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马鞍山市

马鞍山市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东南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北纬31°46'42''~31°17'26''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县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具有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全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4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6公里。马鞍山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门户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等殊荣。马鞍山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马钢所在地,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国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马鞍山郑蒲港继上海、南京两个深水港后,长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岸线码头。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马鞍山、金家庄区、当涂县  外文名: Maanshan 别称: 钢城、诗城 所属地区: 中国 安徽省 下辖地区: 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含山县、和县、当涂县 建立时间: 1956年 面积: 1686平方千米 人口: 222.9万(2014年) GDP: 1357.41亿元(2014年) 地理位置: 北纬31°46'42''~31°17'26''东经118°21'38''~118°52'44'' 著名景点: 采石矶、雨山湖、李白墓园等 市花、市树: 桂花、香樟 地方特产: 当涂民歌,黄池酱菜,采石茶干 机场: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电话区码: 0555 邮编区码: 243000 火车站: 马鞍山站、马鞍山东站、当涂东站、含山西站 行政类别: 地级市 地方方言: 江淮官话、南京官话、吴语 著名学校: 安徽工业大学 车牌代码: 皖E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面积: 4049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 雨山湖、李白墓园 人口: 222.9万(2014年) 地方方言: 江淮官话、南京官话、吴语 行政类别: 地级市 邮编区码: 243000 电话区码: 0555

  •   人口

      201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6.1万人,非农业人口81.6万人,市区户籍人口92万、市区常住人口102万。

      2012年末,马鞍山市有居民家庭726627户,比2011年减少9613户,下降1.3%。年末总人口2283679人,比2011年减少2380人,下降0.1%。在性别构成上,男性人口1178346人,女性人口1105333人,男女性别比为106.6。在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构成上,全市农业人口1468713人,非农业人口814966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64.3%和35.7%。

      马鞍山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城市,至201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中有43个少数民族,人口近2万人,其中回族约1.3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65%。有和县沈家山、郑蒲港新区陈桥洲和博望区新禄村3个民族村,16个民族自然村,1所民族小学。

  •   人物

      陶谦: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擢升陶谦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一时割据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一带,气势很盛。三国演义中写到,“太守陶谦,字恭祖,为人温厚纯笃”。

      周兴嗣:南朝梁人,《千字文》作者。《千字文》是封建社会集识字、书法和教化为一体的问世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幼儿启蒙教材,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耿询:隋人,创造浑天仪,不假人力,以水转之,施于暗室,候天时皆合。611年为太史丞。著有《鸟情占》。

      郭祥正:北宋诗坛主将之一。频出且有李白遗风,北宋诗坛主将梅尧臣称其为“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转承议郎,阶至朝请大夫。

      潘庭坚:翰林院学士。帅府教授。慎密谦约,为太祖所称。擢中书省博士。同知府事。主会试。

      潘黼:官至江西按察使。会修律令,留为议律官。

      陶安:翰林院学士,终为江西参知政事。朱元璋十分宠渥于他,御制门帖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亲致祭文,遣使吊唁,谥封“姑孰郡公”。著述颇丰,有《周易集粹》、《陶学士集》(20卷)存世。

      邢珣:官至江西右参政。邢因坚持正义,抨击权臣巨珰恶举,终被罢官。

      萧云从:画家,姑孰画派始祖。画《太平山水图》43幅,此画是超凡的杰作,郑振铎称其“幅幅皆精”,全部收入《中国版画史图录》。另有长达五丈的画《归寓一元图》,画上有马鞍山景观22处和自题诗24首。此画被人称为“极品”。

