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县始建于公元523年,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东接英山,南临浠水,西与黄冈、麻城相邻,北与安徽金寨接壤,县境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54.7公里。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人口60万,高山、丘陵、河游交错分布。下辖7镇5乡4个国有林场。罗田县资源丰富,是闻名中国的“桑蚕之乡”、“板栗之乡”、“茯苓之乡”、“甜柿之乡”。板栗产量中国第一,蚕茧年产量湖北之冠,“九资河茯苓”驰名,不需脱涩甜柿中华一绝。罗田县是大别山区老革命根据地之一,有汉、满、回、土家、壮、维吾尔、铜、苗、彝、仫佬族等10个民族。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罗田县 外文名: Luotian 所属地区: 中国 湖北省 GDP: 95.75亿元(2013年) 地理位置: 东经115 ° 16 ′,北纬30 ° 50 ′ 著名景点: 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罗田天堂寨、九资河风景区、匡河观音山 地域名人: 徐寿辉,万密斋 电话区码: 0713 邮编区码: 438600 政府驻地: 凤山镇 行政类别: 县 地方方言: 罗田话 车牌代码: 鄂J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电话区码: 0713 邮编区码: 438600 行政类别: 县 地方方言: 罗田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建立时间: 公元523年 下辖地区: 10个镇、2个乡 人口: 59.89万人(2012年数据) 面积: 2145平方公里
-
交通
截至2009年,全县按二级公路标准动工改造了318国道罗田段、省道麻新线、罗浠线、胜麻线、长三线等出口公路和罗九、罗胜、大别山旅游公路等县内主干线公路,新改建城关至大河岸、胜利至新昌河、栗子坳收费站至城西收费站、工业园区等二级公路33.5公里,矮李线、盘涂线等三级公路32.44公里,新建通村公路266.54公里,新建大中桥4座。全县通车总里程达2510公里,硬化路面1423.5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23.4公里,三级公路229.9公里,四级公路1072.2公里,大中桥90座。
武英高速2006年10月9日开工,2009年12月24日全线通车贯穿罗田全境。麻武高速公路2010年开通,贯穿于罗田西部,三里畈镇及平湖乡。
-
历史人文
元未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明代医学家万密斋;
戏剧家余三胜,合璧徽汉,首开京剧先河;近代方志学家 王葆心,潜心著述,在史学界独树一帜;南开教授陈翼龙,积极传播革命思潮,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驱”(邓颖超语);共产党人李梯云、肖方,组织“商南暴动”,创建红三十二师;刘邓大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邓小平同志亲临此地指挥战斗。
江西人为什么迁往罗田?民间流传着多种多样的说法,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传闻有说唐宋时代罗一带瘟疫流行,整座整座的村庄都死得空无一人,于是朝廷将江西人迁往罗田,逢没有人的村庄都要安置一户,称之为“插标”。据传起初江西人不愿来,是官府将其双手反绑着押赴罗田的。故罗田人至今走路时仍有将双手反抄背后的习惯。但这些只是传闻,没有史实依据,因此是不可信的。江西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迁往罗田呢?又是什么时候迁来的?据方志学家王葆心考证及有关文献资料记载,江西人迁往罗田大至是宋绍兴三年(1133)至宋乾九年(1173),其原因一来是种茶,贩茶,一来是逃荒度日。
宋朝初年,罗田盛产茶叶,朝廷于罗田石桥镇(今石桥铺)设置茶场,制造贡茶。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公元1061年,仅石桥铺茶场生产贡茶55万斤。可见当时罗田产茶之盛。但到了绍兴元年(1131),因叛军李成所部窜至罗田,烧杀掳掠,再加之土豪张昂趁机作乱,滥杀无辜,原来住在罗田的土著人(即巴水蛮)所存无几,县城及村庄俱废,十室九空,茶山荒芜,无人采种。绍兴三年(1133)三月,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兼治江安抚司公事的孙佑,经奏请朝廷,以江西人迁入圻黄一带荒芜之地。自此以后,大批江西人进入罗田,从事种茶贩茶生产活动,在罗田安居乐业,繁衍生息。这是有据可考的江西人首次大批迁居罗田。
