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顺安镇

顺安镇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顺安镇隶属于安徽省,是全国重点综合改革试点镇、安徽省重点中心镇。由原顺安镇和原新桥镇合并而成,位于中国古铜都——铜陵市中东部,距铜陵市区12公里,距芜湖市区60公里。全镇辖27个村、1个社区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5.2万余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1.6万余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镇区境内有各类企事业单位数百家,全市的一些大型企业如铜化集团新桥硫铁矿、有色凤矿、铜陵车辆厂、合成氨厂和县水泥总厂等座落于此。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顺安镇 所属地区: 中国 安徽 下辖地区: 凤凰山、星月、新叶、盛瑶、明湖、东垅、高岭、城山、先进、沈桥、金港、长龙山、荣光 建立时间: 东晋南朝 面积: 138平方公里 友好城市: 铜陵市 著名景点: 凤凰山风景区 地方特产: 凤丹 知名产业: 一、二、三产业 知名企业: 铜陵有色凤凰山铜矿、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新桥硫铁矿、铁道部铜陵车辆厂 电话区码: 0562

  •   交通

      顺安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宁铜铁路、沿江快速通道、沿江高速(在建)穿境而过,铜陵火车站新址距镇区仅仅8公里,顺凤旅游公路、湖马路、铜南路等境内道路连接景区各主要景点。全市最大的人工河顺安河直通长江主航道,四季通航。

  •   产业发展

      顺安镇经济实力雄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据初步统计,全镇从事一、二、三产业人口比例约为3:1:1。顺安镇按照农业发展规划要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发展高、优、特、新农产品,形成了一批享誉安徽的特色产品和示范基地,其中牡丹基地和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等,成为铜陵农业的精品和亮点。顺安镇工业经济实力较强,多年来通过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承接市属厂矿企业辐射,筑巢引凤,借资发展,构筑了新桥矿业经济、两山(陶山、长山)建材经济、金桥工业园经济、金山工业园经济等特色明显的版块经济,特别是近年来金桥工业园、金山工业园发展迅速,已成为顺安镇招商引资的两大战略性平台,正日益发挥着昂首起航的经济航母作用。顺安镇市场繁荣,商贸发达,一直是方圆百里城乡物资集散地,现有各类专业市场八个,年交易额达2亿元。顺安镇已成为周边地区不可替代的商贸大镇。

  •   历史沿革

      顺安镇历史悠久,是铜陵县三大古镇之一,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考证,东晋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中原人口涌进长江以南地区,铜陵地区境内侨置了定陵县,顺安为定陵县城。隋统一后,定陵县并入南陵县。唐初,顺安设陆驿,命名为临津驿。中唐开元年间,在今天的南陵县仁义乡一带设置义安县。南唐保太九年(951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隶属池州,迁县城于现时江畔至今,顺安始定为镇,从而形成了自然型的古老城镇。早在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于此炼丹修道,留下丹井、炼丹台等诸多名胜古迹。北宋期间,宰相王安石曾在顺安大明寺游学讲课,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1994年铜陵县撤新桥乡、朱村乡、董店乡,建新桥镇、朱村镇、董店镇。2004年5月,铜陵县将7镇10乡调整为5镇4乡,将原新桥镇、顺安镇整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顺安镇。

  •   地理

      顺安镇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距铜陵市区12公里,距芜湖市区60公里,距铜陵火车站新址仅8公里,距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足1公里,宁铜铁路、沿江快速通道、沿江高速(在建)穿境而过,顺凤旅游公路、湖马路、铜南路、新坝路、顺牌路等纵横境内连接周边,是铜陵市总体规划的东部城区的核心区。铜陵市最大的内河航道——顺安河直达长江主航道,四季通航,为全市重要的内河港口码头。