      徐文靖:清史学家。一生淹贯经史,择善而从。在历史学、地理学上多有建树,其《竹书纪年统笺》、《禹贡会笺》等四部著作被收《四库全书》。

      黄钺:官司至礼部尚书、军机大臣、户部尚书,诗书画自成一体。

      夏炘:在诸经的研究方面,于《诗》、《礼》的研究造诣尤深。曾国藩看到他写的《述朱质疑》、《檀弓辨诬》两本书,十分感慨,认为他是东南一带的古经学巨匠。左宗棠还特地吩咐把他的著述共17种81卷汇编成集,并为他题写“景紫堂全书”书名。皇帝以“年届耄耋,笃学不倦”的谕旨,命武英殿将《易解》刊刻颁发,其余两书留下阅览。左宗棠奏请国史馆立传,奉皇上“学有经术,通知时事”的批示,将夏炘入婺源名宦祠和当涂乡贤祠。

      夏炯:治诸经注疏之学,以及六书音韵学等。尤其对程朱理学,阐述精辟,对当时的学术界影响很大。

      学使罗椒生看罢他的文集后,称赞它“博洽精核,世罕伦匹”。内务部咨请清史馆为他立传,并将他列入乡贤祠奉祀。

      夏燠:在音韵学方面十分精通,对各种口型发出的语音分辨率极高。写成《四声切韵表详校》行世,在音韵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夏燮:特别注重诸经研究,在《礼》的研究上造诣尤深。精于音韵学的研究。曾国藩视他为左右手。侍郎胡肇智赠给他一首诗,其中有“笔下能为万人敌,案头惟有一琴横”之句,可谓他儒雅一生的写照。内务部咨请清史馆将夏燮立传入乡贤祠奉祀。

      徐静仁:实业家。去上海创办溥益纺织公司,首创万绽纱厂一条龙生产法。投资创办大有晋盐垦公司。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董事。与聂云台等共建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

      奚侗:史学家。对中国古典哲学、文学很有研究。所著《庄子补注》4卷414条,人称“解庄自郭氏以下殆无有善于此者”。《老子集解》2卷,以老子传本颇有异同而校核是非。其对老庄之研究,颇受国内外一些研究学者的钦佩。

      谢循初:心理学家。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是国内著名的心理学专家。著有《心理学史》、《心理学纲要》、《心理学》,译著有《现代心理学派别》等。

      端木恺:法学家(纽约大学法学博士)台湾东吴大学校长。东吴大学董事长。(历任孙科内阁秘书长,国民党司法院行政法院院长、财政部政务次长、交通部长)

      周道济:法学家。首位国家法学博士。

      周可涌:甘蔗学专家。中国甘蔗协会第一届理事长。

      杨纫章: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领导称赞她是“地理学界的穆桂英”。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1年月含冤而死。

      吴泰昌:《文艺报》副主编,现为文艺报社顾问、编审。兼任中国散文学会、《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顾问,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研究生导师。已出版评论散文集《梦里沧桑》、《我亲历的巴金往事》等10余部。

      苏里:电影导演作品:《平原游击队》《刘三姐》《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红孩子》等。

      杨俊:被誉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主演黄梅戏影片《孟姜女》名声大振。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

      朱良文:建筑学家。中国传统民居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负责筹建了云南工学院建筑学专业及建筑学系。

      徐仁:古生物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大懋:热力涡轮机和热能工程专家。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科技委副主任。我国第一位获论文工程博士学位者。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士。

      李淑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全国人大中国—欧洲议会友好小组主席,任中国——朝鲜友好协会会长。

      骆惠宁: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正永:中共陕西省委书记、陕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   历史沿革

      马鞍山市3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东晋北方战乱,难民南迁。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徒,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仍直隶安徽省。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归马鞍山市。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现辖三区一县。建市时,马鞍山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万人,经50多年发展与建设,马鞍山已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为人口达12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428亿元、市区面积354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城市。马鞍山不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   名称由来

      一直以来,我们大家都认为因为有马鞍山这座山,所以我们的城市因山命名为马鞍山市。虽事实如此,但却并非如此简单直接。实际上马鞍山市市名的由来经历了从山名――机构名――行政建制名三个阶段的延变。

      山名的来历

      马鞍山的山名来自一个凄美的传说,这一点众所周知。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败退至和县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而得名。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 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旧有神祠,赤乌二年所建。