宋乾道四年(1168)至乾道九年(1173),江西隆昌(今南昌)一带水旱灾情严重,饥民倾家外出逃荒。朝廷遂委派大理寺主薄薜季宣来淮西,会同郡县官员办理赈济灾民事务,并于归州(今新州县)以东设置二十二个“官庄”,用以安置江西灾民。罗田原已有江西人定居,灾民便“逐熟投主”,多愿到罗田落户。故来罗田的灾民较他县多得多。乾道入年(1172)后,薛季宣移官齐安郡(今黄冈县以北),留江南转运使幕僚张唐卿在罗田县城(今魁山下的旧县畈)继续完成安置灾民及开荒垦田工作。安置任务落实后,张唐卿与罗田县令沈景阳同登县城外的雪崖山,寻幽觅胜,并摩崖刻石,其字迹至今犹可辩认。此亦可作为江西人迁入罗田的佐证。
-
历史沿革
罗田县始建于梁普通四年(公元523年),县治设于今石桥铺附近的魁山。唐武德四年(621年),废罗田县,其属地划入兰溪县。宋元祜八年(1093年),复置罗田县,县治仍设魁山。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蒙古兵攻破罗田县城、县治迁往鹰山寨(今英山),嘉颐元年(1237年)兵乱县废。德祜元年(1275年),罗田县在石桥铺原址复立。元代前期和中期,罗田先后属淮西宣抚司、淮西总管府、黄蕲宣抚司、湖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蕲州路。元大德八年(1304年),知县周广将县治由魁山迁至官渡河(今凤山镇)。明朝时,罗田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蕲州府,后改属黄州府。清朝时属湖北(湖广)省武汉黄州府。民国时期,先后辖于湖北省江汉和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鄂东行署。建国后,辖于湖北省黄冈地区行政公署。1995年12月,撤销黄冈地区行政公署,设立黄冈市,罗田县属黄冈市。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罗田县辖7个镇、5个乡。共有7个居委会、411个村委会。
凤山镇
镇政府驻凤山,人口119689人,面积256.5平方千米。辖5个居委会、47个村委会:万密斋、饼子铺、淘金寺、金马、土门坳、蔬菜、鸟雀林、土门坳、合家畈、栗子坳、六十石、三里桥、老塔山、李蟒岩、王家园、上石源河、槐树坳、花石桥、丰衣坳、登场坳、碾石河、晒谷石、十里铺、中石源河、瓦窑岭、河东街、桥南、七里牌、栗林咀、龚家河、覆船山、徐家河、二郎庙、叶家河、大雾山、簰形湾、祝家山、大人冲、乌岩、李家坪、李家楼、白杨冲、鲇鱼丘、杨家湾、周家沟、长塘坳、大塘塆、易家岩、饼子铺、李家咀、王道山、昔阳冲。
骆驼坳镇 镇政府驻骆驼坳,人口34041人,面积89平方千米。辖27个村委会:骆驼、学堂、涂家湾、望江垴、徐家垸、卢家坳、樊家冲、叶家圈、燕窝湾、郭家河、赵家湾、胡家冲、彭家圈、胡家大湾、夏家冲、严家坳、
夏家坳、田铺湾、茶园冲、许家冲、城门山、牛皮地、罗河湾、梨树坳、界河、河铺、高家嘴。
大河岸镇 镇政府驻石井头,人口36031人,面积156平方千米。辖25个村委会:石井头、磙石坳、枫树湾、闵家河、杨峡坪、汪家咀、罗家咀、高庙、周家咀、月山庙、南家山、谢家铺、三河口、姚家咀、石缸山、古城寨、竹林垸、黄泥咀、雷家湾、柏塘湾、凉亭、古楼冲、花银岩、许家畈、腾家冲。
九资河镇 镇政府驻九资河,人口37345人,面积285.1平方千米。辖34个村委会:九资河、韩婆岭、七里河、麒麟畈、河西畈、张家咀、唐家畈、官基坪、邱家湾、罗家畈、中塆、葫芦石、圣人堂、滥泥畈、花油畈、徐凤冲、黄泥塘、王家铺、炉子山、黄石河、马岔河、七娘山、赵家坳、汪家畈、五条路、大地坳、木瓜园、龚家铺、余家坳、关家山、文家畈、廖家边、郑家坳、苔子湾。
胜利镇 镇政府驻胜利,人口58241人,面积254.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40个村委会:腾家堡、占家冲、洛家畈、方家坳、韩塔寺、涂家寨、毛家坳、张家岗、固基河、大竹园、叶家山、李家塆、周家湾、上金家湾、太平原、江家坳、瓦屋基、闫家畈、李家坳、毛家垱、松子关、脱甲岭、黄泥畈、洗儿岭、翁家湾、大刘湾、汪家冲、甘家冲、瓦学、梅花坳、杨家畈、飞钟山、金家河、纸棚河、黄家铺、板桥、乌石岩、陈家山、黄泥岗、落梅河、畈里边。
河铺镇 镇政府驻河铺,人口55424人,面积205平方千米。辖40个村委会:马驿坳、双凤坳、肖家塆、林家咀、石河湾、八里畈、姚家铺、许家垱、、槐树店、白鹤湾、唐家山、佘家山、吴家河、八迪河、长林岗、严家河、严家畈、桥头边、丁家山、古人墩、、余家坳、林家湾、炉火湾、独珠河、台上冲、地坪、屈家咀、象鼻咀、江家冲、凉亭河、大河埂、石头板、鲇鱼咀、老屋垸、廖家坳、枫香树、贺家冲、文家庙、簰形地、免水畈。
三里畈镇 镇政府驻三里畈,人口65443人,面积173.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43个村委会:三里畈、三里畈、朱源洞、三官殿、汪家垅、新铺、聂家塆、尤河、古塘河、大金垸、张家湾、温泉、父子岭、马伏冲、罗家上湾、走马岗、双庙、新桥、桥头湾、史家凉亭、乌石冲、六家坳、长源冲、牌石坳、云架山、东潭畈、宜林、太平桥、袁家畈、牌坊岗、黄岗庙、黄土坳、黄泥坳、邱家河、錾子石、夏家铺、七道河、毛家咀、赵家套、范家凉亭、新冲、尹家湾、黄泥塝、江家边。
白莲河乡 乡政府驻白莲河,人口24887人,面积102.3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
匡河乡 乡政府驻匡河,人口65597人,面积193平方千米。辖50个村委会。
