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敦煌南湖保护区

敦煌南湖保护区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南湖乡境内,东经94度06分-94度09分,北纬39度51分-39度55分之间,面积11.06平方公里。

  •   发展

      敦煌南湖保护区2第一,依托机构组建,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保护区始建于1992年,管理工作一直由敦煌市林业局承担。2003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纳入了直属于甘肃省林业厅管理、县级建制、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管理序列。现管理局内设5个科室、6个保护站,现有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25名,专兼职护林员80人。

      第二,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已实施的国家重点工程有四个,分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封沙(滩)育林(草)工程、国家重点公益林建设项目、湿地保护建设工程;争取的项目有两个,分别是生态旅游项目和三北防护林敦煌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

      第三,依托保护管理,加强林政稽查,资源保护取得历史性突破。2005年保护区管理机构正式组建以来,管理局本着先易后难、逐步规范、全面封禁管理的思路,采取了扎实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完成了保护区管理权的正式移交、聘用了护林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落实了责任制、建立了保护管理体系。目前,保护区管理秩序日益规范,各项保护管理工作正常展开,保护区自然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系统逐步进入了良性恢复的轨道。

      第四,依托社区共建活动,宣教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保护区积极与敦煌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协调,发布了《关于加强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通告》,全面清理了保护区内开矿、放牧等生产活动;还确立了南湖乡二墩村为首个帮扶点,与周边乡村组织和群众建立了良好关系;并且积极支持和参与地方党委政府倡导的各种活动,积极组织职工参与“我爱敦煌”主题宣教。2006年,管理局被敦煌市委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第五,依托基础调查研究,科技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05年以来,保护区开展了敦煌西湖湿地研究、生物多样性研究等基础研究和保护性对策研究课题共4项,已有一项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评审,3篇论文发表;还相继完成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湿地现状调查、有害生物区域调查、火险区域调查、野骆驼分布区域调查、候鸟种群调查等工作;还与北京林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科技协作关系,开展了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和资源调查等项目的研究,并于2007年5月正式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书,商定在敦煌西湖保护区建立“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和研究生实验培训基地。

  •   取得的成效

      2005年,南湖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5006万元,葡萄总产量达到568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南湖自然保护区4260万元,户均收入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99元,农民年底信用社存款达5500万元。全乡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程控电话普及率达79.2%,65%的农户拥有摩托车或小汽车,17%的农户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房,全乡有165户农户新建了高标准小康住宅,联通、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乡,73公里乡道连结全境,村村通公路,铺油硬化率达92%,各项服务设施配套完善;有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一所,中心卫生院一所,科教文卫协调发展;水电网络连接全乡,交通通讯十分便捷,全乡实现了人畜安全饮水,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乡基本实现了宽裕小康目标。

  •   旅游小贴士

      近年来,南湖乡紧紧围绕境内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古迹众多的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逐步形成了以水上娱乐、文化古迹游览、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建成了野麻湾度假村、新工坝游乐园、高老庄度假村等一批旅游景点。进一步丰富了古阳关文化内涵,建成了阳关军事博物馆。依托旅游产业,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在古阳关、玉门关旅游沿线共建成观光农家园6户,年接待中外游客1.5万余人次,转移劳动力30余人。

      特产:有“中国第二葡萄沟”之称的南湖乡盛产葡萄。在秋天葡萄成熟的时候到农家园品尝葡萄,观田园美景,吃农家饭菜的游是很惬意的事。

      敦煌南湖保护区5美食:在南湖乡新工坝水系下游水草丰茂地段,盛产着一种被誉为“水中贵族”的虹鳟鱼。为满足客人随时品尝的需求,这里建有餐厅一座。在这里游人不但可观赏到虹鳟鱼的“家居生活”,而且还可就地品尝到用多种烹饪方法做的虹鳟鱼,味道鲜美,回味悠长。目前,该场还引进了一些金鳟、天姿鳟养殖,游人尽可观赏、品尝。

