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雨湖区

雨湖区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雨湖区是湘潭市的两个城区之一。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之滨,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4乡2镇8个街道、一个农工贸集团和一个省级重点开发区。雨湖区因境内有千年名胜“雨湖”而得名。320、107国道在此交汇,湘黔铁路穿区而过,湘江航道直达洞庭、长江。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汽车西站、航运码头都位于区内,距长沙黄花机场仅30余分钟路程,水、陆、空交通极为方便。区域内有江麓机械厂、江南机器厂、湘潭锰矿等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有区街、乡镇企业1500多个,拥有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电器、建材、运输、建筑、轻纺、食品等多种行业。1998年全区区街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6.41亿元。农业为城郊型,主导产品为蔬菜、牲猪、水稻、鲜鱼等。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雨湖区 所属地区: 湖南省湘潭市 下辖地区: 雨湖路街道,城正路街道等 面积: 451.39平方公里 人口: 56.02万 著名景点: 白石公园,白石纪念馆,关圣殿,海会寺等 电话区码: 0731 邮编区码: 411100 政府驻地: 地雨湖路292号 火车站: 湘潭站 行政类别: 市辖区 地方方言: 湘潭方言 著名学校: 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车牌代码: 湘C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下辖地区: 雨湖路街道、城正路街道等 面积: 451.39平方公里 人口: 56.02万 电话区码: 0731 邮编区码: 411100 行政类别: 市辖区 地方方言: 湘潭方言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雨湖区自去年11月正式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以来,先后开展了重大课题研究、规划思路研究、规划纲要起草、广泛征求意见等四个阶段的工作,形成了《湘潭市雨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雨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述区委、区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城市向西、城乡统筹”和“对接大河西、建设新雨湖”成为了未来五年雨湖发展的指南针,“老区、新区、园区”成为了雨湖人未来五年奋斗的主战场。以“三区”(改造提升老区、开发建设新区、发展壮大园区)为载体,以科教为支撑,以改革为动力,把雨湖区建设成经济繁荣、城乡统筹、小康示范、生态宜居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

      发展指标:翻番到2015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三个翻番”和区域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在全省进位。地区生产总值(区属)年均增长13.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5%,直接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6520万美元。三次产业结构为5.5:51.2:43.3,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6%,研发投入湘潭大学 占GDP比重达到2.5%,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城镇化率达到6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0%,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均达到99%,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到2.3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2平方米,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上级要求范围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1.31吨标煤/万元,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1.74吨标煤/万元,亿元GDP建设用地下降到0.55平方公里/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48%,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5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5%。 规划重点:“三区”按照湘潭市域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需求,按照“城市向西、城乡统筹”和“对接大河西、建设新雨湖”的城市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区确定了三大类功能开发区域(老区、新区、园区)。

      老区:改造提升一是打造特色街区。重点打造“一城”(齐白石艺术城)、“两街”(窑湾古街和城正古街)、“三市”(特色购物市场、特色饮食市场、特色休闲市场)。二是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是建设风光带、改造棚户区、打通盲肠道、贯通二环线、扮靓出入口、提质小街巷。三是提升商业品质。重点是打造“一园一区三商圈”,即湘潭西商贸物流园、商务中心核心区、火车站商圈、护潭商圈、江麓商圈。

      ——推进旧城改造提质。以棚户区改造和火车站改扩建为契机,分步推进河西滨江片区、火车站片区、商务核心区片区、南盘岭片区、砂子岭片区、昭潭片区等范围棚户区改造工作,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人气旺盛、生态宜居的旧城改造示范区。

      ——实施河西旧城滨江风光带及棚户区改造。围绕“整体规划、价值提升、协调开发、低碳建设”四大理念,实施河西滨江风光带及棚户区改造,三年建成风光带,八年完成棚户区改造,把河西滨江风光带建成集历史文脉传承、自然生态观光、城市文化旅游、市民休闲游憩、防洪生命安全于一体的多功能、多元化、立体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加速推进火车站改扩建。以打造“百年地标”为目标,2011年完成火车站站房改造,加快一环东路、车站路等路网建设并实施深度开发,抓紧出租车中转中心、公交中转中心和地下商城建设,启动南北广场商业综合体建设,全面提升火车站周边地区形象,形成以火车站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区、配套商业服务中心。

      ——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按照“政府组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项目带动、市场运作”的思路,将“城中村”改造与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有机结合,坚持成熟一个改造一个,提质改造部分“城中村”,争取搬迁殡仪馆,促进城市功能区块建设和转型升级,改善城市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新区:开发建设为缓解老城区资源承载压力,拓展城市框架,注重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着力推进新城区综合开发。重点打造两大板块:一是万楼新城区。建设北路以东、北二环以南、湘江沿岸以西、湘黔铁路以北区域,打造长株潭现代商业新城、文化休闲新城、生态宜居新城。二是雨湖新城区。初步规划为京港澳高速以东、韶山灌渠以南、伏林大道以西、320国道以北,以大学城科技园上新卫星区域作为核心起步区,按照“田园城市”的理念,把新区建设成为“农村在城市中、城市在农村里”的山水名城。

