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哥伦比亚史

哥伦比亚史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1930年以来的哥伦比亚

      对出口产品的重新依赖并非毫无隐患。1920年代后期,咖啡、石油及香蕉分别占哥伦比亚全部出口的69%、17%及6%。在大萧条时期,这3者的价格均急遽暴跌。而经济上的崩溃则产生了直接的政治结果。保守党被迫下台,由埃雷拉(Enrique Olaya Herrera)任总统(1930~1934)。 1930~1946年间自由党执政时代

      洛佩斯·普马雷霍任总统时(1934~1938),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洛佩斯政权於1936年制订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法令,确认有效的土地占用是土地保有权的法律基础,从而认可了成千上万私占土地的农民的权利,,制止未曾有效使用他们所拥有的土地之地主们的所有权。位於波哥大西部的昆迪纳马卡(Cundinamarca)的咖啡种植区,成千上万个家庭在占用土地后,他们的土地所有权均得到了承认。后来的几届政府对贫民的土地权这个问题采取保守态度。但在1961年,继续不断的社会压力最终迫使政府以法律形式成立了哥伦比亚土地改革机构。1970年代中期,已有超过135,000个土地所有权凭证由此机构颁发。

      1930年代,工业开始迅速发展。麦德林成为棉纺织品及其他织品的主要生产地。由於大萧条,能得到的进口商品很少,本地的制造业因而有了发展的机会。以本国产品取代进口货的趋势一直持续到50和60年代。此时哥伦比亚在生产非耐用消费品方面实际上已能自给自足。不过,到90年代初,制造业仍只占国内生产毛额的1/5,与60年代初一样。 1946~1970年间国内动乱、独裁及民主的恢复

      在整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自由党一直掌握国家统治权。可是,在1946年的选举中,两位自由党候选人特贝(Gabriel Turbay)及盖坦(Jorge Eliecer Gaitan)均参加竞选,因而使自由党选票分散。保守党员佩雷斯(Mariano Ospina Perez)当选总统,此时保守党人对自由党人进行了粗鲁的报复。1948年4月9日,自由党左翼领袖盖坦在大白天被人暗杀於波哥大市区。这个事件引起的骚乱及财产损失被人们称为波哥大风暴。

      暴力行为究竟始於1930年自由党掌权时,还是始於1946年保守党执政时,还是始於1948年盖坦遇刺身亡时,人们意见分歧。但人们一致认为︰暴力行为源於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政治上的长期不和,与阶级矛盾无关,与外国的意识形态无关,也不涉及其他哥伦比亚的外部事务。权威方面估计在残暴行为时期(1948~1962)大约有20万人丧生。

      在戈麦斯·卡斯特罗统治时期(1950~1953)暴乱加剧。戈麦斯企图使哥伦比亚成为法西斯政体的国家。他的过分行为导致他在一次军事政变中被推翻——这是20世纪中哥伦比亚的第一次军事政变。1953年,罗哈斯·皮尼利亚将军任总统。在他的女儿尤金妮亚?罗哈斯(Maria Eugenia Rojas)的协助下,他开始努力制止暴乱,并致力於促进经济发展。罗哈斯是一位平民主义者领袖,力求得到民众的帮助。在民众被上层人士欺凌后,罗哈斯支持他们的伸冤要求。然而,后来的情况表明他并不能履行他的诺言,而1957年又因咖啡价格暴跌导致经济衰退,於是人们对罗哈斯的支持开始瓦解了。1957年一个发动政变后上台的军政府将罗哈斯赶下台。

      阿尔韦托·耶拉斯·卡马戈代表自由党,与保守党领袖戈麦斯於1957年共同发表了《锡切斯宣言》(Declaration of Sitges)。在宣言中,宣告成立全国阵线政府——一个保守党和自由党的联合政府。这项独特的协议规定两党轮流担任总统,均分内阁部长和政府其他职位,并在一切行政和立法机构中有均等的代表人数。协议有效期为16年——相当於4任总统,保守党及自由党各占两任。原打算1958年的总统职位先由一位保守党员担任。可是,当保守党对候选人意见不能一致时,全国阵线选择了卡马戈,他曾於1945~1946年期间任总统12个月。卡马戈执政期间,实施了土地改革法,顺利地实行了全国经济发展计画,使哥伦比亚成为进步联盟的展现处(进步联盟是美国谋求推动拉丁美洲经济发展的一种尝试)。但是,咖啡价格偏低,国内失业人数多以及用工业化来取代进口商品的可能性似乎渺茫,这些因素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困难只能从进步联盟那里得到部分的补偿。联盟增加了哥伦比亚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在某些哥伦比亚人眼中,这个联盟有严重不利之处。到1962年,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几乎停顿的状况。

