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是佛山市五个行政辖区之一,也是由禅城,桂城以及佛山新城组成的佛山市中心区“禅桂新”成员之一。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邻近广州市、深圳市等珠江三角州多个著名城市,是广东第三城佛山的政治、经济以及科教文卫的“中心”。 禅城区的祖庙街道原名佛山镇,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天下四大聚,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成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密集地保存着8个历史文化街区。禅城是佛山市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中心驻地,第三产业在佛山高度发达。 佛山禅城,明清时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被列为全国“四大聚”(北京、佛山、苏州、汉口)之一。 禅城区是粤剧发源地,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被外国朋友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名胜古迹“祖庙”、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和凝聚中华武术精髓的“黄飞鸿博物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禅城区 外文名: Chancheng,Buddha town 别称: 佛山 下辖地区: 祖庙街道、张槎街道、石湾街道、南庄镇 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西北部 友好城市: 英国梅德韦市 著名景点: 祖庙、、佛山创意产业园等 主要街道: 祖庙路 机场: 佛山沙堤机场 政府驻地: 岭南大道80号禅城区政府 火车站: 佛山站、佛山东站等 行政类别: 市辖区 著名学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 车牌代码: 粤E 地区生产总值: 1203.84亿元人民币(2011年) 面积: 154.68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梁园,岭南天地 ,南风古灶 地方方言: 粤语、广府片、佛山方言 行政类别: 市辖区 电话区码: 0757 邮编区码: 528000
-
发展之城
创意产业佛山创意产业园位于佛山市的经济龙脉、历史文脉季华路(佛山原名季华乡),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现有近200家企业入驻,形成了陶瓷研发与总部、设计(工业、广告、建筑)、软件、RFID、金融五大产业聚集。
自2007年3月29日挂牌至今,园区已累计完成物业外观及内部改造80000多平方米,共计18栋建筑物;完成20000多平米花园绿化改造;完成健身广场、篮球场、人民大饭堂、创意公寓、会议中心、贵宾厅、多功能厅、工业展厅、西餐厅、酒吧等公共配套设施,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融资变现平台、生活后勤保障服务平台、宣传展示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国际交流平台等七大现代服务平台,打造一个有活力的灵性空间和创意文化场。致力于为入驻企业提供一个软硬环境有机组成的、系统的、集成的平台,而不只是提供办公室和花园。
目前,园区已经集聚了五大产业近200家企业,包括15%的陶瓷研发和总部,7%的RFID产业,29%的软件产业,10%的金融服务及中介,33%的工业、建筑及广告设计。园区从业人员从2007年的2000多名工人转为2000多名白领,入园企业拥有的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数量从2007年的10项发展到现在的916项。
智慧新城作为禅城创建“四化融合,智慧佛山”示范区重要载体,依托佛山高新区禅城园打造智慧新城有了新进展。 智慧新城规划总面积约为2000亩,包括佛山高新区禅城园开发用地1058亩及张槎街道村级留用地940亩。该项目西至季华大桥,东至禅西大道,南至东平河北岸,临近佛开高速。 按照规划,智慧新城主体产业将重点发展新IT、物联网、三网融合、LED新材料和智慧型服务业等五大智慧型产业,智慧新城将建设成为智慧型产业示范区、智慧型企业聚集区、智慧型城区体验区和智慧型服务辐射源。
佛山名镇佛山名镇项目规划区域总面积8848亩,规划范围北至海五路(禅城—南海区界),南至卫国路,东至文庆路-市东路,西至汾江路;其中沿汾江河两岸、中山桥、筷子路、祖庙路、福贤路为核心区域,面积2700亩;该项目坚持“以保护为主、以修缮为主、让利于民、和谐改造”的原则,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方式进行改造开发,整个项目分三期将在5年内完成。
-
名镇风采
中国童装名镇——祖庙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是2006年7月,禅城区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由原环市、普君、升平、祖庙四个街道整合而成,基本上是佛山古镇区域(佛山初地),也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佛山市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也是全国管辖人口数量最多的特大镇建制行政区域。街道位于禅城区东北部,东至桂澜路、南沿季华路,西以佛山大道为界,北抵汾江北岸。辖区面积31.6平方公里,占禅城区总面积的20.4%,户籍人口32.4万人,占禅城区户籍人口的55.2%,常住外来人口近20万。街道下辖64个居(村)委会,其中社区居委会55个、村民委员会9个。
佛山初地
东晋隆安二年(398),克什米尔僧人达毗耶舍渡海来到此地搭寮讲经,并在塔坡岗上草建塔坡寺(现址在街道辖区内的福宁路塔坡街)。他回国后,寺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唐贞观二年(628),乡人在基建中掘出3尊铜佛,遂认此地为佛家之山,于是取地名叫"佛山",并刻石为记,佛山于是得名,并记此地为“佛山初地”。