白庙河乡 乡政府驻白庙河,人口34950人,面积178.1平方千米。辖29个村委会。
平湖乡 乡政府驻平湖,人口23931人,面积102.9平方千米。辖22个村委会。
大崎乡 乡政府驻李婆墩,人口41038人,面积132.9平方千米。辖28个村委会。
其他 辖7个村委会:吊桥河、黄柏山、青苔关、瓮门关、乱石河、龚家冲、黄狮寨。
千基坪林场 驻千基坪。辖2个村委会:吊桥河、黄柏山。
青苔关林场 驻关上铺。辖2个村委会:青苔关、瓮门关。
薄刀峰林场 驻麻栗垃。辖2个村委会:乱石河、龚家冲。
黄狮寨林场 驻黄狮寨。辖1个村委会:黄狮寨。
-
名优特产
罗田板栗
罗田县板栗在春秋、战国以前即开始有人工种植,产地分布于全县各地。罗田板栗果仁中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B、C、、B2等物质.所含蛋白质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板栗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功用吃食板栗可以益气血、养胃、补肾、健肝脾,能防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
九资河茯苓
九资河茯苓,是名贵中药材品种,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湖北驰名特产。主产于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而命名。
罗田甜柿
罗田甜柿,指中国湖北省大别山区罗田县产的甜柿,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
大记事
徐寿辉创建天完政权
1352年8月,吴大中徐寿辉在大别山南麓的多云山中发动起义,被推戴为首领。徐率领的红巾军,一举攻取了罗田县城。1352年九月,徐寿辉打败了元朝的威顺王宽撤不花,攻占了蕲州(今蕲春)和黄州,并在水陆要冲之地蕲水(今浠水)建都,徐寿辉亦在蕲水县城附近的清泉寺大殿上即皇帝位,国号“天完”,定年号为“治平”,设置统军元帅府、中书省、枢密院以及中央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等军政机构,任命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陈友谅为元帅簿书椽。徐政权创立后,提出了“摧富济贫”的口号,队伍很快发展到百万人,纵横驰骋长江南北,控制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以及福建等广大地区。
王鼎抗清
王鼎,字定安,今罗田大河岸曹家冲人,明朝天启七年(公元1672年)考取举人。曾先后担任过大冶县教谕、河南淆川县知县、河南省按察司佥事及监军道等职,因其廉洁奉公,身边只有一筐衣物,故有“王一筐”之称。顺治五年二月,朝廷调集大批兵力围剿罗田,妄图一举消灭王领导的各寨义军。王鼎即派兵前往接应山寨与清兵奋战七天七夜,清兵大败而逃。顺治七年正月,王鼎与英山朝阳寨首领联合一起,巧出奇兵袭击六安等地获得胜利。明永历皇帝得知王鼎抗清功绩,提升他为兵部尚书,总督凤阳义军。清兵总督马国柱派兵进剿,抄了王鼎的家。王鼎转战潜山、太湖之间,后王被清军俘获,他拒不投降,同年被清军杀害于南京。
马朝柱起义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蕲春人马朝柱利用在天堂寨垦荒烧炭之机,宣传白莲教义,秘密组织山民准备反清起义。马朝柱以天堂寨为活动根据地,与四川峨眉山的白莲教领袖取得联系。乾隆十七年,马朝柱“谋反”消息被蕲州知州李必探知,清政府急忙派大军围剿。1750年4月8日,湖广总督永常率大军进驻本县跨马墩、两江总督尹继善率军进驻英山金家铺,将天堂寨团团围住。马朝柱的母亲、妻儿及教众200余人被杀害,马朝柱因事先得知消息逃脱,起义失败。
太平军苦战罗田
清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四年(1865年)12年间,太平军及捻军在罗田县同清军和地方团练进行过上百次大小战斗,三次攻克县城。咸丰四年三月,太平军由蕲水首次攻打罗田县城,知县彭仲芳组织团练抵抗,团练大败,太平军占领县城,七月退出罗田。咸丰五年二月,太平军自蕲州进攻罗田,知县彭仲芳率团练分3路抵抗,太平军杀死彭仲芳,占据县城。而后清朝援兵赶至,太平军被迫退出县城。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太平军联合捻军共数十万人,由黄冈、麻城、蕲水3路向罗田进逼,知县王臣弼率团练在林家嘴、尤河、中界河、骆驼坳等地设防阻击,太平军突破尤河团练防线,占据县城。同治三年七月,太平军攻陷奉乡七局及滕家堡,杀死清兵千总吴必昌,占据松子关,不久转战河南。同治三年九月,太平军、捻军再次联合进攻罗田,清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精骑数万人来本县设防抵御,太平军及捻军转攻蕲水,清军合围攻击,太平军、捻军败退河南。