      ——推进万楼新城建设。按照“一年建万楼、三年打基础、五年出形象、七年基本建成”的思路,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和现行体制强力推进。到2011年建好万楼主楼;到2013年基本建成万楼景区以及新城主干道路等基础设施,启动和建设步步高城市摩尔、城郊置业总部、家家旺“两型”高档社区等一批带动力强的项目;到2015年,新城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更加完善,主导产业陆续进驻,房地产业快速兴起,商贸人气加速集聚,新城初具雏形。

      ——启动雨湖新城建设。严格控制规划区域建设,抓紧编制控制性详规等规划设计方案,推进新型城区和产业园区融合互动发展。完善新城区交通网络,提升区位优势,带动房产开发,引导老城区和农村人口向新区有序转移。2011年启动科技服务区和企业总部大楼、高档商务宾馆的建设;2014年启动京港澳高速与上瑞高速姜畲互通处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壮大园区:发展按照“一园多区”的发展思路建设特色园区、高质园区、高效园区。一是先锋工业区。促进企业上规模、技术上水平、效益上台阶,重点发展矿山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二是湘潭大学城科技园。定位为科研人才的聚集地、科技创新的研发地、科研成果的孵化地,发展符合高科技、绿色环保、土地集约利用要求的产业。三是鹤岭工业区。以建设新能源材料示范园为目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整体开发。四是新工业区。以鹤岭工业区为基础扩展,与九华工业园对接,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建设新的工业园区。

      ——先锋工业区:采取集约紧凑的发展模式拓展土地空间,加大技改投入,推动优化升级,提供标准厂房,以先锋企业集团为引领,支持平安电气、江大机械、恒盾集团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奥峰重工、凌天科技、特种电机、衡利重工等企业基础设施和生产线建设。

      ——湘潭大学城科技园:把园区当城区建,把项目当景点建,提升园区品味和档次。加快伏林路、隆平大道、上新路、先锋路、团结路等路网建设,抓好水、电、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校、企业优质生活圈。

      ——鹤岭工业区:结合电化集团、地质矿山公园、鹤岭镇和响塘乡规划,优化园区工业布局。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促进资源型低端产业退出,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锰的精深加工及共生和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开发,加快资源枯竭型矿区转型发展。依托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大力实施技术升级和环保改造,开发下游产品。延伸拓宽改造长潭西线至白泉出口的建设,推进鹤岭大道、自来水管网等道路硬化、排污排水、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凌天热泵基地、新轩新材料、凌志环保等在建项目建设,支持铠榕投资、昭山冶金、湖南恒星等企业新能源材料项目建设。

      ——规划建设工业园区:按照产业链、产品链、价值链的思路引进和布局项目,努力形成上下游企业之间产业配套、经济循环的集群发展效应。加强与江麓、江南及九华示范区的对接,打造科技孵化转化、实训创业基地,通过各种政策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小型微型企业为主导的都市型工业。加快伏林大道建设,改道提质潭锰路,接通学府路、先锋路,快速形成园区道路网络。

      城乡统筹重点城镇按照“规划建镇、产业立镇、特色兴镇”的发展思路,将楠竹山镇、鹤岭镇、姜畲镇、响塘乡龟头集镇等小城镇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生态宜居的卫星重点镇。科学制定城镇发展规划,加快镇区道路、垃圾中转站、给排水、电力和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抓好配套工程建设,着力加快卫生院、中小学校、农科教中心、连锁超市等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建设。以重点镇为中心,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中心村、行政村和自然村发展,形成功能互补、和谐发展的城镇村庄发展体系。

      ——鹤岭镇:统筹镇区、园区、企业规划,协同周边乡村发展,改善环境状况,改观镇区形象,整合盘活资源,打造集新能源材料示范基地、锰制品精深加工基地、生产性物流基地于一体的工贸镇。

      ——楠竹山镇:争取进入第三轮小城镇建设省级示范镇,加强镇厂合作,加快工业区建设,积极承接军工产品向民用产品转型,提升商贸辐射能力,建设以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依托的工贸镇。

