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碣石镇

碣石镇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碣石镇,古称石桥盐场、碣石卫,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南部碣石湾畔,离陆丰市区仅有30.4公里,海湾对岸即是汕尾市区,与香港仅隔115海里,距深圳经济特区239.2公里,距潮汕机场仅需161.3公里,离深汕高速仅23公里;境内按传统分为(原)碣北乡、碣石城、碣南半岛三片地区,且远有东沙群岛(大陆行政归属碣石,实际为台军控制区),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千米(不含东沙群岛),海岸线40.3公里(拥有汕尾海岸线较长的城镇之一),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夏两季,冬短夏长,海岸景色宜人,自然环保,且境内有玄武山旅游区(元山寺是东南亚及潮汕地区的佛教圣地)、田尾山海洋景区、明卫城遗址、浅澳乌坭妈祖庙等历史古迹,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镇政府驻碣石镇金狮区北园路,下辖41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0万;宗教信仰浓厚,是佛教、道教及基督教三教汇流之地,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场面热闹非凡;境内先民多源于潮汕及闽南地区。是陆丰三大经济强镇及陆丰五大港口之一、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中心城镇、广东省民俗艺术之乡、广东省圣诞品专业镇、国家一级渔港、而今年入选为全国重点镇。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碣石镇 外文名: Jieshi town 别称: 锦江城、碣石卫、石桥盐场、老苏城 下辖地区: 霞坡村、浅澳村、上林村 面积: 120平方千米 人口: 17多万人(2003年) GDP: 8.9亿元(2000年) 地理位置: 位于陆丰市南部,东临碣石湾,与金厢镇隔水相望 著名景点: 玄武山、田尾山、观音岭、浅澳港 地方特产: 龙虾、对虾、鲈鱼、鱿鱼、鳗鱼、 知名产业: 工业、渔业、旅游业 机场: 潮汕机场、深圳国际机场 电话区码: 0660 邮编区码: 516545 政府驻地: 金狮 火车站: 深厦铁路陆丰站(高铁) 行政类别: 城镇 地方方言: 福佬话 车牌代码: 粤N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基督教 主要产业: 旅游业、圣诞品、渔业、农业

  •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84767男96356女88411家庭户户数32908家庭户总人口(总)184333家庭户男96051家庭户女882820-14岁(总)758050-14岁男411280-14岁女3467715-64岁(总)10070915-64岁男5153815-64岁女4917165岁及以上(总)825365岁及以上男369065岁及以上女456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78258

  •   优势特色

      碣石镇7陆丰市碣石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兴办海水养殖基地,做大养殖“蛋糕”,构筑蓝色产业经济带,使海水养殖业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成为该镇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年前三季度,该镇的海养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6297.8吨和9053.3万元,比去年同期都有所增长。

      碣石镇地处陆丰市东南沿海,海域广阔,海岸线长达40.3公里,海洋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1997年以来,该镇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开发资源,按养殖项目不同,把沿海养殖划分为三个区域,即虾背澳、西澳鲍鱼养殖带,田头园、前堆、浅澳沿海海胆、带只养殖带,内洋对虾、优质鱼养殖带,以此向周围地区辐射。

      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租用土地上给予最低价格的优惠,积极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办养殖业,使海水养殖逐步兴起,并朝着立体化的方向发展。鸿腾海产种苗养殖有限公司从1997年创办虾背澳鲍鱼场开始,先后三次投入资金6000万元,扩大养殖规模。两澳鲍鱼场先后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8000立方米水体的鲍鱼养殖池,同时发展了1000亩的吊养蚝基地。内洋两个养殖场采取合作的方式,引进香港、惠来的客商投资500万元,改造了养虾基地2300亩,并扩大养虾面积400亩。桂林、霞博、梅田等地相继建成精养对虾池330亩,浅澳扩大海胆养殖面积600亩。沿海滩涂一带逐步形成了蓝色产业经济带。

  •   农业养殖

      农业基础扎实巩固,农业结构逐步调整。该镇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在稳定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致力发展特色农业,逐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搞活了农业多种经营。目前,全镇“三高”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开发面积13000亩的南溪土地整理项目和3000多亩的滴水湖易地开发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种菜种果、饲养家禽家畜等种养业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2005年全镇完成农业产值1.12亿元。

