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章丘市

章丘市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章丘市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的东部,是济南市的一个市辖区。1992年8月撤销原章丘县编制改为县级章丘市;2016年11月02日根据鲁政字[2016]235号文件,原章丘市正式撤市设区为章丘区。现辖11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人口106.42万。济南五大泉群之一的百脉泉位于章丘区境内,济南七十二名泉章丘区境内拥有6个。国家级明水经济开发区与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邻。胶济铁路、济青高速贯穿境内,交通便利。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章丘市 外文名: Zhangqiu Area 别称: 阳丘、高唐、平陵 所属地区: 山东省济南市 人口: 106.42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GDP: 320.5(2007年) 地理位置: 东经117°10′~117°35′,北纬36°25′~37°09'之间 地域名人: 杜伏威、邹衍、房玄龄、刘敏中、张养浩、李开先、李清照、孟洛川、王莽 机场: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 火车站: 济南站、济南西站、济南东站、济南新东站、章丘站 车牌代码: 鲁A 下辖地区: 11个街道,9个镇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电话区码: 0531 邮编区码: 250200 地方特产: 章丘大葱、明水香稻 面积: 1855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 百脉泉公园、朱家峪 现任领导: 区委书记:江林、区长:刘天东 行政类别: 市辖区 地方方言: 冀鲁官话石济片济南话章丘方言

  •   交通状况

      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国道309维修省道321章丘段大修工程顺利完工,新改建县乡道路40条61.6公里、村级公路290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全覆盖,新客运总站竣工启用,更新公交车163辆,3000辆公共自行车系统投入使用,实行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政策。新增出租车50辆,全市出租车达到318辆。民用汽车拥有量达19.3万辆,比上年增长12.3%。[6]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7557万元,比上年增长37.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6万户,下降20.9%。移动电话用户86.7万户,下降16.0%。互联网拨号注册及宽带网用户18.9万户,增长19.6%。

  •   人口民族

      人口章丘市42010年章丘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如下章丘市常住人口为106.42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7.73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常住人口8.69万人。增长8.89%,年平均增长0.86%。章丘市常住人口中共有32.52万户。其中家庭户31.80万户,章丘市常住人口家庭户人口为98.9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3人减少了0.22人。其中三人户家庭98871户,占家庭户31.09%章丘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2.63万人,占总人口的49.45%;女性为53.79万人,占总人口的50.5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8.89:100下降为97.82:100。章丘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3万人,占14.88%,15-64岁的人口为79.91万人,占75.0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68万人,占10.0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3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了4.0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27个百分点。章丘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为10.10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的人数为11.21万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数为46.60万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为29.10万人(以上各种教育程度的人数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由1664人上升为9490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数由7975人上升为10531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数由40904人上升为43783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由33760人下降为27337人。章丘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60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50万人,文盲率由6.24%下降为3.38%,下降了2.86个百分点。章丘市常住人口街道/镇分布列表明水街道办事处 16.31万人文祖街道办事处 4.18万人双山街道办事处 12.15万人刁镇 6.20万人埠村街道办事处 3.34万人水寨镇 3.42万人圣井街道办事处 4.26万人曹范镇 3.32万人枣园街道办事处 3.27万人白云湖镇 3.33万人龙山街道办事处 5.76万人高官寨镇 4.95万人普集街道办事处 5.67万人宁家埠镇 3.10万人官庄街道办事处 4.71万人垛庄镇 2.81万人相公庄街道办事处 5.82万人辛寨镇 3.28万人绣惠街道办事处 5.52万人黄河镇 5.02万人 民族56个民族在章丘聚集了40个民族。章丘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54813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397人。其中回族人口7852人,蒙古族、藏族、苗族等其他民族人口1545人,回族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占人口数最多。汉族人口较“五普”增加85545人。

  •   历史名人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人,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郝庄村。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

      王莽(前45~23),字巨君,祖籍龙山平陵城古址,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儿,建立新朝。

      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相公庄街道房庄人。唐初名相。

      李清照(1084~约1156),号易安居士,明水街道人。南宋女词人,其父李格非,北宋文章名流,其夫太学生赵明诚,宰相赵挺之次子。[10]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章丘绿原村(埠村街道东鹅庄)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

      孟雒川(1851~1939),名继笙,字洛川,亚圣第六十九代孙,刁镇旧军村人,近代著名民族商业资本家。

      郭恒祥(1894~1929),又名郭月庭,埠村街道埠西村人。民国十四年(1925)从青岛回章丘,是章丘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历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副委员长、中共章丘特支书记、章丘县贫民会会长等职务。民国十八年(1929)一月九日被章丘县锦屏区国民党政府区长杀害,年仅34岁。

