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南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南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南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南沙湖是一个季节性的淡水湖泊,拥有蓄洪、调洪、运输、养殖、灌溉、旅游等多项功能,在陕西国土资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推介要点

      总体来讲,以南沙湖生态湿地为核心,以地域历史文化内涵和陕南水乡民俗风情为依托,融自然野趣的山地、秀美的湖水、积淀深厚的历史景观和质朴现代的田园风光为一体,展现南沙湖“幽、野、秀、古”的景观风貌,打造一流的以自然为特色的生态型风景区,使之成为最佳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之一。具而言之,就是“两山一湖、一廊一带五景区”。

      两山:景区内的东西两山,两地植被条件较好,是景区的生态基质,同时又是各具特色的景观。

      一湖:水是南沙湖风景区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南沙湖既是整个景区的生态保护核心区域,又是最具有特色的和吸引力的观赏区。以群山环绕、林深茂密的青山绿林为衬托,以万顷良田、千重稻菽为背景组成的景观,这是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杰作。今后坚持保护性开发,将逐步使用环保型水上游乐设施,限制燃油性设施。

      一廊:沿主要的游览线视域范围,合理控制建筑布局,形成山水之间的绿色廊道。

      一带:湖上的游览线,规划合理利用不同的资源,以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形成一条南沙湖的水上观光带。

      五景区:依据不同地域综合景观表现的特色,将南沙湖风景区从北向南划分为入口景区、宗教文化区、孤岛景区、黄金滩景区、明珠湖景区。

      入口景区处于风景区最北端,是整个景区的门户,为中心服务区。分高级入口区、行政管理区、旅游接待区、商业服务区等,面积0.8平方公里。

      宗教文化区有五郎关、地母庙、回龙寺、道德广场等景点,结合拟建的宗教景点形成文化氛围浓厚的景区。

      孤岛景区反映风景区的主要特色,即水体和山川的自然景观,设置各种景点与服务设施,面积约4.9平方公里。

      黄金滩景区北与孤岛景区相接,建成休闲度假、会议展馆、观光娱乐的景区。

      明珠湖景区位于景区最南端,水面最宽,南端地势平坦,居民点较密,一派江南的田园风光。

  •   旅游资源

      现状及特点南沙湖风景区旅游资源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文景观,主要体现古文明、古文化和现代文化特色的景点,如回龙寺、五郎关、地母庙、明珠寺、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二是自然景观,如山峰、河流、植被、动植物等。两者互为表里,交相辉映,其挖掘利用前景十分可观。

      南沙河呈“L”字形,湖水清澈碧绿,无风时波平如镜,起微风碧波荡漾。沿湖山峦迭翠,花木繁茂。沿湖湾叉密布,溪流潺潺,溢洪道湖水下跌形成瀑布,飞珠散玉,直落深潭,这种山、水、溪、瀑兼备的自然风光,构成深、奇、险、秀的特色。人文景观以古建筑为体现,以传闻、典故为内涵,融人文自然为一体,使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其旅游资源,不仅具有观赏、探奇、避暑,疗养的功能,而且还具有科学考察,研究和教学的价值。

      资源分类及评述南沙湖风景区风景资源种类较多,现将自然景观分三大类,人文景观分四大类,分述如下:

      (1)自然景观

      A、山峰、河流、河湾。

      a)山峰。米仓山为景区仅有的山脉,系大巴山的浅山部分,蜿蜒于川陕边界,东西宽32公里,南北长40公里,面积约737平方公里。库区有大小山峰54座,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高低参差,千姿百态,最高峰为高庙山,最低峰为独秀峰。山脊共15道,形态各异,分别为“人”字形、“L”字形、“N”字形和马鞍形,山间多梯田,农舍、松林、野花。

      b)河流。南沙河上游河床窄,水量小,沿山间峡谷奔流;中游沙质河床宽,水流随季节变化,两岸河堤遍植松、杉及竹子;下游湖区水量大,可通游船。河道两岸,湾叉多,溪涧多,给人“静中有动”之感。

      c)河湾。湖区周围,大小河湾多达20余处。河湾处山不高却青翠,水不宽却清澈,且景色各异、变化多姿、呈半岛之势。

      B、植被。南沙湖是城固县的母亲湖,不但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还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景区山峦绿化,除农作物外,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大都是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30多种。