中国建陶第一镇——南庄南庄镇位于佛山市禅城区西部,是佛山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镇面积76.7平方公里,约占禅城区面积的一半;辖18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户籍人口约8万人,外来人口约6万人;拥有国家级生态村1个,市级生态村10个。南庄镇地处珠三角冲积平原,自古以“桑基鱼塘”着称,水系发达,河网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是典型的岭南水乡。
中国陶瓷、不锈钢名镇——石湾
石湾镇街道位于禅城区东南部,2006年7月禅城区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原石湾、澜石和城南三个街道整合而成,行政区域包括原石湾镇街道沿季华路以南部分以及原澜石和城南街道的区域,面积26.62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22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约30万人。2005年,全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8.46亿元,同比增长16.6%;工业总产值84.77亿元,同比增长18.73%。
石湾镇街道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加工基地和不锈钢制品及材料集散地,现有焊管生产线1000多条,压延生产线150多条,不锈钢加工企业450多家,贸易商户2000多家,从业人员48000多人,拥有佛山澜石(国际)金属交易中心、普澜路不锈钢交易市场、东江龙有色金属物流中心等一大批不锈钢专业交易市场,涌现出宇航、利华达、金澜等一批优秀不锈钢加工销售企业,太钢、宝钢、宝新、浦项等国内外不锈钢巨头纷纷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不锈钢年吞吐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其中装饰类管材占全国的80%。2002年,原澜石镇被认定为广东省不锈钢专业镇,2003年被认定为全国唯一的不锈钢名镇。
石湾镇街道素有“南国陶都”之称,有着源远流长、底蕴厚实的陶文化根基,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陶瓷经济发达、陶瓷文化最齐备的地区之一。拥有南风古灶、陶师庙、丰宁寺、石湾陶瓷博物馆、美术陶瓷厂、公仔街等旅游文化资源,辖内企业鹰牌陶瓷享有“中国名牌”、“中国建材本土第一名”称号;东鹏陶瓷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500家最具竞争力品牌”以及“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五百年薪火不断的南风古灶,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2005年,原石湾镇街道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十佳“中国魅力名镇”。
千年陶都
石湾镇街道素有“南国陶都”之称,有着源远流长、底蕴厚实的陶文化根基,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陶瓷经济发达、陶瓷文化最齐备的地区之一。拥有南风古灶、陶师庙、丰宁寺、石湾陶瓷博物馆、美术陶瓷厂、公仔街等旅游文化资源,辖内企业鹰牌陶瓷享有“中国名牌”、“中国建材本土第一名”称号;东鹏陶瓷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500家最具竞争力品牌”以及“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五百年薪火不断的南风古灶,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载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2005年,原石湾镇街道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十佳“中国魅力名镇”。
中国针织名镇——张槎张槎街道位于佛山市禅城区西部,广佛经济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26.5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委会和6个居委会;常住人口8万多人,外来人口20多万人。2010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36.29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第二产业184.39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51.13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 46亿元,同比增长21.5%;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290万美元。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禅城区地处东经113°0′41″~113°05′40″,北纬22°35′01″~23°02′24″。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广州市西南,佛山市中部。辖区东、西、北面与南海区接壤,东南、南面与顺德区毗邻,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9公里。辖域面积154.09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禅城区地质属第四纪地层,以粘土为主,其他归粒径不等的沙层,属七度地震区。矿产资源主要是非金属矿,石膏石分布广,层厚床宽,质量好,储量丰富,属于与断陷盆地有关的湖相蒸发膏盐矿床。
