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台南市

台南市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台南市,台湾省五大城市之一,位于台湾岛西南滨海平原区。西临台湾海峡,北界曾文溪下游,南止二仁溪河口,北、东及东南皆邻台南县境,最南隅与高雄县接壤。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66万,次于台北、高雄、台中3市,居第4位。辖7区。台南市是台湾最早形成的城市,重要农业及蔗糖产区。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台南市 外文名: Tainan city 别称: 旧名赤崁 所属地区: 中国 台湾省 下辖地区: 中西区、东区、南区、北区、安平区、安南区 建立时间: 1725年 面积: 176平方公里 人口: 770,363人(2009年8月) 地理位置: 北纬22度59分0秒,东经120度11分0秒 著名景点: 赤嵌楼;全台首学孔庙;延平郡王祠 地方特产: 再发号肉粽;棺材板;旧永瑞珍的台式喜饼;禄记的包子;黑桥牌香肠 电话区码: 06

  •   历史沿革

      台南市3

      明天启四年(1624)起被荷兰侵略者窃据,先后在市西岸建“热兰遮”和“普罗文查”两城堡。明末(1662)年,郑成功大军入台驱荷,并以台南为开发台湾基地。初以赤嵌(即“普罗文查”)为承天府治(称“东都”,郑经时改称“东宁”)。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政府统一台湾后,改设台湾府,后改台湾道,皆以此为全台政治中心。建省后,省会移设台北府(今后北市),此地改称台南府,为南部中心城市。日本占据台湾时期,改为台南州州治。台湾光复后为省辖市。

      荷兰人占领台南,于大员港建立奥伦治城,后更名为“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并建“普罗民遮城”(今赤崁楼)。

      1661年,明朝将领郑成功收复台湾,将台南赤崁地区改为“东都明京”,并设立一府二县;府名为“承天府”(即今赤崁城)。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继位,把东都明京改为“东宁”。

      清代,清政府在台南设台湾府,为全台首府。

      1895年日军进驻台南市区,开始其殖民统治。并设置台南县,后改为台南厅。1920年台南厅与嘉义厅改制为台南州,台南州厅设立于州辖市台南市。

      1945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改台南州为台南县,州辖台南市改制为省辖市,而脱离台南县辖区,1946年并入台南县安顺乡(改名为安南区)。

      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其中:台南市管辖区域:东为、东区虎尾寮,位于东经120°14′17″;西为安平区上鲲(左鱼右身),位于东经120°7′45″;南为南区湾里,位于北纬22°54′43″;北为北区郑子寮,位于北纬23°1′15″。本市四周东与台南县的永康、安定二乡为邻,西临台湾海峡,南接台南县的仁德乡及高雄县的茄萣乡,北以曾文溪与台南县的七股、西港二乡为界。面积满潮时为175.6456平方千米,人口152798人。管辖东、西、南、北、中及安平等6区。市政府于1945年12月14日正式成立,市政府设于台南市南区。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台南市行政区域照旧。台南市管辖东区、西区、南区、北区、中区、安平、安南等7区。人口201691人,面积175.6456平方千米。管辖区域:东为东区后甲里,位于东经120°14′10″;西为安平区城西里,位于东经120°3′0″;南为南区湾里,位于北纬22°55′0″;北为安南区曾文溪南岸,位于北纬23°5′12″。中心位置为位于东经120°11′54″,北纬22°59′26″。本市四至:东邻台南县的仁德、永康、新市三乡,西临台湾海峡,南隔二层溪与高雄县茄萣乡接壤,北至曾文溪与台南县安定、西港、七股等乡为邻。市政府设于南区。

      1952年,东区的五妃、竹溪二里和公明里的一部分划归南区;中区的万寿里及东区的大庙、围上二里各一部分,设立公正里,归北区;中区的广慈里划归北区。1979年,南区的渔光里划归安平区。

      2003年1月1日,台南市中区与西区合并为中西区。

  •   地方特产

      台南市6台南古都保留浓厚的汉人社会风俗,讲究传统科仪、注重婚丧礼俗,台南女儿婚嫁的妆奁排场,更是令人津津乐道,因此制作婚聘礼饼及节庆供品的传统饼铺特别兴盛,至今仍有数家传袭古风的饼铺,其中以万川号、富香斋、旧永瑞珍、旧来发饼铺最负盛名;此外,安平蜜饯及黑桥牌香肠等特产也都发迹于此,交织出一幅物阜民丰的胜景。