  •   地方特产

      东华绿松石饰品

      绿松石又称土耳其玉,是一种含水铜铝磷酸盐矿物,其工艺名称为松石,是最古老的玉石之一,春秋时代的稀世珍宝“和氏璧”就是由绿松石雕琢而成的。它特有的蓝色光泽,代表着温馨和生命,是吉祥、永恒和成功的同义词。在世界珠宝习俗中,绿松石被定为十二月生辰石,象征成功与必胜。马鞍山绿松石以世上独一无二的柱状形态令宝玉石界人士惊叹。它由含铜热液交代铁矿脉中的柱状磷灰石而成,其质地纯净,从蓝绿到海蓝,色泽艳丽丰富,摩氏硬度4-5,已采得珍贵的有十二个柱体的晶簇状原矿。用这些质地优良的原矿精心雕刻加工而成的各式绿松石饰品和雕件,是个人和机构难得的收藏品和展览品。

      洪滨丝画

      丝画作品纯手工制作,极为讲究用色,其作画用的天然丝棉材料,经过特殊复杂的高温染色加工,使画面鲜艳夺目,并且能够防霉、永不退色。《洪滨丝画》工艺精湛,绘画语言独特,根据图案设计出逼真,富于立体感的画面。很自然的将猫、狗等宠物表现得维妙维肖,山水风景渲染得栩栩如生,真正做到了顺其自然,随心所欲,无物不可入画,在艺术表现上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和高雅的品位,体现出一种大家风范。《洪滨丝画》可制成微型摆件,也可做成大型壁画;既可作为楼室厅馆的高雅装饰,也可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珍贵的礼品,还可当作精致的奖品,创造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温馨。

      黄池酱菜

      黄池酱菜产自当涂县黄池镇,当地丰富新鲜的物产加上百姓由来已久的酱菜制作习俗使得黄池所产的酱菜远近闻名,在华东地区拥有广阔的消费人群。这里的酱菜用料新鲜,工艺考究,口味独特,是佐餐佳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盛行于这一带的香菜,它是用经过晾晒的白菜丝配以辣椒粉、芝麻及多种香料混合腌制而成,放在坛中经年不坏,吃的时候,盛在小碟里,淋上麻油,一嚼便觉醇香厚味,微辣中鲜味儿直透舌根,另人不忍卒咽。是小酌品茗时的绝配。

      采石茶干

      “采石矶”牌茶干,已有两佰多年历史,源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清造廷贡品之一。解放后,也为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所赞许,深受广大消费者钟爱。产品曾远销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获省、部优和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及92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优质保健品三项银奖。并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茶干选用优质大豆、甘草等十几种天然材料精制而成。且色泽酱红、细嚼味长、回味持久、有韧性、对折不断等特色。除含丰富的植物蛋白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以及钙、镁、钼、锰、硒、锶、铜等十几种微量元素。在第五届全国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学会上被一些著名的营养专家鉴定为色、香、味具佳、老少皆宜的营养保健食品。同时也是旅游、饮酒、喝茶的最佳食品。

      大H型钢

      大H型钢采用经济效益最佳的连铸异型坯轧制生产和合理的轧机布置及世界首创的H型钢优化锯切生产工艺。采用小张力控制、轧辊动态轴向调整、自动辊缝控制等高精技术,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大H型钢生产过程采用功能优越、性能可靠的步进式加热炉;大行程辊缝调节的可逆式二辊开坯机组;AGC辊缝自动控制系统和快速换辊装置的万能轧机;世界先进水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三级自动化控制联成一体。大H型钢具有翼缘宽,侧向刚度大、抗弯能力强、翼缘表面相互平行,其连接构造比工字钢更加方便易行,便于切割组装,易于加工成其它的再生材。H型钢截面设计比普通工字钢更合理,在承受相同截面负荷条件下,可节约金属10-15%。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钢结构、工业钢结构构筑物的支撑架、石油化工的设备钢架、火力发电中主厂房和锅炉钢架、铁路、公路钢桥的杆件、地下工程的钢桩及支护结构、轻重机械构架。