禅城区为平坦的冲积平原,绝大部分海拔1.3~4.6米,有零星的小山丘,海拔在50米以下。地貌以堆积地系列为主,类型单一,属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组成物质是亚砂土和淤泥层,属珠江三角洲沉积的顶积层。地表大部分被松散沉积物所复盖,厚约15~25米。
气候特征禅城区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春秋季短,夏季长,日照较长,热量充足,雨量丰沛。冬季多和暖,霜期短,极少结冰。2012年,平均降水量2036毫米,比上年增加759毫米;平均气温22.4℃,下降0.7℃。4月,禅城区出现3次较为明显的强降水过程,最大雨量分别在石湾(32.8毫米)、南庄(77毫米)、南庄(69毫米)。市气象台共发布禅城区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2次、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1次、冰雹橙色预警信号1次、暴雨黄色预警信号3次、暴雨橙色预警信号1次。7月24日凌晨起,受台风“韦森特”影响,禅城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出现8~11级阵风。禅城平均降雨量154毫米,累积雨量超过100毫米的有11个站点。
-
基本概况
禅城区位于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市的中心城区,是佛山市人民政府驻地,为佛山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中心,面积15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万人。下辖一个镇和三个街道办事处。
佛山禅城,早在唐宋年间,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至北宋时期,已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明清时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被列为全国“四大聚”(北京、佛山、苏州、汉口)之一。
禅城区是粤剧的发源地,拥有被外国朋友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名胜古迹“祖庙”、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梁园”和凝聚中华武术精髓的“黄飞鸿博物馆”。
禅城,是著名的陶瓷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南风古灶五百年薪火不绝,900多年历史的祖庙享有“ 东方民间艺术之宫 ”的美誉,梁园、仁寿寺等古迹让人流连忘返。还有享誉海内外的精致生动的剪纸、巧夺天工的秋色、精巧绝伦的石湾陶塑等。禅城文化是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都市建设,良好的城市管理,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及和谐的人居环境,使佛山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示范区”和联合国“人类住区优秀范例城市”等多项殊荣。
科技事业禅城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12个,市级研发中心25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4家。南庄镇和张槎、澜石、石湾街道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禅城区拥有“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童装设计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精密制造产业基地”,是广东省首批知识产权区域示范试点。区内有10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了130多项技术研发合作。信息化工程及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普及。“禅城政府网站”、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开通运行,政府工作电子化、网络化加速推进,初步实现区、镇(街道)、村委会(居委会)三级互联互通。张槎和石湾已成为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示范点。
教育资源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3所,幼儿园126所,文化技术培训机构87 所,等级学校率达87%,其中省一级学校(幼儿园)数量处全省领先水平。普及高中教育,全区高中毛入学率达90%。建成主干为1000M 的城域网,10M宽带光纤接入学校,全区中小学基本完成“ 校校通 ”基础工程。南庄、石湾、张槎、澜石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2005年6月,禅城区顺利通过了广东省督导组的验收,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
文化体育禅城区抓住佛山建设产业强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历史新机遇,全面发掘广博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陶瓷、粤剧、武术、龙狮、秋色等文化底蕴,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培育地域特色文化,打造禅城文化品牌。禅城区社区文化活跃,拥有较为完善的文化设施网络,区级文化设施主要包括禅城区文化中心、禅城区图书馆、禅城区文化馆等,南庄镇和祖庙、升平、澜石、张槎等街道也先后建成了综合性文化站。区内有文化活动中心(室)200多个、文化广场40多个、建成1个省一级文化馆、5个省特级文化站、2个省一级文化站。禅城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2004年元宵节成功举办第三届粤港澳台狮王争霸赛。保龄球运动水平较高,一批优秀选手入选国家保龄球队,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