  •   城镇布局

      顺安镇高起点规划,将生态、环境、效益及可持续性发展相结合,在空间布局上,以顺安河为界分为两区:河西为工业区,河东为市场区、商贸区和居住区。在时间上,顺安镇分近期和远期进行城镇建设,既着眼长远,又立足现实。2010年,顺安镇规划建城区面积将达6平方公里,镇区人口达到4.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5%。在总体规划完成后,顺安镇迅速制订出了具体分区的详规,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河西工业园即金山工业园,已引进企业13家;在芜铜路两侧加大改造力度,兴建了长达1公里的商业街,200多户个体工商户云集于此;在沿江快速通道北侧,通过招商引资兴建了占地260亩的农业大市场,同时,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房地产开发,建成了友谊小区、义安花园小区,外锦绣园小区、义等。

      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优越的投资环境。顺安镇作为铜陵市中部地区的商贸、文化、交通中心,正以生态山水城市为蓝本,以皖中南地区商贸重镇为目标,精心规划,开拓进取,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稳步迈进。

  •   基础设施

      顺安镇城镇服务功能齐全,境内有自来水公司两家,日供水量超过5000吨,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有供电管理所2所,西气东输天然气门站一座。同时,境内有中心卫生院1所,中心学校2所,完小18所,有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的文化广播站1所,图书室藏书达5000多册,为省级杜鹃花工程示范点。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联通、安广网络等均在该镇设立基站或服务处所,通信、网络信号覆盖全境。

  •   旅游

      金牛洞古采矿遗址

      金牛洞古采矿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AA级国家旅游景区(点),位于铜陵县新桥乡凤凰村境内,距铜陵市区34公里,原为一小山丘,因西部山腰有一被称之为“金牛洞”的古洞而得名。

      顺安镇4八十年代初,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铜陵市文物管理所及中科院自然科技史研究所有关专家多次在这里考古发掘,从清理出多处古代采矿井巷和一批采掘工具及陶制生活器皿来看,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的年代始于春秋。当时的采矿活动最初应是露天开采,再沿着矿脉凿井继续深掘。清理出的竖井、平巷、斜井都是木支撑结构,有半框式和方框式两种,竖井井筒采用“企口接方框密集支架”结构,支护立柱的顶端均为丫形接口,巷道两侧及顶棚用木棍、木板护帮,有的用竹席封顶。采矿方式是由下而上,水平分层开采。矿井中除发现铜凿、铁斧、铁锄、竹框、木桶等一批采掘工具外,还发现了大量的木碳屑,估计当时的工匠门已经掌握了“火爆法”采矿技术。

      为了向人们展示中国古代铜矿采冶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开发以铜为主的人文历史景观,1992年,铜陵市人民政府在国家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重视关心下,拨款着手对金牛洞遗址进行修复保护,成为我国继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后第2个正式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的古铜矿遗址,已先后接待了数十万名中外游客。

      修复后的金牛洞遗址气势宏伟场面壮观。东面崖壁上矗立着“金牛洞古采矿遗址”八个行草大字,每个字有4平方米见方。象征着“1992”的92根水泥立柱用古铜色铁链相连,簇拥着一棵棵翠绿的松柏将遗址紧紧环抱,给人们以古铜矿遗址特有的凝重和庄严。入口处正中为黑色石碑,正面是“金牛洞古采矿场”六个嵌金大字,背面刻有遗址简介。西侧为宽敞的停车场,北面是遗址陈列馆,西南面沿相思河岸建有题词廊和铜陵地区矿物岩石林。遗址边坡上支撑的锥空网架,犹如一把撑开的巨伞,将裸露的古矿井遮掩的严严实实,更让人感到神秘和遐思。遗址北坡设置的空中走廊,使观众贴近悬壁上的采矿井巷,尽情领略古遗址的壮观场面。另外,在遗址的围岩上,文物部门还准备复原一至两处古代采矿井巷,便于观众身临其境,直接体味古代矿工生活。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现已成为古铜都一个重要的文物旅游景点。

      凤凰山

      凤凰山形胜凤凰,由横山、面山、灵风山、潭山、金山等构成。境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是铜陵家喻户晓的旅游胜地。早在明朝“景泰”年间,诗人周铎就书写“庐外山高播半天,石也孤井聚甘泉,凤凰一饮千年后,尚有遗迹万古传”等十六首“凤凰八景”组诗赞美过凤凰山。该景区于 1998年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有主要景点为凤凰山牡丹园、相思树、滴水崖、凤凰落脚石、金牛洞古采矿遗址、金榔古树名木、陈翥墓、大明寺(王荆公书堂)等等。