      黑桥牌食品早年于新南街尾设立门市,因此便以运河上的“黑桥”(今新南桥)命名,以生产香肠、腊肉、肉酥等肉类加工品为主,其中尤以香肠名闻南台。历经多年的经营,黑桥牌分店遍布全省,并设置专业化的生产工厂,除了传统产品外,更开发多元的南北货与罐头食品,成为最富家乡味的肉品王国;因用料道地、风味独具,名闻海内外,每逢年节,各门市总是人潮涌动。其香肠以猪肠、羊肠两种肠衣灌制,分为原味、蒜味、辣味、五香等各式口味。

      创于同治10年(1871年)的万川号,以精致的肉包、水晶饺及传统汉式糕饼闻名,是台南历史最悠久的老饼铺;至今热气蒸腾的包子、水晶饺,及坊间难得一见的柴梳饼(沙西饼)、花瓶饼、水晶饼、白糖酥、口酥,弥月贺寿的各式红龟与改良的中式喜饼,仍是老少欢迎的大众口味。

      旧永瑞珍的传统台式喜饼名闻遐迩,因为纯手工制造,面皮讲究,内馅精纯,吃来香酥爽口而不腻,是府城人婚嫁优先指定的下聘礼饼。喜饼有鲁肉饼、鸳鸯饼、腰果五仁饼、凤梨酥、芋泥饼等多种口味,此外,尚有保存古风的凉糕、水晶饼、沙西饼、口酥等精巧点心,同样令人回味无穷。

  •   基本概况

      台南市1台南位于台湾省西南滨海平原南端,是台湾重要农业及蔗糖产区,台湾第四大城市。台南是台湾最早形成的城市,明天启四年(1624 年)起被荷兰侵略者占据,先后在西岸建“热兰遮”和“普罗文查”两城堡,明末( 1662 年)郑成功大军入台驱荷,并以台南为开发台湾基地,以赤嵌(即“普罗文查”)为承天府治,称“东都”,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 年)统一台湾后,改设台湾府,后改台湾道,皆以此为全台政治中心,建省后,省会移设台北府(今台北市),此地改称台南府,为台湾南部中心城市。 台南市旧名赤崁,位于台湾西南海岸,嘉南平原南端。面积176平方公里,人口63万,是台湾第四大城市。全区地势平坦,地形北阔南尖,曾文、鹿耳门、盐水、二仁四溪流贯其境,形成平原与沼地交错的低缓地带。

      台南开发甚早,随着移民的到来,台南市街面貌才逐渐形成。"一府、二鹿、三艋岬"的盛景因运而生。台南市是著名的历史古城,明清时为台湾首府,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文物古迹,有"五步一神"、"三步一庙"之喻。在现代化的脚步中,台南古都呈现新旧杂陈的都市景观;明、清官宅、庙宇、传统闽式民宅,西式建筑风格,夹杂在崭新而高大的现代楼房之中,于是在水泥丛林中踏访古迹,便成为寻访台南府城最深刻的印象。若以台南火车站为界,市区西南部是古迹汇集处,包含昔日的行政中心赤嵌楼、全台首学孔庙、延平郡王祠等历史旧构都分布于此;东区市容深受日据市区改正的影响,成大校园、台南神学院等学术机构连成一片,是为府城文教重镇,此外,清代所砌筑的城楼、城垣,仍可在此寻获踪迹;西区一带车水马龙商铺林立,昔日港道淹没老街窄巷中,沧海桑田一词在此作了最佳的印证;西郊安平地区为台湾发祥地,此地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安平老街、旧聚落、古堡、炮台、行商洋楼、渔港……,依然散发着幽幽古意。

      食之旅,也是台南之旅不可遗漏的行程,台南市小吃特产之多,闻名全台,度小月担仔面、再发号肉粽、棺材板、旧永瑞珍的台式喜饼、禄记的包子、黑桥牌香肠……,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且都是历史悠久的老店。在寻访历史轨迹之余,再尝尝齐享盛名的台南小吃,将更不虚此行。

      行政区划

      原辖7个区;2003年1月1日,台南市中区与西区合并为中西区,现辖6个区。

      台南市2东 区面积 13.41平方千米,人口18.6万。

      南 区面积 27.26平方千米,人口13.3万。

      西 区面积 3.58平方千米,人口 4.4万。

      北 区面积 10.43平方千米,人口11.9万。

      中 区面积 2.67平方千米,人口 4.4万。

      安南区面积107.20平方千米,人口16.4万。

      安平区面积 11.06平方千米,人口 4.9万。

      工业

      台南工商业较发达,但工厂多属中小型,有橡胶、化学、机械、电器、金属制品、纺织、食品等工业。市郊及其近邻地区农业发达,沿海渔场养殖尤盛,并有晒盐业。

      学术机构

      台南有成功大学、台南神学院、台湾糖业研究所等学术机构。曾长期为闽、粤移民入台首要口岸,人文荟萃,古迹最多,有“五步一神”、“三步一庙”之喻,以赤嵌楼、安平古堡、郑成功祠、旧炮台、文庙、鹿耳门旧迹等最为著名,清代所砌筑的城楼、城垣仍有迹可寻。