刘邓大军到罗田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二、三、六纵队共11.5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9月4日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南麓的罗田重镇滕家堡,解放了罗田北部地区。1947年9月6日,刘邓大军又挥师东进,攻下了罗田县城。
-
教育
截至2005年,罗田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11所,在校学生11.94万人。其中,普通中小学196所,在校学生10.87万人;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0.55万人;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0.5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29人;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332个,全年培训人数8.33万人。2005年参加高考4634人,实际升入高校人数3467人,升学率为74.8%。
-
旅游资源
罗田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名胜甚多,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8%,乃华中地区高等植物的重要基因库,旅游景点集中。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聚庐山之秀、黄山之奇、泰山之雄、华山之险于一体,山势险峻,修竹茂林,古木参天,奇花夺目。公园区内有三山、四洞、五关、六寨及降风殿、圣人堂、天子坟、天堂积雪等多处景点。县境内还有孔庙、东坡井、塔山古井、李家楼东周遗址、蛇形地商周遗址及明代医圣万密斋等众多的历史名人墓葬。
主要有五大旅游区ˇ薄刀峰风景区、天堂寨风景区、天堂湖风景区、龙潭洞风景区、青苔关风景区。方某人觉得春夏秋冬四季特别其中秋天的红枫叶景及冬天的天堂雪景十分幽美
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罗田县北部高山区,公园分设天堂寨大别雄风自然风光游览区、青台关古关名刹游览区、薄刀峰避暑休闲游览区、九资河大别山田园风光游览区、天堂湖水上乐团等五个景区,公园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公园常年降雨量1350mm,平均气温16.4c。现有野生植物1487种,动物634种。一九九六年正式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号称“中原第一峰”,位于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北角,天堂寨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是暖温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性植被类型。建群树种主要为壳斗科、山毛榉科、榆树科、胡桃科等天然植物和黄山松、杉木、马尾松、毛竹等人工栽种树种。古老植物大多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有青钱柳、银杏、香果树、凹叶厚朴、米心水青冈、连香树等。药用植物有伏苓、天麻、灵芝、尖贝、绞股蓝等。主要经济植物有鹚龙须草、云雾茶等。据统计,公园境内有乔灌人植物74科334种,草本植物24科164种。
景区范围内动物资源丰富,有野猪、野免、刺猬、水獭、金钱豹、豺狼、狸猫、香獐、箭猪、果子狸、穿山甲、獾、锦鸡、大鸨、山斑鸠、环颈雉、啄木鸟、长尾雉、杜鹃、画眉、虎斑游蛇、乌俏索、赤炼蛇、修蟒、娃娃鱼等。
天堂寨自古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570年,楚子重伐吴,克鸠鹚,曾至于此。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派同榜进士程纶入大别山组织西义军,多云山义民傅高率众响应,于1277年在多云山重建天堂寨,后兵败溃散。元末,当地布贩徐寿辉、江西僧人彭莹玉、麻城铁匠邹普胜于1351年重建天堂寨,号称“红巾军”。同年8月,取罗田,克浠水,称帝清泉寺,国号“天完”,建元“治平”。声势浩大,席卷东南数省,割据一方,称帝11年。在天堂寨留下的天塘、走马场、造钱凹、逍遥宫、无敌碑、神谷仓等遗址尚依稀可辨。明初,设多云巡检司,驻军防守。
明末1641年,活动于大别山区的农民军马守应、罗汝才、贺一龙等为与张献忠合兵,曾猛攻天堂寨,多云巡检孙大奇率军民10万死守天堂寨。农民军围以困之,寨内粮尽军民皆殁。寨内饿殍遍地,白骨成堆,因称饿殍垸。遗址尚可考辩。1646年,归陷家乡罗田大河岩葫芦脑的原明河南监军王鼎出山组织反清义军,被永历帝封为兵部尚书,总督凤阳义军。王以天堂寨为中心,指挥义军转战鄂豫皖三省十余州县,达四、五年之久,使天堂寨声名远扬。1752年,农民马朝柱在天堂寨发动白莲教教徒起义,震惊湖广。现山中马家屋基尚存。1859~1864年间,天堂寨更成为太平天国军与清军、民团争夺的战略要地。
-
气候条件
