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邢国

邢国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邢国是周公第四子的封国,地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周成王所封,姬姓,侯爵。邢国先后传二十世,历五百余年,国都邢台。疆域主要在太行山以东,滹沱河以南,漳河以北,故黄河以西,包含今邢台全部,兼涉石家庄、衡水、邯郸、临清、沧州之一隅,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的地域。现在盂县境内有好多邢氏村庄,比如邢家庄。邢国是西周王朝封建的诸侯国之一,在当时我国北方占有重要地位。部分失地后是否合适的话三国杀

  •   地理

      邢国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冀南地区,远古时期在这里活动一支邢氏族,先秦时期,冀南地区大致地理区域是:西依太行山,东至大陆泽,南至漳河流域,即今天的邢台市全部、邯郸大部地区,北部以大致以滹沱河为界。在文献中,这个区域为冀州,是先秦时期的九州之一。有关冀州地理方位记载,见于《尚书》、《周礼》、《史记》及《汉书地理志》等文献中,

  •   邢国墓地

      墓葬介绍邢国2邢侯墓地的发现解决了学术界争论多年的邢国地望问题,邢侯都城就在当今

      的邢台市区或附近的郊区。邢侯墓地中先商遗址的发现,为先商文化的深入研究及商族起源提供了考古新资料。中商遗址的发掘,为佐证商祖乙迁邢之地即为今天的邢台提供了一批实物资料,推动了商代历史的研究。

      邢侯墓遗址位于邢台市桥西区西南郊轮胎厂内南侧,10.0公顷,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500米,是一处由商代遗址与周代墓葬共存的文化遗存。1993年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考古勘探和发掘,截至1999年已发掘墓葬200余座,车马坑30余座。其中大型墓葬6座,推测4座为邢侯墓,1座为邢侯夫人与邢侯并穴墓葬,1座是春秋时期的赵襄子墓。在墓地中南部还发掘先商、中商遗址4200平方米。

      发掘情况邢国31993年在邢台西葛家庄发现一处墓葬群,其重点保护区域为北至中兴路,南至建设路南侧,东至太行路,西至滨江路西侧,总面积100万平方米。2006年,它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调查深明有西周时期的墓葬500余座,车马坑50余座,到1997年年底发掘西周墓葬230座、车马坑28座,此外还揭示先商时期的文化遗址3000多平方米。经研究这个墓地是西周邢国墓地。重点保护区域范围内密集分布着西周邢侯、贵族墓葬,先商及商代中、晚期遗址。邢国墓地曾出土过大型青铜器、金器、漆器、玉器等。

      1997年共发掘大型墓3座、中小型墓30余座,其中西周时期20余座,春秋时期的墓葬2余座。 西周时期墓葬中大型墓形制有甲字形、中字形两种,中小型幕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M202为大型甲字形墓,邢侯墓墓道,全长35米,墓室长6、宽4米,早年遭严重盗掘。墓道与墓室连接处随葬6辆车,出十一批精美的车马器。该墓周围有马坑四座,葬马12匹。 这批墓葬均遭严重盗掘,但仍出土一批珍贵文物,随葬品主要有铜、玉、原始青瓷、陶、石 及蚌器等。铜器有戈、贝、车马 器等;玉器多为各类动物形象,如鱼、蝉、猪、龙等;原始青瓷器主要有尊、豆、器盖等;陶器有 雨、篮、罐、豆、器盖等。春秋时期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墓坑,出土遗物有扁、豆、罐等。

  •   邢国文物

      指西周邢国的一系列珍贵青铜器,上面多有金文记载了邢国的一些重大事件,这些珍稀的宝物堪称邢国的瑰宝,是华夏文化的珍贵遗产,最出名的有:

      邢国1臣谏簋(攸鼎)

      麦尊

      麦方彝

      麦方鼎

      麦盉

      邢侯簋

      邢姜簋(邢姜太宰簋)

      父宝尊彝

      父癸爵

      叔獾父卤

      邢侯编钟

      邢侯编磬

      邢侯戚

      邢侯方尊麦方尊(邢侯方尊)- 西周早期

      高8.4、腹深6.5、口径6.8寸,重6.9375斤(西清)。

      口部和颈部呈圆形,腹部和圈足呈方形,大侈口,腹微鼓,圈足有扁圈,颈部有

      四道扉棱,腹和圈足的四角和中线均有扉棱。颈饰仰叶纹和鸟纹带,仰叶内填对鸟纹,腹和圈足均饰大凤鸟。

      铭文字数,内底铸铭文169字(其中重文3)

