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铁锁乡

铁锁乡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铁锁乡位于大姚县西北部,地处百草岭西北侧,一泡江流入金沙江的交汇处,距县城104公里,东与三台乡为邻,南与三岔河乡接壤,西与大理州宾川县古底乡隔一泡江相望,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地区永胜县东风乡相望、与湾碧乡为邻。

  •    中文名: 铁锁乡 面积: 230平方公里 人口: 10524人(2007年) 地理位置: 位于大姚县西北部,地处百草岭西北侧,一泡江流入金沙江的交汇处,距县城104公里,东与三台乡为邻 地标建筑: 东经100°59′-101°03′,北纬26°01′-26°15′之间

  •   农村水务

      铁锁乡在解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中,总结过去只管工程建设,不管运行管理,农民无偿用水,缺少维修管理费用,多次投资建设,仍难彻底解决的教训,改革机制,让农民参与农村水务管理。铁锁乡的杞拉么村委会旧哨村小组村民人畜饮水曾经要到1公里外背驮,为切实解决群众的饮水困难,铁锁乡积极投资41900元,组织群众自筹2000元,架引水管道1200米,新建主水池3个,蓄水26.6立方米,修复旧水池2个,蓄水61立方米,使旧哨22户101人告别了饮水难。以此为试点,铁锁乡创建了农村水务管理新模式。一是实行村民自治管理。为确保人畜饮水设施能长久使用,旧哨村小组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成立用水户协会,与农户订立合同,制定了规章制度,明确专人管理。由旧哨村民与管理员签订合同,并向村民按6元/年收取管理费,作为管理费用,使其管理和维护好此项引水工程,促进山区人畜饮水建设管理进入良性循环。二是村级水务统一管理。为加强用水管理,铁锁乡制定了《杞拉么村旧哨村民小组引水工程规章制度》,适度收取水费,规定每月每人供水4立方米,超出将按0.5元/方收取水费,从而提高了村民节水意识。

  •   农村经济

      2006年,铁锁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思想,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重点、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围绕“三线四点两转变”的整体工作思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977.87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952万元,实现烟叶收购总值178万元,粮食总产量4570吨,农民人均有粮450公斤,地方财政收入4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7元。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粮经种植比例达72:28,逐步向“一村一品、一组一特”重点发展布局。

  •   地理位置

      铁锁乡位于大姚县境内西北部,地处东经100°59′-101°03′,北纬26°01′-26°15′之间,距县城金碧104公里,地处楚雄、大理和丽江三州交汇处,与大理宾川、丽江永胜隔江相望,素有“鸡鸣三县,水流两江”之说。东靠三台乡,南邻三岔河乡,西至渔泡江与大理州的宾川县交界,北抵金沙江与永胜县隔江相望。东西最大横距15.02千米,南北最大放纵距25.7公里。

  •   基础设施

      全乡基础设施建设

      一、水利基础设施项目:1、引水沟渠54条,153公里。其中:三面水沟38.4公里;"U"型槽6.2公里。2、蓄水1万立方以上坝塘6件,1万立方以下18件,全乡正常年蓄水38.8立方米。3、水池、水窖258件,蓄水0.52万立方米。4、实施国债人蓄饮水工程3件,解决188户、704人饮水问题。

      二、国债易地扶贫搬迁。认真做好拉巴乍马鞍山搬迁集中安置点20户85人的搬迁集中安置。建设安居房20户,科技文化室1个60㎡,公厕1个24㎡,节能灶18眼,沼气灶2眼,修建20立方人畜饮水大水池2个,完成浇灌蓄水池9个,安装10千V变压器一台。完成28户插花搬迁。异地扶贫搬迁完工,改善了部分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三、整村推进工程项目:一是认真组织实施拉巴乍整村推进工程。完成拉巴乍村委会至拉巴乍村4.6千米的公路建设和25户农户猪厩改造,完成400V低压线路改造2700米,完成130户一户一表安装工作,完成36户自来水架设工程。二是完成月博基整村推进工程和瓦窑整村推进工程。瓦窑村架水84户,总长4300米,修复三面光沟800米,支砌公路涵洞8个;月博基架水39户总长3000米,新修公路3公里,村庄道路400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转湾河大沟投资80万元安装5.4公里“U”型槽

  •   教育

      全乡设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3所,村组小学18所,校舍面积12185平方米;教师94人;小学在校生784人,中学在校生384人。

  •   特色产业

      铁锁乡2铁锁乡立足乡情,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着力培育支柱产业:

      1、烤烟烤烟生产促农增收。烤烟是该乡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2006年县下达我乡的指令性计划12万公斤,3万公斤出口备货。乡党委政府始终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狠抓科技的原则,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强化合同管理,狠抓面积落实,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抓好各个生产环节,完成规模化种植1500亩。在产中后期加强中耕管理和科学烘烤技术培训,烤烟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兼顾烟农与烟叶站两者的利益,积极争取计划外收购18000公斤。由于收购平稳,全乡共收购烤烟16.8万公斤,实现产值178万元,均价12.17元,首次突破全县均价,人均产值达150元。

      2、林业林业产业形成支柱。紧紧围绕我乡的经济发展思路和“两个一千亩”任务,抓好全乡的核桃产业和花椒产业。加大对林业扶持力度,年内新植核桃4917亩,建设采穗圃基地50亩,花椒1534亩。2006年,核桃产量700吨,产值1400万元,人均产值1322元,花椒产量56吨,产值100万元,人均产值94元。在大力发展经济林果的同时,管护好水源林,有效控制乱砍滥伐开荒事件发生,全年无一起森林火警发生;保护生态环境,兑现退耕还林资金23.1万元,水土保持工作得到加强,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畜牧业畜牧业稳步发展。突出规模养殖,扶持各类规模养殖户,加大羊痘病等动物疫情防控力度,认真做好猪、牛等大牲畜的疫病防治,控制了铁锁、自碑么出现的疫情。2006年共完成优良猪改良1876胎,其中人工授精1400胎,优良品种普及率达73%;加大饲料种植推广力度,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2.52万元,购买种母猪120头,改厩21户,面积1260平方米;做好5个乌骨鸡示范基地的跟踪指导服务工作,指导30户农户厩养黑山羊,建立街村25户三元杂交优质仔猪基地;全年完成免疫注射生猪18100头次,牛5820头次,羊26080只次,防疫密度达98%,对46个饲养1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建立了防疫档案;完成猪、牛、羊产地检疫共420头次,完成屠宰检疫300头。扶持发展好“铁锁小火腿”厂,年产量达15.5吨,目前,“铁锁小火腿”品牌在我县享有声誉。2006年,畜牧业现价产值达1300万元,人均产值489元。

  •   简介

      铁锁乡1铁锁乡位于大姚县西北部,地处百草岭西北侧,一泡江流入金沙江的交汇处,距县城104公里,东与三台乡为邻,南与三岔河乡接壤,西与大理州宾川县古底乡隔一泡江相望,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地区永胜县东风乡相望、与湾碧乡为邻。全乡辖7个村委会,79个自然村。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63.8%,居住着汉、彝、傈僳、傣、苗、白六种民族,总人口1052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1人,少数民族人口7590人。

      全乡国土面积230平方公里。全境地形狭长,从东北到西南略呈长方形,境内山梁隆起较高,地形变化较大。东、西、北部以小百草岭山系为主,呈掌状分布,高山深谷,直达西段渔泡江、金沙江河谷地带,切削较深。海拔最高点为犁头尖山峰3433米,仅次于冒台山,最低点为七棵树村委会河门口村民小组1081米,平均海拔2252米。西北边境有一泡江、金沙江,境中部及南部有拉巴河、转湾河、东山河、永河6条主要河流。

      全乡耕地面积10331亩,(其中:水田2662亩,旱地7669亩)辖6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有彝、傈僳、傣、苗、白等少数民族。全乡有6个民族。其中:彝族7156人,占总人口的68%,主要分布在永河、杞拉么、自碑么、拉巴乍、七棵树5个村民委员会。汉族286 人,占总人口的27.2%,主要分布在铁锁村民委员会。傈僳族220人,占总人口的2%,主要分布在七棵树村民委员会上西里所、下西里所村民小组。傣、苗、白3种民族占总人口的2.8%;傣族主要分布在七棵树村民委员会的七棵树村民小组;苗族主要分布在自碑么村民委员会的塔博村民小组,白族主要分布在铁锁村民委员会的街村。

      全乡主要以烟草、畜牧业和经济林果为主要经济收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断开拓创新,加强科技知识宣传与培训,加大引种示范推广力度。在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畜牧业,不断引种改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05年实现农业生产总产值高达3657万元。2006年,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1410万元,实现利润293万元,粮食总产量450.6万千克,农民人均有粮442.6千克,全乡居民储蓄余额达634万元。全乡设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3所,村组小学18所,校舍面积12185平方米;教师94人;小学在校生784人,中学在校生384人。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所6个,乡、村医务人员25人。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