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28天,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适合于多种农、林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
经济状况
2005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现价21.95亿元,比上年增长9.6%(可比价)。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64亿元,减少2.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13亿元,增长38.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17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9.1:22.1:38.8调整为34.8:28.0:37.2。
200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4亿元,
增长2.3%。其中,种植业产值7.11亿元,减少3.4%;林业产值1.65亿元,增长31.0%,畜牧业产值2.98亿元,增长10.8%;渔业产值0.39亿元,增长8.3%。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47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79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07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47千公顷,减少0.82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9.28万吨,增长1.2%;棉花总产量75吨;油料总产量2.02万吨,减少3.3%;茶叶总产量249吨,增长5.1%;水果总产量2196吨,减少8%;蔬菜总产量15.15万吨;板栗总产2.08万吨,增长1.5%;蚕茧总产1502吨,增长61.7%。年末耕地总资源达到26.41千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4.42千公顷,同比增加0.34千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92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2.70千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6608万千瓦,增长1.1%;化肥施用量1.02万吨,增长5.2%;农用薄膜使用量85吨;农用柴油使用量1772吨;农药使用量399吨。全年植树造林面积3.4千公顷,成林抚作面积6.35千公顷,幼林抚作面积4.71千公顷,木林采伐量7.72万立方米。全年出栏生猪17.91万头,增长2.5%;牛出栏1.14万头,增长1.8%;家禽出笼73.28万只,增长1.0%。肉类总产量1.68万吨,增长2.4%;水产品产量5475吨,减少4.1%。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14.8万千瓦,增长57.3%,2005年完成机耕机整面积12千公顷,机械收获面积8千公顷,机械脱粒18万吨。
全县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59亿元,同比增长28.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013万元,增长14.6%;股份及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增加值30412万,增长35.9%。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0347万元,增长29.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5485,增长27.20%;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0.40亿元,增长31.1%;完成销售产值10.13亿元,增长31.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27%,同比上升1.81个百分点;利税总额4183万元,增长3.85倍;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34.49;工业总资产贡献率10.10%;资产保值增值率103.66%;资产负债率69.2%;流动资金周转率3.06次;全员劳动生产率8.19万元/人,2005年发电量17210万千瓦时,增长5.4%;供电量18019万千瓦时,增长10.9%;农用化肥(折纯)15357吨,减少9.8%;纱5913吨,增长15.8%;灰砂砖16454万块,减少9.3%。