      铭文释文为王令辟井□(邢侯)出坏□□井(坯侯于邢),□(雩)若二月□(侯)见于宗□(周),亡□(尤),□(会)王□□京,□祀,□(雩)若□(翌)日,才璧□(在辟雍),王乘于舟,为大豊(礼),王射大龏(鸿)禽,□(侯)乘□(于)赤旗舟,从,死咸之日,王□□内□□(以侯入于寝),□易么□(侯锡玄琱)戈;□(雩)王才□(在斥),已夕,□易者(侯锡赭)□臣二百家,剂(赍)用王乘车马、金勒、□(冋)衣巿(韨)、舄,唯□(归),□(扬)天子休,告亡尤,用龏义(恭仪)宁□(侯),□孝于井□(邢侯),乍(作)册麦易(锡)金于辟□(侯),麦□(扬),用乍(作)宝□(尊)彝,用□□(侯)逆□(复),朙(明)令,唯天子休于麦辟□(侯)之年□(铸),孙孙子子□(其)永亡冬(终),冬(终)用□□(造德),妥(绥)多友,亯(享)旋徒(走)令。

      从 麦方尊铭文中可知,周王册命邢侯出朝,到邢地去作诸侯。 邢地即今之邢台.

      在麦方尊中记录着周王对邢侯的两次赏赐,先是赏给邢 戈, 戈应为礼器之用的玉戈;以象征意义鼓励邢侯征战,后又赐与臣属二百家并使用王之车马服饰,这种礼遇可以说是空前的,在金文中所见册命赏赐 也是仅有的,西周初期,礼制初备更不可越,作为周公之子的邢侯受到这样待遇,反映了周王与邢侯之间的关系。

      邢侯盉麦盉(邢侯盉)-西周早期

      通高25.8,口径15厘米,重2.45公斤。

      体呈椭方形,侈口有颈,溜肩,浅分裆四柱足,肩的一侧有管状流,另一侧有兽首鋬,盖呈球面形,有半环钮,一侧有小钮以链条与鋬连接。通体光素。

      铭文字数,颈内壁铸铭文30字 。

      铭文释文为井侯(邢侯)光氒事(厥吏)麦,□(嗝、□)于麦宫,□易(侯锡)麦金,乍(作)盉,用从井□(邢侯)征事,用□徒(旋走),□(夙)夕□(嗝、□)□(御)事。

      唐兰意译本文云:“邢侯光宠他的官吏麦,到麦的宗庙去祭献。侯赏给麦铜,做了盉,用来刻记跟随邢侯出征的事,用旋走朝晚献给执政们。”据铭文可知,此文事实上并未具体刻记麦跟随邢侯出征的史实经过,然却明确表达了铸盉刻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表彰麦的从征之功,以供执政们阅读。说明当时邢侯和麦都对文章记彰功烈的社会功能有着清醒的认识

      青铜器麦盉为西周邢侯的幕僚麦氏所铸,其铭文提到了麦氏跟从邢侯征伐之事,根据邢侯受封的时间、地理位置及面临的敌时势力,可知邢侯此次征伐的对象是东夷族,通过对东夷诸族的分布、族属及西周初对东夷进行的几次征伐的分析考证,可推断出麦盉铭文所记的"邢侯征事"应是成王亲政时期对东夷族所进行的一次征伐战事.

      邢姜太宰巳簋邢姜太宰巳簋(井姜大宰巳簋)

      西周晚期

      1974年内蒙古哲里木盟札鲁特旗巴雅尔吐胡硕公社

      器高14、口径19.8厘米。

      失盖失三足。敛口鼓腹,兽首双耳,有垂珥,圈足下原有三个兽面小足。口沿下饰窃曲纹,器腹饰瓦沟纹,圈足饰垂鳞纹。

      【铭文】井(邢)姜大(太)宰虫(巳铸)其宝(簋),子子孙孙永宝用亯(享)。

      臣谏簋臣谏簋-西周中期前段

      出土地:元氏(古邢国属地)

