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兴隆台区

兴隆台区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兴隆台区是辽宁省盘锦市下辖区,成立于1986年11月,位于盘锦市中心城区。 兴隆台区区域面积255平方公里,全区农用地24864.7公顷,建设用地10486.0公顷,其他土地53243.2公顷。盛产大米、河蟹、芦苇。截止到2005年,兴隆台区有耕地6557公顷,年产粮食4.2万吨,有适于淡水养殖水面近300公顷 。2010年,全区总户数177900户,人口491436人。 它是中国北方唯一的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湿地面积占全市地域面积的35%,被称为“世界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兴隆台区 下辖地区: 振兴街道、渤海街道、新工街道等 面积: 255平方公里 人口: 38万人(2004年) 电话区码: 0427 邮编区码: 124010 政府驻地: 北环北街与双兴中路交汇处 火车站: 渤海站 行政类别: 市辖区 地方方言: 东北话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性气候 行政类别: 市辖区 下辖地区: 振兴街道、渤海街道等 电话区码: 0427 邮编区码: 124010 面积: 255平方公里 人口: 38万人(2004年) 地方方言: 东北话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 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

  •   交通运输

      兴隆台区72011年,兴隆台区拥有京沈、沈大和盘海营高速公路,可与东北、华北及京津地区紧密连接;秦沈高速铁路、京大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动车组及快速列车直达沈阳、大连、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中城市。周边分布有大连港、鲅鱼圈港、锦州港等大型港口,到沈阳桃仙、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均有高速公路直接连接。

  •   人口民族

      2010年,兴隆台区面积276.86平方公里。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总户数177900户,人口491436人。兴隆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兴隆台区有22个民族。主要有回族、满族 、苗族、朝鲜族、蒙古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

      2012年全区户籍人口 433412人。其中,城镇人口407780人,乡村人口 25632人。全年出生人口3369人,出生率4.9‰;死亡人口2809人,死亡率1.7‰;人口自然增长率 3.2‰。

  •   区情概况

      兴隆台区1建区以来,兴隆台区人民按照“双服务”建区宗旨和“优化结构、骨干带动、外向牵动、油地融合、城乡一体、科教兴区”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区位优势。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就。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教工作先进城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城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区、综合治理先进区、文化工作先进区、科技先导区、双拥模范区等。200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35亿元。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2.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600元和4492元。连续四年获得辽宁省双亿经济大区称号,率先达到小康水平,跨入全省经济强区行列。

  •   历史沿革

      兴隆台区古属幽州,汉属辽东,晋属高句丽,唐属渤海。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为防御北方女真族的袭扰修筑边墙,于广宁卫建造边堡和烽火台(今兴隆台区境内筑有两处烽火台)。

      崇祯十六年(1644年)明朝灭亡,境内1处烽火台年久失修,东南角受雨水冲刷出现窟窿,远近百姓称为窟窿台,窟窿台所在区域的村因此得名。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按谐音将窟窿台改为兴隆台。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盘山厅。

      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境内赵家窝棚、李家屯、桥头堡、沟沿子、兴隆台、裴家台、东药王庙、八里铺、郭家岗等村屯属盘山厅民字区(民字区驻地今上房沟村)所辖。于家窝棚、小良玉(五里铺)、杨家店、陈家屯、牛官屯、碱儿铺、狼窝、东高家窝铺等村屯属盘山厅图字所辖(图字区驻地今后胡嘴子)。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盘山厅从盘蛇驿迁至双台子镇。

      清宣统元年(1909年)盘山厅划为8个区、乡。本境螃蟹沟(今带状公园)以北的赵家、药王庙、下董、南屯、牛官屯等村屯为盘山厅城厢区所辖。螃蟹沟以南的兴隆台、八里铺、杨家等村屯为盘山厅南一乡所辖。

      民国二年(1913年)盘山厅改为盘山县。

      民国三年(1914年)盘山县实行区、村制。全县设8个区,城厢区原属的赵家、牛官等村屯与南一乡的兴隆台、八里铺等村屯均划盘山县第二区所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盘山县设8个警区。第一警区主村西药王庙村,附属村有西药王庙村、东药王庙村、裴家台、小盐锅(小锅)、兴隆台、桥头铺、赵家窝棚、郭家岗子、李家屯、沟沿子、吴家屯。第四警区主村为田家镇村,附属村有本境的王家窝棚、八里铺、于家窝棚等村屯。

