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别称“星沙”,自古为“三湘首善”,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中,长沙县列第13位。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处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地带,是省会长沙市东部的近郊县,西南临湘江,浏阳河和捞刀河贯穿全县,东接浏阳市,西连长沙市城区,南抵株洲市市区、湘潭市市区,北达岳阳市。全县总面积1997平方千米,总人口97.9万人(2010年)。截至2012年9月1日,全县共辖5街道18镇。2013年,长沙县GDP为976亿元,人均GDP为99693.6元。长沙县有众多名胜古迹,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兴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开慧故居、徐特立故居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长沙县 所属地区: 中国 湖南省长沙市 下辖地区: 星沙镇,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江背镇,黄花镇,春华镇,果园镇,路口镇,高桥镇,金井镇,福临镇,青山铺镇 ,安沙镇,北山镇,双江镇,跳马乡,干杉乡,白沙乡,开慧乡 建立时间: 公元589年 面积: 1997平方公里 人口: 78.8万(2008年) GDP: 370.3亿元人民币(2008年) 地理位置: 北纬27°55′- 28°40′, 东经112°56′- 113°30′ 友好城市: 浏阳市,望城县,岳阳市 主要街道: 星沙街道,湘龙街道,泉塘街道 地域名人: 黄兴,李维汉,杨开慧,柳直荀,田汉,许光达,缪伯英,朱镕基,李铁映,廖沫沙 知名产业: 汽车零部件产业 知名企业: 三一重工 机场: 黄花机场 电话区码: 0731 邮编区码: 410100 建立时间: 公元589年 面积: 1997平方公里 人口: 78.8万(2008年) 电话区码: 0731 邮编区码: 410100 下辖地区: 5个街道、16个镇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方方言: 湘语(长沙话) 著名景点: 左宗棠墓,影珠山旅游风景区 地方特产: 茶叶,大围子猪等
-
产业资源
长沙县物产丰富,“谷塘鲤鱼”曾为历代皇家贡品,果园、芙蓉汽车驰 骋神州,榔梨、梅花车身享誉天下,江背、天山水泥名震三湘,黄兴化 工飘洋过海,金井皮革出口创汇,长春茶叶万里飘香……
长沙县沧海桑田,流年似水,长沙县县治数徙,有县无城实为美中不足,县域 经济受到了严重制约。1993年县委、县政府把握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 天时,发挥省会近郊之地利,顺应人民盼望兴建县城之人和,以高起 点、高标准、高速度、创一流为目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长沙县新县 城、湖南省特别招商区和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位一体”的建设框架坐落在星沙。第一期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到目前为目开发区已注入建 设资金33亿元,实现了水、电、路、话“四通”,开成了“六区一场一 园”(新型工业区、商贸金融区、旅游别墅区、文化教育区、行政办公 区、居民住宅区,星沙大市场,科技园)的基本框架,引进了一大批大 中型企业和项目,如:光南摩托、金沙利彩印、华天铝业、“三一”重 工、长海视听、国防科大的银河智能点钞机等,并高标准地完成了县直 机关办公区的建设。一座现代化工业、商贸新城已巍然屹立于星沙大地。
-
农业发展
长沙县的农业已由过去单个家庭的经营转向产业化经营,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跨越,已形成了茶叶、蔬菜、花卉苗木三大新的产业支柱。以金井、高桥、春华为主的茶叶主产区,已有2个万亩茶园,其产品远销东欧、俄罗斯等地;临近城区的6个乡镇的蔬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6万亩以上,成为市区市民新鲜无公害蔬菜的重要供应基地;以跳马为基地的花卉苗木面积达1.5万亩, 畅销全国,成为装点城市的美容师。传统的农产品得到改良更新,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连片高产优质玉米基地5.7万亩,良种瘦肉型猪占70%以上。城郊农业得到新的发展,望新建筑集团投资兴建的500 头规模的奶牛场已经建成,省会长沙市的居民可随时喝到新鲜牛奶;一大批农户将自己的家装扮一新,吸引城市居民度假休闲。目前,长沙县人民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相信不久的将来,通过大户带动,龙头带动,一大批集中经营、连片开发、品种各异、特色鲜明的展现现代化田园风光的农村庄园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长沙县。
-
区划沿革
行政区划1951年5月划出县境内湘江以西及东部部分地区置望城县。长沙县先后隶属长沙和湘潭专区。
1959年3月,望城县和长沙市郊区并入长沙县,划出县内的龙头铺公社入株洲县,长沙县改隶长沙市。
1962年元月,恢复长沙市郊区。
1977年12月复置望城县,同时将长沙县所辖的大托,洞井、黎托、望岳4个公社划入长沙市郊区管辖,全县辖9区41个公社1个镇。
1984年5月,撤销农村人民公社,建立乡镇,全县辖9区1个区级镇40个乡。
1995年5月,撤区并乡建镇,全县撤9个区,将41个乡镇合并为14个镇7个乡。1996年7月,将长沙县捞刀河镇划入长沙市开福区后,长沙县辖13个镇7个乡。
1997年撤销广福乡、北山乡,建立青山铺镇、北山镇,2002年撤销双江乡,建立双江镇,2004年9月,全县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有的494个行政村合并成238个行政村,38个居委会调整为36个社区居委会。
2011年撤销跳马与开慧两乡建立跳马镇和开慧镇,撤销星沙镇设立星沙、湘龙、泉塘3个街道。
区划详情至2011年,长沙县辖17个镇(暮云镇、跳马镇、黄兴镇、榔梨镇、江背镇、黄花镇、春华镇、果园镇、路口镇、金井镇、高桥镇、双江镇、开慧镇、福临镇、青山铺镇、安沙镇、北山镇),2个乡(干杉乡、白沙乡),3个街道(星沙街道、湘龙街道、泉塘街道),共218个行政村和75个社区居委会。
人口民族2008年至2011年,长沙县总人口分别为758515人、781972人、788566人、803861人,四年新增人口38956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69.1万人、69.36万人、69.16万人、69.7万人,非农业人口84500人、88413人、96937人,107363人;男性人口39.38万人、39.5万人、39.83万人、40.5万人,女性人口38.2万人、38.63万人、38.9万人、39.8万人;男女比例为103.09:100、102.45:100、102.21:100、101.7:100。人口出生率分别为9.9‰、11.7‰、13.8‰、14.2‰。
