亿立方米,只占黄河总水量的20%,而流经玛曲境内再返入青海省河南县时,平均年径流量增加到164.1亿立方米,占黄河总水量的65%左右。

因此,玛曲县所在的甘南湿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美称,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该湿地资源有沼泽、湖泊、泥炭、河流等类型,主要分布在玛曲、碌曲县境内,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蓄水池”,又被称为“黄河之肾”。

湿地萎缩,或将成为第四大沙尘源

近年来,甘南湿地一度被蚕食萎缩,湿地面积锐减,导致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天然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

据水文资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甘南段补水黄河能力已下降了15%。目前,玛曲境内28条黄河支流已有11条干涸,还有不少成为季节性河流,数千眼泉水干涸,数百个湖泊水位明显下降。

20世纪80年代初,甘南湿地面积为640.5万亩,现在仅剩约207万亩。原有的大部分水草滩已变成植被稀疏且草质很差的半干滩,有不少地方甚至变成了“黑土滩”。甘南州干旱缺水草场已扩大到670万亩,占全州天然草场面积的17.4%。

而甘南湿地的核心——玛曲湿地已由原有的99万亩锐减到不足30万亩。境内的尕海湖曾4次干涸见底,为当地历史记载所罕见。

2009年夏,《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前往玛曲河曲马场采访的途中看到:远处的草坡上牦牛和羊群密密麻麻地啃食牧草,旁边则是一片已经沙化了的草地,格外刺眼。

草场的主人昂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那块沙化的草地最初也就一块帐篷大小,不过几年时间,已经扩大到几十个帐篷的大小。昂杰指着地上不到一寸长的牧草说:“往年这个时候,正值雨季,草已经长到两根指头那么高了。今年到现在一直干旱,草就长不高。”

玛曲县城以南,黄河桥头西侧的一处沙丘上,地方草原站的宗文杰站长指着脚下的沙化带说:“黄河沿岸已出现长达220公里的沙丘带,沙丘最高可达15米。”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这片美丽的大河源头,沙化面积正在以平均每年299公顷的速度递增!

草场在不断的退化、沙化中,黄河首曲的生态也在急剧恶化。最为明显的案例就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在玛曲县,曼日玛、欧拉两个乡的可利用草场面积逐年减少,县城通往欧拉乡的道路由于沙化面临改道。沙化区的2500多名牧民,16.8万只牲畜,已完全退出沙区。

宗文杰说:“每逢冬季多风季节,草原上黄河沿岸遍地沙丘滚滚,沙土被卷高达百米,扬沙波及数十公里。”

玛曲县畜牧局副局长杨林平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县90%的草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根据甘肃省林勘院荒漠化监测中心的监测,从1994年到2004年的10年间,甘南草原平均沙化增长速度达到3.9%,是甘肃全省沙化增长速度的10.2倍。

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杜国祯教授一直在关注这一严峻的形势。他说:“按照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州草地乃至青藏高原东部将成为中国第四大沙尘源。”

杜国祯称甘南湿地为“保护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他说,如果这个“屏障”被破坏了,刘家峡水库每十年就得清淤一次,否则,整个兰州将变成“海滩”。

玛曲县县长张志红则表示,随着草原的水源涵养功能和对黄河水量的补充作用不断削弱,势必给沿黄河各省区的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全民在行动

甘南州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1年,兰州大学等高校的9位专家上书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议尽快保护甘南生态环境。时任省委书记的苏荣明确批示,把甘南生态保护“做成一个大项目”。

就在那一年,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玛曲县为首批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试点,同时委托专家、学者实地考察,收集资料,编制完成了《玛曲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和《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规划》。

2005年8月,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和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程国栋院士等,深入玛曲、夏河、碌曲等地考察,随后12名院士联名上书中央,提出“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甘南生态环境恶化亟需国家大力支持保护”。

在当地政府和专家的推动下,玛曲湿地的保护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重视。《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规划》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于2007年12月4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项目总投资44.51亿元。

据介绍,该项目分近、远期实施,2006年—2010年,以草原、湿地为重点,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趋势;2011年—2020年,以水源涵养和补给区为重点,全面恢复和增强黄河水源补给综合功能,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循环的路子。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保护甘南湿地的活动也此起彼伏。200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达成共识,形成了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提案。

而在甘南,当地政府一方面实施“农牧互补”战略,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减少草场载畜量。如玛曲县曼尔玛乡乔科湿地核心区的82户牧民已搬迁到萨合牧民新村。

另一方面通过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旅游生态产业及第三产业,合理流转从事畜牧业者。如碌曲尕秀村牧民扎西草将自家牧场、牛羊流转承包给村上的养殖大户,自己则专门搞缝纫。

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甘南1800多万亩草场得以围栏。在玛曲县尼玛镇,黄河岸边的沙丘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草方格,草方格里种上了星星点点的沙棘、柴胡、燕麦草。

近年,甘肃省政府对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加大了治理力度,申请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并投入数亿元资金,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缓解了人为因素对生态的破坏,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缓解。

据了解,甘肃省“十一五”期间推动10项战略性重大工程的建设,总投资2500亿元。其中就有甘南黄河重要水源供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

2009年3月,《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湿地保护与恢复》等12个项目调研报告通过甘肃省发改委审查并批复。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甘肃省发改委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12项目,归并后按10个项目分别进行了批复。

当地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10个子项目的批复,为争取新增项目得到国家的支持奠定了基础,在国家拉动内需和支持藏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下,有望得到国家的支持和投资,先期启动安排一批成熟的项目。”

甘南州州长毛生武表示:这些项目的实施,为遏制甘南生态恶化趋势,起到重大作用,同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牧民增收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妥善解决生态移民问题。

在甘南碌曲县召开的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委员会2009年年会上通过的《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计划》,是有关各方联合出台的关于若尔盖高原湿地保护的第一张“路线图”。该计划对保护区范围内的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环境优美的新甘南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更多地理知识科普,尽在查字典地理网

【甘南湿地急剧萎缩恐成第四大沙尘源】相关文章:

全球臭氧已经停止损耗 南极臭氧洞有望消失

首次追踪小行星撞地球全过程

地球正在经历第6次物种大灭绝?

美国航天局称土星卫星存在生命迹象

高考地理考点 光照图和晨昏线

高考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分析

研究发现第四纪冰川曾覆盖苏州大地

越菲马等国在中国南海动作频频蓄意挑起争端

地理环境:英国农田变成大峡谷

科普知识:UFO

最新地理学习资料
热门地理学习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