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乐会古城

乐会古城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乐会古城是海南省古时乐会县府所在地,也称乐城,位于琼海市博鳌镇乐城村,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整个乐城岛就是乐城村的范围,在万泉河下游、博鳌水城上游,一个3平方公里的四面环水渔村。乐城不单有完整的热带植物群落,分散在其间的村落里,历史的遗迹隐约可见。

  •   乐会古城

      夕阳里停泊的渔船;蓝天下青色的砖瓦;房屋后斜倚的椰树;厅堂前朴实的老人--多次聆听友人对乐城的描绘,构成我眼前久久不能挥去的道道风景。

      于是,小城山水便萦绕在心,想去寻访它的企盼在心中荡漾。终于,一个偶然的机缘使我踏上了这块神奇的岛屿。

      尚未走近,就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袭上心头。只要你见过,就再也忘不了,那就是乐城的古朴与清幽。这个迄今为止有6百多年历史,面积只有约2平方公里的水岛小城,偏居于海南风光旖旎的万泉河上。乐城的山山水水都影印着浓浓淡淡的绿;渔家的乌蓬船静静地倚靠在岸边;石阶的埠头从河畔一级级地向前延伸,一条狭长的小路直通小岛的中心;小路两旁,一些不知名的绿色植物舒展如眉,澄黄、碧绿、展现着生命的绿色,迎接着我的到来。就在不经意中,一条青石板的大道豁然出现在眼前,那似曾相识的青石板,让人仿佛接触着另一个时代的文明。椰树掩映中的农家小舍,采用青砖青瓦建造而成,而青石房上镶嵌的木雕小窗,更令人回味到那些温暖的古典细节。此情此景,唐代韩愈的《溪居》飘然心头:"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恍然置身于一幅国画大师笔下的水墨图中。

  •   历史变迁

    乐会古城1万泉河上的乐会古城目前古城内遗存建筑有有:城隍庙,青石砖古道、古县衙立柱、古城墙等,展现了曾

      万泉河上的乐会古城经辉煌的历史。

      公元660年(唐高宗显庆五年),首设乐会县,始建县治于今天的烟塘镇。

      1300年(元成宗大德四年)12月,乐会县城迁至乐城岛。

      1940年,日本军队入侵海南,在博鳌登陆后,首先就进驻作为县治的乐城。日军强迫村民把城墙拆毁,扛抬城砖在岛上分东西南北筑起了5座高达数丈的炮楼。好端端一座古城,被日军拆成残垣断壁,这是古城遭受的第一次浩劫,也是最惨重的一次。

      1957年,乐会县与琼东县合并为琼海县(后为琼海市)。

      1958年,大跃进搞大炼钢铁,地方官员强令村民拆砖建高炉,再次破坏了古城的建筑。

      作为古代县衙所在地,乐城曾经有过码头桅杆林立船来人往,城内商云集店铺连绵成片的繁荣景象。但随着县城的迁址和岛上大部分年轻人纷纷外出谋职,繁华一时的古城又回到了它开阜前的祥和与宁静。

      眼下的古乐城,已然成为岛屿中的村庄一个———乐城村。

      乐城原建有长约372丈的城墙,将整个县城围个严严实实,东南西北各辟一门,以抵御倭寇入侵。但如今,700年过去了,县衙已成一片高梁地,店铺已被开辟成水田。城墙也只余下一小段,淹藏在农家屋舍之后。当年的繁华已不见踪迹,唯一能觅到其脉搏的是一条依然古朴的街巷。乐会古城2

      2009年初,乐城通往朝阳镇的桥梁开通,结束了出入乐城村只能走水路的历史,也把乐城的经济带动了起来,原来的老房子被新楼房取代了一部分。走在老城街道上,两边的楼房新旧交错。其实看似新建的楼房,后院却还是就旧时的样式。

  •   建筑样式

      地面整齐的方砖;主屋高6米左右,古朴木质的家具;高高的祭台,上香需搬来梯子才能上去;山墙和屋顶的交界处还有浮雕彩绘,如今已色彩模糊,还有几个燕子的巢穴挂在墙上。

      主屋并没有和围墙相连,留了一条过道直通后院;左右两排平房是杂物间和厨房厕所等;最后一间是牲畜栏,旁边是紧锁的后门。

      主屋为硬山坡屋顶,在屋檐处压了一条细石条,想来是此地多台风,屋面面积颇宽的缘故。

      屋檐之下都另设了一排小窗,作通风之用。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