长沙县以汉族为主,2011年汉族人口7982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3%。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壮族、回族、藏族、蒙古族、布依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哈尼族、满族、水族、高山族等37个族别,计5627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0.7%。还有流动少数民族1000多人,主要来自新疆、四川、青海等地。
-
历史名人
长沙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二千多年来,屈原、贾谊、司马迁、李白、杜甫、柳宗元、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辛弃疾、文天祥等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胜迹。近代,长沙县更是英才辈出。这里哺育了黄兴、李维汉、杨开慧、柳直荀、田汉、许光达、缪伯英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同时也是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的家乡。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家村”(邓拓、吴晗、廖沫沙)中的廖沫沙、“四条汉子”(周扬、田汉、夏衍、阳翰笙)中的田汉,即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者,也都是长沙县人。
1、黄兴(1874-1916) 长沙县凉塘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武装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指挥者。
2、俆特立(1877-1968) 长沙县五美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
3、李维汉(1896-1984) 长沙县高桥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4、杨开慧(1901-1930) 长沙县板仓人。毛泽东的夫人。我党早期党员,革命烈士。
5、柳直荀(1898-1932) 长沙县高桥人。鄂西北特委书记,革命烈士。
6、许光达(1908-1969) 长沙县东乡人。装甲兵司令员,大将。
7、缪伯英(1899-1929) 长沙县清泰乡人。我党历史上第一位女党员。
8、田汉(1898-1968) 长沙县果园镇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戏剧艺术家和电影艺术家。
9、杨昌济(1871-1920) 长沙县板仓人。近代知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湖南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导师。
10、廖沫沙(1907-1990) 长沙县干杉人。《抗战日报》总编辑,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长。
-
历史沿革
长沙县历史悠久,其开拓时间可追溯至远古石器时代,据考古工作者从县域内发掘的暮云镇“大塘古文化遗址”和黄兴镇“月亮山古文化遗址”考证,前者距今约7000年,即有先民定居,繁衍生息;后者距今约4000多年,已进入原始农业时期。
商周时,长沙县为荆州之城,古三苗国地。春秋晚期,属楚国黔中,秦属长沙郡,其附廓之县名湘,亦称湘县,汉改湘县为临湘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临湘置长沙县,为长沙县名之始。
后汉间,划长沙县地置龙喜县(又各新县)。
宋乾德中,罢龙喜置常丰县,开宝六年(973年),并常丰县入长沙县。
元符元年(1098年)划长沙县5个乡、湘潭县2个乡置善化县,与长沙县同城而治。
民国元年(1912年),善化县并入长沙县。
民国22年(1933年)设立长沙市,市、县分治。
1950年设置长沙市郊区办事处,领导长沙市外四区。
-
县情概况
长沙县自古为三湘首善之区,其建制远溯秦汉。公元589年改临湘县为长沙县,迄今已2200多年。全县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辖5个乡,15个镇,494个村,38个居委会,总人口74万。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河塘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长沙县紧靠省会长沙市,从东、南、北三面环绕长沙市区处于长株潭都市经济圈的核心地带。319 国道横穿县境,京珠高速公路和省道1819线纵贯南北;县乡公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湖南的国际航空港-黄花国际机场座落在县境内,县城距长沙火车站、湘江码头、长沙汽车东站均不足8公里。全县固定电话装机容量18万户,已拥有程控电话用户1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8万户, 人均占有率居全省前列。国际互联网实现了与156 个国家和地区的通信宽带传输。供电、供水已形成了完整的网络。全县已具备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优良的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1] 。
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城市化,长沙县在工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来势强劲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决定加快城市化的步伐,用城市化进一步推动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逐步实现城市一体化。首先是抓住县城扩容提质这一核心。扩容,在县城的东面与电广传媒合作,新建一个占地5000亩的金鹰广场,使东面与长沙市区连接起来;西面修建一条宽60米、长9公里,由星沙至榔梨的城市主干道,把县城与远大工业园、榔梨工业园和机场高速公路连接起来。同时利用两厢各500 米共9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立黄兴环保产业园,使之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扩容后县城的面积将达50平方公里,成为长沙市一个新的城区和次中心。提质,按“湖南第一路”的标准建设的星沙大道,对天华路进行全方位改造,引进高尔夫球场等娱乐休闲项目,建设好山水芙蓉等高档别墅住宅区等,提高县城的品位。 在县城扩容提质的同时,规划建设好暮云、榔梨、江背、黄花、 金井等工业园区,以工业园为基础发展工业化集镇, 全县形成5个以上规划一流、实力雄厚、人口密集的新型中心集镇。