  •   城市建设

      建市时,马鞍山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万人,经50多年发展与建设,马鞍山截止到2008年年末已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为人口达128.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636.3亿元、市区面积354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城市。马鞍山不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   城市经济

      马鞍山市1马鞍山是皖江开发的龙头城市,皖江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安徽省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经济增速一直很可观。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3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432.5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179.3亿元,增长8.1%。全市人均GDP在全省率先突破7000美元,达7118美元,居全省首位。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8:68.0:28.2。非公经济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创造税收、优化投资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达43825户,私营企业9307家。私营企业中,注册资金亿元以上的有13家,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有389家,500万元以上的有861家。2008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达2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制定出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净地出让制度,出台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办法。全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率先在全省实施,组建市立医疗集团。市工人剧场和人民会堂完成改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试点积极开展,马和轮渡转企改制基本完成。百货公司资产重组工作加快推进。泰尔重工、鼎泰稀土上市通过证监会预审,马钢认股权证二次行权募集资金30多亿元。

      物价运行呈现高位平稳回落态势。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2%。分类别来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六升二降”格局,其中,食品类价格在油脂、肉禽及其制品价格大幅上升的强劲推动下上涨幅度最高,达14.3%,成为全市物价涨幅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分类别看,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1.7%;居住类下降0.4%;食品类上涨14.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3%;衣着类上涨3.6%;家庭设备用品类上涨0.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上涨0.5%。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3.0%。

  •   城市荣誉

      马鞍山市依山环湖拥江,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风韵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人文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马鞍山是新兴移民城市,文化特征开放包容,市民素质较高。社会安定和谐,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达97.1%。

    马鞍山城市荣誉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   城市高校

      安徽工业大学 马鞍山师范专科学院 马鞍山技师学院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原安徽工业大学南校区)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马鞍山校区)马鞍山电视广播大学。

  •   旅游景点

      马鞍山新十佳景点评审委员会根据广大市民评选意愿,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评选出了马鞍山市新十佳景点。

      这十个景点分别是:

      “五彩斑斓——采石风景区”

      “诗魂归处——青山李白墓园”

      “诗城明珠——雨山湖公园”

      “将军遗梦——朱然墓园”

      “青山竹海——濮塘风景区”

      “流光溢彩——节庆广场”

      “梦里禅语——小九华风景区”

      “古塔临风——黄山塔”

      “放飞心灵——盆山度假村”

      “登高佳处——佳山公园”

      五彩斑烂――采石矶风景区

      以采石矶为主体,以长江为纽带的采石风景名胜区,因绝壁矶石而名闻天下,被列为长江三矶之首。

      采石风景区以诗人李白为灵魂,以"翠螺出大江"的壮丽景观和锁溪河风光为载体,含翠螺山、荷包山、小九华和采石镇、小黄洲在内的名胜。景区内的太白楼,四角飞翘,斗拱画梁,古色古香,与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并称为“三楼一阁”。沿石级向上,有联璧台、燃犀亭、三元洞、三台阁、李白衣冠冢等,像一串串珍珠镶篏在翠螺山上下,五彩斑烂,美不胜收。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谒,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诠释。

      马鞍山市4诗魂归里――青山李白墓园

      李白墓园位于市东南20公里的青山下。山峦遥接,蜿蜓起伏,林木葱郁,泉水潺潺。南齐诗人谢眺称作“山水都”,曾筑室山南。李白生前有“宅近青山同谢眺”的夙愿,于是后人将诗仙葬在这里。

      太白墓园座北朝南,枕山面水。园内青翠沁绿,池水泱泱。太白祠飞檐耸脊,雕梁画栋。厅内耸立一尊李白塑像,侧身而立,气度非凡。厅堂悬有书法家司徒手书“诗无敌”,两侧壁上镶嵌着的多块石碑,是现存较早的文物。祠后为李白墓地,墓碑上刻“唐名贤李太白之墓”,四周柳树婆娑,荡漾着人们对诗人绵绵的思念之情。