医疗卫生禅城区重视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和疾病防控机制。区内医疗资源充足,服务网点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较高,拥有多家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包括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禅城区中心医院等6家大型医院和8家镇级医院。城乡卫生面貌有很大改善,医疗卫生市场清理整顿成效显着,卫生整体水平逐步提高,全区有23个村被授予“省卫生村”称号,南庄镇被评为“省卫生镇”。禅城辖区作为佛山市的中心城区,自1992年被全国爱卫会评为第一批“国家卫生城市”以来,一直保持这一荣誉称号。
社会治安
禅城区坚持“打防结合”方针,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和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基层警务力量和基础管理,推进社区警务建设。组建禅城区治安联防队,统一整合管理全区的治安队伍,提高治安队伍整体素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安全文明小区建设成绩显着,发案率低,破案率高。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目前,辖区内治安秩序良好,市民安居乐业。
人居环境禅城区商业繁荣,物流发达,居住环境优越。辖区内有祖庙商业街、百花广场、东方广场、东建世纪广场、流行前线等著名商业网点,文化、体育设施和娱乐场所星罗棋布。惠景城、玫瑰园、环湖花园、湖景湾、丽日豪庭、汇银城市花园等是近年来开发建设的中高档住宅社区。其中,丽日豪庭2002年荣获国家建设部“全国人居经典环境金奖”,汇银城市花园是“佛山首个国家AA级标准社区”,玫瑰园·山水居荣获“广东省绿色住区”称号。禅城区拥有佛山宾馆、瑞士恒安五星级酒店和金城大酒店、佳宁娜酒店等四星级酒店,可为海内外宾客提供优质服务。
行政区划
006年,佛山市政府《关于同意禅城区调整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澜石、城南街道,将其并入石湾镇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海滨路8号;撤销环市、普君、升平街道,将其并入祖庙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朝安北路23号;保留张槎街道,同时将原石湾镇街道沿季华路以北部分辖区并入张槎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建槎路1号。行政区划调整后,禅城区辖3个街道(祖庙、石湾、张槎)、1个镇(南庄)。
据相关报道,禅城区原街道普遍规模不大,最大的张槎街道也不过23平方公里,最小的城南街道只有4.2平方公里,而且街道之间的界限交叉错叠,部分镇街存在的“插花地”、“飞地”等现象。这次区划调整,以城市中轴线为界,将8个街道整合成3个街道,最大的祖庙街道达到31.6平方公里,最小的石湾街道也有21.1平方公里。
人口2010年末,禅城区常住人口为1101077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2343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7638人,增长19.24%。年平均增长率为1.77%。
禅城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299147户,家庭户人口为82363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9人减少0.24人。
禅城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74103人,占52.14%;女性人口为526974人,占47.8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69下降为108.94。
禅城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5479人,占11.40%;15-64岁人口为909229人,占82.57%;65岁及以上人口为66369人,占6.0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4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16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禅城区东距南方大都市广州仅6公里,东南距香港96公里,南距澳门135公里,广珠(海)、广湛(江)公路和广茂铁路横贯境内,距佛山机场仅6公里。
水运方面,禅城依西江和北江干流展开,西江干流和北江干流在境内长达133公里和108公里。以西江、北江为主干,形成潭洲水道、顺德水道、陈村水道、东平河水道、容桂水道、佛山水道、东海水道和西南涌、芦苞涌以及高明河、杨梅河等支流。有对外口岸l7个,其中直通香港客运港3个(顺德港、南海港、高明港),集装箱码头11个(澜石港、佛山新港、容奇港、北滘港、勒流港、三山港、九江港、三水港、西南港和高明港)。
-
建制沿革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早在唐宋年间,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至北宋时期,已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的“四大名镇”。
晋代,禅城称“季华乡”。 唐贞观二年(628年),季华乡称“佛山”,意为“佛家之山”,简称“禅”。
五代十国时佛山禅城、顺德属咸宁县,宋初重新并入南海县。
明景泰三年(1452年),敕封佛山为“忠义乡”,属南海县。
民国时期,佛山曾先后设佛山镇、佛山市、佛山镇。
1949年10月31日,佛山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7月1日,佛山改市为镇,归南海县管辖。
1951年6月26日,佛山镇改镇为市。
1954年6月,中共粤中区党委、粤中行署由江门市迁入佛山市大福路10号。
1956年2月,成立中共佛山地委、佛山专区
1958年佛山、江门改县级市,由佛山专区领导。
