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剑门关镇

剑门关镇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7349

    8994

    8355

    家庭户户数

    4539

    家庭户总人口(总)

    17130

    家庭户男

    8874

    家庭户女

    8256

    0-14岁(总)

    4264

    0-14岁男

    2218

    0-14岁女

    2046

    15-64岁(总)

    12084

    15-64岁男

    6308

    15-64岁女

    5776

    65岁及以上(总)

    1001

    65岁及以上男

    468

    65岁及以上女

    53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6258

  •   基本概况

      剑门关镇,位于剑阁县北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关景区的核心,地处国道108线,县城下寺镇城南12公里处。全镇幅员面积132.7平方公里,辖15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105个村民小组,34个行政事业单位,共5105户,其中农业户4005户,非农业户765户,总人口16973人,劳动力9000人。全镇有林地71095亩,耕地23592亩,其中田9607亩,地13995亩,人均占有耕地1.4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花生。

      剑门关镇紧临县城,交通及区位优势明显,108国道穿境而过, 15个村165.5公里通村公路均为泥结碎石路面,晴雨能通车剑门关镇1。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能满足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需要,广电通讯畅通,基本达到全覆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商贸流通活跃,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镇共有餐饮服务店32家,豆制品加工作坊8家,剑门豆腐享誉国内外,集镇建设初具规模,示范带动作用逐渐显现。1994年剑门关镇被列为全省100个试点镇之一,2004年又成功申报为省级重点镇。通过几年的建设和经营,集镇已有一定的规模,常住人口5000人左右。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剑门关镇2始终坚持“稳粮油、攻烤烟、抓畜禽、建古镇、兴旅游、保稳定、促增收”的发展思路不动摇,逐步增育和壮大以烤烟、生猪、旅游为主的主导产业,推动剑门关镇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8587万元,增长12%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12%,第三产业增长19%。财税收入实现380万元,同口径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万元,增长10%,招商引资达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2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剑门关景区是1984年全国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   灾后重建

      “5·12”地震来时突然,震级强度大,波及范围广,虽然我镇属于波及区,但也给全镇5000余户,1.7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较大程度的损害。据统计,此次强烈地震全镇共有10人伤亡,垮塌房屋77户、312间;造成严重危房1282户、4533间;一般受损房间22476间;损毁烤房1084间,砸死砸伤牲畜5000余头;损毁家俱1.88万件;学校、医院、公里、电力、通信、广播、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多处受损,全镇直接经济损失达5.75亿元。

      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反应迅速,决策果断,科学处置,第剑门关镇5一时间即成立了剑门关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组织全体干部进村入户,及时转移群众,慰问灾民,察看灾情,指导排危,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引导全镇群众发扬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抗灾自救精神,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截至目前,我镇修建活动板房77套,安置安置灾民77户285人 ;在剑门关场镇规划区以南(剑门村桂花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高、统一风貌规划了占地面积约1.8万m2的志公村地质灾害受灾户新村安置点,初步拟定可规划安置104户400余人;群众自建建临时过渡房645间;享受国家救灾粮款768户1576人;目前,全镇灾后重建工作已掀起高潮,预计春节前70%的重建户可搬进新房。

      “5.12”地震使场镇居民房屋、水、电、通信、桥梁等基础设施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启动剑门关古镇灾后重建工程,力争在2年内把剑门关镇建设成为川北旅游休闲文化古镇,基本上具备旅游服务的功能,使其成为旅游观光、探索三国遗踪、休闲玩乐购物的目的地。 灾后重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震级强度大,波及范围广,给全镇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剑门关场镇在此次地震中受灾尤为严重,房屋、道路、给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在本次地震中损毁严重,为排危除险、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及旅游区服务接待功能,按照市、县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指示精神,结合剑门关镇当前道路、供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制约集镇发展的现状,决定立即启动剑门关古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

      剑门关古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是中共剑阁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从抗震救灾转入到恢复重建的一项重点工程,总投资5000余万元,由承建过双流县黄龙溪古镇风貌改造的成都永安建筑公司具体承建,于2008年6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09年春节前完成一期工程全部建设任务。

      剑门关古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内容

      ①临街建筑物风貌整治工程:林园宾馆至剑门道班1220米,涉及单位和个户243户门面576间;②市政基础设施工程:12500平方米街面青石板铺装整治工程,8430米雨污管排水工程,3600余米管剑门关镇6线下地工程,190余盏古灯安装工程,5座桥梁的建设和维修工程,环卫设施配套和公厕改造工程,绿化建设工程等;③广场及空坝建设工程:南北入口广场,衙门广场,古驿站广场,戏台坝,磨坊坝,南入口停车场等;④单体(小品)景观建设工程:石牌坊、石牌楼、石经柱、拴马桩、戏楼、财神殿、石阙等。

      剑门关古镇灾后重建工程紧扣“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剑阁”主题,着眼“旅游兴县”战略,围绕“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目标,遵循“整体超前规划、成片集中改造”原则,深挖厚重的三国文化、红色文化、豆腐文化,力展古镇韵味,有效提升文化品位和环境品味。力争2年时间把剑门关镇建设成为川东北旅游休闲文化古镇,使其成为旅游观光、探寻三国遗踪、休闲玩乐购物的目的地,成为剑门蜀道和剑门关景区游人集散中心和旅游服务基地,以此带动和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统筹协调快速发展。 集中安置

      剑门关景区集中安置点,是结合受灾群众灾后重建安置、剑门关风景区灾后重建打造景区农户搬迁、剑门古镇建设于一体的民生工程。

      “5.12”特大地震造成剑门关景区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剑门关隘口水井坡一带,因山体滑坡和崩塌,农房损毁严重,同时在水井坡顶部的金城峰形成了巨大危岩,当地群众无法在原址实现重建。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因灾无房群众和景区开发搬迁群众早日安居乐业。

      经剑门关镇党委、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多方论证,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将农户房屋重建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实施搬迁户重建。在场镇新街加油站至剑门村桂花园地段选址,建设剑门关景区搬迁农户永久性住房安置点,集中对103户农户进行安置,其中:水井坡地质灾害异地搬迁户25户、景区开发拆迁户72户、剑门村征地原拆原建户6户。该安置点以国道108线公路为轴线,地势平坦,南北长约580米,计划投资2000万元,其中农户投资1800万元,项目剑门关镇7投入200万元,主要用于完善水、电、路、有线电视、通讯和场平“五通一平”。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资726万元,集中安置点“五通一平”工程已完成,新修居民安置点道路1条0.5公里,埋设供水管道700米,0.4千伏动力线路800米,架设电杆10根;一期落实62户,13户已动工。

  •   经济发展

      剑门关镇烤烟产业逐渐壮大。自1987年种植烤烟以来,历届党委、政府长期坚持正确引导剑门关镇3、科学规划、规模种植的工作思路,烤烟产业不断壮大。2006年全镇种植烤烟5286亩,实现产量16900担,产值767万元,创税达248.1万元,2007年种植烤烟4516亩,实现产量10163担,产值560万元,创税134万元。2008年因受地震影响,但全镇仍然种植烤烟4608亩,可望实现产量15000担,产值1000万元,创税300万元。烤烟已名符其实地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剑门关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剑门关镇4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禽业。2006年,全镇出栏生猪20670头,人均出栏达1.2头;2007年,全镇出栏生猪28200头,人均达到1.67头;出栏肉羊16720只,出栏小家禽达43.6万只。

      剑门关镇是市级试点小城镇,现全镇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协助旅游部门,发展旅游事业,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特别创好“剑门豆腐”名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