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南头乡

南头乡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奋发图强,实现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乡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今年政府主抓的11个项目已全面启动,争取资金1100万元,已到位资金600万元,其中东马教学楼主体工程竣工封顶,坡头、下北头校建工作顺利完工,上、下北头机井,万家岭自来水,坡头、东里村的节水灌溉工程不仅满足了人畜用水,而且解决了灌溉问题,增强了农业后劲。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东马村百亩黄花莱长势喜人。万家岭地膜棉花、留果大葱栽培,对全乡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全乡农业税征收任务全面完成,禽流感防治、安全生产、灾后重建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计生、民政、教育、文化、卫生、通迅等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    中文名: 南头乡 下辖地区: 10个行政村 面积: 28平方公里 人口: 13141人 地理位置: 位于陕西省潼关县境东北部 本词条内容尚未完善,欢迎各位编辑词条,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   交通

      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公交客运遍及各村,潼南公路穿腹而过,连接310低速国道与西灵高速公路,带动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留果大葱历史悠久,远销渭南、西安、威阳、四川、湖北、河南等省市,年创收上百万元,留果大葱已成力南头人民脱贫致富的“金条条”。南头乡人民勤劳善良,每年为国家踊跃交售国粮,农业税征收在全县总是率先完成,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彰。

  •   产业结构

      通过不断调整,大力发展林果业、蔬菜业,扩大油葵、大豆、大葱等经济作物以及药材、花椒的种植面积,加大退耕还林工作力度,使全乡万亩荒沟、荒坡披上了绿装,为全面建设生态乡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种植业方面,百亩沙红桃、百亩柿园、百亩仁用杏、百亩黄花菜、千亩冬枣等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留果村大葱欢迎各地客商前来洽谈收购。

      在畜牧业方面,全乡生猪存栏1055头,牛存拦1464头,羊存栏805只。其中养殖猪厂2个,大型现代养牛场一个,全乡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为农民致富奠定了基础。

      三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总投资300万元,扩大灌溉面积8000亩,基本形成了“渠相连、路相通、树成行,田成方、旱能灌、农机行”的农业生产新格局,为南头农业振兴和经济发展莫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底,全乡农牧业总产值完成1389万元,劳务收入达110万元,粮食产量4000吨,棉花产量15吨,油料产量270吨,造林面积完成4110亩,财政收入完成4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62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5以内。

      同时,防非、防汛,灾后重建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业税征收任务全面完成,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团结稳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2004年,全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以落实中央1号文件为契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总揽,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抓好加快发展这个强乡富民的第一要务。

      继续按照“争项目,强基础;重种养,调结构;靠科技,抓示范”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32个重点项目建设和林牧业生产、劳务输出、灾后重建等重点工作。加强政府自身建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   农业

      南头乡物华天宝,土地肥沃,底蕴深厚,村民民风纯朴,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生产小麦、玉米为主的农业大乡,素有“金陡粮仓”之称,境内水利设施完备,有十井八站和两座水库灌溉着千亩良田。

  •   文化

      近年来,南头乡党委、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争项目,强基础;重种养,调结构;靠科技,抓示范'的发展思路,围绕中心抓关键,凝聚人心求发展,使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   机构

      10个行政村,25个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141人,耕地面积25000亩。  

  •   简介

      陕西省潼关县南头乡

      南头乡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陕西省潼关县境东北部,因其形状酷似牛头而被称作牛头塬。

      东与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相连,北与山西省芮城隔黄河相对,有“鸡鸣闻三省之称”。

      地势北高南低,东西最长10公里,南北最宽7.5公里,总面积28平方公里;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