      民国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1943年至1945年8月)东北沦陷时期,盘山县实行街、村、屯制,全县划为2街、17村、75个屯。境内裴家台、李家屯、西药王庙、赵家窝棚、兴隆台、八里铺、杨家屯等属田家村所辖。粮窝(原名狼窝)属榆村堡村所辖。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东北解放。同年12月东北民主联军战略转移,国民党军队占据盘山县,实行县、乡保制。设2街、15乡、86保。境内的屯改为保,行政区划未变。

      1948年1月,国民党军队逃离盘山县,共产党接收盘山县。2月建立盘山县民主政府,11月实行区、村制,设2镇、15区。境内李家村、裴家村、西药王庙村归双台子区辖。南部兴隆台村属田家区辖东部的牛官、陈屯村属榆村堡区辖。

      1955年,并区改乡。盘山县设2镇、6区、55乡。盘山县田家镇区辖境内的赵家乡、裴家乡、兴隆台乡。

      1956年2月,盘山县将55个乡调整为34个乡。境内裴家台乡、赵家窝棚乡、粮家乡。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10月,盘山县将原34个乡合并,成立4个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即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境内村屯属渤海人民公社辖。

      1961年5月,缩小人民公社规模,盘山县将渤海、沙岭、高升、东风4个人民公社调整为2镇15个人民公社。境内渤海人民公社辖本境东跃(原东药王庙村)、西跃(原西药王庙村)、裴家、赵家、李家、陈屯生产大队;境内粮家生产大队为吴家人民公社辖;兴隆台生产大队属田家人民公社辖。

      1971年3月,吴家人民公社粮家生产大队划归渤海人民公社,后划盘山县城郊人民公社管辖。

      1984年8月,辽宁省政府将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改为乡镇建制;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盘山县实行乡(镇)——村制。本境的兴隆分场、于家分场属大洼县田家镇(前进农场)所辖;赵家村、东跃村、西跃村、裴家村、李家村、陈屯村属盘山渤海乡管辖。

      1985年8月20日。辽宁省政府将盘锦市兴隆台区建区的区域范围定为:原盘山县的城郊乡的牛官村、粮家村;盘山县的渤海乡东跃、赵家、田家村的周家荒地屯;新立乡的五里铺屯;盘锦劳改总队;辽河石油勘探局在原盘山县境内的欢喜岭、高升、曙光和在大洼县的于楼、黄金带、红村所属单位驻地及职工职工家属聚居区,作为即将建立的兴隆台区的行政区划。

      1986年6月,筹建兴隆台区,本境组建区郊办事处处筹备小组,临时代行地方政府职权。原双台子区的粮家村、牛官村;原盘山县的赵家村、陈屯村、东跃村;大洼县前进农场的兴隆分场、于家分场;新立农场的五里铺屯;田家分场的王家荒地、周家荒地屯划归区郊办事处筹备小组所辖。

      兴隆台区31987年1月23日,将盘山

      县渤海乡划兴隆台区管辖。随乡划归兴隆台区管辖的有李家、裴家、吴屯、西跃、南屯、下董家6个村及其乡直企事业单位。同时撤销区郊办事处筹备小组,其所辖的陈屯、粮家、赵家、东跃、牛官5个村列渤海乡辖。大洼县前进农场的周家荒地、王家屯荒地屯,新立乡前胡村的五里铺屯划归兴隆台区辖,并与原属区郊办事处筹备小组的兴隆村、于家村合并成立兴隆农场。兴隆台区实行区——乡(场、街)——村(居委会)建置。兴隆台区辖2乡、15个村街道、143个社区、3053个居民小组。