      ——姜畲镇:依托泉塘子中试基地,转变发展方式,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城镇布局由分散型向集约型发展,提升发展玻璃产业,打造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商贸流通于一体的生态新镇。 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按照“提升传统商贸档次、建设新兴商业集群、壮大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培育楼宇经济”的思路,着力打造“一园一区三商圈”,巩固提升商贸优势。到201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7.7亿元,现代服务业对可用财力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提升发展传统商贸业。扶持步步高、大洋百货、康星百货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支持苏宁、国美扩张升级,推动心连心等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引进大型商贸品牌进驻,提升商贸档次。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和社会化养老、家政等社区服务业。加快电子商务工程建设,提高商品流通效率,普及开展电子商务应用,逐步推行物联网技术。基建营基建营

      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全力支持义乌小商品城、豪德物流、湘潭蔬菜食品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3年内引进大型物流企业5家以上,实习产值50亿元以上,5年内实现产值100亿元。同时,抓住潭锰路延长线建设机遇,规划建设鹤岭物流园,辐射环长株潭城市群。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充分发挥教育、文化、医疗等资源优势,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统筹规划发展房地产业。扶持城郊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结合万楼新区、雨湖新区、商务核心区等重点区域,积极引进企业总部和品牌商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5年完成投资45亿元以上。

      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挖掘雨湖历史人物资源,以万楼景区、“一城两街三市场”建设为契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打响“红色湘潭,人文雨湖”旅游品牌。启动仙女山等山水旅游开发。

      积极发展酒店餐饮业。“十二五”建设4家以上四星级酒店。

  •   历史沿革

      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湘潭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7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改湘潭县城关区为湘潭市,隶属由岳阳迁至湘潭的长沙专署(1952年10月改名为湘潭专署),湘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3年4月,政务院批准湘潭市为省辖市,由湘潭专署代管。1968年9月成立湘潭市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市革命委员会改名为湘潭市人民政府,同年湘潭市改为省直辖市。1983年8月,湘潭地市合并,将其原湘潭地区的浏阳县划归长沙市醴陵、攸县、茶陵、酃县划归株洲市,湘潭、湘乡两县划归湘潭市。湘潭实行市管县体制。全市辖湘潭、湘乡两县和雨湖、岳塘 、湘江、板塘、郊区五个区。

      1984年,

      雨湖区5雨湖区将湘潭县的银田镇和韶山区划出设立县级韶山区,由湘潭市管辖。1986年湘乡县改市,仍由湘潭市辖。雨湖区因境内有千年名胜“雨湖”而得名。1992年6月25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2]64号),同意撤销湘潭市雨湖区、湘江区、岳塘区、板塘区、郊区,以湘江为界设立雨湖区、岳塘区。雨湖区辖原湘江区(窑湾办事处、羊牯塘办事处、广场办事处、楠竹山办事处、中山办事处),原雨湖区(云塘办事处、鹤岭办事处、城正街办事处、雨湖路办事处、平政路办事处),原郊区的长城、昭潭、先锋、护潭4个乡和先锋农场。调整后,雨湖区共辖10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1个农场。区人民政府驻原雨湖区人民政府驻地。

      2000年,雨湖区辖8个街道、2个镇、4个乡。2004年,雨湖区辖8个街道、2个镇、4个乡。

  •   基本概况

      雨湖区是湘潭市的两个城区之一。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之滨,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4乡2镇8个街道、一个农工贸集团和一个省级重点开发区。雨湖区因境内有千年名胜“雨湖”而得名。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地区,

      雨湖区1雨湖区湘江中下游。320、107国道在此交汇,湘黔铁路穿区而过,湘江航道直达洞庭、长江。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汽车西站、航运码头都位于区内,距长沙黄花机场仅30余分钟路程,水、陆、空交通极为方便。 是湖南省乃至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这里有:世界最大的氟化盐生产企业——湘乡铝厂中国最大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企业——湘潭电化集团中国最早的电工器材生产企业——湘潭电机厂中国最大的金属铬生产企业——湖南铁合金厂中国最大的锰矿——湘潭锰矿......在湘潭生产了:中国第一台120吨塔式起重机中国第一台液压微电脑控制吸扫式扫路机中国第一辆城市轻轨车中国第一辆最大牵引力和最大吨位的工矿电力机车;中国最大的汽车——154吨电动轮自卸车和最小的汽车——江南奥拓微型车。

      雨湖区2雨湖区是全国的湘莲之乡和中国闻名的粮猪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湘潭农业和农村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湘潭加大了科技兴农力度,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奔小康进程。湘潭是全国第三个、全省第二个吨粮市,全省第一批全面绿化达标市和全省第一个农村达小康市。全区环境优美,自然景点有雨湖公园、和平公园、杨海洲水上公园,风景秀丽、景色迷人;人文景观有陶侃墓、关圣殿、白石馆等。

      是湖南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二 位。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湘潭经济的更快发展,湘潭市委、市政府围绕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增加了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带来了湘潭面貌的大变化。20年来,先后改造了湘潭钢铁公司、韶峰水泥集团等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新建了湘潭新电厂、湖南金迪化纤有限公司等一批能源、原材料生产重点企业。建成了联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全省第一条高速公路——长潭高速公路。