2005年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20亿元, 增长21.5%;完成增加值5476万元,增长18.6%;实现利润394万元,减少32.9%。全年施工房屋面积47.7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1.61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4.65万平方米,增加3.78万平方米。
2005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4亿元,增长27.2%。其中,城镇和农村非农户建设投资10.22亿元,增长31.2%;房地产开发投资0.4亿元,增长71.6%;城乡私人建房投资2.52亿元,增长9.6%。全年重点投资项目有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工程3.30亿元、交通局“一桥三路”(三里畈大桥、松蔡线、河大线、麻新线)4751万元、天堂水库整险加固1800万元、中小学危房改造2697万元、自来水城区供水工程1002万元、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576万元。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23个,协议资金14.5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83亿元,包括续建项目增资,共到位资金6.4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5000万元项目5个,3000万元项目1个。按项目类别分,工业类34个,农业类27个,商贸服务类34个,基础设施类19个,房地产类6个,其他类3个。
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2亿元,增长12.09%。其中县零售额5.22亿元,增长13.13%;县以下零售额3.40亿元,增长10.54%。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7.11亿元,增长12.03%;餐饮业1.20亿元,增长10.29%;其他0.32亿元,增长21.51%。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增速加快,在市场贸易中所占份额上升。全部七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1.14亿元,增长17.33%,占全部零售额比重达13.2%,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全年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103.7,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5.2%,衣着类上涨13.8%,烟酒饮料类上涨36.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上涨5.8%,医疗保健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6.5%,居住类上涨0.3%,娱乐教育文作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6.9%,交通通信类下降0.2%。全年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101.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2.0。对外贸易取得新进展。全年外贸出口总额305万美元,增长63.1%。实际利用境外资金45万美元,减少85.5%。
2005年完成交通建设货币工程量1.03亿元, 硬化路面163公里。年末公路总里程811.43公里,基本等级公路580.51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9415万吨公里,增长3.72%;旅客周转量3.97亿人公里,增长13.4%。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980万元,增长2.8%。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5.85万户,比上年增加1.1万户;有小灵通用户1.17万户;移动通讯用户8.2万户,增加4.14万户,增长1.02倍;年末因特网用户达到0.42万户。
2005年景区景点建设初具规模,薄刀峰景区被评为AAA级风景区。全年旅游开发招商引资协议资金达5.3亿元。开工项目有天堂峡漂流300万元、天堂寨旅游整体开发项目5000万元、薄刀峰白云度假村320万元、三省垴景区综合开发600万元、九怡山庄1000万元、大别山旅客接待中心1000万元。全年共接待各类旅客5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73.3%。