      建区后在境内组建渤海、兴隆、振兴、新工4个街道;在区域外的沈阳市、辽阳市、鞍山市、锦州市、凌海市(今锦县)、辽阳市北镇满族自治县、盘锦市盘山县、大洼县以及兴城市、辽中县、新民县、台安县、灯塔县、黑山县等境内的辽河油田职工家属聚居区分别建立欢喜、友谊、新生、曙光、高升、于楼、红村、茨采、平安、锦采、沈采11个街道。

      1986年11月,兴隆台区正式成立。年末,设立兴隆台区新工街道,以原盘山县盘山镇部分行政区域为新工街道行政区域。

      1987年5月26日,设立于楼街道,以大洼县新开农场和东风农场部分行政区域为于楼街道行政区域;5月,设立振兴街道。1987年6月25日,设立兴隆街道;7月6日,设立高升街道,以盘山县高升镇部分行政区域为高升街道行政区域。1987年7月,设立渤海街道;8月18日,设立红村街道,以大洼县榆树乡的部分行政区域为红村街道行政区域;10月8日,设立曙光街道,以盘山县太平农场部分行政区域为曙光街道行政区域。

      1988年1月21日,设立友谊街道,以盘山县太平农场部分行政区域为友谊街道行政区域。1988年3月,以欢喜岭采油厂居民区为基础,设立欢喜街道,以盘山县东郭苇场部分行政区域为欢喜街道行政区域;同月,划出部分欢喜街道区域,设立平安街道。1989年9月28日,设立新生街道,以盘山县新生农场为新生街道行政区域。

      1992年,设立锦采街道;1992年7月,设立沈采街道;设立茨采街道。

      1997年,兴隆台区辖15个街道、2个乡:新工街道、于楼街道、振兴街道、兴隆街道、高升街道、渤海街道、红村街道、曙光街道、友谊街道、欢喜街道、平安街道、新生街道、锦采街道、沈采街道、茨采街道、兴隆乡、渤海乡。区政府驻振兴街道区域内。

      1998年9月,设立创新街道。至此,全区辖16个街道、2个乡。

      2002年2月4日,辽宁省政府批准撤销渤海乡,设立兴海街道办事处;撤销兴隆乡,设立兴盛街道办事处。调整后,兴隆台区辖18个街道,即新工街道、于楼街道、振兴街道、兴隆街道、高升街道、渤海街道、红村街道、曙光街道、友谊街道、欢喜街道、平安街道、新生街道、锦采街道、沈采街道、茨采街道、创新街道、兴海街道、兴盛街道。

      2010年12月9日,辽宁省政府同意将大洼县田家镇的甜水村、二十里村、荒地村、上房村及城市外环路以内的马圈子村、田家村、三十里堡村划归兴隆台区兴盛街道管辖;将大洼县新兴镇的盘海营高速公路以东的王家村和两棵村划归兴隆台区兴盛街道管辖;将大洼县新立镇的前胡村、大岗子村、胡家村划归兴隆台区兴盛街道管辖;将双台子区辽河以南双盛街道的常家村划归兴隆台区兴海街道管辖;将兴隆台区辽河以北兴海街道的李家村划归双台子区双盛街道管辖;将兴隆台区辽河以北兴海街道粮家村划归双台子区铁东街道管辖。

      2011年2月11日,辽宁省政府同意将盘山县东郭镇划入兴隆台区,并撤销东郭镇设立东郭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   名优特产

      香螺香螺是中国特有的海螺品种,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的北部,以大连沿海岛屿所产者最为有名。属于腹足纲,蛾螺科。大连香螺壳大而质厚。香螺是世界上较稀有的海螺品种,大连地区用它加工成的豉油海螺罐头。

      河蟹盘锦河蟹的养殖、销售主要集中在胡家镇。早在1994年就投资120万元建了交易大厅2000平方米,并成立了市场管委会,市场由季节交易发展到常年交易,吸引了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参加交易人数每天在4000至5000人,最高峰可达万人,日成交额300万元,最高日成交额达500多万元。

      芦苇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5年,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芦园就建于其中。

