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育肯沟组

育肯沟组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育肯沟组,是以组为岩石地层单位的地层结构。1932年E. Norin命名。主要由暗灰、灰绿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页岩(纹板岩)、钙质粉砂岩组成。

  •   命名:

      1932年E. Norin命名。命名剖面位于库鲁克塔格西端南侧的育肯沟地区,参考剖面位于中库鲁克塔格照壁山。

  •   备考:

      编撰者:高振家

      作者1: E.Norin

      年份1:1932

      系名:新元古界

  •   沿革:

      1932年E.Norin所划分的育肯沟组(Yukkengol Formation)包括了寒武系之下,特瑞爱肯组之上的一大套复杂沉积,其中原始定义包括冰川成因及火山成因的岩层,由巨厚的石灰岩,灰绿色细粒三角洲相沉积物所组成的岩层序列;1957年地质部十三大队朱诚顺、叶永正等将诺林划分的育肯沟组解体为四个岩系,自上而下称之为汉高尔乔克(内)岩系,水泉岩系、克根库都克岩系,扎摩克提布拉克岩系,其中最上部的一套属冰川沉积(杂砾岩),其下的水泉岩系,E. Norin曾称之为育肯沟灰岩(Yukkengol Limestone),下部两个组为碎屑沉积;1973—1976年新疆区域地层表编表组及高振家(1977),曾将朱诚顺等所划分的四个岩系合并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汉格尔乔克岩系与水泉岩系合称水泉组,下部克根库都克岩系与扎摩克提布拉克岩系合并称育肯沟组(仅相当E. Norin的育肯沟组下部碎屑岩);1978—1980年高振家等通过野外复查及重测部分原始命名的剖面,仍同意十三大队四个组的意见,但建议将克根库都克岩系一名限定称育肯沟组,其它保留十三大队的划分和名称,仅对局部界线作了调整、并将上述四个组时代归为晚震旦世,迄今为止大部分研究者均采用上述划分方案。因此目前划分的育肯沟组是指整合(局部不整合)于扎摩克提组之上及整合(局部假整合)于水泉组之下的一套细碎屑岩层。它只相当原E. Norin的育肯沟组下部的一部分。

  •   特征:

      为一套陆缘较深部碎屑沉积,以暗灰、灰绿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页岩(纹板岩)等薄层不均匀互层,中夹钙质粉砂岩和少量泥灰岩及细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的不稳定夹层,其中长石石英砂岩夹层多呈红褐色。本组整合(局部不正合)覆于扎摩克提组之上,其上覆水泉组又为整合连续过渡。育肯沟组分布较为广泛,自库尔勒以东库鲁克塔格西南端育肯沟向东到兴地塔格北坡、莫钦库都克、罗钦布拉克、照壁山(中库鲁克塔格),并继续向东到东库鲁克塔格(鄯善县以南)的玉勒衮布拉克(东库鲁克塔格)等地均有出露,厚度较稳定,一般为 210—350m左右,局部(中库鲁克塔格)可厚达583m。育肯沟组产有丰富的微古植物:其中以Trachysphaeridium incrassatum,T.rude,T.cultum,T.simplex,Pseudozonosphaera asperella,P. Rugosa,P. Verrucosa,P.nucleolata,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等。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