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马城镇

马城镇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马城镇位于怀远县东南部,距县城10公里,东邻天河,与蚌埠市禹会区秦集镇接壤,南与淮南市上窑镇分山而治,西临淮河,与常坟镇隔河相望,北与荆涂风景区相连,中夹国营十二门塘水稻良种场。全镇政区面积157.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人均耕地1.5亩,东西最大距离12.3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5.6公里。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马城镇 所属地区: 中国 河北省唐山市 下辖地区: 辖上洪、杜郢、涂山、冷水、韩郢、徐郢、陈郢、马城、胡圩、苏岗、南湖、新淮、五淮、梅姚、戴巷、路圩、西王、范庄、长王、塘底、庙前新村、北新、蒲黄、庙前、件湖、岗李26个村委会 建立时间: 1992年 面积: 157.84平方公里 人口: 4.2万(2002年) 地理位置: 怀远县东南部 地方特产: 小麦、水稻、豆类

  •   产业结构

      马城镇3马城镇本着“特色化主导产业,产业化运行机制,标准化生产技术,品牌化优质产品”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鲜桃生产、蛋鸡养殖、民营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鲜桃生产:鲜桃生产是马城的传统产业,广大群众对鲜桃栽培有多年的丰富经验和充分的积极性,鲜桃面积迅速增加,鲜桃面积已达8000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30%,并形成了邸庄、刘庄、翟庄和滦河套两个鲜桃集中产区,产业化生产已具规模。通过高接换头、更新树种、无公害管理和套袋技术的实施,实现了品种的优种化,早桃有早丰王、选3号、沙子早生等新品种;中熟以久保系列为主;晚桃有重阳红、京玉、大京红、北京24、香山水蜜等优新品种,实现了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并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于2002年取得5000亩无公害鲜桃认证,并注册了“滦河沿”品牌。全镇每年可向社会提供无公害优质鲜桃9000吨。

      畜禽养殖:全镇蛋鸡存栏量12万只,日产鸡蛋1.8万斤,建成马城、栗园营、大王庄等5个标准化蛋鸡养殖小区,养殖方式已从过去的分散养殖过渡到规模养殖,形成了统一消毒、统一防疫的疫病防治体系。

      民营经济:以铸造、选矿为主导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骨干企业有冀滦选矿厂、铁护栏铸造厂、拖拉机刹车铸件厂等。水泥地砖、农机修造厂生产的产品以其质优价格合理打开了市场。沿路私营企业不断发展,刀具加工、木材加工、面粉加工、机动车运输和农机车棚制造及商业、餐饮、服务等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到1200多人,拓宽了全镇农民的增收渠道。

  •   区位交通

      马城镇4马城中心区位于镇域北端,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全镇商业和农副产品的交易基地。中心区由马城、胡圩两个行政村组成,总人口6767人,建成区总用地88.2公顷,人均130.3平方米,城镇主要框架由206国道、淮河路、富民街、顺河路(镇政府前南北向道路)、育才路(马城中学前东西向道路)以及朝阳路(富民街南端东西向道路)构成的田字型街区组成。商业、农贸、饮食服务及办公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淮河路、富民街、206国道、顺河路南端和育才路两侧。

  •   历史沿革

      怀远县辖镇1956年设马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由马城、上洪、庙前、白衣4乡合并设马城镇。位于县境南部,淮河南岸。距县城9公里。面积119.1平方公里,人口4.2万。206国道纵贯镇境,淮河长年通航。辖上洪、杜郢、涂山、冷水、韩郢、徐郢、陈郢、马城、胡圩、苏岗、南湖、新淮、五淮、梅姚、戴巷、路圩、西王、范庄、长王、塘底、庙前新村、北新、蒲黄、庙前、件湖、岗李26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产小麦、水稻、豆类。乡镇企业有化工、建材、粮食加工等厂。境内涂山,传说为大禹会诸侯之地。山顶有唐代建的禹王宫,内塑大禹像,为省级保护文物。

  •   基本概况

      马城镇2马城中心区位于镇域北端,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全镇商业和农副产品的交易基地。中心区由马城、胡圩两个行政村组成,总人口6767人,建成区总用地88.2公顷,人均130.3平方米,城镇主要框架由206国道、淮河路、富民街、顺河路(镇政府前南北向道路)、育才路(马城中学前东西向道路)以及朝阳路(富民街南端东西向道路)构成的田字型街区组成。商业、农贸、饮食服务及办公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淮河路、富民街、206国道、顺河路南端和育才路两侧。

  •   工农共建

      该镇是水陆交通重镇,运输业是主导产业。206国道从境内穿过,全长16.5公里,是境内的主干道,担负着淮南、淮北及全国各地的运输任务,客运货运十分繁忙,年客运周转量在数十万人次,货运方面,本镇及蚌埠周边地区往返于大洪山采石场的车辆数百辆,装运建筑用砂石等,全国各地过往本镇的货运车辆不计其数,年货运周转量在数亿吨。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养殖业发展迅速,孔津湖泥鳅蜚声海内外。

      马城镇村镇文化、社团文化、校园文化活跃纷繁,文化工作就应运而生。解放前的文化机构无从考证,自1952年设区以来,就设有文化管理机构,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设有文化分馆,有专职馆长,1980年设区划社,区委设有文化馆,由宣传部分管,文化馆设文化专职干部编制,各小乡设有文化站,设有专职文化站工作人员。当时全区曾有二十班锣鼓,1986年白衣乡文化站获蚌埠市农村群众文化先进集体。

  •   气候特点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少,夏季炎热,冬季干旱,无霜期长。

      光能:全年日照时数为2939.3小时,日照百分率约66%,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40--150千卡,光合有效辐射托克逊平原地区为每平方厘米70千卡。光能利用率为0.5%(全国为0.8—1%)。

      温度:年平均气温为14.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7.9℃,七月份平均气温为32.0℃,无霜期历年平均222天。

      降水量与蒸发量: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4毫米,历年平均蒸发量为3171.4毫米。

      风能:历年平均大风日数80.3天。多集中在3-5月。根据2006年三十里风区一年测风资料显示,大河沿、头道河10m高度2分钟平均有效风速时数均在5000小时以上。

  •   经济发展

      马城镇5巩固粮食生产:开发整理土地2000多亩,增加耕地230多亩。新打机井80多眼,新架电线2000多米,使全镇达到平均35亩地一眼井,旱能浇涝能排。在全镇普及优种,推广小麦精播、玉米密植等新技术,使粮食总产量逐年递增。

      发展林果生产:果品面积发展到8000多亩,并推动滦河套经济林与生态林间作的观赏型林业园区建设;引进了早凤王,平顶京玉等优新品种和金彤系列鲜桃罐头加工专用新品种,大力普及无公害鲜桃技术,注册了“滦河沿”品牌,果树种植成为立镇项目。

      壮大蔬菜生产:该镇采取适度规模集约经营,提高复种指数来增加经济收入,通过推广间作套种生产技术,使土地利用率由一年两茬发展为三茬、四茬,获得了较高的效益。该镇实现每年产粮8000多吨,果品收入400多万元,蔬菜收入100多万元。

  •   自然资源

      马城镇境内有植物200多种,动物100多种。马城镇位于淮北平原南部,为下降堆积平原,有较厚的土层和矿层,在砂层中含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境内第四纪地层比较湿润,有湖泊沉积物和残积物,粘土、亚粘土、粉细砂土交替沉积。镇东部有丰富的铁矿,生产能力可以开采30多年。大洪山东部还有名闻遐迩的观泉。新城口至马头城之间的淮河内蕴藏大量河沙,是建筑的上等材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