1966年,佛山市升为地级市,由广东省、佛山专区双重领导。
1970年,佛山专区更名为佛山地区,佛山、江门改为县级市。
1983年6月1日,撤销佛山地区建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
1984年6月,佛山市辖汾江区(1986年易名为城区)、石湾区、南海、顺德、高明、三水县,代管中山市。
-
文化禅城
北帝诞
佛山祖庙北帝诞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一个融宗教性、娱乐性、世俗性、群众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文化活动。它的起源与北帝崇拜和佛山祖庙的修建密切相关。北帝,又名玄武、真武、玄天上帝、黑帝等,在珠江三角洲民间则多习称为北帝。作为北帝崇拜的载体,佛山祖庙从宋代元丰年间(1078-1085)建立以来,以其“历岁久远”,成为佛山“诸庙之首”,很早就形成了乡耆、士绅来祖庙议事的“庙议”规矩,使祖庙成为一个集政权、族权、神权为一体的著名庙宇,华南著名的民间信仰中心之一。
行通济“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在佛山尽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这一民间活动寄托着佛山人的美好祝愿。每年的农历正月15日夜晚到16日,没有任何人出面组织,佛山万人空巷,为了一个共同的希冀,同走一条桥,附近南海、三水、高明、顺德的一些村镇的群众也赶来参与“通济行”。这一习俗从明末清初就已开始,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至今已延续400多年。
传统秋色著名的佛山传统秋色,早在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1425年)就已经出现了,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佛山秋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以民间生活、爱好、风情为依据,是表演艺术与工艺美术结合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主要内容包括“色”:车色、马色、飘色、水色、地色和灯色;“品”:扎作工艺品、仿古工艺品、花卉工艺品、果品工艺品、鳞蚧工艺品五个门类。现在,两广地区盛行的民间花灯巡游活动,就是出自佛山秋色。
剪纸艺术
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尤以铜写料最具特色,融汇了绘、刻、写的技法,使作品苍劲有拙、金碧辉煌。佛山剪纸在一百多年前也用作建筑、家具雕刻的底稿,后又用于室内装饰,贴在门楣、柱枋上,也用于祭礼、扎作、花钱、炮竹等装饰。
粤剧粤曲明末清初,佛山粤剧活动相当兴盛,并建有“琼花会馆”。清雍正五年间,北京名伶张五,寄居于佛山镇大基尾以京剧昆曲教授红船子弟(粤伶以红船为交通工具,“红船子弟”便成为粤剧艺人的代称),建立“琼花会馆”,是粤剧界最早的戏行组织,佛山遂被称为粤剧的故乡。
石湾陶艺石湾陶艺一直是石湾窑赖以维持的经济来源的一脉支流。假如昔日石湾没有大宗日用陶器的制作,陶艺根本没有依存的余地,充其量不过是石湾窑的锦上之花而已。从来没有人去记录石湾窑每年生产若干万个瓦煲的数字,但石湾陶艺的每一件佳作都被人们珍藏起来。它的"瘦骨仙""弥勒佛"以至离奇古怪的"金蟾"、"福狮"都令人念念不忘。"石湾公仔"成了口碑,成了文化的积淀。
-
社会
科技事业2012年末共有区级以上各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35个。其中,省级21个;市级76个;区级38个。累计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8家;累计建立院士工作室11个;累计建立公共创新平台18个。2012年获省科学技术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33项、区科学技术奖45项。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7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家,2012年新增一家。2012年专利申请总量0.2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0.06万件,增长19.2%。专利授权量0.2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0.02万件。2012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0项,合同金额达到1.05亿元,增长16.9%。2012年投入研究试验发展(RD)经费22.23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36.5亿元。
禅城拥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12个,市级研发中心25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4家。南庄镇和张槎、澜石、石湾街道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禅城区拥有“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童装设计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精密制造产业基地”,是广东省首批知识产权区域示范试点。区内有10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130多项技术研发合作。张槎和石湾已成为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示范点。
教育事业
2012年禅城域各类教育学校(不含高校、技工学校)234个,比上年增长1.7%;招生3.72万人,下降4.1%;在校学生15.64万人,下降0.4%;毕业生3.88万人,增长2.6%;教职工1.26万人,增长5.0%。其中特殊教育学校2个,招生60人,在校生372人,教职工117人。幼儿入园率99.9%,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9.4%,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6.5%。