  •   经济概况

      一、综合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经初步测算,2005实现生产总值(区属)238922万元,同比增长16.6%,“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9%,比“九五”年均增长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41万元,同比增长10.8%;“十五”年均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116018万元,增长20.7%,“十五”年均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97763万元,增长13.6%,“十五”年均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为10.5:48.6:40.9。第一产业对GDP贡献率为6.0%,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为57.7%,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为36.3%。

      “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及增速。劳动就业工作不断完善。“十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万人。2005年雨湖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186人,下岗失业再就业8370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73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23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256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区域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二是产业层次不高,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乏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强力支撑;三是开放程度还有待提高;四是资源瓶颈制约严重;五是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农业雨湖区6城市建设农业生产发展平稳。2005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1165万元,同比增长10.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2%;实现农业增加值25230万元,同比增长8.9%。粮食总产量达13007吨,同比增长15.6%;蔬菜总产量66596吨,同比增长4.6%;出栏肉猪38.8万头,同比增长13.0%;水产品总量2300吨,同比增长7.9%,家禽出笼54.3万羽,同比增长0.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20处,完成土方40万方,完成劳动工日42万个,投入资金850万元,完成水利工程总投资1100万元,累计新增灌溉面积100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00亩,新增蓄引提水量10万方,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66万千瓦,实现机耕面积1.92万亩,占水田耕种面积80.0%,实现机收面积2.14万亩,占水稻收割面积的86.0%;全区2005年农机总收入近4000万元。新建农村沼气池169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发展迅速。2005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312889万元,同比增长4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78799万元,同比增长60.4%,规模工业产值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十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达22.1%和35.9%,全部工业总产值累计达101.7亿元,是“九五”的2.26倍。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92550万元,同比增长3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2887万元,同比增长49.6%,规模企业由2000年的16家发展到2005年的56家。建筑业增加值23468万元,同比增长4.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605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0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6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7702万元,同比增长43.2%。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135266万元,增长69.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42436万元,下降4.1%;“十五”期间累计投资512524万元,是“九五”的3.5倍。年均增长达32.1%。“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增长速度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9810万元,同比增长12.9%;商品房竣工面积15.5万平方米,下降38.8%,商品房销售面积8.25万平方米,下降66.4%。

      五、国内贸易雨湖区7城市建设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2435万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城市零售总额262074万元;同比增长15.1%,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6.2%;县及县以下零售总额10361万元,同比增长12.6%,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额220463万元,增长15.1%;餐饮业42431万元,增长17.3%,其他行业9541万元,增长4.3%。“十五”期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70230万元,是“九五”的2倍,年均增长达14.4%。

      六、对外经济对外贸易、招商引资成果显著。2005年引进内资4.65亿元,同比增长143.0%,发布项目52个,签约项目履约率100%,达到市优秀标准,进出口总额达2002万美元,同比增长104.9%;其中:外贸出口1827万美元,同比增长94.9%,进口175万美元,同比增长337.5%;合同利用外资3975万美元,完成任务的185.0%;直接利用外资到位2757万美元,同比增长36.8%。“十五“时期直接利用外资达7570万美元,引进内资12.3亿元。

  •   自然地理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俱备。在全部土地总面积中,山地607.76平方公里,占12.12%,丘陵965.41平方公里,占19.25%;岗地1607.39公里,占32.05%;平原1406.81平方公里,占28.05%;水面427.59平方公里,占8.53%。

      境内有一座著名的山脉,

      雨湖区3地图当地人称之“盘龙山”。相传,有一清吉黄龙隐藏于此,龙头昂首向东......故盘龙冲历来被看作是块气运极好的风水宝地。境内最高点是湘乡市境的白云峰,海拔802;最低点易家湾吴家港,海拔29.06米。境内河流有涟水、涓水,人工河韶山灌区总干渠、南北干渠等,还有水府庙水库 ,是境内最大的水库。涓水古名“兴乐江”、又名“白果河”、“易俗河”,为湘江一级支流。涓水发源于湘潭市双峰县昌山(九峰山),流经衡山县新桥、白果,湘潭县花石、射埠、吟江、古塘桥、双板桥,在易俗河镇汇入湘江。涓水全长103公里,流域面积1764平方公里。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秋干旱,冬春易受寒潮和大风侵袭。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640—1700小时。热量资源富足,平均气温16.7—17.4℃。降水量较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年降水量为1200—1500毫米。