      1988年春在赵圈河管理站建立芦园风景区,园内千米长廊,俱为木板架制,回环往复。廊中有木屋6座,可供游人休闲小憩。

  •   地名由来

      公元1644年,即明朝崇祯16年,明朝灭亡。当时境内有一处烽火台屡遭风雨侵蚀,又因年久失修,便出现了大窟窿,附近百姓就称这里为窟窿台。

      1861年,即咸丰11年,因为“窟窿台”,有“破落”、“亏损”、“败家”、“赔空”等不吉之意,由附近屯中首户刘老禹倡仪,并在乡邻中公决,改名为“兴隆台”。为庆祝更名,村民们还请来戏班子,搭台唱戏3日。

      1990年,盘锦市有关部门又在兴隆台区庄林路东,重建了烽火台。

  •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兴隆台区位于盘锦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

      北临双台子区,南临大洼县。

      西临东郭镇,东靠吴家乡。

      地质兴隆台区4兴隆台潜山带受区域构造演化作用,具有特殊的双层结构,即潜山由太古界结晶基底和上复中生界沉积岩、火山岩类所构成。太古界为变质岩系,部分底层有混合岩、斜长角闪岩及早期侵入的煌斑岩岩脉以及后期侵入的中酸性火山岩岩脉。而中生界为残留地层,上部以中酸性火山喷发岩为主,下部以砂岩、砂砾岩、火山角砾岩为主。沉积中心在马古6和兴古10井之间,最大厚度超过1800m。部分地区缺失中生界。

      气候兴隆台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6℃ ,无霜期17天,年平均降雨量627毫米,年日照时间在2700小时以上。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裕。

  •   政治体制

    姓名 职位 杨卫新 区委书记 陈宝库 区委副书记、区长 张 皓 区委副书记 葛立军 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赵世田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 磊 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杨怀林 区委常委、副区长 赵书哲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国新 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
  •   社会事业

      文化截止到2014年5月29日,兴隆台区拥有辽河美术馆、辽河画院、创意梦工厂、辽河艺术城、锦联经典生活娱乐城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

      福利事业截止到2012年7月26日,全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45.9人,每万人拥有床位数68.6张。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复盖率为85.1%,失业保险复盖率为82.5%,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0.5%。

      教育2010年,政府投资150万元,建立学校安全监控系统,按要求配备校园保安,落实公安巡逻执勤措施。

      2011年,政府出资近百万元,为学生配备校车,并在全市率先实行学生免费乘坐的优惠政策。兴隆台区有省级示范园幼儿园3所、市级示范幼儿园4所,有小学8所。初中2所。

      2012年,全区初中招生441人,在校生1392人,毕业生470人。普通小学招生607人,在校生4105人,毕业生700人。幼儿园入园人数1992人,在园人数7562人,离园人数1519人。全区中小学入学率为98.1 %,中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全区升入高中学生491人,初中升学率为99%。

      卫生2012年,兴隆台区累计投入1.3亿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每人每年15元提高到25元。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人口参合率达到100%。强化食品卫生监管,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

      就业2011年,全区实现实名制就业21730人,对14807人进行了普惠制就业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2012年,累计实现实名制就业86694人,创业就业16626人,普惠制就业培训76451人次,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稳定就业、素质就业、技能提升转岗就业。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鹤鸣社区被评为“全国首批百家充分就业社区”。

      城市建设2010年,兴隆台区对石油大街、兴隆大街、公园大街、中华路、泰山路、双兴路、林丰路相继完成了改扩建工程,两年内新建和改扩建贯穿城区的“两横三纵”主要干路和8条次干路网。恒大、雅居乐、荣盛、锦联、阿尔滨等房地产公司入区,一批生活小区建成,“平房区改造”和“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完成。全区城市化率达到94%。房地产开工面积246万平方米。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5.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53.5平方米。兴隆台区还重视城市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文化产业园每年承接各类展会、活动、会议一百多次,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兴隆台区还将加大对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在现有文化设施的基础上,2012年,再新增一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图书馆和一个文化馆,扩大文化设施的复盖面。