文化事业2012年末禅城文化系统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87个,社区文艺团队298个,新增群众性活动点48个。公共图书馆2个,共有藏书量164.98万册,比上年增加33.42万册,增长25.4%。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个,禅城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2.03万台,年末广播人口复盖率和电视人口复盖率均为100%。至2012年止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5项。其中,国家级的8项、省级18项、市级29项。禅城共有75名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奖,增长44.0%。政府购买文化公共服务的投入增长48.0%,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文艺演出增长69.0%,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场次增长7.2倍,吸引近4万人次参与,增长4.3倍。
医疗事业2012年末禅城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1家。其中,医院18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门诊部(所)、医务室、卫生所136个;农村卫生站30个;专科防治所4个;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中心和健康教育所各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4个;妇糼保健院 (所、站)2个和其他1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0.75万张,比上年增长1.2%。卫生技术人员0.90万人,增长0.5%;其中医生0.31万人,护士0.37万人。2012年医疗机构诊疗量达到1816.13万人次,每诊疗人次平均费用139.98元,增长4.3%。免费婚检人数为0.64万人,婚检率达到57.7%。
东华里始建于清初,原名“杨伍街”,至清代乾隆年间改为今名。因历来都是官家富户所居,故无论建筑形式或室内装修,均极为讲究,其古建筑群保留有清代各时期风格各异的建筑,是目前广东省内保存最完好、具有珠江三角洲典型风貌的清代古街道,对研究珠江三角洲建筑史及居住习俗具有重要的价值。
保护范围北至石巷,东至石巷,西至福贤路东侧,南至福庆巷。建设控制地带北至石巷、锦荣里,西至福贤路,东至禄丰大街和禄丰新巷,南至居仁里。
佛山市中山公园
佛山市中山公园位于市区东北部汾江河畔,是一个集宣传、展览、科普、娱乐、饮食、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该园始建于1928年,当初仅0.5公顷,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成的纪念性公园。1958年,公园扩建,在其西北部挖湖堆山,形成秀丽湖及骆驼山景观。80年代,公园再沿周边扩建,在北边及南入口扩大面积。现公园占地面积31.2公顷。其中水面12.5公顷,占整个公园面积的40%。
南风古灶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
禅城区博物馆
禅城区博物馆是地方性综合博物馆,于2008年3月21日正式挂牌,下辖广东省四大名园之一的佛山梁园,广东粤剧博物馆、鸿胜武术馆等文物旅游景点,馆藏以各个历史时期的佛山地方文物为主,兼陶瓷、书画、玉器、木雕等民间风俗文物。
梁园
梁园是佛山梁氏宅园的总称,主要由“十二石斋”、“群星草堂”、“汾江草庐”、“寒香馆”等不同地点的多个群体组成,规模宏大,主体位于松风路先锋古道。梁园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陆续建成,历时四十余年。
佛山孔庙
佛山孔庙在市区祖庙路祖庙大院内,旧称尊孔会。是清未宣统三年(1901)本地一批尊孔士绅集资所建,属小型纪念性建筑物和尊孔活动场所,而并无依照一般文庙之制。原建筑包括孔圣殿、招待室、治事室、小亭以及荷池花园等计置,占地红2000平方米。
通济桥
通济桥在佛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是佛山最早兴建的第一座大木桥,据专家考证,该桥早期由乡民集资修建的木质人行桥。
通济桥横跨洛水河,北连金鱼街,始建于明代,分别于嘉靖38年(1559年)、隆庆2年(1568年)、万历9年(1581年)三次重修。天启六年(1626)户部尚书李侍问再次发起募捐重修,取名“通济桥”取其“必通而后有济也”之意。
东方广场
东方广场地处历史悠久的“大佛山”禅城区升平商业中心,位于佛山与南海交汇处,东接市东上路、南临锦华路、西倚永安路,北靠庆宁路,周边为高密度住宅区和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梁园。交通极为便利,四通八达,广佛地铁、东方汽车站将相继开通,这将大大加速“大佛山”及“30分钟生活圈”的形成,给东方广场带来百年难遇的活力与商机。
东方广场由佛山地产龙头企业东建集团公司倾力打造,坐拥大佛山四百多万高收入高消费人群。东方广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投资20亿。以全新的“国际观光产业街区”理念,成为佛山的商业航母和华南地区屈指可数的超级巨mall。目前已吸引吉之岛、好又多、肯德基等跨国商业巨头抢先加盟。东方广场十大功能组团——以日用百货、服装、超市为主的明珠城;以名牌精品为主的金山街;以亚洲商业龙头吉之岛百货领衔,搭配家电量贩、家居广场的银州城;全国旅游商品交易平台的德胜楼;珠三角图书总量最多的东方书城;以康体健身、休闲酒吧为主题的水晶城;以科技游乐和儿童用品为主题的翡翠城;以餐饮娱乐为主题的钻石美食城;以科技数码产品为主题的蓝宝石世界;以潮流时尚产品为主题的琥珀城(东方潮流港)。
东方广场在项目的整体规划、建筑风格、内部装修、功能设置等方面,均融入了旅游观光、主题娱乐、民族风情、康体休闲等元素,倾力打造集观光、旅游、购物、饮食、娱乐、休闲、康体,展示于一体的mall力大世界。