  •   历史沿革

      章丘市1商代,东、北部为蒲姑国。商末,西部为谭国(都城在今龙山街道城子崖)。

      春秋时期,先后为谭国和齐国诸侯封地赖邑、宁邑、台邑、崔邑。战国,属田齐。

      秦,属济北郡。

      西汉,属青州部济南郡(治东平陵城)。汉景帝四年(前153年),首次置县称阳丘(治回军镇,今绣惠街道回村)等。

      东汉时,中部为阳丘县,北部为菅县、猇县,南部为土鼓县。后阳丘、猇县并入东朝阳县。

      魏晋时期,东朝阳县属乐安国。

      南北朝刘宋,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属齐郡。

      北齐,废朝阳县置高唐县(治回军镇)。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高唐县迁治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博州亦有高唐,改为章丘县”,取县北山章丘为名。

      唐贞观元年(627年),属河南道齐州济南郡。

      宋、金,属济南府。

      元,属山东东路西南道济南路总管府。

      明、清,皆属济南府。

      民国初,属岱北道。民国3年(1914年),改属济南道。

      1945年8月,划为章丘、章历2县,属泰山专区。

      1950年4月,两县划归淄博专区。

      1953年9月,章历县并入章丘县(旧治章丘城,今绣惠街道办事处驻地),划归泰安专区。

      1958年8月,县治迁明水。同年11月,泰安专区撤销,属济南市。

      1961年5月,泰安专区恢复,又划归泰安专区。1979年1月,复属济南市。

      1992年8月,撤销章丘县设章丘市(县级)。

      2016年11月02日,撤销章丘市(县级),设立济南市章丘区。

  •   地方特产

    明水白莲藕

    西山樱桃

    鲍家芹菜刁镇周拉扒鸡曹范薄壳核桃

    龙山水豆腐章丘大葱友谊葫芦黄家烤肉明水香米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章丘区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的东部,北纬36°25′-37°09′,东经117°10′-117°35′之间。西邻济南市历城区,东连淄博市,南交泰安、莱芜市,东北与邹平县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济阳县相望。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37公里,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章丘市2南部属鲁西隆起区,北部为济阳凹陷区,属旋扭性构造鲁西系的外旋层部位,南北向与北西向压扭性断层发育。这些断层的垂直错动与水平侧移,严重破坏了古代沉积地层的连续性。特别是文祖断层,两盘南北向位移15公里,使断层两侧在地形、地质和地下水源等方面,形成显著的东西差异。地质构造形成普遍为单斜岩层,以块断为主,褶皱少见。岩层走向北西60°,倾向北东30°,倾角7°~13°。各地质时代的地层发育齐全。山区自南而北分布为变质岩、石灰岩、页岩、煤层、火山喷出岩等,丘陵河谷和冲积平原则广泛分布泥岩,下部为淡水灰岩,上部为砂砾石层及各种土类。 地形地处泰沂山区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长城岭绵延于南,长白山矗立于东。地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自南而北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洼地,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30.8%、25.9%、30.7%和12.6%。最高峰为南部的鸡爪顶,海拔924米;最低处系北部辛寨乡朱家洼一带,海拔15米。

      气候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雪少干冷。年均日照2647.6小时,日照率60%;年均气温12.8℃,高温年13.6℃,低温年11.7℃;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一般为500~700毫米。季风,因受地势影响,反映不明显,除5月份以C(静风)及SSW(南南西)为主导风向,其他月份以C(静风)及ESE(东南东)为主导风向,相对湿度为65%,最高年均73%、最低年均59%。无霜期192天,最长218天、最短167天。 水系章丘市3境内大部地区属小清河水系,东南部少数山区属大汶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小清河、绣江河,东、西巴漏河,漯河、巨野河等。黄河为西北界河,从历城区大沙滩西南入境,至黄河镇常家庄入邹平县,过境河段27.08公里,年均径流量425亿立方米。小清河位于西北部,从历城区北柴家庄东北入境,至水寨镇小贾庄入邹平县,过境河段18.8公里,年均径流量7.77亿立方米。绣江河,源于百脉泉,全长32.8公里,最后注入小清河。东巴漏河,在东南部,属季节河,源于淄博市博山区,由石门入境,至相公庄街道寨子入漯河,全长34.4公里。西巴漏河,在中南部,属季节河,源于垛庄镇四角城北坡,至绣惠街道金盘村北入绣江河,全长68.8公里。漯河,于相公庄龙湾头上接东巴漏河,至刁镇东北入芽庄湖,全长28公里。巨野河,西支源于历城区大龙堂拔槊泉,东支源于北曹范村西,两支在龙山街道北部汇入杜张水库,全长46.8公里。主要湖泊白云湖,在市区西北部,总面积17.4平方公里,水面积7.5平方公里,水深1~3米。芽庄湖,在章丘东北角,总面积5.38平方公里,水面积2.17平方公里,水深一般1.9米。