      通高13.1、口径17.3、腹深10厘米,重2.2公斤。

      侈口束颈,鼓腹圈足,四只壮实的兽首耳,下有长方形垂珥,即护着底。腹饰象纹,无底纹,圈足饰蛇纹,以云雷纹填底。

      谏,人名,为邢侯之臣。臣谏簋,为邢侯之臣谏所铸之器。

      铭文字数,内底铸铭文约72字,现存62字。

      铭文释文为隹(唯)戎大出于軝,邢侯搏戎,□(诞)令臣谏□□亚旅处于軝,□王□□,谏曰:□(拜)手□(稽)首,臣谏□亡,母弟引□又□(庸有忘),子□余灷(朕)皇辟□(侯),余□(豨)作□(朕)皇文考宝□(尊),隹妥(唯绥)康令于皇辟□(侯),匃□□。

      臣谏簋铭文的主要内容是:当戎人大举出现时,邢侯即与戎人搏战,同时邢侯命令谏率亚旅居于地,并命谏为国的执政大臣。谏则禀告邢侯,其子早亡,请邢侯允许其胞弟引之长子(即谏之长侄)入朝,继承他的官职。谏的这个请求得到了邢侯的应允,故作器以记之。

      邢侯方彝麦方彝(邢侯方彝) -西周早期

      通盖高7.7、腹深3.3、口横4.7、口纵3.7寸,重4.9375斤(西清)。

      长方体,直口直壁,方圈足沿有边圈,盖作四坡屋顶形,下有子口,上有屋顶邢钮,通体四角和四壁中线有扉棱。盖上饰倒兽面纹,口下和圈足饰蛇纹,腹饰兽面纹,两旁填以夔纹,均以云雷纹填地。

      铭文字数,盖、器同铭,各37字(其中重文2)。

      铭文释文为才(在)八月乙亥,□井侯(辟邢侯)光氒(厥)正事(吏),□□(于)麦□(宫),易(锡)金,用乍□(作尊)彝,用□井□(邢侯)出入□令(扬命),孙孙子子□(其)永宝。

  •   邢国遗迹

      将军墓公元前659年,狄人出兵侵略邢国,邢国在齐国帮助下打败入侵之敌,迁都夷仪城(邢台市邢台县浆水镇)。经过休养生息,国力日强,但是并未能避免外敌的侵略。当时天下大乱,十二个诸侯国互相纷争,连年征战。称雄一方的郑国为了扩充地盘,悍然派遣蔡仲统率大军进攻邢国。他挥师北渡黄河,长驱直入,攻破太行山的夷东三关,直逼邢国陪都夷仪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邢国上下,同仇敌忾,坚守关隘,抵御强敌。利用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在黑龙关设置伏兵,布下天罗地网,当郑军进入伏击圈,出奇制胜,一举击败长途行军、又不熟悉地形的郑国军队。郑军统帅蔡仲身受重伤被俘。

      蔡仲在被押送邢国陪都夷仪城途中,趁混乱之际挣脱枷锁仓惶逃命。当年他脱枷逃跑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脱锁沟村。

      蔡仲慌不择路地向南逃跑,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晕头转向,不辨四方,就在原地徘徊多时。因此,此地留下一个名叫徘徊村的古村。

      蔡仲恍恍惚惚犹豫不定时,碰到一位打柴的樵夫,就问樵夫通往郑国的路径。樵夫看他身着郑军服装,知道他是一位郑军将领,就指东道西,将他引向西北方向。他信以为真,又仓惶北逃,跑了三十多里,又饥又渴,伤痛难忍。就解盔卸甲,在河边俯身喝水。现今此地有一村庄名叫放甲铺。

      蔡仲稍事喘息后,忽见邢军追来,又慌不择路继续逃命,终因伤势过重,死在一个叫井梁店的村边。素有礼义之邦的邢国将他就地埋葬,后来井梁店村以墓为名改名为将军墓村。

      据当地群众传说:路罗川还有个古老的村庄名——承继头村,据说因这里埋葬着蔡仲的头颅而得名,后来演变为城计头村。

      这位侵略邢国的郑国将军,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葬身异国的可悲下场。尽管古邢台人民对其以礼安葬,但其下场实可谓悲惨。与其说这是一座将军墓,不如说是根“耻辱柱”。