东方广场一、二期组团明珠城、红宝石书城、银州城、金山街、德胜楼已成功开业,抢先进驻的吉之岛、好又多、明珠百货、北京新华书店总店、肯德基、永乐生活电器等公司已站在了佛山商业的制高点,坐享每日几十万的人流及商机。二期组团琥珀城、东方潮流港也将年内开业。东方广场以其傲然的气势横空出世——宣告了大佛山一个崭新的商业时代的开始。
东方广场将会进一步融汇世界著名商家的先进经验,全力打造成为国际观光产业街区,成为大佛山的“城市商业名片”。
类型:集观光、旅游、购物、饮食、娱乐、休闲、康体于一体。
适合人群:以大众化潮流消费为主体,兼顾中、高档消费人群,引领时尚消费;
购物指南:以休闲、时尚的生活方式引领消费,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体验购物的无限新乐趣。
东方广场地处历史悠久的“大佛山”禅城区升平商业中心,位于佛山与南海交汇处,东接市东上路、南临锦华路、西倚永安路,北靠庆宁路,周边为高密度住宅区和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梁园。交通极为便利,四通八达,广佛地铁、东方汽车站将相继开通,这将大大加速“大佛山”及“30分钟生活圈”的形成,给东方广场带来百年难遇的活力与商机。
东方广场由佛山地产龙头企业东建集团公司倾力打造,坐拥大佛山四百多万高收入高消费人群。东方广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投资20亿。以全新的“国际观光产业街区”理念,成为佛山的商业航母和华南地区屈指可数的超级巨mall目前已吸引吉之岛、好又多、肯德基等跨国商业巨头抢先加盟。东方广场十大功能组团——以日用百货、服装、超市为主的明珠城;以名牌精品为主的金山街;以亚洲商业龙头吉之岛百货领衔,搭配家电量贩、家居广场的银州城;全国旅游商品交易平台的德胜楼;珠三角图书总量最多的东方书城;以康体健身、休闲酒吧为主题的水晶城;以科技游乐和儿童用品为主题的翡翠城;以餐饮娱乐为主题的钻石美食城;以科技数码产品为主题的蓝宝石世界;以潮流时尚产品为主题的琥珀城(东方潮流港)。
东方广场在项目的整体规划、建筑风格、内部装修、功能设置等方面,均融入了旅游观光、主题娱乐、民族风情、康体休闲等元素,倾力打造集观光、旅游、购物、饮食、娱乐、休闲、康体,展示于一体的mall力大世界。
东方广场一、二期组团明珠城、红宝石书城、银州城、金山街、德胜楼已成功开业,抢先进驻的吉之岛、好又多、明珠百货、北京新华书店总店、肯德基、永乐生活电器等公司已站在了佛山商业的制高点,坐享每日几十万的人流及商机。二期组团琥珀城、东方潮流港也将年内开业。东方广场以其傲然的气势横空出世——宣告了大佛山一个崭新的商业时代的开始。
东方广场将会进一步融汇世界著名商家的先进经验,全力打造成为国际观光产业街区,成为大佛山的“城市商业名片”。
类型:集观光、旅游、购物、饮食、娱乐、休闲、康体于一体
适合人群:以大众化潮流消费为主体,兼顾中、高档消费人群,引领时尚消费;
购物指南:以休闲、时尚的生活方式引领消费,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体验购物的无限新乐趣。
流行前线
佛山"流行前线"主题商场是佛山第一家以潮流时尚为主题的大型商场,新颖的概念准确把握了年轻人的消费主张,并用主题和个性,去满足年轻人的生活理想和"实现自我"的心理要求,是流行前线主题商场始终的经营宗旨。
而三楼另类别特区则以流行"另类"新生代为消费对象,实际是为满足社会上"另类"人群多重需求而特设的,是该商场主题化经营理念的进一步提升。另类特区除了佛山电台网络频道--天鸣唱片店加盟进驻外,还开设移动通讯专区、礼品世界、台球城、玩具总动员、灵气精品店、主题书屋、休闲驿站,从更大程度上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意念。
"另类"是标新立异的魅力展现,是彻底打破世俗观念的全新创意。
地点:佛山普澜二路
类型:风格鲜明的主题商场
适合人群:最求前卫、时尚的年轻人
购物指南:因为目标消费群锁定年轻人,商品的针对性也很强,那些光怪陆离的小玩意儿对十几、二十岁的MM、GG很有吸引力。
季华路
类型:综合购物商场,以名店取胜
适合人群:成熟、典雅、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士。
购物指南:因为名店汇集,商场档次也就上去了。"数码"口号也使其体现出超前和时尚化,要不,佛山电台的佛山唯一户外直播室也不会进驻其中。随着市区中心南移,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假日名店
日名店是佛山市假日名店策划管理有限公司于2000年投资兴建的休闲时尚名店,位于繁华闹市祖庙路与建新路交汇处,属广东四大"放心购物一条街"之一的中心地带,百花广场、肯德基、麦当劳、兴华商场、四大商业银行、图书城、祖庙汽车、金城大酒店、佛山宾馆等场所近在咫尺。假日名店更与佛山市著名历史旅游胜地祖庙及黄飞鸿纪念馆并排。
假日名店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吸引了中外近百种品牌商家进驻,假日名店以其豪华装修、统一严格规范的管理、科学化的经营手段,使其成为佛山重点商业旺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假日名店开业以来的特色经营,在广大消费者特别是白领阶层中已经牢固的建立起良好口碑,优雅而高贵的购物环境、多式多样的中外名牌服装、公道的价格、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近乎完美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大批各类人士和回头客的光临。
目前,假日名店的四、五层已隆重推出假日食街、反斗乐园、假日文化眼镜城等配套设施。
地点:佛山祖庙路
类型:名店汇集的服装商城
适合人群:最求名牌人士
东建世纪广场
随着城区政府、佛山医院、季华园等投入使用,以及一批高档次的高层住宅群、颇具声名的食肆山庄的兴起,季华路已成为佛山"新地王"。东建世纪广场正好位于这一黄金地段的中心位置,以大型公众广场和名店荟萃的商厦尽揽人群!
世纪中庭动感文化中庭是世纪商厦的灵魂,舒适流畅的商业环境营造出丰富的"动感文化",更着意满足人们在购物时的心理交流和在动感空间中的强烈感受。休憩的人们、购物的客户、悠然自得的人流,以及清脆欢乐的乐声,无不呈现出世纪商业文化的新内涵。
时尚购物荟萃名店、超市、美食天地等各类高档店廊,纷呈丰富的商品,并有各种休闲服务配套功能。
缤纷美食饮食文化荟萃之地,开设各种风味饮食,全家老幼、生意朋友、情人知已邀聚于此,或品茶畅饮诉叙,或烛影琴韵扬心,尽享快乐写意!
消闲娱乐先进完善的设施和优秀的服务,全方位满足各住客对娱乐、休闲、健身等多方面的需求。健康娱乐,共度休闲好时光!