  •   旅游产业

    文物古迹景点  城子崖遗址

    兴国寺危山兵马俑

    齐长城洛庄汉王陵

    李开先墓朱家峪旅游度假区西河遗址小荆山遗址东平陵故城赵八洞石刻造像旅游景点  墨泉眼明泉梅花泉百脉泉三王峪危山风景区

    锦屏山白云湖七星台

    朱家峪济南植物园眼明泉公园百脉泉公园

    赵八洞风景区石匣景区兴隆寺宝珠山风景区东八井九鼎山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莲华山胜水禅寺风景区

  •   特色文化

    章丘梆子

    章丘铁匠章丘芯子

    龙山黑陶章丘扁鼓章丘旱船章丘龙舞五音戏黄家烤肉东平陵城的传说锦屏山神话李开先的传说故事袭勖的传说故事章丘地方风物传说章丘地名传说女郎山庙会

    章丘大葱的栽培工艺百脉泉传统酿酒技艺山东省宏济堂精湛的阿胶制作技艺

  •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章丘市7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实施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工程,青少年科技艺术中心、职成教中心一期、一中新校区正式启用,新城实验学校、五中二期等工程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学校(小学、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189所,在校学生11.4万人,专任教师8868人。

      章丘区境内的章丘大学城,共有6所本科,1所专科,8所高职院校。其中主要院校有:山东财经大学

    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齐鲁师范学院齐鲁理工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技师学院

    文化事业文化事业健康发展。龙山文化遗址公园一期工程竣工、文博中心“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顺利开馆。成功承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龙山文化卫星会议。完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和明水、圣井、枣园3个镇街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10896场。城子崖遗址西城墙保护房内城墙保护方案、城子崖遗址西城墙保护房改造立项报告等方案通过国家及省文物局批复立项。《百脉泉酒的酿造技艺》、《章丘梆子》等5个项目申报山东省级非遗项目,成功举办了世界文化遗产日暨民俗手工艺展演活动。电台、电视自办栏目日播出时长分别达10个小时和6个小时。

      医疗卫生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市医院急诊保健综合楼建设进展顺利,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投入使用。市医院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眼科医院完成股份制改造,创建为三级甲等医院。市中医院与省千佛山医院、北京第二炮兵总医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累计建立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85万份。全市有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济南市重点专科10个,章丘市重点专科40个。国医堂建设率达100%。

      社会保障章丘市8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500元,农村标准由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3600元。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6600元,集中供养率为71.1%,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800元。全市养老机构达到179处,床位6240张。新建55家农村幸福院和12家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全面实施职工社会保险“五险一票”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53万人、8.97万人、7.89万人、8.04万人和6.24万人。全市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4.1万人、72.7万人。

      居民生活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8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7元,增长8.3%;人均消费性支出19298元,增长9.9%。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9.15%,下降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65元,增长8.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994元,增长10.7%。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0.02%,下降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41.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8.3平方米,增加1平方米。

  •   经济概况

      章丘市52013年章丘市生产总值755.2亿元,比2012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54.7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223.4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2:60.2:29.6。章丘市地域财政总收入60.5亿元,下降1.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9亿元,增长2.7%。2013年国地税收入52.8亿元,增长5.8%。其中:国税27.3亿元,增长1.6%;地税25.6亿元,增长10.6%。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355.3亿元,比2012年增长22.1%。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96个,完成投资162.1亿元,增长85.5%。2013年章丘市新增城镇就业6934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 第一产业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2.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04%。粮食总产量74.3万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夏粮35万吨,增长1.5%;秋粮39.3万吨,增长0.8%。棉花产量5135吨,比上年增长3.0%。油料产量8081吨,增长0.1%。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89.7万吨,下降0.2%。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2.2万吨、15.0万吨、7.7万吨,分别增长-0.2%、1.8%、-1.4%;猪、牛、家禽存栏量分别达到54.0万头、26.7万头、1544万只,分别增长-9.9%、0.8%、1.6%。水产品产量1.2万吨,增长1.5%。