      C、野生动物。鸟类以白鹭、夜鹭、池鹭、牛背鹭四种鹭鸟为主,还有黑耳鸢、翠鸟、黑枕黄鹂、黑卷尾、灰喜鹊、白顶溪鸲、锦鸡、白颊嗓眉、暗绿柳茑、画眉、雉寿带鸟、白脸山雀、白头翁、鸳鸯等。兽类有豹猫、松鼠、野兔、狐、羊等。

      (2)人文景观

      A、古道。1958年建水库前,沿南沙河东岸有一可通人力车的古道,直至四川。这是旧时“连秦通蜀”的唯一交通要道。建水库后,古道淹没。

      B、古寺庙、古名胜。

      a)五郎关:关门呈卷洞状,古时南北两端分别书“通蜀”、“连秦”四字,此地系川陕古道上的重要关隘,门楼毁于明末战乱,清初重建。后因年久失修,于1972年倒塌。

      b)五郎观。相传明末,四川人张五郎随郑成功征战有功,封官洋州郡(今洋县),路经此地坐化,为纪念他,清时建庙,先称五郎庙,后改五郎观。

      c)回龙寺。据有关志书载,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为避战乱在此修建行宫,九十七年后唐僖宗奔蜀时在行宫住过,后来地方官吏为纪念德、僖二帝,取真龙天子居此之意,建庙一座,取名回龙寺。

      d)丰都庙。又名高庙山庙,为一道观,建庙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

      e)扁鹊城。距南沙河水库西北4公里处,现为龚家堡村。相传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曾居于此,故名,后毁。明弘治18年(公元1505年)筑堡。

      f)望景台。在水库西北3公里处的四合村南许家山。有排列两行的古柏6株,高10余米,直径1.2米,挺拔高耸,郁郁葱葱,相传为汉留候张良所植。当地人盛传此树有两怪:一是在远处看树的株数不同:站在西面看,只有两株,站正面看,却是三株。二是无法砍,据说解放前驻此的伤兵前去砍伐,无论锯锯还是斧砍,一夜之间又长好如初,只好作罢,赋树以先哲坚毅不屈之性格。

      g)明珠寺。在水库中上游西岸。传说有二:一传,明洪开年间,修庙时挖出一条泥龙,口含明珠一颗,故名。二传,山洪暴发,由四川游来一条黑龙,天上凤凰飞翔,对面山谷窜出一猪,龙欲吞猪,两相逼近,一骑牛牧童见状惊呼:“龙吃猪也”!龙猪应声而止,定形化山,遂名黑龙山、猪头山,远近观赏,形象酷似。后在龙头建寺一座,朝东的山门两侧各有水塘一口,如龙双目,故名明珠寺。庙门前有石狮、石旗杆各一对。据传,朱元璋后裔瑞王在此出家,任主持,“文革”时庙毁,现为明珠寺小学。有古桂2株,古桂高8米,二人合抱,树冠覆盖面约半亩,秋季,数公里外都能闻到丹桂的浓郁花香。

      h)古路坝天主堂:在水库东5.5公里处,据载,1893年,意大利用清政府赔款二十万两白银,在此修建规模宏大的天主堂一座,其建筑规模和质量,在西北五省为首屈一指,削平的山头约百亩,共建7个套院,分别为礼拜堂、修道院、神甫院、老人院、育婴堂等,有地下室、花园、葡萄园、池塘、四周门楼,围墙,建筑风格为罗马式,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幽深莫测。抗战时,国立西北工学院曾迁于此处。后因年久失修,有的倒塌,有的拆除,现仅留两院。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三日,教堂重新开放。

      i)嵩山寺:距水库西1公里处的浅山地带。唐时建立,古称金山寺,后名嵩山寺,座西向东,地形如凤凰单展翅。

      C、现代工程革命烈士纪念碑。1991年7月,城固县委、县政府在库区西部的中嘴山建立,高18米,占地面积784平方米,花岗岩砌筑,大理石雕栏,高大雄伟,庄严肃穆,碑的四面,刻有革命领袖和中央首长题词。