      经济的不稳定和社会的紧张局面在1962年的总统选举时都流露出来,此时有资格投票的人中只有大约半数人参加了投票。这次选举使保守党人巴伦西亚(Guillermo Leon Valencia)当选总统。巴伦西亚执政第一年期间,国内的政治压力导致比索贬值,并出现自1905年以来最猛烈的通货膨胀。此后3年中,实行了严厉的紧缩通货的政策,然而失业率增加,致使更多的哥伦比亚人反对全国阵线。1964年的议会选举,只有不到40%的选民参加投票。

      卡洛斯·耶拉斯·雷斯特雷波是第三任全国阵线总统(1966~1970)。他将经济恢复到一个稳固的基础,促进了政府发展经济的计画,大力推行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对於全国阵线完成一个有条理的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全国阵线似乎愈益形成由保守党-自由党寡头政治集团组成的一种垄断势力)。半自主的政府公司向私营企业提供服务。雷斯特雷波政府任期快满时,哥伦比亚的经济发展达到最佳水平。这些成就部分地由於咖啡价格提高,但有效的政府政策则具有无可否认的重要作用。当时人口达到2000万,年均增长3%,是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

      1970年的总统选举中,国家阵线支持的保守党候选人米萨埃尔·帕斯特拉纳·博雷罗几乎败於前独裁者罗哈斯·皮尼利亚,因为很多城市选民投票时强烈反对全国阵线(从乡村来到城市的移民迅速增加,产生了新的城市利益集团——特别是在下层中产阶级中,及在劳动者阶级中——他们感到传统的两个政党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利益)。然而,传统政党还是成功了,不可能再难倒他们。 保守党-自由党的统治

      变革的过程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等方面都带来一些新问题。在所有这3个为全国关注的领域里,问题产生於不平衡的发展,不平等的收入,以及人们日益感到较高收入的利益并未普遍地被享有。1974年,由全国阵线过渡到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的温和的政治竞争是比较顺利的。自由党人阿方索·洛佩斯·米切尔森于1974~1978年任总统,然后将权力移交给自由党中间派胡利奥·塞萨尔·图尔瓦伊·阿亚拉。可是在1982年自由党的得票总数被分散,於是保守党候选人贝利萨里奥·贝坦库尔·夸尔塔斯当选为总统。

      极端暴力行为玷污了夸尔塔斯的总统任期,这对於哥伦比亚长期以来信奉的民主政治也是一次考验。恐怖分子绑架并关押了许多外国大使。1984年,被认为与国际毒品贸易有联系的一些坏分子暗杀了哥伦比亚的司法部长。1985年,游击队进入波哥大的最高法院,并在被军事人员逐出之前关押了许多人,估计约有100人丧生,包括一些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些事件显示了毒品贩子势力增长的一种不祥之兆,也表明政府在控制恐怖活动显然无能。

      1986年8月,波哥大前市长比尔希利奥·巴尔科·瓦加斯(Virgilio Barco Vargas)开始任总统,他希望改善国内秩序。需要他解决的主要经济问题是如何扭转长期存在的经济成长速度下降。1967~1974年是国内生产毛额增长最快的年代。但由於石油价格不稳定,增长的速度在70年代逐渐减小,到80年代则逐渐下降。1985年新石油资源的发现使得经济的发展有了潜力,也使得减少哥伦比亚对国外能源的依赖有了可能性。

      1975年巴西又一次发生严重霜冻,毁坏了其咖啡作物,於是哥伦比亚出口商为他们的咖啡取得最高价格。在后来的4年中有3年发生了新的、地方性的通货膨胀。实际的国民平均生产毛额每年增长3~4%。农业经济继续向工业经济转移。制造品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於《安地斯条约》贸易集团提供了贸易机会。该贸易集团包括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及秘鲁。哥伦比亚继续接受外国经济援助,但是经济仍缺乏足够的的活力使私人投资有较大的增长。

