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客楼乡

客楼乡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客楼乡(现名客楼镇)位于岑巩县西北部,距县城约74公里,地处二州(黔东南、铜仁)三县(镇远县、石阡县、岑巩县)交界处。203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东与本县龙田镇、平庄乡接壤,南与镇远县都坪镇、尚寨河乡相连,西北与石阡县五德镇、青阳乡毗邻、岑(巩)-石(阡)公路穿境而过。1931年始建客楼镇,1938年改称联保,1942年与龙田镇合并称龙楼联保,1943年称龙楼乡,1944年与龙田分乡后改称客楼乡,解放后仍用原名,1957年撤乡后建客楼片,翌年撤片属龙田公社,1961年建公社,1969年撤屯山公社并入,1984年改称客楼乡,2014年底改为客楼镇。全乡国土面积70.2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698亩,其辖8个村75个村民组3000多户20000余人,居住着汉、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全乡海拔在850-1500米之间,年降雨量1290mm左右,年平均气温14℃,天气凉爽,气候宜人,素有“高原凉乡”之称。境内有天然生长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群,存有四人合抱的西南地区最大的红豆杉王,亦有 “红豆杉之乡”称号。2009年以来,分别被省、州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5个试点乡镇”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客楼镇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正在逐步迈入家家有电脑和小车,网络正在不断的复盖全镇,未来将会更加迅速的发展信息化。

  •    中文名: 客楼乡 下辖地区: 辖8个村 面积: 70.26平方公里 人口: 9632人 地理位置: 位于岑巩县西北部

  •   人口介绍

      客楼镇辖8个村75个村民组2426户9632人(2008年数据),居住着汉、侗、土家、仡佬、苗等民族。境内交通便利,农业基础条件好,通讯发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电脑、小车;

      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3座、小山塘9个;8个村通了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复盖率达到100%,未来在领导班子带领下,在人民辛苦奋斗努力下,客楼镇将更加快速的发展。

  •   发展愿景

      客楼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坚持创建为民、改善民生,坚持发动群众、多方参与,全面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扎实组织实施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努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努力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通过示范带动、深化拓展,使全乡农业更加发展、农村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全复盖的基础上,制定巩固提升方案,明确奋斗目标、细化工作措施,进一步指导各村做好巩固、完善、提升等工作,全面提升我乡“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水平,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   名俗文化

      客楼镇主要的名俗文化有:

      1)古老制香工具——香耙车

      2)土主庙

      3)正月十五闹元宵

      4)婚庆唢呐

      古老制香工具——香耙车

      走在客楼镇两江村地莲组白水滩一带,你就会发现,每隔5米或10米不等的距离,就有一个车在磨香粑。这就是客楼古老的磨香粑传统---香粑车.

      客楼镇两江一带的农民,借得天独厚的流水,在白水滩河域的边沟上,建起了香粑车,磨出农村过年、过端午、重阳、过七月半等节令必须用的——香烛。

      其制作方法全是一个样:用一根木轴支起一个木轮,木轮的周边上横列着许多木条,既可排水,又可接受水流的冲击,使木轮沿木轴旋转;木轮的周边的左侧或右侧,安装上一个汉字笔画的竖弯钩(L)型的“磨担钩”,在“钩”的一头钉上青岗或其他木质的木块,木块下面是一个石头凿成的“磨齿”,当水流冲击木轮旋转,木轮就将力传递到“磨担钩”上,再把旋转运动变为磨齿上的直线往复运动,由于重力的作用,就磨出了香粑,流进做好准备的香粑池里。古老的香粑车,磨出客楼人民的古老的传统,古老的风俗习惯和人们对古老人民的怀念。

      婚庆唢呐

      吹唢呐这一习俗,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隋唐以后各朝代都较为盛行。明代,唢呐曾被编入《回部乐》中。而历史悠久的思州故地----岑巩县又习惯将吹奏唢呐的艺人称为八仙师傅。据传,因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等八位神仙在练功时触发灵感所创并流传下来之缘故。唢呐用途广泛,是岑巩人民用之吹奏已久的民间器乐。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柔相济,深受岑巩各族人民的喜爱,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及民俗活动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   地理交通

      客楼镇位于贵州省东部,岑巩西南部,203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东与本县龙田镇、平庄乡接壤,南与镇远县都坪镇、尚寨河乡相连,西北与石阡县五德镇、青阳乡毗邻、岑(巩)-石(阡)公路穿境而过。

      随着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家乡的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车辆也逐渐增加,岑石原省级公路渐不能满足车辆的通行,目前在政府的领导下,2015年正在扩展和修复现有岑石省级公路,为人民服务,只有道路通畅了,经济产业才能带动起来。

  •   旅游景点

      客楼镇主要的旅游景点有:

      1)三层洞风光

      2)千年豆沙王

      3)客楼乡土主庙

      4)地连司

      三层洞风光

      三层洞洞天

      三层洞位于岑巩县客楼镇两江村江口组,水源来源于两江的源头,在地理位置上来说处于两江的下游,为何得名,其有一个说来话长的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原本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水潭,在一天夜里人们醒来就发现变成了这奇怪的模样,求问神灵尤知,原来是河对面山谷的那座望夫石在作怪,这里的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却忽视了她的存在,一直未给予供奉,所以愤怒的神石要让他们以后的路更艰辛与困难,所以将平坦变为了崎岖。

      江水在江口汇合后向下游流去,随着水流的落差,两岸的峡谷也越来越深、越来越险,原本就是原始丛林的峡谷在一刹那间变得更加深不可测,走在山腰的小路上,俯视谷底,原本清澈的河水变成了一条条流动的乳白色布条,如若不是若大功率机械般的落水声,你一定会忘了这真的是一条河。

      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着地上的古藤,钻过荆棘密布的草丛,终于在一场跋涉中来到洞的最下一层,一个落差在4-5米的小瀑布,下边有一小水潭,越过小水潭小心翼翼攀过光滑的石头,眼前赫然开朗,在那块奇形怪状的石头背后隐藏的空间原来如此的神奇,一个90来平方的深潭呈现眼前,绿茵茵的水看起来清澈极了。

      再看从上泻下的瀑布,落差在20米左右,怪不得如此大的水声能够响彻山谷,更奇怪的是当瀑布落下时并非沿着石头落下,而是悬空而下,瀑布后边居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黑洞,奇怪的好奇心似乎要牵引我继续前行,但是亵渎神灵的恐惧让我打消了这个奇怪的念头,我们只得继续往上去寻找更多而且更安全的地方,可是往上游前行却是个苦差事,攀着那些长了不知多少年的石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把汗水努力往上攀登,终于在筋疲力尽后爬上瀑布顶,小憩一刻,得以重新踏上归路。

      它就像梦里到过的地方那里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境。

      它就是仙人停留的地方因为有闲云野鹤的足迹。

      惊叹大自然的神功山水树木结合得如此完美一切刚刚好。

      赞美这属于远古的情怀而非现代都市畸形的生搬滥造。

      流连这是一幅绝美的现实的山水画有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气、神。

      有时神的错看来在人的眼中未尝也是错的。

      土主庙

      现有代表性的客楼土主庙是少数民族土主庙,位于县城西部的客楼乡鞍山村,距县城62公里。土主庙的发起人原是想醵金宴会,即凑钱喝酒之意,并演剧数日。附近居民届时聚集者在1000人以上,各宰杀家禽、牲畜祭祀。

      土主庙依山而建,呈梯形,南高北低,由戏楼、土主殿、观音堂、围墙等组成。占地500平方米,坐南向北,本质结构,青瓦屋面。客楼土主庙的存在,是早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大团结、大融合的象征。

      地连司

      地连司系明代都素司长官何氏分建的地连司(今客楼乡两江村地连寨)衙署,背靠青山,面临喝水,为城堡式建筑。司署千米那依地势高低修建三层院坝,每院有一道石墙环绕。左边为城隍庙、飞山庙、杨四庙和戏台,右边为监牢,咸通年间毁于战火,今存遗址。司署对面的山坡上有乾隆年间都素长官司何全墓,建于道光十八年(1387年),封堆用料石围砌,竖碑石三方,正中有穹洞碑门,墓前筑拜台三级。

      千年豆沙王

      野生红豆杉生长条件苛刻、生长地域窄小,对气候条件要求严格,为什么能在客楼镇出现如此众多的红豆杉呢?据长期负责客楼镇乡志的杨秀祥称,独特的地理位置、润湿的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群众强烈的树崇拜意识,是红豆杉树得以繁衍生存的主要因素。《岑巩县志》记载:客楼镇平均海拔850米以上,最高为1204米,昼夜温差大,全年平均气温仅13.9度℃,降雨量1125毫米,春夏季气候湿度较大。这种独特的环境气候,特别适合红豆杉生长。

  •   特色产业

      客楼镇特色产业主要有:烤烟基地、水密桃等。

      近年来,客楼镇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海拔较高区位优势、巧打“时间差”这张牌,大力发展“思州”水蜜桃产业,到2012年,已发展“思州”水蜜桃面积4500余亩,挂果面积1860亩,实现产值550余万元,水蜜桃已成为该镇农民增收增富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一是项目资金带动。通过整合低产林改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等项目资金,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要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发展水蜜桃特色产业。近年来,该乡通过项目资金扶持发展“思州”水蜜桃4500亩,其中今年整合低产林改造与国土开发项目资金176万元,发展“思州”水蜜桃2400余亩,目前完成移栽面积1932亩。