      生物资源全区主要林木有62科266种,常见树种有樟、杉、枫,珍贵树有银杏等。现有森林植被以人工林为主,树种类型多样,用材林有杉木、马尾松、樟木、稠木、楠木、百乐等16种;经济林有油茶、油桐、棕、乌柏、桑、茶叶、桃、李、梅等15种;引进树有湿地松、国外松、火炬松、水杉、池杉、意大利杨、黑荆等。农作物资源丰富,可供栽培的粮食、油料、纤维及其他经济作物上千种。其中,粮食作物50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00多个品种。全区动物资源216种,其中禽畜有猪、牛、兔、鸡、鸭、鹅等16种,野生动物80种,鱼类资源主要有青、草、鲢等,贝壳类有螺、蚌等。其中不少是产业动物,有的已被开发利用。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达到40多种,蓄禽中的沙子岭猪、壹天石羊为优良的地方品种。

      土地资源雨湖区4地貌位于衡山山脉的小丘陵地带,地貌以平原、岗地、丘陵为主,土地资源具有耕地、水面和丘陵地较多较好的优势。现实有耕地12.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3%,全市人均占有耕地447平方米。土地质量好,利用率高,水稻土、红壤、菜园土分布较广,有利于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和大农业的开发。 水资源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全市水资源总量 多年平均为37.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45亿立方米,地下水6.3亿立方米。湘江和涟水、涓水都流经湘潭。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锰、煤、矽砂、石灰石等,其中锰矿总储量有11000万吨,素有中国“锰都”之称。

  •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1992年6月25日,雨湖区辖原湘江区的窑湾、羊牯塘、广场、楠竹山、中山5个街道,原雨湖区的云塘、鹤岭、城正街、雨湖路、平政路5个街道,原郊区的长城、昭潭、先锋、护潭4个乡和先锋农场。调整后,雨湖区共辖10个街道、4个乡、1个农场。

      2000年,雨湖区辖8个街道、2个镇、4个乡:广场街道、云塘街道、中山街道、平政路街道、羊牯塘街道、雨湖街道、城正街街道、窑湾街道、楠竹山镇、鹤岭镇、长城乡、先锋乡、护潭乡、昭潭乡。

      2010年,将湘潭县响塘乡、姜畲镇成建制划归雨湖区管辖。响塘乡、姜畲镇所辖村(居)委会个数、行政区域面积、总人口、政府驻地均不变。行政区划调整后,雨湖区辖8个街道、3个镇、6个乡。

      2013年,撤销雨湖区响塘乡,设立响塘镇,以原响塘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响塘镇的行政区域。行政区划调整后,响塘镇辖农科、响塘、杨梅、长安、柴山、大屋、沙林、益草、小泉、稠泉、金盘、双湖、荷花、匣锦、仁兴、石泉、日新、司马、白冲、侯田、虎形、栲木、良山、尧家、长龙、南谷、益佳、金侨、云岫、水井、金湖、谷湖、芳石、山界、陈蒲、小荆、燕山、白鹤、公和、碑头、方竹41个建制村和龟头镇居委会,镇人民政府驻黄蜂寺(原响塘乡人民政府驻地)。

      2013年,撤销雨湖区昭潭、先锋、护潭3个乡,设立昭潭、先锋、万楼3个街道,以原昭潭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昭潭街道的管辖范围,以原先锋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先锋街道的管辖范围,以原护潭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万楼街道的管辖范围。行政区划调整后,昭潭街道辖广场、措树园、高标、烟竹、许家铺、建成6个建制村以及宝丰街、富民城2个社区,办事处驻南岭南路(原昭潭乡人民政府驻地);先锋街道辖中心、建新、先锋、桐梓、金塘5个建制村,办事处驻高岭路(原先锋乡人民政府驻地);万楼街道辖繁城、红星、富强、永红、悦星、文昌、湘竹、渔业8个建制村,办事处驻繁湖路(原护潭乡人民政府驻地)。

      区划详情截至2013年,雨湖区辖12个街道、4个镇、2个乡;分别为:城正街街道、平政路街道、云塘街道、雨湖路街道、中山路街道、窑湾街道、广场街道、羊牯塘街道、和平街道、昭潭街道、先锋街道、护潭街道12个街道;鹤岭镇、楠竹山镇、姜畲镇、响塘镇4个镇;长城乡、响水乡2个乡。

  •   风土人情

      湘剧

      早期主要流行于“长沙府十二属”(即长沙、善化、湘阴、醴陵、湘潭、

      湘乡、宁乡、益阳、攸县、安化、茶陵)及江西与湖南毗邻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县。当时民间习称为“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或“湘潭班子”。“湘剧”名称最早见诸民间9年(公元1920年)长沙印行的《湖南戏考》第一集。因它是用中州韵、长沙官话演唱的,故一度称为“长沙湘剧”。湘剧有高腔、低牌子、昆腔和弹腔(南北路及一些杂曲小调)四大声腔、现有传统剧目682个,其中弹腔剧目有500个以上,高腔剧目近百个。新中国成立后,整理、改编、创作的剧目中,有《琵琶上路》、《打猎回书》、《五台会尼》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还有《拜月记》、《追鱼记》、《金丸记》、《百花公主》、《李三娘》、《金印记》等传统剧目和《山花颂》、《郭亮》、《玛丽娜一世》等现代戏影响较大。