      碣石镇4碣石镇水产品批发市场捕捞养殖齐头并进,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碣石港是省十大重点渔港之一。碣石镇充分利用沿海资源优势,以建设海洋经济强镇为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捕捞、养殖并举,促进海洋渔业的持续发展。在巩固捕捞作业方面,致力发展股份制渔业。全镇现有各类股份制生产渔船570艘,总吨位18721吨,总功率 43685千瓦,其中单拖渔轮290艘,总吨位17826吨,总功率39097千瓦,盛产龙虾、对虾、石斑、马鲛、鲻鱼、鳗鱼、墨鱼等海产品,海产品日登场量达到550吨。碣石镇在巩固捕捞作业的同时,认真执行伏季休渔制度,2001年和2002年先后被评为“全国伏季休渔工作先进单位”和“南海休渔工作先进单位”。在发展养殖业方面,充分利用沿海滩涂宽阔的优势,不断发展扩大养殖基地。现已先后办起了海马、鲍鱼、海胆、对虾、贻贝、优质鱼等一定规模的海水养殖基地,其中占地244亩的虾背澳鲍鱼养殖基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被南海海洋研究所指定为鲍鱼养殖课题研究点。2005年全镇渔业产量达到 70044吨,创值5.28亿元。

  •   历史变迁

      距今约有4000—5000年前新石器晚期就有先民在碣石田尾山生活,而碣石建制始于唐元和末年(公元820年),唐朝廷设石桥盐场,建有石桥土城,时负责海丰县(当时海丰未析出陆丰)全县盐务;自宋代设防保疆,碣石便成为岭南粤东地区的海防重镇,潮、惠两州的门户要地;清雍正九年陆丰未析前,碣石一直归属海丰县,故此行政随海丰县历史变更,陆丰析出后,碣石划归陆丰,行政便跟随陆丰变迁,所以海陆丰的历史变迁可作为碣石的参考,明代前碣石在历史的长河里伴随着海丰县而默默无闻。

      明代县下级设“都”,石桥土城行政归属海丰县九都之一的“坊廓都”;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朝廷为抵御东南沿海倭寇侵犯,遂正式设立碣石卫(碣石之名由此而来,因境内多有怪石林立,如同石碑,地貌似山东碣石{今秦皇岛碣石山镇},故名"碣石",通“皆石”),辖中、左、右、前、后5个内所及甲子、捷胜、平海、海丰4个千户所,内5所旗军共5600人,全卫旗军10100余人,并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广东都指挥使花茂率军督建了碣石卫城,自起碣石成为了明三十六卫之一(清承制),广东海防七镇之一,并与天津卫、沈阳卫及威海卫合称中国明清四大卫;明嘉靖至隆庆年间(约1560年至1570年)倭寇屡次侵犯碣石,明嘉靖三十五年(1557年)当时居住在卫城西门外石桥场的民众常遭倭寇焚掠,祸乱迭起,社稷不安,海丰县令张济时亲临碣石发动群众筑城御倭,修筑了石桥土城,故明代碣石有两城:卫城驻军,土城居民;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2年),总兵喻大猷领兵镇守碣石卫,招抚沿海义军,严于操练军队,因此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3年),歼灭倭寇几千名于大德港(今海丰与陆丰交界港湾),威震天下,使百姓得到生息;隆庆三年三月(1569年)海寇曾一本攻陷碣石卫,喻大猷讨贼,八月曾一本伏诛;候继高于明万历年间为碣石卫总兵,他一方面扩建玄武山寺,宣扬程(颐)朱(熹)理学,另一方面扩建、加筑卫城,积极备战,防御倭寇侵扰,使当时社会得到相对稳定,经济有新的发展;南明时期,明末代碣石卫总兵官张明珍横征暴敛,众叛亲离,潮海七寇之一的苏成擒杀而代之,故此碣石又名“老苏城”。

      清顺治五年(1648年)正月,苏成身患重病,副将苏利杀之取代;顺治七年(1650年)初,清廷平南王尚可喜等领兵自南雄下韶州,碣石卫总兵官(南明出于笼络,顺势封职)苏利赴省城降清,苏利得以原封不动;清初为了防止沿海民众通过海上活动接济反清抗清势力,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碣石沿海,百姓为此流离失所,饥荒遍野,致使康熙三年(1664年)碣石总兵苏利起兵抗清,粤东百姓纷纷响应,苏利得以聚众十数万,清驻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挥师十万讨伐苏利,双方战于南塘埔,苏利于战乱中被清兵乱箭射死,其众溃败,清兵顺势荡平碣石城及石桥土城;后朝廷思虑碣石为广东东西分洋界点,作为惠州府、潮州府的门户,其海防地位居重,战略地位无可替代,遂于康熙八年(1669年)又派遣总兵一员重置碣石卫,复建碣石卫城,首任总兵官苗之秀到任后,目睹明城毁于战乱,遂于原址西边重建碣石新卫城;到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设立惠州府海防军民同知一员,驻碣石卫城,对军民实行统一管理;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以海丰县东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新设陆丰县,碣石自此纳入陆丰县治版图;道光十九年(1836)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钦差大臣林则徐调动碣石卫水师珠江口布防,在穿鼻洋击退英商船的挑衅,林则徐亲题”水德灵长“匾额悬挂于元山寺,意寓表彰碣石水师战绩。