长沙县将以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投入拉动经济的大发展。全县将构建以京珠高速公路和黄金大道为“两纵”,以连接“两纵”贯穿东西的六条公路为“六横”的公路骨架,实现乡乡通三级以上公路,形成以三级公路连接县乡、辐射全国的公路网络。规划投入100万元,构筑县委、 县政府联接乡镇和农户的快速便捷信息网络,构建电子政府,从时间上、空间上缩短距离,把长沙县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以农网改造为主,构建完备的电力网络。长沙县将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为基础,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制,规划5年时间投入100亿元以上, 使长沙县成为全省基础条件最好的县。
长沙县将按照现代政府的要求,政府彻底从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退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使政府的职能真正转换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角色上来,建立一个依法行政、讲求公平、诚实守信、服务周到的政府。将以教育为手段,纯化民风,提高全民的素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将依托体制优势、环境优势、政策优势广泛吸收外来资本、技术、人才,把长沙县的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
不断进取,是长沙县人的精神;敢为人先是长沙县人的气慨。进入二十一世纪,历史再一次把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推到了长沙县的门前,我们将以我们的智慧、胆略和勤劳来拥抱历史的机遇,我们坚信,长沙县必将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
地理交通
水运湘江、浏阳河通江达海;两千吨级深水码头霞凝新港吞吐有序。
航空黄花国际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近百条,可通往温哥华、纽约、洛杉矶、墨尔本、法兰克福、巴黎、伦敦、香港、澳门、台湾、大阪、曼谷、首尔、吉隆坡等国内外90余个大中城市。
铁路京广铁路、武广高铁和正在兴建的沪长昆高速铁路贯穿县境。长株潭城铁在暮云镇设站,建设中的地铁二号线在黄兴镇设站并考虑东延,年内将开工的地铁三号线由张公塘经星沙和主城区,直通大河西坪塘镇。
公路107国道、319国道穿行其中;京珠高速、长永高速、机场高速、绕城高速、长株高速纵横交错;全县“三纵十二横”骨干道路网架全面拉通;县域内已有28个现代化交通接口与长沙市区实现无缝对接。
-
地理概况
位置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东邻浏阳市,南接株洲市、湘潭市,西南滨湘江,西毗天心区、雨花区、芙蓉区、开福区、望城区等市辖区,北靠平江县、汨罗市。地处东经112°56′15″~113°30′00″,北纬27°54′55″。东西宽约55.9公里,南北长约81.85公里。
地形长沙县属长衡丘陵盆地的北部,地处幕阜山、连云山与大龙山余脉的南端,株洲隆起带的北缘,北、东、南三面高,中、西部低平。境内以北山镇的明月山为最高峰,海拔659米。境域内有变质岩、沙砾岩、砂页岩、灰岩、红岩、红土、花岗岩等7种岩层及岗地、平原、山地、丘陵、水面5类地貌。以岗地、平原为主,其中岗地占51.34%,平原占23.42%,丘陵占12.17%,山地占8.35%,水面占4.27%。红壤、紫色土、潮土、水稻土俱备。
水文长沙县境内河道属湘江、汨罗江两大流域,其中湘江流域面积1913.6平方公里,占95.8%,汨罗江流域面积83.6平方公里,占4.2%。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浏阳河、捞刀河、东窑港、暮云港等4条,总长116.64公里;二级河三叉河、沿江山、仙人市、狭山江、榨山港、花园港、榔梨港、双溪港、千秋坝、胭脂港、泥丸子、金井河、石灰嘴、望仙桥、水渡河、白沙河、观音塘等17条,总长335.69公里;三级河20条,总长253.97公里;河流总长度722.9公里,河网密度0.36公里∕平方公里,年排涝量0.84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浏阳河,从浏阳市至长沙县境内,长50.68公里,流域面积611.04平方公里,年均流量72.58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花园港、梨江港、双溪港、榨山港等。
气候长沙县地处东亚季风区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日照较足,四季分明,生长季长。具有春暖多变,春末夏初多雨,伏秋多旱,秋寒明显,冬少严冬的特点。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不存在永久冻土。
-
城镇建设
1992年10月,长沙县委、县政府乘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东风,在107国道和319国道交汇处规划38平方公里,设立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建设者9年的奋战,昔日的荒山已变成了楼宇成群、道路纵横、灯火通明、绿树成萌的现代化新城。如今,在先期开发的14平方公里上,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5亿元,成型主干道28条, 已硬化道路60公里;
10万门程控电话与长沙市并网运行,日供饮用水10万吨,日供电240万度。 这里既是长沙市整体规划中的卫星城,又是湖南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长沙县的县城,区位优越、政策优惠、环境优美、规划合理、设施完备、交通便利、信息灵敏,是中外客商大显身手的风水宝地。建区以来,已有300 余家境内外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投资总额达130亿元,均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县城与开发区融为一体,显示出了现代化城镇的风采,几年来,这里先后举办了全国百城市自行车赛、全国纸张订货会等一系列大型的活动,无一不被人们交口赞誉,其声名已远播四方。县城的发展带动了全县城镇的发展,暮云、黄花、江背、榔梨、金井等集镇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小有名气。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村,其集镇也初具规模。印山、黄垅、和平等村,那宽阔的街道,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民居,醉倒了无数观摩者。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展示出了一幅现代化农村的迷人风采。