      诗城明珠――雨山湖公园

      雨山湖位于市中心,通过雨山河和长江沟通,水域千亩,与佳山和雨山构成山水相依的景观。四条繁华的街道环湖修筑,沿路栽种香樟、银杏、迎春花和悬铃木,不仅给城市增色,也使雨山湖成为一颗亮丽的明珠。

      雨山湖及南湖、北湖公园到处是挂满露水的草坪,每一叶小草,仿佛蕴藏着万语千言。形态各异的小桥、回廊、亭阁,引导游人时而凌波赏荷,时而隔岸观景。湖中一座人工堆筑的小岛,成为大雁、鸥鹭和鸳鸯的栖息地,鸟儿成群汇集于此,或戏水啁啾,或引吭高歌,完全融入醉人的绿水蓝天之中。

      将军遗梦――朱然墓园

      朱然墓园位于市区南,为东吴大将朱然之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然浙江安吉人,13岁过继给舅父为子,少年时与孙权同窗共读。三国争雄,朱然北抗曹魏,西拒蜀汉,生擒关羽,成为统领东吴全军的将领,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终年68岁。

      1984年6月,沉睡1700多年的朱然墓被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被列为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墓长8.7米,宽3.54米,由墓道、前室、后室等组成,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显示出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

      墓园内有文物陈列厅、仿古兵器馆、朱然家族墓陈列厅等。馆外群山遥峙,馆内绿树成荫,三月樱花烂漫,八月丹桂飘香,是将军梦幻中的仙境,也是寻幽探古的胜地。

      青山竹海――濮塘自然风景区

    马鞍山市5马鞍山市6

    濮塘自然风景区

    濮塘自然风景区分黄庄、剑湖和陵轩三个景区。

      黄庄景区位于濮塘东北,山高谷深,竹翠树密,有幽谷和清泉,篁林古道、九龙戏珠、深谷古庵、龙泉寿树、星湖山村。剑湖景区位于濮塘西南,山水相连,景观奇特,有剑湖画舫、绣帘鸟语、钟鼓奇观、龙尖揽胜等。陵园景区是进入黄庄的门户,这里是烈士忠魂安息的圣地,有供人瞻仰、凭吊的烈士塔、烈士墓。整个景区山峦起伏,竹海泛浪,茶园成片。分布在青山和竹海间星星点点的农舍,正满怀深情地讲述着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

      流光溢彩――节庆广场

      节庆广场位于市区以南,是集观赏休闲和防洪于一体的综合工程。广场西至湖西南路,东到湖东南路,近1.5平方公里,是我市面积最大,最时尚的广场。两岸的木栈道和景观桥连为一体,形成以水面为中心的多层次的滨河亲水空间。华美的建筑,宽阔的水面,给人雄伟壮丽之感。

      入夜,华灯初放,这里成了色彩的天堂,五颜六色的光柱在这里交汇。天上繁星点点,地下流光溢彩,偶而有流星坠落,似乎融入广场上斑烂的色彩,绽出无声的闪亮,使人恍如梦中。

      梦里禅语――小九华

      小九华是临江而立的断崖山丘,位于采石镇西北,擎天镇地,山高百丈。相传地藏王曾在这里住过,古代就有地藏王殿。由于山峦秀美,酷似青阳九华山,人称“小九华”。原名望夫山,古时一女子在此盼夫归来,化为巨石,至今,“望夫石”三字依稀可见。

      山间寺庙多座,一年四季游客不断,香火极盛。这里树木茂密,野兔在草丛里出没,百灵在林间歌唱,使人恍如走进梦幻的天地。桂花、金银花等具有观赏和栽培价值的植物随处可见。如果说人与自然存在着韵律关系,小九华就是最美的旋律。