      社会民生2010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实名制就业10820人,完成年计划的83%。创业就业2609人,完成年计划的87%。实名制劳务输出855人,完成年计划的8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51人,完成年计划的12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全区共有养老保险参保职工56170人,比去年新增2411人,完成扩面计划的58.8%。企业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7983人,完成年计划的96%;失业保险扩面1411人,完成年计划的176%。不断加大“三农”支出的投入力度,完成了全区4647户农民的粮食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3363万元,拨付“家电和汽车下乡”资金130万元,拉动消费1300万元。

      2013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实名制就业14090人;免费为2695名城乡劳动力提供就业培训;为328人提供创业培训;扶持创业带头人42人,带动就业252人,均超额完成计划。共发放低保金546.7万元、低保配套资金218.2万元、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210万元,保证了低收入群体的正常生活。新农合筹资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90元增加到每人每年350元,取消报销封顶线。上半年,共为5992人次报销医药费342万元。成功举办元宵节灯展、送文化进社区、广场文艺演出等十余项大型文化活动。提高社区工作经费和社区工作者待遇,按照住户规模,社区每月办公经费提高至1600元—5000元;按照岗位不同,社区工作者每月补贴标准提高至1500元—1800元。圆满完成兴隆台区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得到有效加强。投资新建8条、续建19条道路;出资1740万元实施城区绿化、美化;结合创城工作,投资2000万元对城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城区环境进一步改善。

  •   社会经济

      兴隆台区9建区以来,兴隆台区人民按照“双服务”建区宗旨和“优化结构、骨干带动、外向牵动、油地融合、城乡一体、科教兴区”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区位优势。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就。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科教工作先进城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城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区、综合治理先进区、文化工作先进区、科技先导区、双拥模范区等。2003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35亿元。地方财政可支配收入2.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600元和4492元。连续四年获得辽宁省双亿经济大区称号,率先达到小康水平,跨入全省经济强区行列。

      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按照“两高一深”方向发展,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产业,年实现工业产值40.1亿元。现已基本形成精细化工、建材、石化、机电、食品、医药六大支柱产业,涌现出了一批产值超千万、利税超百万的骨干企业群。

      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03年,兴隆台区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共签定10项合同,现有“三资”企业41家,实际利用外资316.64万美元;外资出口不断扩大,出口商品达38个品种,出口创汇1478万美元;同国内外150多个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建立了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产业化效益农业前景广阔。以稻米精深加工、棚菜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的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崛起,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区已成雏形,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建区以来共投资1.6亿元建设一批功能完备、设施齐全、有较强辐射力的商业企业和专业集贸市场,形成了以兴二街为主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商业中心区,在传统的商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经过积极稳妥地实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所有制结构得到了较大调整。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出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华孚电器、环球集团、兴隆大厦等一批非公有制企业的规模和效益迅速猛增长,已经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转变。拉动第三产业成为全区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十年来先后建设一批骨干商业企业和专业市场。2003年实现商品零售额4.0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5.66亿元。教育、文化、卫生、医药、娱乐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居住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基础设施建设成就突出。“十五”前三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8亿元,全区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和整体实力显着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区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改善了城市环境,使城区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交通四通八达,城区功能日趋完善。昔日的南大荒已成为环渤海湾地区经济繁荣、科技发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新型现代化石油化工城区。区直机关连续8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机关。全区共有9个小区被评为国家级安全文明示范小区,26个小区被评为省及安全文明示范小区,14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区内人文环境优越,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猛。人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

      回顾风雨历程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信心倍增,十五期间,将努力把兴隆台区建设成为面向全国石油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精细化工生产基地、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   经济概况

      综述2012年,兴隆台地区生产总值33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比2011年增加1.8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比2011年增加158亿元,增长16%,其中,工业比2011年增加124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比2011年增加171.9亿元,增长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6%、47.6%和51.8%。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0219元,比2011年增长12%。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354亿元,比2012年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226亿元,比2012年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3.4亿元,比2012年增长3%,其中财政口径税收收入预计完成26.6亿元,比2012年增长12.4%;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预计分别实现2.5亿美元和1.5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33600元。城区经济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八年辽宁省第一。

      2013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亿元,同比增长21.9%,完成全年计划的58.1%。总量在盘锦市排名第一,增速排名第一;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6.1%,完成全年计划的54.5%。总量在盘锦市排名第一,增速排名第六。