      送灶神

      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神系古老习俗,也有二十四日送的,有“民三、官四”之说,到三十日晚再迎接回来。灶神又称“司命”,一男一女,形象风流,故忌女人敬灶。传说灶神从二月三十日晚起到玉帝那里汇报主人一年的好歹,所以在司命画像的左右写上“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也有写成“人间好事要多说。明年下界降吉祥”的。人们怕他们上玉皇那里“打小报告”,常在这天沐浴斋戒,以斋粑、甜酒、甜果饯行。平日灶忌甚多:女人烧火时不能正对灶门,更不能以脚采灶;牛肉、狗肉、蛇肉不能放灶上烹煮;女裤不能放灶上烘烤。在灶神离开期间,主人免去对灶的许多禁忌,并趁机扫潮末(扬尘),搞厨房清洁卫生,拆灶修灶。

      接忙客

      七月初七止十五日俗称“过半年”是旧时祭祀祖先品尝新收获的节日。自初七或初十接新亡客,初十以后接老亡客。每日三餐饭茶,礼仪相敬,至十四日晚便焚化“金银纸包”、“衣冠箱”,当夜或翌晨送客。解放后,这种习惯曾几度消亡,继又复俗。

      月下偷南瓜

      八月十五中秋节,吃着月饼人团圆,孩子们唱着《月家歌》:“初一不见,初二一线,初三初四蛾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是夜,月山、棋梓、壶田等地流行偷南瓜在桥下煮吃的习惯。说能防腰痛。主人发觉也不骂贼,说是越骂效果越灵验。光偷南瓜还不行,还有从自家偷出铁锅以及油盐碗筷。解放后此俗渐衰。县城、谷水镇等地曾盛行在中秋夜烧宝塔,用丁块柴、棍棒、油篓子和碎瓦搭成之塔被烧时,倒向哪边,哪边的铺子便生意兴隆;虞唐等地则有给未生育孩子的夫妇送冬瓜的习惯:由一儿童抱着一个冬瓜送到女主人床上用被盖住,陪送者放着鞭炮,预祝来年生个胖娃娃,主家盛情款待并赠与送瓜儿童以“红包”。

      “三尺子”护身符

      做上门工夫的木匠,朝出暮归,随身有携带木尺(长三尺,叫“三尺子”)作为“护身符”,“避凶避邪”。如主家招待不周,匠师量尺码故意定在不吉利的尺寸上,据说能使门响屋摇床发颤,人们很害怕这种“木匠作孽”。堂屋门框的高度尺寸要落在吉利的字上,有的以“生、老、病、死、苦”五字轮回数,有的用“道、远、几、时、通、达、路、遥、何、日、还、乡”十二字轮回数,最后一字落在“生”字或“道”字上最好,“生”代表“长生不老”,“道”代表“发财”。此称“落道公式”。

      立秧树,开秧门

      “会作田的作一丘,不会作的作一洲,”“一丘指秧田而言。过去谷种下泥要敬秧田菩萨(稷神,又称幡神),在一小竹杆上端夹一叠纸钱、三根线香,外套”和裟“红纸,竖于秧田中,以求育秧顺志,叫做“立秧树。”撒种时,须默默无言,忌孩童围观喧哗,违则恐遭鸟啄;忌妇女撒种,违则恐出苗不齐;撒完不得拍箩筐,必须绕秧田一周以示闭门,违则恐遭鼠啮。开插前以纸钱牲饭酬过稷神,始得拔秧,叫做’开秧门。”合作化后,社员作秧田,渐除禁忌。

      插直佾子、唱踩田歌

      “插天师傅扮禾客,踩田叫化惹不得。”插秧技术性强,讲究速度快,出秧匀,佾子直。田岸燃香计时,插田手根据田丘大小、宽窄,或插“挨塍过”、“挨青过”,或“枪弯插”、“直佾插”,令初学者“插补眼”。“直佾子”也称“直一字”,即一佾(四行)秧苗插得笔直均匀。“挨青过”是插直佾的一种,插时两插手在大丘田的对边分别各放一只秧,定“准线”,同时下田背向退插,在田中相会时,佾位不偏不倚,四行恰皆对上。路上停足赞赏;插者意志昂扬;主人特别敬重,尊坐上位,敬米酒、麸子肉、盐鸭蛋。踩田的可不请自来,人人手拄木棒或竹棒支身助力,“一脚踩到底,担谷可办八斗米。”踩田时,通常要赛山歌,“踩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音高亢,拖腔婉转,内容多为抒情,如“四蔸禾门大打开,姐问禾花几时开......。”