      1911年10月10日武汉辛亥革命爆发后,11月1日同盟会领导人物陈炯民由香港附惠阳淡水策划革命,派罗应平、曾国棕入碣石进行革命,11日陆丰全县各地纷纷起义成功,各路革命军组织围攻碣石卫,当天碣石清末总兵吴梦说在乡绅的劝服下,开城投降,被各地义军共推为总督,21日夜举家逃往上海;民国初期因碣石归属陆丰,随陆丰属潮循道,后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东江善后委员公署、东江绥靖公署、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胜利后,属第一区专署;1927年11月初,海陆丰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三次起义,11月8日彭湃与董朗为了清除国民党军在碣石的残余势力,派张威、林铁史星夜前往金厢、碣石,动员组织工农武装配合红二师进攻碣石城,彭湃抵碣石城外玄武山,在自得居设立攻城指挥部,11日凌晨,在彭湃、董朗、张威、林铁史等率领红二师和东南各区的赤卫队共三四千多人齐集玄武山围攻碣石城,派玄武山僧人信德和尚携书入城劝降,但遭到拒绝,经过艰难作战,遂后攻入碣石城,直至1928年1月起义失败,红军撤出碣石;民国三十年(1941年)碣石设区,当时的碣石区地域含有现代的碣石镇、湖东镇、金厢镇,当年11月被日军空袭占领;民国三十一年-三十二年间(1942-1943年),陆丰县饥荒,碣石镇当时总人口27000人,死了11190多人,逃荒外地649人,离妻卖子889人,绝户的864户,4980人;沙井居民区423户,总人口2160人,饿死1300多人,绝户的59户;全镇搬运工人297人,饿死了169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随着日本法西斯的投降,碣石也迎来抗战的胜利。

      1949年11月11日据守碣石的海丰(国民政府)县长戴可雄不敌投降,人民解放军进入了碣石城(并整体拆毁了清卫城),宣告陆丰全县解放!但其外海属地东沙群岛仍为国民党军队所控制;1957年碣石镇析置碣北、碣南、金厢、湖东四乡,碣石区时辖碣石镇和碣北、碣南、湖东、金厢一镇四乡;次年1958年碣南撤乡并入碣石,湖东撤乡置镇;金厢1984年改区制,1986年置镇;1992年碣北撤乡置镇,行政不在归属碣石,直到1996年3月,碣北镇并入碣石镇,汕尾市同意成立陆丰市碣石经济技术试验区,为副县级建制(2001年被取消);而金厢、湖东撤乡置镇后行政不在归属碣石;上世纪90年代碣石被列入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2002年加入广东省中心镇规划中;2007年入选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目录,年末玄武山旅游区晋级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9年拟建为陆丰市唯一的国家一级渔港;2014年成为全国重点镇之一;1996年碣北并入后,碣石现代行政区域形成,下辖西门、诗书、水朝、后城四个社区及37个行政村:南城村、北城村、红卫村、包一村、包二村、浅海村、新饶村、新丰村、前堆村、田头园村、海英村、围仔村、灶背村、角清村、红坡村、浅澳村、上林村、后埔村、新酉村、角洋村、六桃村、南溪村、桥头村、滴水村、湖坑村、草洋村、上洋村、桂林村、更新村、莲花地村、角溪坂村、曾厝村、霞博村、梅田村、港口村、新布村、戴厝村,并先后开发建设了北园、北斗、金狮、玉燕、玄武商业城等近12个平方公里的新城区。

  •   历史沿革

      碣石镇2碣石镇田头园小学碣石镇历史悠久,历来是海防重镇,自宋代起已经在此设防保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设立碣石卫,为全国36卫之一,与著名的天津卫、沈阳卫等齐名。故其海岸地貌特征而称碣石,是陆丰市三大镇之一。碣石镇位于陆丰市南部,东临碣石湾,与金厢镇隔水相望。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40.3千米,总人口17多万人,辖41个村(居)委会。2000年全镇在中国生产总值8.9亿元。

      碣石镇历史上是依托碣石湾而发展起来的渔商城镇,交通运输方便,水路距香港和汕头都是115海里,距澳门和广洲分别155海里和213海里。陆路距陆城45公里、广汕公路25公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通往各地的客车每天150多班次。

  •   城镇概况

      碣石镇1玄武山风景区碣石镇,位于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南部碣石湾畔,比邻香港,隔海汕尾市区,分碣北、碣石、碣南三片,远有东沙群岛(大陆行政归属碣石,实际为台湾控制区)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千米,海岸线40.3公里,镇政府驻碣石镇金狮区北园路,下辖41个行政村,总人口约23万;为陆丰三大经济强镇及陆丰五大港口之一,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中心城镇,国家一级渔港。

