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分类:
- 地形地貌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岛屿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地理
太平洋西部岛群。位于北纬1°~10°,东经137°29′~163°。由雅浦岛、特鲁克群岛、波纳佩岛、帕劳群岛等900多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161.3平方千米。人口约9万,主要为密克罗尼西亚人。方言较多,属密克罗尼西亚语系,官方通用英语。居民信奉基督教。1979年5月成立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行政中心为波纳佩岛北部的科洛尼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被德国占领,战后成为日本委任统治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为美国托管地。1979年5月11日雅浦、特鲁克、波纳佩和科斯雷四个区成立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群岛于1994年10月1日独立,改名帕劳共和国。
-
历史
1526年该岛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并以当时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之名命名。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欧洲人未曾努力征服这些岛屿。
1732年时,一些传教士前往这些岛屿,试图说服岛民皈依基督教,但是招致了岛民对欧洲人的反抗。
1875年,西班牙宣示了主权,并将其并入所谓“西班牙东印度领地”之中。当时已经占领雅浦岛的德国人随即提出抗议,并于1885年向时任教宗的良十三世提请裁决。教宗判决这些岛屿归属西班牙,但是德国享有自由贸易权。
1899年6月1日,西班牙由于在美西战争中失败,决定以2500万比塞塔的价格将该群岛出售给德国。德国将其并入新几内亚管理。
1914年,日本在一战中占领该群岛。
1920年,国联委托日本统治该群岛。
二战后,联合国将托管权交给美国。
1986年,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独立。
1994年,帕劳独立。
-
地理
太平洋西部岛群。位于北纬1°~10°,东经137°29′~163°。由雅浦岛、特鲁克群岛、波纳佩岛、帕劳群岛等900多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1161.3平方千米。 西太平洋岛屿,包括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科斯拉伊〔Kusaie〕、波纳佩〔Ponape〕、特鲁克〔Truk〕和雅浦〔Yap〕)和帛琉(Palau)共和国。加罗林群岛可分为两个自然地理区︰东部为覆盖於火山基底之上的珊瑚礁,西部是由於地壳褶皱突出海面而形成的岛屿。两部分的海拔均在150公尺(500呎)以上,包括雅浦、波纳佩、特鲁克、科斯拉伊、巴伯尔图阿普〔Babelthuap〕和乌利西(Ulithi)在内,总陆地面积约为1,300平方公里(500平方哩)。
该群岛属热带气候,月均温为26∼28℃(79∼83℉),一年当中降雨量分布均匀,在有人口居住的岛屿上,一般年降雨量在3,050公釐(120吋)以上。地势较高岛屿的向风面降雨量超过4,570公釐(180吋)。正常年份,该群岛每年生成20多起台风。
-
文化
种族、文化、语言的巨大差异在加罗林群岛上随处可见。该群岛西部岛屿居民为美拉尼西亚和菲律宾人的混血人;东部居民为玻里尼西亚人;居住在环状珊瑚礁上的努库奥罗人(Nukuoro)和卡平加马兰吉人(Kapingamarangi)则代表玻里尼西亚文化的西部分离体。人口约126,500(1991)。
-
简介
加罗林群岛CarolineIslands,是太平洋西北部一个重要的群岛,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北,菲律宾正东,由500余小岛和珊瑚礁组成。除西端的帕劳自成一国外,其余岛屿均属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岛民主要是操密克罗尼西亚语族诸语的土著民族,另外日本和菲律宾移民也是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经济
经济以农业为主。椰子和鱼是两项主要产品。椰干年产1万吨,鱼产约6000多万吨,还有水果等产品。出口主要是椰干、椰油和鱼。进口粮食、建材等。
加罗林群岛主要出口椰乾,其次是手工艺品。岛上的旅游业正在发展中。日军占领该岛期间曾在西部地势高的岛屿上开采矿藏。有些岛屿发展金枪鱼捕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