      巧夺天工“宁波床”

      清末及民国年代盛行一种雕刻床,长宽尺寸都是超规格的,足够睡4人,高平楼袱,正面的镂雕浮雕甚多,能镶108块各种几何图形的彩画玻璃,花草虫鸟、故事人物栩栩如生。解放前有个政府官员刘某所作的这种雕刻床,成本花到40担谷。这种床由宁波引入式样,故称“宁波床”。平民也作“宁波床”,较为简朴。如今“宁波床”不再受欢迎,因为成本很高,使用价值不大。

      嚼槟榔

      雨湖区8槟榔

      槟榔可作药用,性温,味苦,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育、水肿脚气等症。它又是一种果品,特别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诚意了。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会把一丝的槟榔让小孩吸吮,真可称得上是“奶操”。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以卖槟榔的生意最好。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槟榔摊子,竟有数万个之多。 槟榔,作为一种食品,已在湘潭生根发展达三百余年的历史,据《湘潭市志》介绍:一六五0年(顺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县城人口数万,所剩户不上二、三十,人不满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槟榔避疫之法收尸净域,从此嚼槟榔习惯也就陆续延续下来。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内居民患臌胀病,县令白景将药用槟榔分患者嚼之,臌胀病消失,尔后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随嚼之,久而成习。由此,湘潭槟榔逐步得到发展。伴随着湘潭槟榔的发展,槟榔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一些地方花古戏、“赞土地”和婚庆之喜等民间包事都无不有槟榔的赞语,如《潭州竹枝词》写道:“风流妙剧话情杨,艳姿娇容雅擅长;一串珠喉歌宛转,有人台下掷槟榔。”勾画出湘潭槟榔与地方文化艺术的紧密关系。

  •   风景名胜

      鲁班殿位于湘潭市自治街。清乾隆初年由境内泥木匠所建,作为公所。

      雨湖区9风景名胜民国元年(1912)年烧毁,3年后重建。殿为全木结构,上下两层,庙堂宽阔。门楼正面为八字墙,门额上方为泥塑浮雕《湘潭全城实貌图》。图景由3部分组成。右图长4米、宽0.6米,为文昌阁至小东门景;中图长5.2米,宽2.6米,为县城至窑湾的各街、巷、码头;,为杨梅洲全景,背景为黄龙山、仙峰岭等;近景为湘江,飞舟,街市中房屋林立,雨湖垂柳摇曳,作品细腻逼真。是湘潭泥塑艺术珍品。民另年间曾在此开办泥木工人的子弟学校。民国25年(1936)维修时,正殿门额悬“天下无敌”木匾。“文化大革命”中毁损严重。现已修复并公布为湘潭市文物保护单位。 齐白石纪念馆位于湘潭市白马湖风景区。为纪念杰出的人民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1983年中宣部、文化部批准湘潭修建齐白石纪念馆,历时10年,于1993年竣工落成,同年五月二十三日举行开馆庆典。馆址用地10000平方米,主体建筑2000平方米。馆内收藏齐白石国画作品和早期雕花作品数十件并收藏了近、当代名家书画作品数百件。纪念馆经常举办国内外书画名家作品展。纪念馆周围风景秀丽,为湘潭市的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可欣赏到白石的30余幅绘画原作及早年木雕、竹雕、石雕作品,也能欣赏到齐氏后人及弟子对老人艺术的继承与发扬。各个展厅婉转相连,宽敞明亮,又如在江南农居漫步,与白石老人绘画艺术的那种稚朴、天真的农家气息相映成趣。纪念馆中间精心设计了小桥流水,棚架漏荫。1997年,湘潭市人民政府又决定将白马湖畔的人民路学校更名为白石学校,以增浓纪念白石老人的情意。