-
工业概况
多年来,长沙县工业的规模、技术、效益一直在全省各县(市区)中遥遥领先,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长沙县的工业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十五”全省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目前,世界500强进入湖南的-LG、伊菜克斯、 可口可乐全部落户长沙县,湖南最大的民营企业-远大空调在县内扎根,全省最大的乡镇企业-同心实业也在长沙县。成立仅三年的力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占有90% 的国内市场和25%的国际市场, 成为全球最大的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生产企业。三一重工、长海视听、光南摩托、华天铝业、金沙利彩印、杭洲娃哈哈等一大批中外企业交相辉映,构筑了长沙县工业的脊梁。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的同时,传统的乡镇工业也展现勃勃生机,桔洲农用车、榔梨车身、同心客车、春华服装、金井皮革、江背水泥等产品享誉省内外。以乡镇工业为基础的暮云、榔梨、江背、黄花、金井五个工业园区应运而生,已具备一定的规模,蕴藏着极为巨大的发展潜力。全县工业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成为全县GDP和财政收入的主要贡献者,使全县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在农村工业化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社会事业
科技2008年,长沙县安排本级科技支出2620万元,科学技术普及支出160万元,人平2.06元;全县申请专利592件,比上年增长11%;全年实施专利248件,实现销售收入26.06亿元;有11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41个商标被评为全省著名商标,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县”。
2009年,长沙县安排本级科技支出5712万元,为2008年的2.1倍,科学普及支出162万元,人平2.06元;全县申请专利768件,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9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79.8亿元,增长30.4%;全县工程研究(技术)中心有国家级3家、省级15家、市级26家;全县拥有中国弛名商标6件,湖南省著名商标51件,继续保持全国科技先进县称号。
2010年,长沙县安排本级科技经费(含经开区)11450万元,为2009年的2倍;科普支出162万元,人均达2.1元;全年转化运用科技成果84项,成果转化率较上年提高2.7%,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1.9亿元,增长34.4%;全县有各类工程研究(技术)中心51家,促进专利申请1241件,其中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980件、74件,分别增长61.6%、133.3%和64.4%,全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湖南省著名商标65件。2011年,全县共安排本级科技支出13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占同级财政支出的4.5%;全县科技普级支出125万元,人均达1.6元;全年专利申请量为1909项,比上年增长32.5%,其中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105.7件和148件,分别增长7.9%和45.1%;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1142亿元、347.8亿元分别增长35.7%和37.7%;全县拥有16件中国驰名商标和81件湖南省著名商标。
教育截至2011年,长沙县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214所,其中普通高中7所、职业中专1所,乡镇职业学校4所、初级中学28所、小学17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有国家、省、市示范性学校19所,县级示范性、规范化学校71所,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49所。全县在校中、小学生94971人,其中高中12277人,初中25190人,小学55309人。职业中专2127人,特校68人,在园幼儿28161人。有公办幼儿园214所,其中省级示范园1所,市级示范园1所,县级示范园18所,标准园194所。有全日制民办学校6所,在校学生3937人。全县共审批设立民办教育机构258个,在职教职员工近3000人,学生41000余人。驻县普通高等学校13所。2008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女童入学率、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初中巩固率、初中升学率、高中升学率分别为99.99%、95%、70%;高考录取4000人,录取率为61.5%;本科上线率居九区县(市)第一;全县筹集教育基金1056.5万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2009年至2011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女童入学率、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初中升学率均为100%,综合素质评估合格率为99.99%,高考上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每年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除课本费、学杂费分别为4243.7667万元、4569.2万元和6100多万元。2011年为各类贫困学生资助金额达1150.53万元。