2005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8601万元,增长22.5%;财政支出18601万元,做到当年收支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98亿元,比年初增长18.2%。其中储蓄存款21.79亿元,比年初增长12.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10.12亿元,比年初减少4.31亿元,比年初实际增长2.9%(可比价)。其中农业贷款3.02亿元,比年初增加0.89亿元。年末人均储蓄存款额额3663元,比上年增长30.1%。全年保费收入6619万元,增长41.6%。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122万元,增37.3%,寿险收入5497万元,增长42.5%,理赔和给付支出2836万元,增长0.7%。
2005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11所,在校学生11.94万人。其中,普通中小学196所,在校学生10.87万人;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0.55万人;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0.5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29人;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332个,全年培训人数8.33万人。2005年参加高考4634人,实际升入高校人数3467人,升学率为74.8%。年末实有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高新产品的企业7家,当年实现增加值1.52亿元,同比增长29.9%。年末拥有各类文化机构20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图书馆1座,藏书量8.12万册,比上年增加0.46万册。全年制作播出广播节目4927小时,电视播出1960小时,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80%,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86.1%,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年末有线电视4.4万户,比上年增加2.04万户。年末实有卫生机构27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27人。传染病发病率比上年下降2.8个万分点。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21元,比上年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2495元,比上年增加157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0元,增长17.1%;恩格尔系数50.9%,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142元,比上年增长11.8%。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7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参加基本保险人数1.58万人,增加5.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4万人,增长8.2%;五项保险扩面5136人,比上年增加1736人;建成各类农村福利院72所,集中供养院民2028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2.2%。
将完成园区一期建设,主要街道管线逐步实现地埋;建好时代大厦和滨河别墅小区;建好大别山绿化广场以及一河两岸绿化长廊;硬化沿河两岸道路和人口密集区巷道;以美化街景园景为重点,安装路灯和景观灯;启动义 水北路街道拆迁改造工程,拆迁改造罗田大桥沿河至自来水公司街道;启动城东大桥西接道观冲、东接塔山、城西在桥南接三里桥农贸外环路网建设;新建三水厂,改造供水管网;启动垃圾处理场建设工程。村镇建设方面,重点围绕罗九、罗胜、318国道三条主干道,突出抓好沿线重点镇、中心村和生态文明垸落建设。交通建设方面,重点是建好英武(英山至武汉)高速公路罗田段、长三线(三里畈至牌坊二级路)、三蕲线(香木河至白莲二级路)、两李线(两河口至李家楼三级路)、青瓮线(青台关至瓮门关四级公路)五条道路建设和改造任务。水利建设方面,力争天堂、跨马墩水库整险加固工程立项开工,做好全县中小型水库整险加固、河堤加固和绿化工作。电力建设方面,配合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完成县城电网改造任务,启动220千伏输变电站建设。