购物指南:是祖庙路上名店最集中的大商厦,商场颇具档次。
百花广场
坐落在佛山市区祖庙路与建新路、城门头交汇处的百花广场,楼高54层,拥有大型购物商场、甲级写字楼、豪华型公寓、美食娱乐城、摩天观光球、大型地下停车场、直升飞机坪、亚洲最高观光梯、银行、工商管理、电讯网络。是佛山及周边地区集商、住、玩、购于一体的最大型的多功能商业大厦,更是佛山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百花广场首至七层是大型的购物商场、美食娱乐城、住客会所。屈臣氏、莱尔斯丹、佛罗伦、古加希、NIKE、班尼路、FREEBIRD、经典故事等名店已经进驻。
百花广场八至二十八楼是商业办公楼,中央空调、消防、配电、电脑电话线等设施完善,由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对保安、卫生、设备维护进综合统一的管理,并提供商务中心全方位多功能服务。
地点:祖庙路闹市中心
类型:多功能商业大厦
适合人群:普罗大众
销费指南:处于商业黄金地段中心,所有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最适合生活节奏快,又不想为生活琐事到处奔波的现在都市人。
禅城区博物馆
禅城区博物馆是地方性综合博物馆,于2008年3月21日正式挂牌,下辖广东省四大名园之一的佛山梁园,广东粤剧博物馆、鸿胜武术馆等文物旅游景点,馆藏以各个历史时期的佛山地方文物为主,兼陶瓷、书画、玉器、木雕等民间风俗文物。
禅城区佛山岭南新天地
1、简介佛山创意产业园是由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全额投资和运营的市场化主体,由十二家旧工厂改造而成,占地18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在佛山市委市政府、禅城区委区政府的强力支持下,秉承文化是魂,产业是根,平台是关键的宗旨,经过5年的改造,十二家加工厂变成了500多家创意企业,2000多名蓝领工人变身2万名白领精英,形成了文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高端生活配套服务业集聚。2、主题佛山创意产业园是以“洋人街·中国梦”为主题的人居现代服务业园区,目标是打造成为白领人才办公、休闲、娱乐、购物的城市副中心。洋人街既是洋人在中国的故乡,也是中国人不出国门学习西方文化的体验馆;洋人街是产业街,既是为外国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的企业集聚地,也是到中国的外国服务业的集聚地;洋人街是平台街,既是洋人在中国创业实现梦想的平台,也是中国人借力国际智慧实现中国梦的平台。3、理念“一群有意思的人,在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做有意思的事情,赚有意思的钱,过有意思的生活。”这是对创意产业园的形象描述。创意产业园就是一个集成的互动平台,为创意者服务、为创意企业服务、为创意活动服务。它是资源的整合者和平台的搭建者,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文化艺术活动与交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融资变现平台、生活服务及采购平台、公共商务会展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国际交流平台,来打造一个有能量的灵性空间和创意文化场,以此催生创意、变现创意、保护创意,实现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创意产业园的任务是推动一个区域发展。
-
经济概况
产业结构
目前,禅城区已形成了陶瓷、纺织、不锈钢、童服、铝型材、机械制造、电工器材、电子、激光音像制品、制药、新材料、造纸、塑料和食品等支柱行业,拥有建陶、照相机、显像管、照明材料、制冷、针织品、不锈钢、铝型材、摩托车、电缆、激光储存盘、冷柜、人造革、中成药等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前景较好的产品。
禅城区致力打造“区域产业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启动了“佛山陶瓷”、“佛山童装”品牌化工程,创建“名牌大区”。辖区内拥有一批著名企业和产品品牌,如佛山照明、海天味业、兴发铝材、东鹏、鹰牌、新中源、蒙娜丽莎、金舵陶瓷、兴发铝材、星星冷柜、中宝光缆、佛斯弟摩托车等。目前,禅城区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2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免检产品”4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3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8 件,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企业2家。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推动禅城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04年,全区有民营工商企业26800多家,工业产值超亿元的民营企业37家,民营工业总产值281.5亿元,增长30.8% ,民营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0% ,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东鹏、兴发、新明珠等3家企业获得“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
禅城区致力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对外经济贸易规模日益扩大 , 目前与美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瑞典、英国、德国、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经贸联系。
禅城区正全力推进以禅城高新技术产业区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建设,以高标准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名牌企业为招商引资重点对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在企业税收、土地价格等方面出台多项投资优惠政策。政务环境不断优化,“三个中心”(招商引资促进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投诉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诚信、廉洁的服务。2004年,全区签约内外资项目110多个,投资额120多亿元,投资项目涵盖光机电一体化、精密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家用电器等领域。“优达佳”、“丰富”、“沃尔玛”、“普立华”、“沈阳远大”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企业集团纷纷投资禅城。
经济数据
2004年,禅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8.63亿元,增长17.3%;工业总产值695.61亿元,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48亿元,增长16.6% ;出口总值30.85亿美元,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3.67亿美元,增长18.3%;完成税收总额60.54亿元,增长9.7%;全区一般预算收入8.82亿元,增长15.5%。
2010年,全区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全区生产总值104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增幅与上年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9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562.17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479.97亿元,增长14.6%。与“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相比较,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GDP、工业总产值、万元GDP能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总额、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都能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随着工业生产的回升,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0.1:53.6:46.3变为0.1:53.9:46.0,但第三产业比重与2008年相比,仍上升2.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