      住宿:临夏饭店是临夏地区唯一的国家三星级旅游涉外饭店。饭店拥有各类档次客房318间,床位620张,大小会议室6个,餐位近1000余个,具有先进的电脑管理系统,并开展网上业务,于近年成立的中国民航客货销售处以公铁运输的价格,提供航空运输的服务为社会各界人士架起了对外联络的同心桥,并为广大宾客提供商务、展销、票务、医务、美容美发、保健休闲等服务。饭店院内2000平方米的平埠式花园和格调典雅的楼群交相互映,环境幽雅,清丽怡人。

  •   特色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乡党委政府立足优越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建成了"一乡一品"的葡萄生产专业乡。目前,全乡葡萄定植面积达到14018亩,占耕地面积的99%,年产量达3100万公斤,成为我省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栽培品种以无核白为主,另有京秀、京亚、87-1、无核白鸡心、乍娜、藤稔、里扎马特、红堤、黑堤等二十多个新、优品种,在四川、重庆、湖北、拉萨、广州、上海、北京,福建、贵州等20多个省市的市场上颇受消费者欢迎,被誉为"甘肃的吐鲁番"和"中国的第二个葡萄沟"。南湖葡萄也于2001年9月在国家商标事务所以"阳关"牌商标申请注册立户,并于2002年取得了"绿色食品"资质认证,"两证"的取得为南湖乡发展绿色农业奠定了基础。

      葡萄鲜贮:南湖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围绕葡萄基地兴建了一批葡萄鲜贮、巧克力葡萄干生产、葡萄包装材料生产等深加工及配套项目。截止目前,全乡葡萄鲜贮能力达4000吨,恒温库项目的持续发展,为该乡葡萄产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湖乡就在敦煌市阳关景点边上。除了冬季,都可以在那里买到新鲜葡萄或者葡萄干。

      敦煌南湖保护区3

  •   相关资料

      敦煌市南湖乡是丝绸之路的边寨重镇“阳关”所在地。这里戈壁沙漠环抱四周、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水资源丰富,种植葡萄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适

      敦煌南湖保护区4宜早、中、晚熟各种葡萄种植。主要有无核白,优无核、马奶子、京秀、里扎马特、乍娜、腾稔、红提、黑提等十多个优质葡萄品种,其中以无核白品种为主,占总产量90%以上。所产无核白葡萄果粒大,无病虫害,晶莹剔透,光泽诱人,酸甜适中,香脆多汁,含糖量达18-22%,含有机酸0.5-1.4%,蛋白质0.15-0.9%,果胶0.3-0.5%,矿物质(钙、铁、磷、钾等)0.3-0.5%,并含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属天然无污染绿色环保食品,可与新疆吐鲁番葡萄相媲美。

      近年来,敦煌市南湖乡围绕境内水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的优势,以境内古阳关、渥洼池等知名景点为依托,利用葡萄产业的特色优势,挖掘自然别致的田园风光,大力发展集葡萄田园观光、农家小舍休憩等突出地方特色和风土人情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现已建成旅游农业专业村1个,以鲜葡萄自摘品尝、吃、住、游于一体的农家园7处,开放观光葡萄园、枣园80余亩。

  •   简介

      敦煌南湖保护区1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南湖乡境内。由敦煌南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管理。成立于1994年。以湿地、候鸟为主要保护对象。总面积11.06平方千米。保护区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属暖温带干旱性气候,年均气温9.3℃,年均降水量37毫米。区内主要水体为黄水坝水库、新工三坝水库等4处小水库,总库容294万立方米,年径流量0.99亿立方米。境内水资源丰富,年径流量达1.03亿立方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由于这里泉水水质优良,远离市区,没有任何污染物,是生产无公害食品的理想之地。同时,南湖乡又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阳关、玉门关、渥洼池、寿昌城等名胜古迹坐落于本乡境内。黄水坝水库又名渥洼池,古名寿昌海,为1938年筑坝蓄水而成,蓄水量200万立方米;新工三坝水库始建于1938年,为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旅游、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库。区内天然植被以超旱生灌木状植物为主,植被群落类型40种。区内有兽类20种,鸟类76种,其中候鸟73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6种,包括黑鹳等。每年在此繁衍生息的鸟类数量达2000多只。南湖乡在湿地周围栽植红柳等树木,面积达0.4平方千米,成为保护湿地的天然屏障。市政府专门为保护区颁布禁牧令,并明令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开采、开垦、勘探等人为破坏活动。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