      古塔临风――黄山塔

      当涂县城北的小黄山,又名浮丘山,相传浮丘公曾在这里牧鸡。山上有一塔,故名黄山塔。李白登临此山,呤出了“送君登黄山,长啸依天梯”的绝唱。可见,此塔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南宋诗人陆游在诗中也提及此塔:“可怜黄山塔,突兀暮烟里,依然十年前,看我行万里”。即使浪迹天涯,诗人也不会忘记黄山塔,这浓浓深情实在令人感动。

      古时山上有宋离宫、凌歊台、怀古台、誓清堂等。山顶的凌歊台五尺高,相传是刘裕避暑的地方。黄山塔虽数次重修,仍带有宋代、明清时期的风格。

      黄山塔是地域历史的文化标象,像一位沧桑的老人,带着时代的印记,从千年的风雨中一直走到今天。

      放飞心灵――盆山度假村

      马钢盆山度假村位于市东郊,占地二千多亩,是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度假区。

      度假村四周奇峰罗列,前有西绵山,后有天鹅峰,左有双鹭溪,右有金鸡岭。金鸡岭流传着五只金鸡散步,天鹅峰流传着88盏油灯至今长明的动人传说,给这里的山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度假村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植物百余种,野生食用菌有10余:动物60多种,其中鹭鸟达10余种。这里山谷幽深,溪水长流,空气清新,是天然氧吧。红瓦白墙的庭院式住宅,风味独特的农家菜,热情好客的山里人家,无不向你诉说,来这里度假,是放飞心灵的最好方式。

      登高佳处――佳山公园

      马鞍山市7 佳山公园佳山原名家山,位于雨山湖东,高百余米,与雨山遥遥想望。相传是佳郎的化身,而雨山则是他的妹妹。这一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年轻人,不顾父母亲反对,毅然相爱,却遭杀身之祸。他们的真情撼天动地,天神将他们化为两座山。人们说,两山间的湖水是他们的泪水化成。

      山顶曾有一寺,抗战期间被日本人烧毁。后由南京一位施主四处化缘,在原处建“白云庵”一座,1958年被拆。佳山四季常青,松树繁茂,有十多条道路直达山巅。山顶两则有望景台,可以观赏日出,也可俯瞰全市。每天清晨,登山者络绎不绝,欢声笑语唤醒了沉睡的山峦。

  •   概述

      是安徽省辖市,也是中国重要钢铁工业基地之一。位于省境东部,长江右岸,辖4区及当涂县,面积1684平方公里,人口104.93万。其中市区面积285平方公里,人口42.06万。因市内有马鞍山而得名,原属当涂县,1954年建马鞍山镇,1956年设市。市境东北部多丘陵,地面起伏较大;南部(当涂县)地势平坦开阔,圩区连片,多湖沼。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5.8℃,年降水量1011毫米,无霜期约240天。矿藏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储量达16.7亿吨,并伴生有硫、磷、钒、钛、硬石膏等。铁矿主要分布在市东南的南山、凹山、东山、萝卜山、向山等地。此外,繁昌县的桃冲矿、当涂县的青山、钟山和黄梅山矿,亦属马鞍山开采。工业以钢铁冶炼为主。马鞍山钢铁公司拥有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焦化、耐火、铁合金等40多座厂矿企业,年产值占全市的1/2,为全省最大钢铁联合企业,全国唯一生产车轮轮箍的企业即设于此。此外,有机械、建材、电力、化工、电子等多种工业部门。工业主要分布在宁芜铁路以西的沿江平原,铁路以东为生活区和矿山区。水陆交通方便,市内环境优美,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之誉,已辟为皖东旅游区。主要旅游点有采石矶、太白楼、广济寺、三元洞、雨山湖公园、当涂青山太白墓等,特产以“采石茶干”和“太白酒”著名。

