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巴山婚俗

巴山婚俗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巴山婚俗是川陕交界地带的一种婚礼习俗。

  •   仪式

      迎新郎与摆礼 所谓迎新郎就是招女婿。迎新郎时必须由新娘领着七个未婚姑娘去迎,当地人称之为七巧搭桥渡双星,这个风俗在秦岭巴山地区颇为流行。迎新郎的礼仪十分简便。到男主家里之后一切由新娘出面操办。如劝慰男方的双亲,接收和清点陪嫁,邀请新郎一方的客人,催促新郎起程等。在新郎起程之前,还要将彩礼摆出来,让宾客们观赏和评论,此举称为摆礼。在摆礼的时候,双方还要说个四言八句。新娘这样唱说:

      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穿戴衣帽样样件件;

      虽不够如意却也不失体面;

      请亲戚朋友都来观看评点!

      接着新郎的父母说:

      山高水不断开亲整一年;

      花红绿叶垫儿媳操心又花钱;

      礼物整洁美好儿子福分不浅;

      有啥不周不到请大家多多包涵……

      唱着唱着接亲的人便把新郎迎进女家。举行过结婚仪式之后,迎亲的七巧姑娘再把新娘新郎拥进洞房。

      巴山婚俗4

  •   概况

      豪爽的巴山人在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繁忙生活中,创造了辉煌奇异婚俗文化。相比城里人婚礼趋于同化,巴山婚礼更是歌的海洋、欢乐的聚会。

      巴山山民世代居住在群山阻隔、封闭险峻的大山,从老辈们传下的礼仪在一代代巴山人中传承。巴山中谁家姑娘长成,就是身在深闺,也是人人皆知。哪条梁上闺女没寻婆家,哪条沟里小伙没找媳妇,人们是尽知尽晓。谁家要娶媳妇抱孙子,首先需请媒人牵线搭桥,正所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是缘分两人一说都成,包谷掰了肥猪杀了,就该思量结亲事情。巴山人结婚,首先男方择定一个黄道吉日,背上猪后腿扛上腊肉“送日单子”时送给丈母娘,报答其养女之恩。结婚之日,新郎和亲友迎亲,出嫁姑娘要唱“辞谢歌”。“辞别爷爷和婆婆,年迈体衰宽怀坐。爸妈孝道有怠慢,爷爷婆婆莫记过。孙女如今辞别去,莫要时常惦记我。”情深意切令人动容。而在结婚现场,高朋满座杯盘齐陈,知客司端立堂屋,朗声说到:“一对红烛亮堂堂,照见一对美鸳鸯。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夫妻对拜,男儿进书院,女儿入洞房。”随后鞭炮齐鸣,院子架的大锅,炒的肉、焖的鸡接连端上餐桌,众人喜气洋洋,美酒开壶觥筹交错。随后独具巴山特色的婚庆节目——公公背儿媳妇隆重推出。此时娘家人全部回避他屋,婚宴成为欢乐的海洋。首先几名身手敏捷后生上场,向新郎父母兄弟脸上抹上大片胭脂红。有的不肯就范,反被抹成“花脸”,惹来一片欢笑声。然后公公婆婆穿上宽大古戏袍,戴上宽檐古帽,背葫芦挎吹火筒。婆婆手执蒲扇,端立台上,要新媳妇在众目睽睽下爬在公公背上绕场倒酒,也颇有些难为情。可是在众人要求下,公公只得弯腰屈膝,新媳妇含羞爬上公公脊背,在众人开怀大笑中,背着儿媳妇一颠一颠绕场倒酒。婆婆在后手执蒲扇煽风,意为:你烧火有功,我煽风帮忙。这出颇具戏谑搞笑的公公背儿媳妇的节目将众人兴致推向极致。

      巴山婚俗2

  •   特色

       在欢快酒席上,主人言词极有韵味,听他们殷勤劝酒,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有体谅客人的主人在劝酒时说:“酒要八分,不能过头。人分量饮,不能强求”。有热情者则说:“几杯淡酒,不成礼仪。多喝几杯,略表心意。喝个六位高升,饮个桃园结义”。有豪迈者则说:“你们天寒路远,越岭翻山。送来财礼,花费银钱。请诸位高台落座,扯开满江帆蓬,开怀畅饮。量宏者喝个喜上加喜;量窄者喝个满面春风。九九长寿,人人要干杯,个个要明饮。提壶斟酒的上尖壶!”在劝酒者的的号召下,婚礼又进入一个欢乐的境界。

      这种传统婚礼习俗的过程需要三到四天的时间才能完成。第一天,由亲朋好友、周边邻里上门,帮助婚家筹办酒席、安排迎亲、嫁女相关事宜;第二天,男方到女方家迎亲,男方要在女方家住一宿(俗称歇客),此日为女方家的“正酒”日。第三天,男方家迎亲,招待宾客,此日为男方家的“正酒”日。同时,叩拜仪式(拜祖宗、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是根据新郎、新娘的生辰八字在男方或男方家进行。第四天,举行拜客仪式(即新媳妇拜认男方家门户族及其长辈)、谢客仪式(感谢媒人及所有帮忙者)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泡茶(由女方送亲主宾向男方家长交代女方情况,共商女子回门等事项)。至此,婚礼才算结束。

      巴山婚俗3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