      交通运输

      台南有纵贯铁路及台湾第 1 号公路过境,南北高速公路则通过市区东界。西海岸旧有安平港,原为本岛南部与大陆联系的主要港口,后因滩涂西伸,港道淤塞,海轮不能靠岸,逐渐衰废,近年已筑安平新港,主要为渔业基地,有运河与市西区相通。 航空:由台北松山、马公、金门等地机场,均有班机直飞台南机场。 铁路:台南市为纵贯线要站,各级列车均有停靠。 公路:西部各主要城镇都有台汽客运通达台南,其中台北、台中另有统联客运可抵;台南县境各乡镇也有台南客运、兴南客运联络台南市区。 台南市公车以火车站及西门路台南站为中心,行使市内各区,四通八达。

  •   安平巡礼

      台南市7随着台江海岸的变迁与历代政权的演替,安平,这个台湾文化的发祥地从昔日通梁大道繁荣一时的商业大港,到今日萧条没落的小渔港。历经300多年的岁月淘洗,仍散发着独特的风味。

      走在迂回曲折的巷弄中,仿若坠入时光隧道,早期的聚落、新旧杂陈的建筑、居民的宗教信仰、海堤关防、残垣断壁、淤塞沉寂的运河……,依然斑斑可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史迹与独特的渔港风情。

      历史

      安平位于台南市西方5公里余,西临台湾海峡。昔日为台江门户,旧称一鲲鯓,早在汉人入垦之前,原是西拉雅平埔族台湾(大员)社聚居之处,相传正是“台湾”地名的肇始;明代渐有大陆沿海渔民到此捕鱼营生。

      明天启4年(1624年)荷兰人入据安平,构筑热兰遮城,以此为行政中心,作为远东贸易的转运站,将安平推向国际舞台。是台湾近代第一个具都市形态的城镇,其中延平街为主要商业街,号称“开台第一街”。

      咸丰8年(1858年),中央签订天津条约,安平正式开埠通商,外国商人与传教士纷沓而至,国外机关、商行、宣教所纷纷设立,安平商业活动迈向黄金时期,荣景维持数十年,直到日据后才渐趋没落,今日仅存德记、东兴二座旧构,供人凭吊。

      宗教信仰

      安平居民以金门及泉州府属移入者居多,清代商业中心区“市仔街”(即今延平街),周围聚落形成六部社,由于居民多半以海维生,生活常于不测之中,每一部社都设有主庙,将原乡所崇奉的观音菩萨、妈祖、保生大帝、城隍爷及王爷等信仰带到此地,形成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的景象,至今香火不绝;此外,早期由大陆漂至本岛的王船,往往被迎回庙中供奉,成为本地一大特色,目前妙寿宫、云济宫、文朱殿都有奉祀。

      乡土风味

      安平渔获容易取得,渔民出海前或入港后,喜欢来碗热腾腾的点心,所以发展出不少风味独具的小吃,安平的鱼丸汤、虾仁肉圆、蚵嗲、虾卷、蚵仔煎、传统豆花至今犹享盛名,其中周氏虾卷、古堡蚵仔煎、安平豆花、天从伯鱼丸汤、吴老太太的芋粿与虾仁肉圆,每逢假日总是食客盈门,美味传千里。

      安平风景区以安平古堡为中心,呈棋盘状分布,可为分外围的古迹区与聚落古街巷弄的漫步二条路线。前者可以机车代步,由安北路沿途参观德记洋行(台湾开拓史料蜡像馆)、安平外商贸易纪念馆、安平小炮台,再转安平路途经天后宫、妙寿宫、观音亭,最后行经安亿桥进入安平旧港;后者可由安平古堡出发,向东走访隐于延平街、效忠街、中兴街、安北路等巷弄中的古井、百年老店、何氏古宅、海山馆、化善堂、梳妆楼遗址,及昔日部社的信仰中心,一探数百年来安平人的生活脉络。