      残暴行为骚乱之后几十年所发生的变化,归纳起来就是哥伦比亚更加现代化、城市化,人民更加有文化,这是前所未有的。仍然存在的双重性问题就是︰在经济成长的同时,还有1/4的人口仍长期处在在绝对贫困的环境。令人失望的事继续发生,结果一再爆发反政府的游击队活动,非法的毒品贸易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实际上,毒品贸易曾左右了1990年的总统竞选。政府对打击毒品贸易采取了更强硬的政策,遭到毒品贩子的强烈反对,致使数百人(其中包含3名总统候选人)丧生。不过,尽管存在恐怖分子威胁,仍有约50%的人口在5月的平静选举气氛中参加了投票。选举中获胜者为自由党候选人塞萨尔·加维里亚·特鲁希略,他是前财政部长,而且是立场坚定的反毒品贸易者,其所获选票刚好在50%以下。

  •   1930年前的共和国

      玻利瓦尔时期的副总统桑坦德尔1828年时成为反对玻利瓦尔帝国野心的领袖。桑坦德尔於1832~1837年任哥伦比亚总统,是那个时代的重要政治人物。1830年代为这个新国家带来一定程度的繁荣,但是1840年内战爆发,新生的工业发展陷於停顿,贸易受破坏,地方企业呈现暗淡状况。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政治敌对的种子早已播下,后来在流血的革命及代价高昂的暴乱中尝到苦果,使全国在1840~1903年期间饱受蹂躏。 1840~1880年间保守党和自由党之间的斗争

      1840年代后期,随著自由党和保守党的出现,哥伦比亚的现代政治历史从此开始。莫斯克拉(Tomas Cipriano de Mosquera)将军首次任总统时(1845~1849)是一位保守党人。  洛佩斯(Jose Hilario Lopez)将军是自由党激进派,他於1849年开始任总统。后来洛佩斯著手实施1850年通过的一些改革方案。但改革却刺激了人们的政治情绪,使哥伦比亚在半个世纪中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出现对立局面。在洛佩斯将军领导下的自由党激进派的指导原则是给予哥伦比亚人民较大的自由。洛佩斯政府废除了奴隶制,结束了印第安人土地公有制,将税源由中央政府转到地方政府,取消了若干种税以及由中央政府拥有的专利事业。

      尽管自由党为改革作了言词漂亮的宣传,实际上改革促进了土地财产的重新分配,并使之合法化,富裕的土地所有者、商人及专业人员的地位更加巩固,而不利於广大的贫苦印第安人、农民及手艺人。1851年全国200万人口中仅有2.5万名奴隶;与印第安公有制的解体相比,奴隶解放之影响是很小的,前者则影响了全国1/3的人口。改革导致印第安人放弃他们为数不多的的土地,及其所享有的少量独立。几年之内,印第安人土地的所有权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而印第安人则成为佃农,他们的土地被用於放牧牛群。

      当阶级冲突的浪潮在哥伦比亚社会的表面下翻腾时,上层人士中的成员和集团之间的的斗争则更为公开。有两个问题特别使上层阶级内部意见分歧︰第一,政治制度方面,究竟是中央集权制还是联邦制最适合於哥伦比亚;第二,在哥伦比亚社会中,天主教会,特别是其神职人员,应承担何种任务或起什麼作用方为适当。1863~1880年期间,主张实行联邦制的人势力最大。在此期间,国名称为哥伦比亚合众国。

      1860年代初,反教权主义派的权力达到顶峰。以莫斯克拉为首的革命政府於1861年没收了教会的土地,又於1863年颁布宪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从此教会与政府之间传统的亲密关系结束。 1880~1930年间保守党重新执政

      在复兴时期(period of Regeneration,1880~1895),在拉斐尔·努涅斯(Rafael Nunez)和追随他的保守党人的领导下,上述两项行动又被颠倒过来。经过1880年代又发生的国内冲突之后,努涅斯於1886年颁布一项新宪法,於1887年缔结宗教协定,并通过这一协定与梵谛冈重新建立关系,还促进了某些内部改革和工业发展。但是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的政治斗争则还未结束。双方的武装冲突在「千日战争」(1899~1903)中达到了顶点。

