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尼玛江热乡

尼玛江热乡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墨竹工卡县辖乡。“尼玛江热”系藏语译音,意为“太阳柳树园”。1960年建尼玛江热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6年羊日岗乡并入。位于县境东北部。面积646平方公里,人口0.75万,通公路。辖帮达、切马卡、羊日岗、仲达、玛热农区、玛热牧区、宗雪、章达8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牧养牦牛、绵羊、山羊。产虫草等。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尼玛江热乡

  •   城乡新建

      尼玛江热乡新建的房子规划整齐,设计上体现了当地民居的特色,又改变了以往农村房屋人畜混居的结构,功能性有了很大提高。墨竹工卡县在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过程中,高度重视规划工作,争取多方力量,做到规划设计先行,确保了安居工程顺利实施。

      尼玛江热乡2

      楼上住人楼下圈畜,或里院住人外院圈畜;房屋与房屋紧密相连,或居住分散,村庄道路狭小是西藏农牧区民居的典型特征,不仅卫生状况差,还对通水、通电、消防等各项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墨竹工卡县在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时,对集中搬迁点及相对集中改造的村庄,委托拉萨市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对集镇所在地,由南京市规划设计院帮助进行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县农牧民安居工程办公室抽调部分单位的技术干部与各乡镇的能工巧匠一起,结合当地老百姓生产、生活需要及居住风格进行农牧民安居工程典型户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出了大、中、小3种户型供群众参考,群众再按照当地的村落规划情况进行院落布置。

  •   景点介绍

      夏拉康: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 又称“乌如拉康”。位于墨竹工卡县以东

      尼玛江热乡3的尼玛江热乡夏村北侧。始建于吐蕃时期,842年朗达玛灭佛时期被毁,14世纪重建。夏拉康除僧舍外,主要部分已于“文革”期间被毁。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僧舍、殿堂、经场、佛堂等。①僧舍。位于院落东西两侧,东侧为一方形楼房,占地面积约342平方米;西侧为一长方形楼房,上层已毁,今仅存一层,占地面积90平方米。②殿堂。位于院落北侧长方形楼房的下层,上层为念经处和住房,下层占地面积132平方米。殿堂中轴线有南北向三道门。东西两侧各有一小殿堂:东侧是护法神殿,原供有邬摩天女、遍入天、骑羊护法神、护法大将军(骑狮护法)、隆钦饶绛巴等塑像;西侧是敛气室。③经场。位于扩法神殿和敛气室北侧,面积246平方米,已不存。经场院内原有一座小型灵塔,今仅存基座。④佛堂。位于经场北侧,占地面积约56.49平方米,为两层楼,楼下供有一尊无量寿佛泥塑像,左右两侧为八大随佛弟子,今已散失。寺内存有吐蕃古藏文摩崖刻石和2块石碑。石碑分别立于寺院第二进门左右两侧,右侧碑立于798~812年间,碑文内容为赤德松赞与吐蕃僧人娘•定埃增的盟誓,共62列。碑高4.90米,下宽上窄,有翘角碑盖。碑身与碑座均以榫卯连接,其缝隙灌注铜水。左侧碑立于812年,碑文内容是对右侧碑盟文诏敕内容的重申和补充,共49列。碑帽残缺,碑座基本完整,呈长方形,正面长1.10米,右侧刻有“智慧之剑”。“文革”期间,夏拉康遭破坏,1978年后修复部分建筑。

      羊日岗艾玛日寺: 位于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境内羊日岗村东北3公里处。该寺庙市一座历史悠久,距今约有650年历史,僧人50多,周围自然环境独特,风景优美,每年有大批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属噶举教派,海拔:3950米。此寺于公元13世纪由林-曲吉杰布创建,初为羊日岗修行室和面积仅2柱的阿齐护法神殿。公元19世纪时增修了大殿和许多修行室,大殿为木石结构,门向南,高2层,设回廊。回廊面积2柱,壁画九大天王,殿内主供直贡噶举祖师觉巴-仁青巴铜像。二楼设高僧住处。大殿北面山坡上设有30间喇嘛修行室,石木结构,规格统一。寺内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是墨竹工卡县境内除直贡梯寺外最有影响力的噶举派寺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