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分类:
- 行政区划
绥宁县,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位于湖南省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地势东南部、北部属山岳地带,东部、北部、西部属低山区。海拔1000多米的高峰有100多座。沅江支流巫水由东部入境,横贯中部;资水支流蓼水贯穿东北。矿藏有铁、锰、钨、花岗石。总面积2927平方公里。全县辖6个镇、19个乡,其中14个民族乡。县政府驻长铺镇中心街。2013年,户籍总人口38.3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62.3%。绥宁自然资源丰富,林业资源居湖南省首位,是国家林业重点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6%,水电蕴藏量达20万千瓦。绥宁有黄桑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金水湾5A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还有神滩公园、花园阁等景点。绥宁县连续两届获湖南省文明县城荣誉称号。
-
历史
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始建莳竹县,遭土著强烈反对,朝廷数次派兵镇压以后,崇宁二年(1103)寓“绥之以宁”之意而更名绥宁县,沿用至今。
绥宁县
唐代以前,境内先后属镡成县、舞阳县、龙标县地。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73)始名徽州,徽城设于寨市。乾符六年(879),潘杨二姓东掌飞山峒,史称“飞山蛮”地。五代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91)属“十峒”。南唐保大八年(950)楚辟“十峒”的资水流域置武阳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辟徽州沅江流域(右岸上游部分)置关峡寨。神宗崇宁五的(1106)年易名绥宁,改隶武冈军。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隶湖广行省武冈路。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改隶靖州,至清末未变。
中华民国3年(1914)隶辰沅道。民国26年隶湘西绥靖处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改录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又改隶第十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1日成立后绥宁县人民政府,后被土匪部队扼杀。1950年10月20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隶会同专区(后改名芷江专区,黔阳专区)1954年县治迁长铺镇,1958年7月改隶邵阳专区,1986年隶邵阳市。1990年,共设26个乡(其中民族乡17个)、4个镇、5个农林场所。
-
概况
绥宁县1996年全县总人口341044人。其中非农占11.3%。总人口中男性占51%,女性占49%。全县有16个民族,汉族占38.7%。少数民族人口占61.3%。在少数民族人口中,人口较多的有:苗族、侗族、瑶族、土家族和回族。
境内南北最长103.5公里,东西最宽56公里,总面积29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5.2万亩,占总面积的8.02%。林地330.5万亩,占总面积的77.11%。人口密度为117人/平方公里。
绥宁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南岭山脉八十里大南山北麓和雪峰山脉南支的交汇地带。境内以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岗地、溪谷平原多种地貌。南、北、东三面高山环抱,中部纵向隆起,地势高低起伏,变化多姿。 境内山丘属雪峰山脉南支和南岭山脉八十里南山北,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48座。其中黄桑苗族乡的牛坡头海拔1913米,为全县地势最高点。全县海拔最低点为麻塘苗族乡境内的溪口河床,海拔205米。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河水充足,日照较多,受森林调节影响,少酷热,少严寒,是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7℃,平均年降水量1325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08天,雨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水能蕴藏量为19.7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1.26万千瓦。全县水域宽广,分为沅(西部)、资(东部)两大水系,沅水一级支流有巫水、公溪河;资水一级支流有寥水、平溪。共有河、溪、涧2500余条,流域总面积2926.67平方公里。
中小型水库31座,山塘和平塘3124座,总蓄水量2879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7万亩。丰富的水资源,适宜于发电、淡水养鱼、食品、饮料工业的发展。县内已探明的非金属矿和金属矿有二十余种,主要矿种有铁、锰、石煤、铅等。铁矿为本县优势矿种,储量丰富。其中石煤地质储量10亿吨,硅石总储量2520万吨,花岗石地质储量13.75万平方米,锰矿地质储量32万吨,建筑用的片石、石料和河沙等资源也非常丰富。全县森林资源丰富,活立木蓄积量1062万立方米,竹储量5600万根,森林覆盖率为69.2%。被誉为“绿州”。
绥宁县
黄桑自然保护区,有木本植物102科,271属,1021种。其中稀有珍贵的193种,如国家重点保护的伯乐、长苞铁杉等。野生动物资源也很丰富,哺乳类有云豹、羊、獐、熊等。禽类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相思鸟、猫头鹰等。森林资源富饶,人均林地13.54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林粮牧并重。香菇、木耳、竹笋、竹林、五倍子等名优土特产品丰富。
1976年以来,由于推广杂交水稻,绥宁县成为湖南省杂交水稻制种高产先进县。
山区水能资源丰富。1989年通过验收,达到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标准。
全县交通便利,有洞通、绥靖、关蒋3条省道干线。1983年全县100%的乡镇通了客车、90%以上的村通了机动车。全县有邮电支局7个,累计服务网点2460个,全年对外贸易额156万元,出口产品14个。主要产品有金属连、松香、柑桔、西瓜、山苍子油、竹艺品、茶叶、罐头等。全县财政收入8531万元。土特产有猕猴桃、香菇、玉兰片、工艺品和绞股蓝保健茶等。
县花鼓剧团始建于1959年。绥宁旧属古苗疆,占全县总人口60%的苗民至今保留了苗民风俗及传统文化。苗民“以十月为节”,有打扫、宰牲祭祖和敬狗爱狗的习俗。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456所,全县有教职工3666人,中小学在校学生5822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专业职称的共有4677人。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6个,共有病床656张。
全县有电视差转台35座,电视覆盖率在70%以上。全县有业余体校1所。全县先后有32人次获省以上运动会奖牌。1984年7正式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绥宁县支公司。共有4个代理处,已开办42种保险业务。全县有福利工厂5家,对五保户实行乡镇统筹,分散供养。
绥宁县以黄桑自然保护区、花园阁、神坡山、洛口山四大风景区闻名于世。丰富的自然资源,瑰丽的山川景色,浓郁的地域风情,璀璨的民族文化,吸引众多文人雅士,相继有《炎帝传奇》、《秋收起义》、《古道西风》、《痴虎》等影片在境内拍摄,被省级有关部门定为影视拍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