      继内战的悲剧之后又失去巴拿马。哥伦比亚议会在考虑有关美国建议建筑一条横跨地峡的运河时,长时间动摇不定;1903年,巴拿马人反叛波哥大政府,并著手与美国签订协议,规定美国对16公里(10哩)宽的运河区拥有主权;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同意建筑这运河,并向巴拿马每年支付一笔固定的款项。尽管美国政府后来同意付给哥伦比亚2,500万美元,但这一事件使哥、美关系恶化了许多年。

      随著咖啡出口贸易迅速扩大,1905年以后哥伦比亚国内的发展也加快了步伐。

  •   征服之前

      即使在被西班牙征服之前,哥伦比亚西部山区已吸引了大量居民。这个地区已有了较为发达的印第安文化。在哥伦比亚的安地斯地区内,东科迪勒拉的高原地带是发展文化的最佳地点。现首都圣菲波哥大位於高原南部终端附近,高原向北延伸到山脉地带,山脉将高原与塞萨尔河流域分开。西班牙人发现操奇布查语的民族大量集中在这里。

      除了住在深山谷的、富侵略性的加勒比民族之外,哥伦比亚的奇布查文化、次安地斯文化及加勒比周边文化三者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精耕细作的农业,村庄人口相当稠密,宗教已有组织,已经画分阶级,政治职位和宗教职位都实行母系继承。

      哥伦比亚完全没有中安地斯的一些大型驯化动物及与之有亲缘关系的野生种类。奇布查人是合格的手艺人,但是他们的作品显示他们更著重於实用,或对表达思想更加感兴趣,并不刻意追求技艺的熟练。

  •   征服之前

      即使在被西班牙征服之前,哥伦比亚西部山区已吸引了大量居民。这个地区已有了较为发达的印第安文化。在哥伦比亚的安地斯地区内,东科迪勒拉的高原地带是发展文化的最佳地点。现首都圣菲波哥大位於高原南部终端附近,高原向北延伸到山脉地带,山脉将高原与塞萨尔河流域分开。西班牙人发现操奇布查语的民族大量集中在这里。

      除了住在深山谷的、富侵略性的加勒比民族之外,哥伦比亚的奇布查文化、次安地斯文化及加勒比周边文化三者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精耕细作的农业,村庄人口相当稠密,宗教已有组织,已经画分阶级,政治职位和宗教职位都实行母系继承。

      哥伦比亚完全没有中安地斯的一些大型驯化动物及与之有亲缘关系的野生种类。奇布查人是合格的手艺人,但是他们的作品显示他们更著重於实用,或对表达思想更加感兴趣,并不刻意追求技艺的熟练。

  •   殖民时期

      法院

      1549年,波哥大法院(一种兼有行政和司法两种职能的法庭)成立,从此开始了殖民时期。法院院长即政府行政首脑;在行政事务方面,他受秘鲁总督管辖。不过,旅行的困难既妨碍了信息的交流,也牵制了集中的管理。征服之后,这一地区人口数量下降,这是因为疾病流行,以及加在印第安人身上的经济负担过於繁重。

      如同西班牙帝国的其他地方一样,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走下坡的趋势有所扭转。哥伦比亚的经济此时以采矿业和农业为基础。但在18世纪中期,在波哥大北面的索科罗,一个规模虽小却占重要地位的纺织工业,发展起来了。奴隶制度是征服时期引进的,普遍实行於乔科和西部安蒂奥基亚的砂矿开采区,以及考卡河谷、马格达莱纳河谷下游及沿海低地的农业区。在法院管理时代(1549~1740),人们所处的政治环境是安定的。天主教会起了重要作用,他们提供大量的福利性服务,开办了许多学校。由於西班牙王国政府控制了教会的很多活动,教会成为王国政府的一个有效工具。 新格拉纳达总督辖区

      新格拉纳达总督辖区的建立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个辖区包括现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及厄瓜多尔。它在1717~1723年期间是临时性的,1740年成为长期性的。辖区建立之后的几十年中,王国政府引进了一些政治措施和经济措施,以更大的中央集权来重新组织西班牙帝国和巩固帝国,改进了行政和交通,使帝国内的贸易有了更大发展和更加自由的的活动。人口增加,贸易发达,殖民地人民迎来了繁荣。1785~1810年这一时期内,新格拉纳达的克里奥尔人中的中、上层集团转变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要求帝国的政策作一些明确、具体的革新。他们所建议的新政策,其目标在於实行自由企业制度、废除奴隶制、限制政府权力以及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