卫生截至2011年,长沙县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各1所,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17个,其中市级医院1所、县级医院3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乡镇中心卫生院5所、一般卫生院14所、村卫生室24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9所、专科医院3所、个体诊所48所,共有床位1356张(未包括市八医院900张床位),全县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169人,其中全额拨款人员105人,差额拨款人员402人,自收自支专业技术人员540人;副高以上职称72人,中级职称358人。执业医师374人,本科以上学历759人,研究生以上学历6人。
2008年至2011年,长沙县县医疗卫生事业收入从30483万元增加到50748万元,增加20265万元,增长66.5%,年均增长16.6%;各级财政补助收入从2008年的12016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22522万元,增加10506万元,增长87%,年均增长21.75%,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681423人、651133人、664125人、666504人,分别为上年的103.3%、95.6%、102%和100.4%。产妇住院分娩比例分别达到99.97%、99.99%、100%、1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8.33‰、7.3‰、7.2‰和6.6‰。新的医疗补偿政策实施后,全县县乡医院住院补偿达70﹪。
社会保障2008年至2011年,全县社保参保人数分别为58371人、60680人、93808人、125047人,分别为上年的105.1%、104%、154.6%、133.3%;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5997人、87220人、82765人、135789人,分别为上年的136.3%、114.8%、94.9%、159.5%;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7121人、9826人、32416人、38125人,分别为上年的104.5%、110%、108.7%、117.6%;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37395人、45052人、49785人、73796人,分别为上年的175.7%、124.5%、110.5%、148.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分别为681423人、651133人、664125人、666504人,分别为上年的103.3%、95.6%、102%、100.04%。四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331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157810人,帮助困难对象再就业2835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685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保持100%。2011年,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为383636人,参加城乡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722550人。全年共计发放城镇居民生活保障16.1万人次,累计发放保障金3485万元;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8.5万人次,累计发放保障金3262万元。
友好城市浏阳市,望城区,岳阳市,桃园县
-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30多来,长沙县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已走在全省的前列。2008年,全县完成GDP370.3亿元,增长17%;完成财政总收入40.7亿元,增长27.5%;完成工业总产值714.4亿元,增长23.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3亿元,增长31.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6887元和7885元,增长6.6%、20.9%。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排名百强县第37位,跃居中部第一。荣获2008年度全国中小城市实力百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称号,被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工业经济高效发展。目前,全县工业总量占长沙市三分之一,成为湖南省最大的制造基地;已经形成了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覆盖暮云、榔梨、干杉、江背、黄花、金井、安沙等七个乡镇园区的“一区七园”产业布局,园区内聚集了LG、可口可乐、博世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三一重工、远大、长丰汽车等国内知名企业;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及家用电器三大产业集群,被省政府正式授予为“湖南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26.7亿元,增长20%。“一区七园”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06亿元,增长25.3%。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完成产值428.6亿元,增长34.9%。70家亿元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60亿元,增长26.5%。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72%,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200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9亿元,增长7%。