      碣石镇历史上是依托碣石湾而发展起来的渔商城镇,交通运输方便,水路距香港和汕头都是115海里,距澳门和广洲分别155海里和213海里。陆路距陆城45公里、广汕公路25公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通往各地的客车每天150多班次。

  •   基础设施

      碣石镇6碣石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先后开发建设了北园、北斗、金狮、玉燕、玄武商业城等近12个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完善了通讯、供电、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镇区现有11万伏变电站和日产5万吨(远期10万吨)的自来水厂各一座,沿海公路、碣(石)博(美)河(口)公路和南(塘)碣(石)公路纵横碣石全境。社会治安稳定,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   基础设施

      碣石镇6碣石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先后开发建设了北园、北斗、金狮、玉燕、玄武商业城等近12个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完善了通讯、供电、供水、交通等基础设施。镇区现有11万伏变电站和日产5万吨(远期10万吨)的自来水厂各一座,沿海公路、碣(石)博(美)河(口)公路和南(塘)碣(石)公路纵横碣石全境。社会治安稳定,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   旅游发展

      碣石镇5新安村旅游事业带旺百业。碣石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蜚声海内外的玄武山元山寺具有八百七十多年历史,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武山旅游区是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旅游区开放以来,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万人(次)以上,2005年旅游业务纯收入达到2300万元。此外,以玄武山旅游区为龙头,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把玄武山、文化公园、古卫城遗址、滨海旖旎风光逐步开发连成一条旅游专线,形成旅游网络。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兴旺发达。

  •   经济状况

      碣石镇是陆丰发展较早的滨海城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能源充足,供电、供水丰富,通讯发达。该镇资源丰富,经济形成以工业、渔业、旅游业为主,商贸、农盐业并举的产业结构。全镇拥有各类集体、私营工业企业1200多家,主要产品有圣诞系列产品、竹桂扇、玩具、麦秸贴画、家具、服装、扬声器、生日蜡烛等,远销中国外。2000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2亿元。渔业连年获得丰收,碣石渔港是广东十大渔港之一,渔港鱼场广阔,资源丰富,其海产品主要有龙虾、对虾、鲈鱼、鱿鱼、鳗鱼、膏蟹等,2000年渔业产量达6.5万吨,产值4.4亿元。该镇还是一个重点的产盐区。现有盐田面积25702亩,年生产优质海水原盐3500吨以上。碣石是陆丰市重点集市,拥有10个专业化为主的大市场和5000吨级成品油专用码头、2.4万吨的碣石湾油库、容量2500立方米的液化气库等,客商云集,商贸活跃,购销两旺。

  •   自然资源

      碣石镇3观音岭碣石镇是陆丰发展较早的滨海城镇,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能源充足,供电、供水丰富,通讯发达。该镇资源丰富,经济形成以工业、渔业、旅游业为主,商贸、农盐业并举的产业结构。全镇拥有各类集体、私营工业企业1200多家,主要产品有圣诞系列产品、竹桂扇、玩具、麦秸贴画、家具、服装、扬声器、生日蜡烛等,远销中国外。2000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2亿元。渔业连年获得丰收,碣石渔港是广东十大渔港之一,渔港鱼场广阔,资源丰富,其海产品主要有龙虾、对虾、鲈鱼、鱿鱼、鳗鱼、膏蟹等,2000年渔业产量达6.5万吨,产值4.4亿元。该镇还是一个重点的产盐区。现有盐田面积25702亩,年生产优质海水原盐3500吨以上。碣石是陆丰市重点集市,拥有10个专业化为主的大市场和5000吨级成品油专用码头、2.4万吨的碣石湾油库、容量2500立方米的液化气库等,客商云集,商贸活跃,购销两旺。

      碣石镇文物古迹众多,玄武山元山寺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有山门、前殿、中殿、正殿、配殿等建筑99间和气势古朴优雅的“三星垒塔”一座,其建筑和装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具有强烈的宗教气氛。有800多年的历史,蜚声海内外。碣石是省级旅游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粤东旅游胜地,年接待游客140多万人次。碣石名产众多。碣北红江橙,是新开发优良果品,果实皮薄光滑、内色橙红、汁多渣少、酸甜适中、橙香味浓,表现出正宗红江橙的优良性状,被称为“国宴佳果”。碣石海马养殖场年产海马2万多条,产品出口,填补了中国市场的空白。是一种珍贵药材,具有清肝明目、健身补肾等功效,利用海马生产的海马养颜酒供不应求,称为“南国一宝”。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