      在纪念碑前立有“碑记”,共写559字,歌颂153位城固籍革命烈士,“为革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伟大品格和“一心为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旨在“永留楷模,成为全县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巨大的精神动力”,已成为全县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D、历史传说遗址。

      a)天明“三寺”。相传古代,鲁班师傅带领几个徒弟与天明一灵巧老妪挖挖婆比赛手艺高低,议定:一夜间,挖挖婆织布九十九尺,做衣九十九件,打草鞋九十九双;鲁班须一夜间连建庙宇三座。后月亮升起时,建起第一座庙,起名“月起寺”;群鸡啼鸣时,建起第二座庙,起名“鸡鸣寺”;拂晓时建起第三座庙,起名“天明寺”。三寺呈三角鼎立之势,旧时香火兴旺,现庙宇无存,遗址分布在天明乡月起村、张坪村和天明村。

      b)流金洞。水库管理处东面寨坡顶下,有一石洞,相传,旧时此洞外大内小,幽深渗水。每天拂晓时,回龙寺僧人,都会从洞口接到或多或少的数粒金粒,无论当天人数多寡,支付裕如。后业新换的主持和尚,私欲太重,命僧徒挖大石洞,欲攫取更多的金粒,只知挖洞后再不流金,以惩贪婪之徒。

      c)道德广场。相传在很早以前的远古时代,大地是一片汪洋,天庭玉皇大帝为了万物生灵的延续,指令黄龙下凡,用它坚硬的皮和鳞托起大地,供人间耕耘繁殖。可是黄龙耐不住永恒的寂寞与重负,兴妖作怪,残害生灵。地母心地善良,法力无边,听到玉皇召请,即刻离开天宫,经过三日三夜的恶战,地母降伏了黄龙。玉皇大帝将黄龙赐为地母的座骑,以示镇压黄龙永世不得兴风作浪、残害百姓与生灵。为了纪念地母神功德,今在南沙湖景区建造道德广场,供后世之人敬拜祈祀,以传播道德文化,弘扬中华美德。

  •   景区概况

      南沙湖是一个季节性的淡水湖泊,拥有蓄洪、调洪、运输、养殖、灌溉

      南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1、旅游等多项功能,在陕西国土资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干河上游流域多眼时,有地下暗河和溶洞、溶沟、石牙等特殊地形,中下游除有少量变质岩、岩浆岩、红色砂砾岩外,多由花岗岩、变质花岗岩、砂及砾石组成。故而形成了今日区内的群山连绵、山秀水美的河湖地貌景观。区域概况南沙湖水库是1958年发起全民兴修水利时于出山谷口处(五郎关)依山筑坝,经三年努力修建而成。水库水域纵长7.5公里,横宽2.5公里,回水线5.1公里,水域最深处40米,流域面最宽处600米,水库坝顶高560.8米,总库容量4330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4.3万亩,年发电量500万度。

      景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湿润,雨热同季,干湿交替。年平均气温为14.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2.1℃。年降水量为1000-1400毫米,多集中于夏秋之交。无霜期一年内长达240多天。森林受地形,气候影响,无直分带现象,多为落叶林和常绿针叶林等混交林。

      区位条件南沙湖风景区外部交通方便,有公交专线直达县城,汉中至城固、二里、天明的多条客运线路途径景区入口,西汉高速公路上元观出口距景区仅3公里,即将建设的十天高速公路直接从景区门口通过。

  •   生态环境

      南沙湖风景区具有较强的自净化能力,所以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

      1、水体质量。景区内没有工矿企业,无污染,溪水、泉水皆为地表水(雨水)的渗透,清澈洁净,湖水透明度平均值为0.65米,水质全年平均状况除铜、锌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为二类水质标准外,其余均为一类水质标准。湖水总体可满足湖区各种用水功能要求。

      2、大气质量。景区内林木葱茏,有森林调节空气,空气清新,加之气温变幅小,风速甚弱,周边山体的森林绿化环境形成了天然的绿色氧吧。大气环境质量符合二类区二级标准,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

      3、噪声状况。景区远离城市、集镇、无工矿企业,常住人口稀少,且十分分散,交通干线及集市贸易皆在区外,故景区恬静、幽深。

      4、植被情况。区内植物生长环境优越,属暖湿带季风区,尤其是水热的同步对植物生长有较为优越的水热组合,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较为有利的生长环境。

      5、其它情况。区内无有害动植物及传染性地方病,四十多年来,从未发现有滑坡、泥石流、洪水造成的灾害。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