积极推进长沙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34万亩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高效示范工程,推动100个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已形成了粮猪两大传统优势产业,茶叶、蔬菜、花卉苗木三大新兴产业,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百里花木走廊”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百里茶廊”被列入湖南省五大农业优势带之一,长沙县也被评为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商贸流通业迅速崛起,历经几年的培育,星沙商圈已成为长沙目前最活跃、最具潜力、最有前景的区域商圈之一,中南汽车世界、通程商业广场、星沙汽配市场、茶叶大市场等八大专业市场已经建成,新一佳、易初莲花、步步高、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大型连锁超市相继入驻。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以机电、电子、农产品为主导,2008年全县进出口总额达9.8亿美元。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星沙湘绣城目前总投资3.8亿元,是中国最大刺绣生产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占地180余亩的湖南宏梦卡通城落户我县。旅游休闲业来势喜人,全年接待旅游人数94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9亿元。
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1992年,长沙县启动了新县城和开发区建设,十多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500亿元。目前,全县有国家重点镇2个,省重点镇3个,市重点镇4个,城镇化水平从1992年的13.6%提高到了2008年的45.6%,县城(经开区)规划面积达6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星沙新城概念规划拓展到300平方公里。城区交通道路达60多条,通车里程100多公里。星沙大道南延线、万家丽北路、万家丽南路、芙蓉南路等县市对接通道全面竣工。全县人民盼望多年的团结垸退田还湖工程全面启动建设。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小康水利建设”工程,全县堤垸防洪基本实现标准化,防洪抗旱能力有了明显增强,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电力建设方面投资近亿元完成了农村一、二期电网改造工程,成功创建了湖南省新农村电气化示范县。
-
经济概况
综合1992年,长沙县启动了新县城和开发区建设,十多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500亿元。全县有国家重点镇2个,省重点镇3个,市重点镇4个,城镇化水平从1992年的13.6%提高到了2008年的45.6%,县城(经开区)规划面积达68平方公里。长沙县主要产业有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和新型材料、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四大产业集群。重要工程机械企业有占据整个国内工程机械一半市值的三剑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汽车企业有长丰猎豹、北汽福田、三一客车、三一汽车、同心实业等,及一大批以汽车配套企业为主的汽车制造和零部件企业,此外还有以LG、玻壳、伊莱克斯、长海视听等为主的电子信息和家电企业,江背水泥厂等为主建筑原料生产企业。2004年四大产业总资产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的73.29%。其中,多家企业资产过10亿元,分别是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公司、乐金飞利浦曙光电子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长沙远大直燃机有限公司、湖南HEG电子玻璃有限公司。
1992年10月,长沙县委、县政府趁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东风,在107国道和319国道交汇处规划38平方公里,设立了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建设者9年的奋战,昔日的荒山已变成了楼宇成群、道路纵横、灯火通明、绿树成萌的现代化新城。如今,在先期开发的14平方公里上,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5亿元。
2010年,长沙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增长17.9%,自2004年以来连续7年保持17%以上的增速。增速排名九区县(市)第一,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7.6、3.4、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2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46.9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140.9亿元,增长11.7%。全年经济呈不规则“V”字走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7:68.5:23.8调整为6.7:70.9:22.4。一、三产业分别下降1、1.4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2.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1%、82.3%、16.6%,分别拉动GDP增长0.2、14.7、3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长沙县的农业已由过去单个家庭的经营转向产业化经营,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跨越,已形成了茶叶、蔬苗木基地菜、花卉苗木三大新的产业支柱。以金井、高桥、春华为主的茶叶主产区,已有2个万亩茶园,其产品远销东欧、俄罗斯等地;临近城区的6个乡镇的蔬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6万亩以上,成为市区市民新鲜无公害蔬菜的重要供应基地;以跳马为基地的花卉苗木面积达1.5万亩,畅销全国,成为装点城市的美容师。传统的农产品得到改良更新,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连片高产优质玉米基地5.7万亩,良种瘦肉型猪占70%以上。城郊农业得到新的发展,望新建筑集团投资兴建的500头规模的奶牛场已经建成一大批集中经营、连片开发、品种各异、特色鲜明的展现现代化田园风光的农村庄园将出现在长沙县。