      第一产业截止到2005年,有耕地6557公顷,年产粮食4.2万吨,有适于淡水养殖水面近300公顷。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537元,同比2004年增长15.6%。

      2012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下降2.0%。其中,农业比2011年增加1.3亿元,下降4.5%;林业比2011年增加0.01亿元,下降11.2%;牧业比2011年增加0.4亿元,增长6%;渔业比2011年增加0.1亿元,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比2011年增加0.04亿元,下降2.2%。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74公顷。在粮食作物中,水稻播种面积7745公顷,下降0.5%;玉米播种面积88公顷,下降45%。在非粮食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124公顷,下降8.9%。2012年全年粮食产量53202吨,比2011年减少3128吨,下降5.6%。其中,水稻产量52583吨,比2011年下降4.5%;玉米产量619吨,比2011年减少682吨;蔬菜产量8550吨,比2011年下降3.8%;水果产量28吨,比上年减少7吨。全年肉类总产量3396吨,比2011年下降8.4%。其中,猪肉产量2344吨,比2011年下降9.3%;牛肉产量2吨,比2011年减少了9吨;禽肉产量1046吨,下降6%。禽蛋产量3350吨,比2011年下降7.3%。生猪出栏2.8万头,年末存栏2.5万头。2012年全年水产品产量1360吨。其中,淡水产品养殖1090吨,虾蟹类产量60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7万千瓦特,比2011年下降0.5%。

      第二产业2010年上半年全区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1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63%,完成年计划的56%。开发区板块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工业标准厂房已投入使用,签约企业陆续入驻并投入生产。宝石、派普等企业一季度、二季度订单不断,国际和国内市场不断拓展;多种经营板块受油田主业恢复性拉动,大力、晨宇、天都、金辉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或利润增幅超100%。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8%,比一季度提升了4个百分点。

      2011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元,新开工项目68个。

      2012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2011年增长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增加值94.7亿元,比2011年增长30.0%。其中盘锦石油装备制造基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2.7亿元,比2011年增长37.6%。盘锦石油化工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5亿元,比2011年增长34.1%。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11.0%,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比2011年增长37.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比2011年增长26.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比2011年增长4.3%。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比2011年增长59.6%,重工业增加值比2011年增长28.7%;

      截止到2013年12月10日,兴隆台区规模以上高新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59亿元,比2011年增长3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3%。

      兴隆台区陆地钻机年生产能力100台套;顶部驱动钻井装置年生产能力100台套;石油专用管材年生产能力50万吨;钻具年生产能力5万吨;抽油机年生产能力5000台;抽油泵年生产能力20000台;井口装置年生产能力5000台;石油专用车年生产能力3000辆,油田环保设备年生产能力500台套;天然气专用管材年生产能力200万吨。

      第三产业截止到2003年,兴隆台区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共签定10项合同,有“三资”企业41家,实际利用外资316.64万美元,出口商品达38个品种,出口创汇1478万美元;同国内外150多个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建立了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商品零售额4.0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5.66亿元。

      2010年上半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实现513万美元;出口创汇实现6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72 %,完成年计划的75%。共拜访企业220余家,邀请客商510余人次,洽谈项目80余个,签约项目35个,签约资金65亿元。

      2012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12.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4亿元,比2011年增长15.7%。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119.3亿元,比2011年增长16.8%;乡村零售额3.1亿元,比2011年下降14.5%。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2011年增长13.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比2011年增长59.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比2011年增长3%,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2011年增长46.8%,中西药品类比2011年增长199%,金银珠宝类比2011年增长15.4%,文化办公用品类比2011年增长62.7%,通讯器材类比2011年增长23.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比2011年增长20.5%。

      2013年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亿元,同比增长13.5%。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增速排名第一;实际利用外资16757万美元,完成全年计划的41.9%。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二,完成进度排名第三;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88.3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84.1%。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三,增速排名第三;外贸出口总额实现8014.9万美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3.4%;总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完成进度排名第三;居民人均(现金)可支配收入17800元,同比增长10%。