      当年街坊布局至今仍有脉络可寻,延平街于1995年间拓宽后,街貌迥然改观,现存永泰与蜜饯行、益生堂中药行两家百年老店,见证市坊的起落兴衰;效忠街、中兴街、安北路中曲折迂回的巷弄、斑驳古朴的砖木建筑、满布渍痕的石墙、丰富多元的山墙与脊饰、门额屋脊上辟邪镇煞的厌胜物、荒废的水井、老榕古木歇脚的小角落……,处处耐人寻味。

      安平小炮台

      安平小炮台列属三级古迹,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后,台湾道台设置的海岸防卫之一,小炮台与四草炮台形成犄角,为府城对外重要的屏障。今貌包括绵延200多公尺的石堤与石炮台,小炮台以花岗石筑成圆弧台基,上有8座砖砌垛墙,墙面开有枪孔,周边池水环绕,城池形势完整。

      安平古井

      位于延平街入口,故称延平街古井;相传为荷据初期所凿,古井水质清澈甘美,为附近居民主要用水;日治后期井水为自来水取代,有住户以此孵育豆芽菜出售,鲜美质佳,“豆芽菜仔井”的称号随之传开。俟后水井退居洗涤用途,终至荒废。

      台南市8民俗风情

      中国人崇尚风水命理,凡住屋格局、坐向皆有定式。安平地狭人稠,巷弄纵横迂回,詹角交错,宅墙相望;居民遇有疾病灾祸,往往归因于屋宅相冲之说,为挡煞制冲,祈求住宅平安,各式镇宅辟邪的器物、图腾因应而生,这些生动有趣的辟邪物俗称“厌胜物”,早已融入安平居民生活中,也是此地建筑景观一大特色。

      厌胜物,从屋脊上的风狮爷、门楣上的八卦牌、倒镜、狮牌,到墙篱厅堂的照墙、照屏,式样繁多。材质上,或木或陶,制法上,或雕或塑,造型丰富,神采各异;安置时,则讲求一定的仪式与禁忌,一般民家多将之请到庙中,或聘道士到家中作法,以开启灵性。

      随着社会的变迁,安平低矮的古厝、老巷道,逐渐翻修拓宽。昔日镇宅的辟邪物,已难逃历史的噩运;如今仅在效忠街、中兴街、安北路一带巷弄中,仍可寻获蛛丝马迹,其中尤以剑狮兽牌、八卦牌最为普遍。

      风狮爷:风狮爷多为武士骑狮造形,相传狮座上人偶为蚩尤的化身,以红砖或陶土烧成,高踞屋脊,威风彪炳,又称“瓦将军”,据说瓦将军能克制远处兽牌、屋脊、墙头锐角的冲煞;又说台湾多风灾,风狮爷是镇风用的。如今仅海山馆有数件收藏,一般民宅已难觅踪迹。

      兽牌:以狮子卸剑造形出现,用来驱逐由门前入侵的邪煞,因此多安置于外墙门楣上,或大厅门额上,为安平最常见的辟邪物,门前照屏或刀剑屏也多绘有狮子卸剑的图样;兽牌素材多元,以木雕、泥塑居多,也有石雕、铜塑、彩绘 等各种材质。

      八卦牌:表面刻有太极、八卦图案的等边八角形木牌,一般都安置于大厅门额上,作为“镇宅”之用,是民间普遍的辟邪物,除了安平,也散见于各地。

      刀剑屏:为顶端插有刀、剑、斧、戟、矛等兵器的木屏风,置于厅堂门口,兼具摒除,吓阻邪煞入侵之功能;朝外的屏面通常绘有剑狮等图案,朝内则绘制麒麟、蝙蝠等吉祥图案,为典型趋吉避凶的范例。

      照壁:照壁的功能与刀剑屏相近,用以摒除外界的干扰,通常位于外门的轴线上;安平的照壁多与外墙连成一体,以红砖砌成,外敷泥灰,顶端作圆弧形,朝外的立面塑有狮子卸剑像,或单纯的素面。

      日月桃符:为书写日月字样的双桃木牌,兆示光明长寿,常与八卦牌、倒镜等物件并列,以达多重辟邪功能。

      憨番

      自1624年荷兰人入据安平,在南台湾展开为期38年的殖民统治,相传民间因不满荷人强取豪夺的压榨统治,因此在嘉南一带的庙宇中,便普遍出现“憨番擎大杉”、“憨番抬庙角”等有趣的画面,其中的“憨番”便是以民间俗称红毛番的荷兰人,作为屋角或大梁承重、装饰的素材。