2010年,长沙县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9亿元,增长3.3%;实现增加值42.2亿元,增长3.3%。其中,农业产值39.1亿元,增长11.5%;增加值25亿元,增长10.5%。林业产值1.4亿元,增长8.9%;增加值0.9亿元,增长8.9%。牧业产值24.9亿元,下降7.5%;增加值14.3亿元,下降7.3%。渔业产值1.5亿元,增长7.2%;增加值1亿元,增长7.2%。农林牧渔服务业1亿元,增长7.8%;增加值1亿元,增长7.8%。长沙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0.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56.5万吨,,全县双季稻占水稻面积的99%,双季稻巩固率全省排名第一,荣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称号;油料面积11.1万亩,总产量1.2万吨;茶叶面积9.2万亩,总产量1.6万吨;蔬菜面积41.5万亩,总产量88.4万吨;果园面积9.6万亩,总产量7.2万吨。出笼家禽255.5万只,产值0.5亿元,分别增长7.5%和4.3%;水产品总产量1.5万吨,产值1.5亿元,分别增长8.5%和7.2%;出栏肉猪223.2万头,产值22.3亿元,分别下降9.9%和8.9%。
第二产业长沙县工业的规模、技术、效益一直在全省各县(市区)中遥遥领先,特别是随着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长沙县的工业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十一五”全省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世界500强(LG、伊菜克斯、可口可乐)进入湖南的全部落户长沙县,湖南最大的民营企业-远大空调在长沙县内扎根,全省最大的乡镇企业-同心实业也在长沙县。成立仅三年的力元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占有90%的国内市场和25%的国际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生产企业。三一重工、长海视听、光南摩托、华天铝业、金沙利彩印、杭州娃哈哈等一大批中外企业交相辉映,构筑了长沙县工业的脊梁。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增长的同时,传统的乡镇工业也展现勃勃生机,桔洲农用车、榔梨车身、同心客车、春华服装、金井皮革、江背水泥等产品享誉省内外。以乡镇工业为基础的暮云、榔梨、江背、黄花、金井五个工业园区应运而。全县工业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成为全县GDP和财政收入的主要贡献者,使全县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168.8亿元,增长31.6%。实现工业增加值386.7亿元,增长22.8%,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1.4%。12月末,全县规模企业达389家,比2009年新增13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61.6亿元,增长32.6%。规模以下企业完成产值107.2亿元,增长22%。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三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590.6、191.4和18.5亿元,分别增长46.8%、15.9%和54.9%,三大产业共实现产值800.6亿
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产值75.4%,支柱作用进一步彰显。“一区七园”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019亿元,增长33.9%,高于全县产值增速2.3个百分点,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94.8%上升到96%。全县年产值过亿元企业有76家,同比增加8家,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6.5%。仅三一、中联科技、北汽福田、山河智能四家产值比上年同期净增186.7亿元,占净增的规模工业产值(268.2亿元)的69.6%。
2010年,长沙县38家三级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29.1亿元,增长15.3%;实现增加值60.2亿元,增长11%;占全县经济总量的9.6%。其中外省产值增长加快,实现产值36.7亿元,增长25.3%;完成竣工产值94亿元,增长19.4%;实现利润总额3.7亿元,增长15.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1401.8万平方米,增长21.9%;发放工资、福利费总额分别为18.3亿元、2.4亿元。
第三产业长沙县商贸流通业迅速崛起,历经几年的培育,星沙商圈已成为长沙最活跃、最具潜力、最有前景的区域商圈之一,中南汽车世界、通程商业广场、星沙汽配市场、茶叶大市场等八大专业市场已经建成,新一佳、易初莲花、步步高、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大型连锁超市相继入驻。长沙县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以机电、电子、农产品为主导,2008年全县进出口总额达9.8亿美元。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星沙湘绣城总投资3.8亿元,是中国最大刺绣生产基地;总投资170亿元,占地约1413亩,集主题公园、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写字楼、高档公寓等设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服务项目恒广欢乐世界公园已全面开工,将建有世界最大的室内游乐园、省内最大的商业集群中心、最大的会展、会务中心,总规划用地面积1413.3亩,总建筑面积471.9万平方米,是长沙极具震撼力的城市综合体;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占地180余亩的湖南宏梦卡通城落户长沙县。旅游休闲业来势喜人,全年接待旅游人数94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9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0年,长沙县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5亿元,增长35.1%;其中城镇投资292.7亿元,增长30.9%,农村投资23.8亿元,增长122.2%。投资结构逐步改善,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15.7亿元,增长33.1%。全县共有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55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60个,全年完成投资上亿元的有29个。黄花机场、陕汽环通、广汽长丰和菲亚特等重大项目正加紧建设、有序推进。86个楼盘完成房地产投资88.1亿元,增长33.3%,其中,住宅和其它附属设施分别完成投资75.5亿元和7.1亿元,增长36.3%和18.3%;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3.7亿元,下降17.8%,办公楼完成投资1.8亿元。开发施工面积829.4万平方米,增长2.2%;商品房销售面积347.2万平方米,增长34.2%;商品房销售额137.2亿元,增长64.9%。