  •   民俗风情

      当涂民歌

      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早在六朝时期(220-589)就有当涂民歌的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当涂民歌演唱之一脉。长期生活在当涂的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吟唱都属于民歌范畴。清代当涂人黄钺以当地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五十多首《于湖竹枝词》代表了当时当涂民歌的最高艺术水平。1949年以后,当涂人民创作民歌、传唱民歌形成了热潮,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至鼎盛阶段。

      当涂民歌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内容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平原、圩区、丘陵山区的民歌异彩纷呈,形成多种体裁。流行于当涂大公圩一带的是号子、牛歌、舞调,流行于博望、湖阳、新市一带的是船歌、渔歌、灯歌,流行于沿江采石、霍里、新桥一带的是秧歌、对歌、门歌等。当涂民歌语言丰富,结构完整,曲调多样,唱法独特,显示出鲜明的地方性民间音乐和语言艺术的魅力。代表曲目有《打麦歌》、《放牛歌》和《姐在田里薅豆棵》等。

      当涂民歌是当涂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演唱、口耳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的典型代表,经过历代文化人的艺术加工后,更具有了高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音乐和语言艺术珍品。

  •   经济

      综合

      至2015年,马鞍山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新材料基地、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台湾工业园和一批特色园区。

      2015年,马鞍山实现GDP13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76亿元,财政收入2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亿元。

      2015年,全市人均指标稳居全省前列,人均GDP达96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51万元和1.64万元;税收收入质量提升,占财政收入比重达83.1%;生态环境品质提升,万元GDP能耗下降7.13%;新建各类保障房1.26万套,五项社保新增参保6.7万人。

      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金鹰百货、居然之家等相继建成开业,限上企业带动力增强,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1亿元,增长12.7%,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个百分点。

      2015年,实现财政收入210亿元,比上年增长3.6%;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83.1%。

      工业

      2015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0亿元,比上年增长9.6%。新增企业拉动有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首次突破一千家,达1053家,本年度新增企业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9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支撑作用增强,中小企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00亿元,增长6%,比全部规上工业增幅高7.7个百分点。企业规模持续扩张,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首次突破300家,达397家,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38%。

      工业主导,二产比重达68.1%,有63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上市企业、10支股票,现已形成钢铁、机械、汽车、电力、化工、建材、食品、铸造等一批产业集群。重工业是城市固有的特质,占工业比重达到91%,各类加工设备齐全、产业配套能力较强。马钢是国内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星马专用汽车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泰尔重工、方圆回转支承、科达机电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在同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农业

      2015年,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总量迅速壮大,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3家、家庭农场104家。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7.5亿元,比上年增长4.5%。粮食产量达110.12万吨,增长3.6%,实现“十二连增”;肉类产量8.2万吨,增长2.4%;水产品产量11.53万吨,增长3.5%;蔬菜产量69.93万吨,增长2.9%。

      科技

      2015年,市经开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列入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确立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420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16.5%,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

      2015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6家、高新技术产品262个。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全市限额以上网上零售企业零售额比上年增长近1倍。

      成为首批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年专利申请量6231件,比上年增长17.1%。承担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4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6家。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家。

      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达213家,高新技术产品1049个。民营科技企业达439家,技工贸总收入120亿元。

      现有安徽工业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6所、中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3所、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个、国家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全市科技人才总量达17.4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20人、授权发明专利数1.6件,在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居前列,是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国创业型城市试点市。另外还是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对外

      2015年进出口总额2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外贸出口额和中小企业进出口额持续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20%和7.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4亿美元。

      发展规划

      马鞍山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决定:实行“1255”城市发展战略,力争在五年内形成具有马鞍山特色、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自行政区划调整后,马鞍山由滨江城市转变为跨江城市。在“1255”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推动一江两岸协调发展,《方案》明确要按照“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的发展模式”,做大环抱长江的主城区,加快副城区建设。主城区的空间结构为“一心两翼(带),组团布局,拥江发展”。其中,“一心”即为江心洲绿心,“两翼”为东西两翼(江东、江西),“东翼”包括中心城组团、姑孰组团、南部示范园区组团;“西翼”包括历阳组团、姥桥组团、郑蒲港组团。城市发展,交通先行。