      擎大杉的憨番多为木作材质,抬庙角的则以剪黏、交趾烧居多,台南一带的寺庙,如大天后宫、天坛、开基天后宫、开元寺等的三种门或拜殿,都可轻易发现其踪影,其中以“憨番擎大杉”造型为大宗,但见憨番高踞梁上,或半蹲或站立作扛举状,一副勇猛威武的模样,为传统建筑增添些趣味。

  •   旅游景点

      台南市4赤嵌楼

      赤嵌楼位于民族路、赤嵌街交叉口,列属一级古迹。明永历7年(1653年),荷兰人于此兴建普罗民遮城,郑成功驱逐荷兰人,以此为承天府署。入清后,经多次修缮,始成今貌。

      回溯赤嵌楼的历史,荷人所建的普罗民遮城,目前仅剩城堡大门和文昌阁旁的炮座遗迹可供凭吊。清朝重建,包含文昌阁、海神庙、五子祠、蓬壶书院、大士殿五栋建物。

      现今的赤嵌楼周长为45丈3尺,高3丈6尺,共分三层,雕栏凌空,轩豁四达;内部则陈列文史资料及相关文物,除了历年修护情况及建物变迁相关图文外,原为蓬壶书院一部分的文昌阁,还奉祀着一尊魁星爷,据说这尊原供书院师生参拜以求金榜题名的魁星爷极为灵验,每届考季,神案上便排满了各色准考证、学生证,祈求神灵护佑。文昌阁庭前立有一断足石马,由洲仔尾(永康市盐行村)移来,原为林爽文事变中,阵亡的清廷官员郑其仁墓道之石刻;由文昌阁通往海神庙之间,有一半圆形石砌古井,为荷兰人建城时所凿,因此称为“红毛井”,幽幽古井深不可测,诉说一段神秘传奇,据说此井可直通安平古堡,当年郑成功入城围攻时,荷兰人便利用此密道逃往安平。

      在诸多文物古迹中,最特殊者莫过于城楼下9座赑屃碑,此为清乾隆旌功御碑,碑文是褒旌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事件,相传赑屃为龙的九子之一,善驮重物,外型似龟,多用以驮负碑础,遂有“龟碑”之称。

      大南门

      台湾府城现仅残存大东门、大南门及小西门,而其中仅小西门仍保留当年原貌。大南门位于南门路,乃昔日台湾府城8座城门遗迹之一,列属三级古迹。

      大南门为昔日府城南区之屏障,周边有孔庙、海东书院等文教设施,城外即是荒芜的魁斗山,形势险要,加上其为通往凤山的要道。此外,门洞内嵌有一方道光年间所立“示禁碑”,乃严禁戌卫官兵骚扰过往民众,为时代留下见证。外城门额书“大南门”,城垣采弧形建筑,宛如一弯弦月,又称“半月城”;内城门额书“宁南门”,城楼为歇山重詹形式,由此可鸟瞰台南街景。

      南门碑林位于大南门西南侧,共收集61座清代古碑碣,内容包含记功、捐题、修建、建筑图、墓碑及禁令告示等6大类;每座碑碣皆立有说明牌,藉此可一窥昔日社会梗概与政教决策,是史迹考察重要的佐证。

      府城隍庙

      台南市5府城隍庙建于明永历23年(1669年),为台湾首座城隍庙,名列二级古迹,因城隍爷掌理阴间事宜,其空间配置与文物陈列,迥异于一般庙宇。

      城隍原意为城墙、护城河,后演变为城池的守护神,专司阴间司法事宜,各地城隍犹如地方行政首长,按其辖区范围、位阶,各有不同的封号与配置。

      府城隍庙为三进双护龙的建筑,格局狭长幽暗、神像威武狰狞、座前案桌、枷锁刑具、警世威赫的匾额楹联、斗大的算盘,处处显露阴森诡谲的气氛;而三川门内高悬“尔来了”一匾,用字浅显却寓意深远,让人望而生畏。大门入内依序是三川门、拜殿、正殿和后殿;左右两厢则辟为办公室及文物陈列室。正殿主祀威灵公,陪祀文武判官、七爷、八爷和24司,是协助城隍爷办案的神祗与幕僚,24司中以职掌学业、功名的“学政司”、“考功司”,香火最鼎盛。

      民间深信,人死后魂魄要先到城隍庙报到,接受初审,根据其生前善恶功过,决定上天堂或下地狱,因此对城隍爷甚为敬畏;由于城隍爷对于辖区百姓行止瞭若指掌,遇有亲人行踪不明,每每到此求签问卜。

      每年农历5月11日城隍爷诞辰,城隍爷按例于诞辰前夜行辖境,探访民情,是年度最热闹的庙会。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