2010年,长沙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亿元,增长28.2%,九区县(市)排名第一,增速自2009年开始连续24个月保持28%以上的增速。按行业分,批发行业4.9亿元,增长12.9%;零售行业131.2亿元,增长29.2%;住宿行业1.2亿元,增长12.1%;餐饮行业3亿元,增长20.8%。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完成零售额116.3亿元,增长32.7%;限额以下企业完成零售额24亿元,增长10%。消费结构档次不断提升,汽车和住房一直是我县消费热点。89家限额以上的汽车销售公司共销售汽车98444辆,实现销售额129.3亿元,增长49.3%;实现零售额92.2亿元,增长53.2%,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5.7%。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8.5亿美元,增长38.6%,占全省的12.6%,占全市的30.4%,其中出口总额为7.6亿美元,增长32.9%;进口总额为10.9亿美元,增长42.9%。全县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5.4亿美元,增长10%,占全省的30%,占全市的61.6%,其中出口3.8亿美元,增长29.5%;进口1.6亿美元,下降14.3%。完成境外投资项目4个,累计实现外派劳务600人。
-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长沙县行政区域总面积为199665.89公顷,其中耕地58047.08公顷,园地2711.12公顷,林地88161.52公顷,草地516.8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5822.6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162.1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611.56公顷,其他土地3632.95公顷。
矿产资源长沙县矿产资源丰富,经探查县境内已发现钨、锡、铍、铌、钽、钴、钼、金、硅、煤、高岭土、石灰石等32个矿种,已探明储量的19种。全县已发现矿产地236处,其中大型5处、中型10处、小型151处、矿(化)点73处。开采利用的主要与建筑材料有关的几个非金属矿种,如砖瓦粘土、硅石、石英砂、建筑石料,占全部矿产地的74%,其余大多数矿种因产地规模小尚未开发利用。
生物资源长沙县野生动物有兽类10种,鸟类48种,蛇类10多种,其中穿山甲、果子狸、猴面鹰、白鹉、虎皮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植物有药用植物120余种,木本植物80多种。其中银杏、杜仲、福建柏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杉为省一级保护植物。森林覆盖率42.5%,林木绿化率48.04%,活立木总蓄积371万立方米。
-
荣誉
2010年12月26日,获得“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称号
-
行政区划
长沙县辖16个镇、4个乡:星沙镇、暮云镇、黄兴镇、榔梨镇、江背镇、黄花镇、春华镇、果园镇、路口镇、高桥镇、金井镇、福临镇、青山铺镇、安沙镇、北山镇、双江镇、跳马乡、干杉乡、白沙乡、开慧乡。
星沙镇
辖:开元路、经贸路、凉塘路、水渡坪4个社区;丁家、杨高、广生、螺丝、泉塘、西薮、板桥、大塘、杉星、洋湖、望新、万明、筒灰、灰埠、石子、土桥、高沙17个村委会。
暮云镇
区划图辖:暮云、南托岭2个社区;高云、西湖、莲华、牛角塘、北塘、南塘、三兴、沿江、暮云新村、许兴、兴马11个村委会。
黄兴镇
辖:接驾岭、长轴2个社区;沿江山、仙人市、蓝田新村、鹿芝岭、打卦岭、黄兴新村、金凤、光达、太平、荣河、高塘11个村委会。
榔梨镇
辖:土岭、大元、陶公庙3个社区;金托、花园、保家、三合、龙华5个村委会。
江背镇
辖:五美、朱家桥、江背3个社区;楠木、印山、三叉河、湘阴港、金洲、古井、梅花、福田、肖排、阳雀新村、五福、砖田新村、乌川13个村委会。
黄花镇
辖:黄花路、黄谷路、机场口3个社区;鱼塘、东塘、高岸、谷塘、金塘、大路、黄龙、黄花、长丰、合心、华湘、长龙、茶塘、湘峰、大兴、梁坪、新江、福盈、龙湖、回龙20个村委会。
春华镇
辖:春华居委会;九田、九木、洞田、松元、龙王庙、大鱼塘、金鼎山、武塘、官塘、石塘铺、花园新村、春华山12个村委会。
果园镇
辖:杨泗庙、大河2个社区;新明、古楼新村、黄金、花果、双河、红花、金江新村7个村委会。
路口镇
辖:路口、麻林2个社区;花桥湾、路口、长春、上杉市、荆华、明月、麻林、万年桥8个村委会。
高桥镇
辖:荷塘社区;高桥、白石源、凤山、学仕桥、百录、合兴桥、双龙、金桥、范林、桐仁桥10个村委会。
金井镇
辖:金井、脱甲2个居委会;金茶新村、九溪源、沙田、金井、农科、惠农、涧山、王梓园、拔茅田、观佳、龙泉、蒲塘、新沙、脱甲、东山、西山16个村委会。
福临镇
辖:福临铺社区;影珠山、石牯牛、金坑桥、孙家桥、双起桥、泉源、古华山、同心、西冲、开物10个村委会。
青山铺镇
辖:青山铺社区;赛头、天华、青山、黄鹄、洪河、梅数、广福7个村委会。
安沙镇
辖:安沙、毛塘2个社区;唐田新村、万家铺、宋家桥、双冲、油铺、太兴、和平、文家塅、花桥、鼎功桥、新华、泗洲、黄桥、龙华新村、梅塘、杨梓冲、白塔、谭坊新村、三合、水塘垸、玉龙山21个村委会。
北山镇
辖:蒿塘、荣合桥、新桥3个社区;金星、西湖、新云、官桥、新中、五福、福田、福高、常乐、王公桥、青田、牌楼、明月、高仓、狮山、北山、福安17个村委会。
双江镇
辖:罗代社区;农裕、大桥、团山、青山、龙华、石板、赤马、双江、山笔、石井10个村委会。
跳马乡
辖:双溪、白竹、金屏、石燕湖、田心桥、新田、喜雨、冬斯港、曙光垸、梅怡岭、石桥、三仙岭、关刀、山、跳马、复兴、杨林、沙仙18个村委会。
干杉乡
辖:干杉社区;百祥、大岭、石弓湾、新建、车马、万龙、斗塘、长安8个村委会。
白沙乡
辖:李家山社区;白沙桥、双冲源、增加坊、大花、锡福桥、报母桥、石燕、上华、窑上、桃源10个村委会。
开慧乡
辖:板仓社区;开慧、开明、葛佳山、清泰桥、枫林市、飘峰山6个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