-
自然环境
罗田县地处大别山南麓, 湖北省东北部。东接英山,南临浠水,西与黄冈、麻城相邻,北与安徽金寨接壤,县境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54.7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形成自北向南的山脉走向东北部崇山峻岭,群山环抱多是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海拔1729米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位于东北部边界,是著名的休养避暑风景区,海拔1404米的薄刀峰林场亦在北山区;中部地势渐趋开阔,是海拔200~500米之间的低山丘陵区,南部为200米以下的波状起伏的浅丘陵区,其间有着面积不等的山间坪地和因河流冲积而成的平畈地,构成了罗田县地貌多样、自然资源丰富的地理特点。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28天,年平均降雨量 1400毫米左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适合于多种农、林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是大别山区老革命根据地之一。总面积为2144平方公里,折合321.6 万 亩,其中:山林面积223.9万亩,占总面积的69.6%。
-
著名人物
姓名生卒年简介王韶1029-1081北宋宰相万密斋1488-1578明代医圣徐寿辉?-1360农民起义军领袖余三胜1802-1866京剧创始人周锡恩1852-1900清朝翰林王葆心1867-1944中国著名的方志学家和历史学家肖方1907-1931红军师长文建武1911-195121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吴大中1237——1319元朝翰林院待制封仪大夫程莹1381—1448琼州(海南岛)太守匡一1876—1920同盟会员国民党开国元勋 -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罗田县辖凤山镇、骆驼坳镇、匡河镇、大河岸镇、九资河镇、胜利镇、河铺镇、三里畈镇、白庙河镇、大崎镇10镇和白莲河乡、平湖乡2乡。
序号乡镇名称面积序号乡镇名称面积01凤山镇257平方公里02骆驼坳镇96平方公里03匡河镇193.5平方公里04大河岸镇156平方公里05九资河镇285.11平方公里06胜利镇254.2平方公里07河铺镇213.97平方公里08三里畈镇203.5平方公里09白莲河乡85平方公里10白庙河镇178平方公里11平湖乡103平方公里12大崎镇144平方公里[3] -
资源状况
罗田县水能蕴藏量达13万千瓦,探明的地热和优质矿泉水资源可供开发150年以上。全县已发现金、银、铅、锌、铁、萤石、长石、云母、水晶等19种品位较高的矿产资源,特别是芝麻点花岗石、天堂墨玉和汉白玉等矿产储量极丰,可供长期开采。
罗田物产主要有:
罗田板栗 、罗田蚕桑 、罗田甜柿 、天然野菜 、道地药材 、老米酒 、罗田香腊肉 、罗田吊锅菜 、罗田茯苓 、黑木耳 、罗米 、罗田兰花 、香露茶和观音仙茶 、金樱子酒 、罗田线麻 、罗田楠竹 、黄莲竹 、温泉 、罗田栲胶 、构树皮 、罗田板栗肴 、松乳菇 、罗田油桐 、罗田蜂蜜 、望春花 、罗田楚乡酒 、罗田垂枝杉 、罗田水竹 、银杏树 、水竹编织工艺 、罗田栓皮 、罗田印子粑等。。
罗田是中国板栗主要产区,素以“板栗之乡”著称。罗田板栗香、大、脆,南无敌手,北有优势。罗田板栗主要有桂花香、九月寒、红光栗、早栗、油栗、羊毛栗等17个品种,色味独特,风格各异。桂花香,果壳暗紫色,富有光泽,果肉黄色,味甜肉嫩,有桂花香味,是罗田板栗中最佳品种之一;早栗果壳红润,肉质松脆,其味甘香;红光栗壳色绯红有光,肉质脆嫩爽口,入食香甜;羊毛栗果壳色紫且有霜色毛茸,生食清香,熟食甜滋;油栗果壳青乌发亮,富有油腻,食之香如桂花,甜似梨怡,为板栗之上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台湾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罗田香腊肉
罗田腊肉采用罗田当地的土猪“罗猪”作成。罗猪身短、头小、耳大、蹄细、毛纯黑、其肉精、肥适度。一般在100公斤左右。历史上曾作为贡品进贡朝廷。脑罗猪宰杀后,切割成块状。罗田广大农村群众在阴历十一月分左右杀年猪,此腊肉可留至第二年阴历3,4月份。用松烟熏烤至赭红色,俗称“松烟香腿”。
罗田吊锅菜
罗田北部和中部山乡人家在冬春时节皆用吊锅煮菜。能品尝这里的吊锅煮菜是口福不浅的。这里家家都有一口火圹。火圹上空系一挂勾。挂勾多用质硬、有弹性、不变形的天然小树勾做成。其两头拴有活套款,可伸可缩。谜语说:“半天云中一只脚,凉了伸,热了缩”,即指此。冬春天寒时节,火圹里架上干架,烧起旺火,一家人围着火塘而坐。饭煮好了,将有铁绊的铁锅套在挂勾上,盖着火苗。待锅烧热后,切两块腊猪油一煎,烧刺棘棘的响,或把笋干、腊肉、或把萝卜、小妖,或将青菜、豆腐置于其中,加水、放盐烹煮。若要调味,就放干辣椒壳与生姜片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