  •   自然资源

      马鞍山市2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我国七大铁矿区之一。矿区内铁矿山有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所属南山、姑山、桃冲铁矿及待开发的罗河铁矿,已探明的铁矿产地有31处,伴生矿产地10处,铁矿总储量16.35亿吨,占安徽全省铁矿总储量的57.32%,其中能满足工业开采的约10亿吨以上。矿床规模以大中型为主,矿体较大,储量亿吨以上的有5处,矿石平均品位36.55%,多属易选的磁铁矿石,经过选别流程可获得精矿品位53%~64%。马鞍山郊区的高村、陶村、和尚桥,当涂县境内的白象山,庐江县境内的罗河是潜力很大的后备矿山。硫铁矿集中分布在马鞍山郊区的向山、马山地区,总储量约2.62亿吨,约占安徽全省储量的55.39%。伴生的磷资源储量大,品位高,仅以南山铁矿凹山矿采场和尾矿坝中含磷计算,储量达1427万吨,约占安徽全省磷矿储量的1/3。钾长石矿主要分布于市郊葛羊山西部,储量达100万吨,剥离层薄,开采条件好,是陶瓷、玻璃、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制造钾肥、硫酸原料的明矾石矿,主要分布于向山地区的大黄山,储量约210万吨,含明矾品位38.7%。可作水泥工业掺料的石膏矿,分布于市区东南向山,为中型矿床。此外,还蕴藏可供开采的金、铜等有色金属矿及高岭土、云母等一些非金属矿。马鞍山市土地总面积约16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2万公顷,林地面积2.49万公顷,交通用地1403.73公顷,水域7.64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960.8公顷。

      马鞍山市(不含当涂县,下同)年平均降水量1060 毫米,形成大气降水总量约2.9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达1.13亿立方米。长江流经市区西部,平均年过境径流量高达9794亿立方米,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最可靠的水资源。境内长江水面达21平方公里左右。其他河流、湖泊、水库总面积约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积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积11.6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积5.7平方公里。地下水资源丰富,其流速约0.525厘米/昼夜,流量为0.22立方米/昼夜。地下水一般在深度2米左右的含砂蓄水层中,砂层之下为含水量最高的淤泥层。另外,地下水位还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变动幅度约在O.2-0.5米之间。地下水的总流向, 由地势高的东部向地势低的西部流入长江。

  •   行政区划

      马鞍山市区规划面积715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66%。境内辖3区3县,市人民政府驻安徽省马鞍山市太白大道2008号。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为:博望区、花山区、雨山区范围,约715平方千米。

    马鞍山行政区划一览表表一区名面积(k㎡ )人口(万人)邮政编码政府驻地行政中心下辖街道办事处下辖乡镇花山区17234.4243000霍里街道秀山大道166号霍里街道办事处金家庄街道、塘西街道、慈湖街道、江东街道、沙塘街道、解放路街道、湖东路街道、桃源路街道、霍里街镇慈湖乡博望区35118.35博望镇工贸路1号博望镇无博望镇、丹阳镇、新市镇雨山区17326.0243071湖西南路11号雨山街道办事处雨山街道、安民街道、平湖街道、采石街道向山镇、银塘镇、佳山乡马鞍山行政区划一览表表二县名面积(k㎡ )人口(万人)邮政编码政府驻地行政中心下辖乡镇当涂县99548.65243100太白中路6号姑孰镇姑孰镇、黄池镇、乌溪镇、石桥镇、塘南镇、护河镇、太白镇、大陇乡、年陡镇、江心乡、湖阳镇含山县103745238100环峰南路6号环峰镇仙踪镇、林头镇、运漕镇、铜闸镇、陶厂镇、环峰镇、清溪镇、昭关镇和县131954.2238200历阳东路87号历阳镇历阳镇、白桥镇、姥桥镇、功桥镇、西埠镇、香泉镇、乌江镇、善厚镇、石杨镇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