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皖南山区与长江下游平原的结合部,地跨宣城市的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泾县以及芜湖市的南陵县等五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30′~119035′,北纬30°18′~31°18′之间,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3300hm2。保护区于1982年成立,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区地处江南古陆与金陵凹陷的过渡地带,全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错综复杂、沟塘、渠、坝星罗棋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池溏、沟冲、山洼和水库中,分布有中国特有的,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数量极其稀少,被国家的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采取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相结合的措施,使扬子鳄的种群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建立时间: 1982 海拔: 300米 保护物种: 虎纹蛙、鸳鸯、白鹇、勺鸡、长耳鸮、穿山甲、小灵猫等26种

  •   动物资源

      主要保护对象是野生扬子鳄及其栖息地。本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植被带,丘陵地区植被主要为灌木、草本,还有人工营造的马尾松、国外松、杉木、茶树,以及毛竹、油桐等经济林。珍稀濒危植物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水杉、银杏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樟等5种。保护区内已知野生脊椎动物有5纲34目86科340种,其中鱼类有5目14科54种;两栖类有2目7科24种;爬行类有4目10科50种;鸟类有16目41科176种;兽类有7目14科36种。在脊椎动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扬子鳄、云豹、黑麂和梅花鹿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虎纹蛙、鸳鸯、白鹇、勺鸡、长耳鸮、穿山甲、小灵猫等26种。

      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扬子鳄为主要保护动物,中国古时称“鼍”,产地的人们称其为“土龙”,是我国特产的、珍贵稀有的淡水鳄类。起源于中生代,已有2亿年生存史的古老爬行动物,是恐龙的近亲,以“活化石”著称于世。现存鳄类全世界有20多种。扬子鳄分布区域由历史上的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到19世纪长江中下游6省沿岸的广大地区,逐渐缩减为现在的分布区,只在皖、浙苏交界处。扬子鳄为亚热带变温动物,穴居,每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初,它潜伏穴中冬眠,不食不动。在活动季节的阴雨天也伏洞中,晴天则喜出来晒太阳,以提高体温。扬子鳄为食肉动物,喜食螺、蚌、鱼、蛙、鼠、鸟之类的小型动物。消化力强,耐饥力也很强。可半年不进食。体长2米左右,体重10千克,寿命达50~60年。皮肤革质,有角质鳞和骨板,背部暗褐色,腹部灰白色。四肢粗短,后肢趾间有蹼,爬行、游泳都非常敏捷。尾长而有力,在水中既能推动身体前进,又是自卫和攻击的武器。每5~6月发情,在水上交配,一雄一般与4~5个雌鳄交配,7月在岸上产卵,每次产卵数枚至数十枚。卵大小似鸭蛋。扬子鳄不亲自孵化,靠自然孵化,约70天左右幼鳄破壳而出。

      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扬子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上23种鳄中最濒危物种之一,由于人口增加,围湖造田、垦荒等生产活动,使扬子鳄栖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加之人为捕杀,其数量每况愈下。80年代初期,中美科学工作者联合调查,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不足500条,为了拯救和保护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1979年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夏渡林区建立扬子鳄养殖场,1983年扩建为“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开展扬子鳄人工饲养繁殖研究,1982年在安徽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泾县、南陵县五个县将有扬子鳄分布的区域划为“保护区”,1986年“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保护区”与“研究中心”合并成立“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安徽省林业厅二级机构。二十余年来,在上级领导关心和支持下,扬子鳄的人工繁殖和野外保护取得了可喜成绩。2001年,扬子鳄被列为“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保护物种之一。

  •   现状

      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鳄鱼湖系中国唯一的扬子鳄繁殖中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宣城城南5公里夏渡林场内。湖掩映于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松海之中,由一个个起伏交错的库塘组成,总面积1500亩。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因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扬子江畔而得名。在地球上现存的21种鳄类中,中国扬子鳄与美国密西西比鳄是仅有的两种温带淡水鳄。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危及扬子鳄的生存。70年代,原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沿岸广大地区的扬子鳄只剩安徽宣城地区及邻县南陵丘陵地带的不足500条,濒临灭绝。这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1972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73年,联合国将其列为临危种和禁运种。1979年安徽省林业厅在宣城建立扬子鳄繁殖中心。1983年,由中国林业部投资建成繁殖研究中心,进行种群保护、饲养、生态及敷衍的研究。1987年,扬子鳄人工繁殖的各种技术主要指标已赶上世界水平,研究中心人工繁殖数量已大大超过野生数量。

      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扬子鳄科研基地,也是能增长科学知识的旅游胜地。鳄鱼湖有库塘7座,饲养池10个,孵化饲养越冬系统一座,繁殖区1处。春天,这里绿柳成荫,鸟语花香,湖光山色如画。经过驯服的扬子鳄任人观赏、嬉戏。

  •   自然环境

      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保护区属长江下游丘陵平原水网区,为皖南山区向长江沿岸平原的过渡区。区内多河漫滩,湖沼、丘陵山涧的滩地、山塘、堤坝。丘陵地带的山坳、沟塘、沼泽地是扬子鳄理想的栖生之地。区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18℃,四季分明,春天气温多变,秋天十分凉爽,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1000毫米左右。这里的水阳江、青弋江两条河流周围有百余条支流,沟、塘、渠、坝星罗棋布,海拔300米以下的沟、塘、山洼、水库和沼泽地,是扬子鳄生存栖息之处。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