      林业发展良好。全市共完成造林4.37万亩,其中,荒山绿化(防护林)1.77万亩,退耕还果(经济林)1.5万亩,平原水系沙化土地造林(用材林)1.1万亩。

      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实施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白云湖与杜张水库连通、大站水库除险加固、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农村饮水安全等重点工程16项,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3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33万亩,新建大型泵站3座、规模化水厂1处、水质检测中心1处。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农机总动力达到126万千瓦。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6%以上,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完成秸杆综合利用面积164万亩,利用率达到98%以上。其中秸秆机械还田面积139万亩,占综合利用面积的85% 第二产业工业运行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88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292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335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55.8亿元,增长7.7%;利税196.5亿元,增长13.1%;利润109.2亿元,增长10.9%。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82家,实现产值6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3.61%,比上年提高0.20个百分点。

      园区经济稳步增长。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9.3亿元、工业增加值280.2亿元、利税137.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8%、12.3%、13.2%。

      建筑业平稳发展。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43家,年末从业人员2.5万人,实现产值78.01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4.0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49.2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选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05个,完成投资271.0亿元,增长30.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0.6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2.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0.5亿元,分别增长-5.0%、29.8%、28.7%,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5.4:48.3:47.2。房地产投资下降明显。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1.7亿元,下降37.2%。

      招商引资进展良好。全年签约项目54个,总投资353.4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37个,总投资343.8亿元;累计在建项目148个,总投资347.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62.3亿元。中铁十四局建筑产业化、普洛斯、万科物流、日本青玉菊藤生物工程、华艺集团建筑产业化等项目签约落户 第三产业章丘市6市场消费总体平稳。电子商务发展加快。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打造章丘市农业信息化暨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27家农产品品牌企业入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零售额162.4亿元,增长12.5%;乡村零售额189.0亿元,增长11.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188家,实现零售总额62.2亿元,增长14.5%。

      对外贸易下降。全年进出口总额9124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9.0%。其中,出口60279万美元,下降24.8%;进口30964万美元,增长53.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1750万美元,增长1.2%。合同利用外资4080万美元,下降66.3%。[6]

      财税收入平稳增长。全市地域财政总收入66.7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99亿元,增长8.3%,税收比重72.34%,同比下降0.85个百分点。全年国、地税收入58.5亿元,增长6.0%。其中:国税27.7亿元,增长0.5%;地税30.8亿元,增长11.4%。全市一般预算支出63.06亿元,比2014年增加6.7亿元,增长11.9%。其中教育支出14.2亿元,增长21.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8亿元,增长35.2%,医疗卫生支出8.9亿元,增长27.1%,农林水事务支出6.95亿元,增长27.9%。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22.5亿元,比年初增加44.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68.8亿元,比年初增加38.8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9.2亿元,比年初增加11.3亿元。全年保险业务收入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保险业务支出3.3亿元,下降8.1%。

  •   自然资源

      土壤境内土壤共分4个土类,11个亚类,20个土属,87个土种。棕壤2326.6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1.9%。褐土8.83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70.2%,分布在中南部。水稻土374.0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0.3%,集中于明水泉北地带。潮土3.48万公顷(含盐碱土9006.6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27.6%,集中于北部沿清、沿黄地带。 水资源境内年均水资源总量5.7亿余立方米,其中可利用量4.43亿立方米,占77.72%。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年均地表水资源总量2.1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55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3.58亿立方米,可利用量2.88亿立方米。明水泉群年涌水量0.8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已探明的有16种,主要有煤炭、铝土、石灰石、花岗石,分别为1.26亿吨、4.16亿吨、2.5亿吨和0.3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林木资源共54科、183种,常见林木为松、柏、杨、柳、桐、榆、刺槐。中药材资源有远志、酸枣、丹参、郁李、野菊、茵陈、香附、百里香等566种,蕴藏量200余万公斤。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野兔、山鸡、狐狸、刺猬、黄鼠狼、獾及鱼、鳖、虾、蟹等。

  •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一览表 街道/镇街道/镇明水街道

    文祖街道双山街道

    刁镇埠村街道水寨镇

    圣井街道曹范镇枣园街道白云湖镇龙山街道高官寨镇普集街道宁家埠镇官庄街道垛庄镇相公庄街道辛寨镇绣惠街道黄河镇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