      湘乡孔庙雨湖区10风景名胜又称文庙,是湘乡最古老的宏伟建筑之一,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庙址原在涟水之东仙林冈(今东岸坪),宋、元、明、清四朝,曾先后修复、重建、扩建达七次之多。清雍正十一年(1733),各地奉旨查修天下文庙,邑人黄宜中、萧衍等因见庙居郭外,临坍岸,便集银五千两,申议移建于黄甲岭。这就是今天见到的座落于湘乡一中校园内的孔庙。孔庙旧时的最后一次修复是清同治三年(1864),系湖南道台许隆阿为首组织。 孔庙主体建筑大成殿系典型的明清古建筑结构,重檐斗拱,红墙碧瓦,酷似天安门城楼。大成殿内,过去曾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之牌位,如今牌位不存,取而代之的是神态毕肖的孔子塑像。大成殿后面是崇圣殿,因其珍藏过许多儒家经典等珍贵古籍,故又称“尊经阁”。今已改造成豪华典雅的小型会议室。两殿前两侧的四间厢房,已被学校充分利用,建成了校史陈列室和教育教学成果展览室。由大成殿走下台阶,穿过庭院,便是大成门。门前悬挂着一块红底黑字金边的横匾,上书“大成门”三个大字。由大成门往外走,便是雄稳的麻石牌坊——棂星门。棂星门由六根直立方型石柱和15根横方石梁结构而成,相互对称。每根直立石柱的顶端都蹲着一小石狮,虎虎有生气。其雕工不能说精细,但不粗疏,形态不能说伟岸,但不萎缩,遵循中庸之道。昔日棂星门前,还有状元桥。状元桥是一座两边用石栏杆围护的石拱桥,横跨在荷花池上。荷花池前面左右都由红粉青砖围墙护着,内有一块半圆形的空坪。左右围墙都有门,平日关闭,只有在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时才打开。左门外左侧墙上嵌刻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字样的石碑。相传只有高中的状元才有资格登上状元桥,穿过棂星门,脚踩大成殿前坪之下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游龙出海”图案上的昂首龙头,直奔大成殿。如今,状元桥没有了,荷花池也被填平建成了有着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

      褒忠山在距湘乡市城西约35km陶月山区境内。一山拔地而起,直插苍穹,云缭雾绕,朦胧迷离,这就是古称“湘中第一山”的褒忠山。褒忠山海拔八百多米,曾名“贞女山”,相传有邱氏二女终身不字,于此山修道成仙。宋末,乡民刘叔荣起兵抗元,踞山不屈。最后,兵尽粮断,坠崖牺牲。后人为纪念他,褒奖忠义,遂改名为褒忠山。

      褒忠山景观有白云关、报恩寺遗址、仙女庙旧址、舍身岩、一尖峰、二尖峰等。其中以白云关最为壮观。沿登山小道而上,道旁一巨石上镌刻着“白云关”三个大字,此所谓白云出入之关口。每当白云“出关”,则关下云雾迷漫,而山头晴朗碧透;若白云“入关”,则山头云遮雾盖,而关下清明如镜,为褒忠山一奇观。“舍身岩”如刀削斧砍,岿然耸立,传说为刘叔荣退守至此,誓不投降,跳岩舍身之处。有水杉、黑壳楠,润楠、红桐等许多珍贵树种。

      石鱼山在湘乡市城西十里的湖山乡境内,又名石鱼屏,曾誉称“石鱼彭鬣”,为湘乡八景之一。 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记载过:“涟水东入湘乡,历经石鱼山,山高数十丈,广十里,山下多元石,色黑而理若云母,凿开一层,辄有鱼形,鳞鳍首尾,宛若刻画,长数寸,鱼形备足,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石鱼山的“鱼”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来这里游览、寻觅。六朝名人张正就曾游览此山,见石作赋曰:“鱼跃湘乡之水”,并镌石立碑。唐朝时,文学家段成式也曾来过这里,在《酉阳杂俎》中,记述了他在石鱼山的见闻。石鱼给人以奇特神秘之感,它就是一种石。据考证,在几百万年以前,湘乡的湖山及至苏坡乡一带是一个偌大的湖泊,湖泊里生长着鱼和其他浮游生物。后来,由于地壳的剧烈运动,这些生物一批一批被埋在泥沙下面,长期受着压力和地心热力的作用,泥沙形成为岩石,鱼经过炭化也就凝胶在岩石层中,成为化石了。1958年修建湘黔铁路时,路基穿过石鱼山,曾发现大量的石鱼。现在,虽然此山已奠于铁路之下,但铁路两旁仍有鱼石披露,倘若开发,动辄有“鱼”。

      滴水洞雨湖区11主席故居是主席别墅,位于韶山冲西边的角落里,与主席故居相距3公里。滴水洞天,是韶山风景中一个著名的景点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龙头山等自然风光与滴水洞一号等建筑组成。滴水洞长约2.8公里,洞内有小溪,曲曲弯弯,幽壑口朝东北而开。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松林中夹杂着茂密的楠竹,上百种野花漫山生长着。 杨梅洲位于湘潭市十八中附近,是湘潭最大的老城区和棚户区,从长沙到达湘潭后可在湘潭火车站乘坐18路公共汽车前往,窑湾过去有一点点有个类似长沙桔子洲头的地方,就是杨梅洲。杨梅洲基本上是个烧烤场,附近有在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女侠秋瑾的故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比较破旧。杨梅洲最好看的风景应该是6-7月份的洪水,号称年年都被水淹,但是也还是可以看到比较猛的江水。另外还有望衡亭,观圣殿等等古迹。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