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成功镇

成功镇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成功镇位于台东县东北部,北接长滨乡、东为太平洋、南邻东河乡、西隔海岸山脉接壤东河乡和花莲县富里乡,总面积约为144平方公里,成功镇属热带季风气候。年雨量2,000公厘,平均温度23.7度。重要农产品有柑桔与柴鱼等。为纪念郑成功开台功劳的名义,更名为“成功”迄今。

  •    中文名: 成功镇 所属国: 中国台湾台东县 面积: 144.9939平方公里 人口: 16,052人 著名人物: 郑成功 气候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 下辖地区: 8里186邻 气候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 邮政区码: 961 行政区类别: 镇

  •   交通

      成功镇3成功镇有台11线省道通过,台11线又俗称花东海岸公路。往北为台东县长滨乡,往南为台东县东河乡。

      成功镇有台湾东部重要的渔港—新港渔港。

      花莲客运

      鼎东客运

  •   历史沿革

      成功镇旧称『麻荖漏』,自古以还是阿美族的耕地和聚落,汉人的开垦源自于清朝同治年间,刚开始在成广澳定居,由于地形便利早期便有小型的中国船在这裡交易,1874年牡丹社事件爆发后解进封山禁令,汉人便逐渐来此开垦定居,1895年成广澳庄隶属台东直隶州广乡辖境,商业文教风气逐渐兴起,成为东海岸一代汉人的主要聚落,1916年广恆发商号是台东地区开发的重要据点,是花东海岸线上最大的杂货商舖,更是昔日后山的大盘商,到了民国9年(西元1920年)日据时代日人在此建立港口,并将麻荖漏改名为『新港』,1932年新港渔港兴建完工取代成广澳成为地方的中心,是东部最大的渔港,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台湾光复初期,台湾名为新港的地方共有三处,因此考虑更名,遂将新港改名为成功、制定成功镇。

  •   地名由来

      成功昔称为『麻荖漏』,是当地阿美族『麻荖漏』社的汉译社名,民国九年时,改称为新港,由来于当地为东海岸轮船重要停泊港之一。光复后,以其相近之日语读音,改以吉祥的近音字『成功』为地名。

  •   地理位置

      成功镇2成功镇位于台东县东北部,北接长滨乡、东为太平洋、南邻东河乡、西隔海岸山脉接壤东河乡和花莲县富里乡,总面积约为144平方公里;成功镇形状狭长且地形较複杂崎岖,东部为狭小的海岸平原,西部为海岸山脉山区,成功镇主要的山脉有白守莲山、新港山、麒麟山,其中新港山是成功镇的最高峰,海拔约有1682公尺是海岸山脉的最高点,其丘陵山区日治时代曾有许多西部移民入垦,但是在社会经济型态改变下已渐渐成为原始的山林地带。

  •   基本资料

      成功镇1旧称 蔴荖漏、新港、成广澳

      行政区管辖 台东县

      行政区类别 镇

      经纬度 东经,北纬

      总面积 144.9939平方公里

      户数 5,385户

      人口 16,052人(2009年7月)

      镇长 侯武成

      区划 8里186邻

      机关网站 成功镇公所

      民意机关 成功镇民代表会

      邮递区号 961

      毗邻 长滨乡、东河乡;花莲县;富里乡

  •   教育

      高级职业学校:国立成功商业水产职业学校

      国民中学:台东县立新港国中

      国民小学:台东县成功镇三民国民小学【麻荖漏•新港】

      台东县成功镇成功国民小学

      台东县成功镇信义国民小学

      台东县成功镇三仙国民小学【三仙台】

      台东县成功镇和平国民小学

      台东县成功镇忠孝国民小学

      台东县成功镇博爱国民小学

  •   旅游

      成功镇4三仙台:为一海岸岛屿,充满海蚀地形。

      成广澳天后宫

      广恒发商号遗迹

      石雨伞

      白守莲河滨公园

      新港渔港

      云海山道场

      新港瀑布

      原住民文物馆(头目聚会所)

  •   特色产品

      三仙台脐柑节约于每年的11月至12月在成功镇盛大地举行,三仙台脐柑即为华盛顿脐橙,整个果实没有种籽,最特别的是它有一个明显的肚脐眼,有『橙类的劳斯莱斯』的美称,目前成功镇海拔100至200公尺的山坡地约有30公顷的华盛顿脐橙果树,是成功镇相当主力的水果,并会在展场同时展出成功镇的其他特产水果,让民众来到成功镇三仙台脐柑节能带点多之味美的水果回家,为您的旅游增添美食的印记!

  •   简介

      成功镇是台湾台东县的一个镇,位于台东县东北部,西隔海岸山脉为东河乡及花莲县富里乡、北沿海岸接长滨乡,东临太平洋,南为东河乡。形状狭长,东部为狭小的海岸平原,西部为海岸山脉山区。本是阿美族聚落,名叫“蔴荖漏”。日治时代于此建港(今成功港),改称之新港(新港街);战后又鉴于“新港”一名与当时其他乡同名,为免混淆,且当时的镇长认为新港港湾与台南安平相似,为纪念郑成功开台功劳的名义,再更名为“成功”迄今。

      成功镇属热带季风气候。年雨量2,000公厘,平均温度23.7度。重要农产品有柑桔与柴鱼等。

  •   麻荖漏事件

      日治初期,发生阿美族人袭杀日警的“麻荖漏”事件,此本事件日本官方称为“成广澳”事件,但当地阿美族人称为麻荖漏事件,现今是从阿美族人的说法。在日本人据有台湾东部后,认为阿美族人较为温驯,易为控制,所以凡是开通道路,铺设铁路,均曾调发成广澳一带之阿美族人前往工作,期间阿美族人即曾因不堪劳役而发生反抗事件。明治44年(1911)3月,日人宣示以银圆作为各户购买家畜之资金,大量收缴各社阿美族人的武器,此举改变阿美族人传统以打猎为主的生产型态,增加族人对于农耕土地的依赖。同年4月,总督府以各社之武器已缴交之由,决定自6月起停拨过去以来一直按月给各社头目之津贴。同年5月,成广澳支厅各社头目在领得当月津贴后,归途中抱怨被迫缴交武器、力役劳动,群聚提议一起驱逐日人;7月25日因日人再度任意驱使各社头目修补道路且不满都历社副头目忿言抗争,怒而扑打副头目的头,引发各头目群起袭杀日警。麻荖漏社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在头目的领导之下起而响应,并与都历社、叭翁翁等社群集进攻成广澳支厅,日人据厅舍还击,相持数小时,最后阿美人围攻支厅不下,即劫夺日人衣物家具后退去,据守Kinabuka溪(今富家溪)一带。日人紧急调集台北厅、宜兰厅、台中厅与台南厅支援警力经月余仍无法让阿美族人屈服,后来在马兰社头目劝说之下交出武器才平息事端,此事件前后长达48天。事后,日人为避免激起更大事端,并未扩大追究,但是报复手段则不免,例如放火烧毁麻荖漏社与都历社房舍,将家畜没入等等。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