      截止到2014年6月12日,在兴隆台区有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和大型商贸流通企业40余家,各种金融机构20余家,物流企业10余家,休闲会所30余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20余家。中央商务区吸引大商集团盘锦城市广场、盘锦鹏欣水游城城市综合体等投资额在25亿元以上的服务业重大项目10余项。

  •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兴隆台区2兴隆台境内地势平坦。

      气候特点

      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委分明,年平均气温8.6℃,无霜期17天,年平均降雨量627毫米,年日照时间在2700小时以上。

      水文状况

      兴隆台境内河系发达,坑塘星罗棋布,有适于淡水养殖水面近300公顷。

      自然资源

      兴隆台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现有耕地6557公顷,年产粮食4.2万吨。境内河系发达,坑塘星罗棋布,有适于淡水养殖水面近300公顷。优越的地理位置、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兴隆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2005年,兴隆台中心城区现状城市用地4415.0公顷,人均城市用地指标102平方米。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为7250.5公顷,城市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6053.5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86.4公顷和1916.1公顷,转化为城市用地的农村居民点分别为252.1公顷。全区农用地24864.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07%;建设用地1048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83%;其他土地5324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10%。农用地中,耕地1341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14%;园地2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3%;林地68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8%;其他农用地1073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12%。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821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7%;交通水利用地183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7%;其他建设用地43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9%。其他土地中,水域5207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8.78%;自然保留地117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2%。

      矿产资源兴隆台区地下蕴藏着石油和天然气、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2010年底,兴隆台潜山带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27亿吨。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坐落于此。2011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46万吨,生产原油1 019万吨,生产工业气7.36亿立方米。原油品类有稀油、稠油和高凝油。在盘山县的胡家西部、甜水南部、羊圈子、东郭,地下埋藏着盐卤资源。深度60米~100米,盐卤水厚度47米~77米,按年开采360万立方米计算,可开采数百年。在晒制的原盐中,氯化钠含量在95.5%以上,质量达到海盐特级品标准。

      芦苇资源2011年,全市苇田收割面积5 6770公顷 ,芦苇产量40万吨万吨。主要分布于大辽河口至大凌河口海岸线以北地段的辽滨、赵圈河、羊圈子、东郭4个苇场和新生农场苇田大队。主要用于造纸原料,占辽宁省芦苇总产量的50%以上。自1960年始,加强对芦苇生产的管理,变芦苇的自然生长为人工科学培育。仍有近万公顷的沼泽荒滩可开垦成苇田。

      水产资源盘锦市南部兴隆台区沿海,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水域约20万公顷,鱼、虾、蟹资源蕴藏量约4万吨~5万吨,占辽东湾蕴藏总量的70%。其中3米等深线以内沿岸浅海水域约1.9 万公顷 ,海贝类蕴藏量约2.7 万吨。滩涂面积3.92万公顷,天然饵料丰富,适宜发展对虾、贝类。其中,可用于养殖对虾的面积1.34万公顷,可用于贝类养殖的面积1万余公顷。

  •   行政区划

      兴隆台区5兴隆台区辖18个街道:振兴街道、兴隆街道、渤海街道、新工街道、于楼街道、友谊街道、曙光街道、欢喜街道、平安街道、新生街道、红村街道、高升街道、沈采街道、锦采街道、茨采街道、创新街道、兴盛街道、兴海街道。

      创新街道办事处驻石油大街,人口4.62万人,面积1.09平方千米,辖11个社区居委会:商西、丰裕、园丁、世纪、铁塔、商东、鹤鸣、军民、坤隆、花园、鹤乡。

      振兴街道办事处驻振兴路,人口4.35万人,面积1.25平方千米,辖13个社区居委会:迎宾、幸福、设院、胜利、世纪、林丰、财贸、研究院、兴疗、振兴、新广厦、蟠龙、紫园、河畔。

      兴隆街道办事处驻迎宾路,人口4.37万人,面积1.43平方千米,辖15个社区居委会:金河、先锋、清泉、泰山、锦祥、作业、新工、乐园、和平、繁荣、双兴、烽火、文化、景兴、前进。