      二是科技扶持带动。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积极邀请县农业部门有关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基地现场培训和召开专题培训会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水蜜桃种植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同时,实行一名经验丰富的种植户帮扶一位新发展的种植户的模式,开展结对帮扶,加强技术指导,共结成帮扶对子22对。

      三是基地示范带动。按照“建设一片、成功一片、带动一片”的要求,大力加强“思州”水蜜桃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基地内机耕道、蓄水池等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拟建水蜜桃基地内蓄水池20口,打造规模连片示范基地,带动水蜜桃产业加快发展。目前,该乡共建成100亩以上连片示范基地5个。

      四是协会组织带动。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成立了由32户种植户组成的客楼乡“思州”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建立“基地+农户+协会”生产模式,充分发挥协会组织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通过协会牵线搭桥,该乡“思州”水蜜桃特色产品畅销广东、广西、湖南、贵阳等省内外市场。

  •   珍贵植被

      红豆杉,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然而,通过日前有关部门的调查,在岑巩县客楼镇境内,却发现有大大小小总数超过万株的野生红豆杉。其中,有两株据说已有千年树龄,有两个庞大的红豆杉聚生群落数量均在60株以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这里是“红豆杉王国”。

      客楼镇的森林复盖率在69%以上,位居全县前列。对当地生态环境了如指掌的《客楼乡志》主要编撰人杨秀祥说,客楼镇还生长有多种珍稀植物,甚至还发现过一株桫椤树。“这里要数野生红豆杉数量最多,碗口粗的全镇有千余株,拇指大的在万数以上。”杨秀祥说。

      客楼乡关于红豆杉的故事,村民越讲越多,越讲越神。这不能说是村民的愚昧无知,这也许正是他们一种高明的智慧吧!我们无法对当地群众作出正确的评判,欣喜的是,正是村民这种根深蒂固的“树神”意识,使这些国家一级濒危树种在这里得以很好的安养生息,茁壮成长。

      我们细想,连现代文明社会都无法做到的一些事,居住在大林里的村民们却轻松自然地做到了。红豆杉,在客楼这片纯朴得近乎原始的地带,幸运地生长着,给人类带来无比美好的福音。

  •   经济发展

      随着客楼镇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

      了很大的提高,村村通公路、电话、电脑,家家向着小汽车迈进,越来越多的人在政府、党的领导下发家致富,希望人们越来越幸福。下寨村成为客楼镇首个新农村示范村,走进村子,每家每户的楼房标识整齐,四面环山,让人感觉向往。

      客楼镇属于山区农业小镇,镇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有小(I)型水库1座、小(II)型水库3座、小山塘9座,75村民组全部实现水、电、路“三通”,无线通讯已全复盖。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两加一推”主基调,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理念、新举措、新办法,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美丽乡镇建设。2013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6475万元,同比增长25%,其中三大特色产业生产总值完成3400万元,占全乡生产总值的5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20万元,同比增长30%;财政总收入完成721万元;同比增长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73元,同比分别增长6%,15.2%乡内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客楼镇内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主产水稻、玉米、薯类、油菜、烤烟、茶叶、水果种植等,其中油菜、烤烟、茶叶分别以科技含量高、质量好、产量大、味道清爽可口、颜色鲜艳等优点享誉省内外,已成为该镇其有地方特色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

      未来在政府新型农村的指引下,很多年轻人不断的学习各种技能,返乡用高科技逐渐带动客楼镇的发展,让我们一起见证客楼镇美好的明天。

  •   自然资源

      客楼镇的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主产水稻、玉米、薯类、油菜、烤烟、茶叶等,其中油菜、

      客楼乡烤烟、茶叶分别以科技含量高、质量好、产量大、味道清爽可口、颜色鲜艳等优点享誉省内外,已成为该乡其有地方特色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

      客楼镇的天气可谓季节分明。春天小雨丝丝,夏天凉爽。被称为“凉都”,秋天枫叶遍山,极为壮观,冬天极度寒冷,冰雪复盖。 银装素裹,千里冰封;

      客楼镇的森林复盖率在69%以上,位居全县前列,客楼镇还生长有多种珍稀植物,甚至还发现过一株桫椤树。野生红豆杉数量最多,碗口粗的全乡有千余株,拇指大的在万数以上。”被誉为“红豆杉王国”,红豆杉总数超万株。

  •   领导政策

      客楼镇的人更是热情、奋发向上,在党政班子积极领导下,深入联系村,深入农户,倾听民声,心系农民群众,努力实现便民利民“全复盖”,贴心服务“零距离”。

      变化中的凉乡客楼随着客楼镇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