      1808年格拉纳达人对王国政府的忠诚仍是无可置疑的,仅极少数人是例外。可是,由於经济利益的压力,由於王室的丑闻,以及克里奥尔人和欧洲出生的西班牙人之间一贯的社会关系紧张,致使克里奥尔人中的中、上阶级一度表现出的对王国的热烈的忠诚逐渐趋於冷淡。

  •   革命和独立

      1808年法国侵入西班牙,促使人们对国王和国家突发忠诚的情绪,也引起人们对教会的极度关切。格拉纳达人对帝国命运表示深刻忧虑;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七世被俘后,殖民地和半岛人民对如何控制政府这个问题存在著对立的行动方针,从而引起了新格拉纳达发生的冲突,并且出现了独立宣言。1810年7月20日在波哥大举起义,后来这一天成为哥伦比亚独立日。一些新政府仍宣誓效忠於费尔南德七世,直到1811年以后才宣布独立。理想主义者及有野心的各省领袖都希望实行联邦制。克里奥尔人的领袖们则谋求取得中央集权,以控制各省的新政府。随后於1814~1816年发生一系列内战,这种局面便於西班牙政府重新征服新格拉纳达联合省。共和军的残部逃往卡萨纳雷的拉诺斯;在哥伦比亚的弗朗西斯科·德保拉·桑坦德尔将军领导下,他们进行了改编。桑坦德尔仍然是格拉纳达政界一位著名人物,直到他在1840年去世。

      由於欧洲军队及游击队的惩罚性专横行为,人们对王国政府所剩无几的忠诚也消失了。在卡萨纳雷的军队与在委内瑞拉奥利诺科河谷的的西蒙·玻利瓦尔的军队联合起来。到1819年,成立正规政府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便在安戈斯图拉(Angostura,今委内瑞拉境内的玻利瓦尔城〔Ciudad Bolivar〕)召开了一次有宪法权力的大会,与会代表来自卡萨纳雷及委内瑞拉若干省。就在1819年,玻利瓦尔侵入新格拉纳达,并於8月7日在博亚卡(Boyaca)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击败西班牙军队。此后,1821年在委内瑞拉进行的卡拉沃沃战役,1822年在厄瓜多尔进行的皮钦查战役,玻利瓦尔均取得决定性胜利。1823年,玻利瓦尔率领他的部队向秘鲁进军。

      安戈斯图拉大会为哥伦比亚共和国(1819~1830)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当时一般称为大哥伦比亚(Gran Colombia),因为它包括现在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及厄瓜多尔几个国家。1821年召开的库库塔(Cucuta)大会使共和国明确地组成。在此之前,政府高度军事化,权力十分集中,由各区的副总统直接行使政权,而玻利瓦尔总统则指挥军事战斗。哥伦比亚组成了中央集权的代议制政府之后,玻利瓦尔任国家总统,而代总统桑坦德尔则任副总统。

      战争期间,大哥伦比亚曾出现短暂的生机勃勃的局面。随后文、武官员为了公职发生竞争,地区之间又产生猜忌,导致1826年在委内瑞拉境内发生了由何塞·安东尼奥·派斯将军领导的一次叛乱。玻利瓦尔总统由秘鲁返回,力图恢复统一,但仅获得对他个人权威的承认。随著不满情绪不断扩散,已可明显地出︰没有一个集团能充分爱护共和国,真正为国家的生存而奋斗。1829年,玻利瓦尔将全国画分成4个管辖区,由拥有民政权和军事权的委内瑞拉的将军们领导。与此同时,奥卡尼亚会议企图改组共和国而未成。玻利瓦尔短暂的独裁(1828~1830)也未取得显著成就。於是玻利瓦尔於1830年召开大会,会上产生一部宪法,但该宪法仅在新格拉纳达(即哥伦比亚)有效。大会期间,玻利瓦尔辞职,去北部海滨地带︰1830年12月17日,玻利瓦尔逝世於圣玛尔塔附近。此时,委内瑞拉及厄瓜多尔已先后自大哥伦比亚分出。新格拉纳达从此独立行动,1835年有居民150万(哥伦比亚继续行使对巴拿马的控制权,直到1903年)。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