      兴隆台区6渤海街道办事处驻青年路,人口3.50万人,面积1.20平方千米,辖8个社区居委会:测井、消防、长湖、兴油、钻工、渤海油建、海园、永祥。

      新工街道办事处驻新工街,人口2.31万人,面积1.20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居委会:技校、石化、电厂、盘化、化建、东合。

      于楼街道办事处驻筑路公司,人口2.18万人,面积12.00平方千米,辖11个社区居委会:筑路、晨曦、花园、技校、商业、永盛、宏远、建二、杏林、兴一、建一。

      友谊街道办事处驻井下公司,人口1.29万人,面积3.27平方千米,辖4个社区居委会:景宏、景安、友谊、沟校。

      曙光街道办事处驻曙光采油厂,人口2.39万人,面积9.61平方千米,辖6个社区居委会:希望、稻香园、怡园、丰华、鹤翔、兴旺。

      欢喜街道办事处驻欢喜岭采油厂,人口1.49万人,面积1.00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居委会:祥和、中兴、泰和、水电联合、筑路联合。

      平安街道办事处驻钻井二公司,人口1.62万人,面积0.38平方千米,辖5个社区居委会:泰安、泰顺、泰祥、泰和、泰明、泰秀。

      新生街道办事处驻盘锦监狱,人口1.40万人,面积72.73平方千米,辖9个社区居委会:新华、新风、新谊、新潮、育新、育民、新桥、胜利、繁荣。

      红村街道办事处驻总机械厂,人口0.47万人,面积1.00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繁荣。

      高升街道办事处驻高升采油厂,人口0.94万人,面积0.80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高升。

      沈采街道办事处驻沈阳采油厂,人口1.44万人,面积2.00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居委会:光明、彩虹、宏伟。

      锦采街道办事处驻锦州采油厂,人口1.02万人,面积4.00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居委会:静园、绿园、西八千。

      茨采街道办事处驻茨榆坨采油厂,人口0.69万人,面积1.00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茨采。

      兴盛街道办事处驻市府大街,人口2.30万人,面积13.34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居委会:兴隆、希望、团结;4个村委会:兴隆、八里、于家、杨家。

      兴海街道办事处驻泰山路,人口4.13万人,面积66.44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兴工、兴隆;11个村委会:赵家、陈屯、牛官、东跃、粮家、李家、西跃、裴家、吴屯、南屯、下董。

  •   风景名胜

      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

      鼎翔生态旅游度假区为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湿地森林公园,1995年由盘锦市政府批准建立。景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核心区4.8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生态旅游区之一。

      张氏故居

      张氏故居,地处东风镇叶家村北约一公里,清道光年间,张学良高祖张永贵从河北迁到东风镇时就选中了此地。故居分东西两处,相距1米左右。东西各5间正房。张作霖成为东三省巡阅使、安国军总司令、陆海军大元帅时,曾投巨资对故居进行建设。鼎盛时为两座四合院,车马成群,十分势派。“九·一八”事变后,故居被日寇拆毁,至今为一片废墟。故居遗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氏墓园

      兴隆台区8张氏

      墓园地处东风镇叶家村镜内,占地面积25亩。张学良高祖张永贵、曾祖张发、祖父张有财、二伯父张作孚均葬于此。解放后,东风镇政府先后两次共投资300万元,重新修建了围墙,门楼等设施。东风镇政府决定对“张氏墓园”进行扩建,拟修建“张学良衣冠冢”1个、牌坊1个、水上公园1个、停车场1处、其他娱乐设施3处。所需资金1000万元。

      盘锦中兴公园

      2000年,投资6000万元兴建了中兴公园。公园占地18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园。

      中兴公园已经通过了国家旅游局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查会的评审,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太平河风光带

      太平河流经景区十余华里汇入辽河。

      苇海蟹滩

      坐落于辽河与绕阳河交汇之三角洲处。两千米的木制栈道蜿蜒于苇海之中。

      鸟乐园

      三面环水,土地肥沃,境内有200多种鸟类群体在此繁衍栖息。一些鹭类家族成员为省内所独有。世界濒危鸟类黑嘴鸥,震旦鸦雀也在此安家。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