      时过两千余年,当年的战火烽烟早已消散,但是郑国将军蔡仲仓惶逃跑的路径依然留在邢国的土地上,脱锁沟,徘徊村、放甲铺、城计头、将军墓等村庄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它标榜着古邢台人民的仁义和团结,也记录着郑国蔡仲的好战与耻辱。

      邢侯台邢侯台,也称檀台、古邢台,在今邢台县西部,最早为邢侯祭天之台,战国时期,赵成侯二十年(公元前355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裴骃《集解》云:“徐广曰‘襄国县有檀台’”。司马贞《索隐》云:“刘氏云‘荣椽盖地名,其中有一高处,可以为台’。非也。按荣椽是良材,可为椽斫饰有光荣,所以魏献之,故赵因用之以为檀台。”赵成侯把魏国进献之木,扩修为檀台,“檀台”是一种台阁式的华丽建筑。其巍峨高峻,气魄宏伟,每登台远眺,旭日东升,晨曦茫茫,日出自天涯海角;夕阳西坠,太行山群峰争辉,惟檀台高峻,阳光灿灿,气势甚为壮观。这种豪迈景象,激发了赵成侯称雄立业的壮志,为表示其言必信、行必果的决心和信心,乃立龙冈为信都。赵武灵王时曾多次在檀台信宫大会天下诸侯,宋代时,宋徽宗以邢州檀台之故,将龙冈县改名为邢台县,此系今邢台名之由来。

      南小汪遗址位于邢台市桥西区,1990年12月,邢台市工商局家属楼基区发现大量陶片,经调查是一处西周文化遗址。1991年省市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发掘工作,出土了丰富的文化遗迹和遗物,特别是在H75灰坑中出土一片刻辞卜骨残片。11卜骨系用牛肩胛骨制成,修制光滑,在骨背面规整的圆钻,直壁平底,底部三分之一处有一刻槽有灼。正面存有两组刻辞。一组残缺现存有一字,另一组是完整,卜辞共十字,自左向右刻制而成,内容是:“召曰:已四白□□陟其事”邢台所出刻辞卜骨,与周原等地出土的西周甲骨文刻辞风格一致。在H101灰坑中也发现一片卜骨,虽然无字,但卜骨修制规整,亦可反映出邢国甲骨的整制方法。H75和H101灰坑均为开口于西周层下的灰坑,出土了许多西周时期的典型器物,卜骨的时代应为西周是无疑的。

      在遗址中发现清理墓葬100余座,西周墓葬多为中小型竖穴土坑墓,排列有规律可寻,应为小型的家族墓,均有棺,个别有椁,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少则一、二件,多则四、五件,组合以鬲、簋、罐、豆为主,放置在墓主的头部或骨架的一侧。葬式仰身直肢葬较多,亦有侧身直肢葬,俯身直肢葬的发现。

      通过对遗址的调查、发掘,认为这是一个面积大,文化内涵丰富的西周的文化遗址,从所出的有字卜骨及有铭铜器、陶器可证明,这个遗址在西周时期是一处与邢国王室有密切关系的居聚地,应为邢国都城遗址,给研究西周邢国都城提供了实物依据。

      鹿城岗鹿城岗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邢台的北部,目前这个城址保存较好,有高大的古城墙,城墙现存高度有6米,城的范围也比较清楚,面积约二平方公里,国家和省市考古专家对古城址考察后认为,城墙夯土非常纯净,这说明该城之建造较早,很可能是西周邢国的都城。根据明成化《顺德府志》记载:“鹿城岗在县西北二十里,俗传邢侯欲筑城于此,立标已定,夜有鹿衔标于今城”。这一记载与今鹿城岗古城遗址地理位置十分吻合。如果真是这样,即此处可能就是邢侯受封后最初建城之所。

  •   邢州

      邢州,因州治古邢国而得名,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的地方二级政区,一说始于北周。辖九县:青山、内丘、柏仁、龙冈、任县、巨鹿、南和、平乡、沙河。

      邢州大治元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元世祖忽必烈诏命以邢州大治升邢州为顺德府,明清沿袭元制,

      顺德府民国时期:1913年取消顺德府,1945年取销顺德道,设邢台市至今。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