  •   构成

      2004年,在铜陵县区划调整过程中,原顺安镇和原新桥镇整建制合并而设立新的顺安镇。

      原顺安镇概况

      古镇顺安地处铜陵地理中心,距铜陵市城区13公里,距铜陵县城15公里,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近3万人,其中城建区人口1.5万人,建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镇区境内有市、县驻顺企事业单位53家,铜化集团新桥硫铁矿、有色狮矿、凤矿、701工厂等大型企业环绕城区。“临津艳艳花千树,夹径斜斜柳数行,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这是北宋宰相王安石游学顺安时留下的精美诗篇。

      交通

      顺安镇交通发达、水路、公路、铁路齐全,芜铜公路、宁铜铁路及沿江快速通道穿境而过,全市最大的通江内河航道顺安河直达长江四季通航。

      历史

      顺安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这里曾是定陵、义安、铜陵县治所在地。唐初曾设陆驿“临津驿”于此,是文人墨客寄寓浏览之地,为客商南去北往之通道。早在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葛洪植牡炼丹于杏山(今葛仙洞公园),所植之称谓“仙牡丹”。北宋宰相王安石,曾游学于此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顺安临津驿》一诗。把顺安与汴梁相媲美,可见顺安之繁华由来已古。解放后,顺安几经发展,一九八四年顺安被省委、省政府首批批准为标准建制镇——顺安镇,一直延续至今。

      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顺安人民励精图治,发奋图强,顺安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97年,顺安镇综合经济实力已位居全省百强之列。1999年,在受灾严重的情况下,仍实现社会总产值1.8亿元(新口径,不包括驻顺市、县企事业单位产值),财政收入11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8元。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顺安的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九九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实现3478万元,粮食总产8200吨,油料446吨。同时林业、畜牧业、水产业都得到良性发展;水利建设、农机推广和配套建设都取得了新进展,使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

      镇域工业经济长足发展。合成氨厂、县水泥厂、市制药厂等一批市、县企业不断壮大。乡镇企业在改制中得到巩固和提高。以产权制度改革、提高效益为突破口,对一些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盘活了存量资产。一批如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轻纺化工、矿业采掘、商贸流通等支柱行业逐渐显现,表现了规模效应。同时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九九年全镇个体工商户已达700多家,超百万元产值的有20多家。九九年区域内工业总产值达3亿元,营业收入达4亿元。

      顺安镇市场繁荣,商贸昌盛,商贸兴,人气旺是顺安的又一大特色。经过几年的发展,顺安现已形成各类专业市场八个,年交易额达2亿元。顺安自古就是一商贸重镇,历史悠久的“三月三”庙会,物资交流不仅辐射到周边乡镇,而且辐射到繁昌、南陵、无为、青阳、芜湖等县市,浙江、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一些客商也汇集于此,“三月三”期间日均人流量达二十多万人次,成为本地区重要的商品物资交流场所和集散地。

      基础设施

      顺安镇各种社会服务设施齐全,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卫生、娱乐等各项设施皆居全县首位。全镇人民基本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由于各方面的条件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视,去年顺安镇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镇、省中心镇,现已被省政府推荐上报争创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此外,市委、市政府还将顺安确定为铜陵市中部地区的商贸、文化、交通中心,铜陵市东部工业区服务基地来统筹规划,逐步发展。面对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独特的优势,永不满足现状的顺安人民又在勾画出新的蓝图,决定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

      城镇发展

      在未来的几年里,顺安镇党委、政府已作出战略性的决策:在小城镇建设上,将以市场建设为龙头,以开辟新城区、改造老城区、构建现代化的城镇体系为目标,推进小城镇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在区域工业经济上,以优化环境、推进企业改制、加快个私经济发展、扶优扶强、壮大企业规模、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效益、争上后劲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发展思路和方向,加快镇域工业经济发展。在农业上,以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为总方向,以农业牵动性项目为载体,对全镇农业按山区、岗区、圩区实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高效优质农业,争取做到养殖业上规模、上档次;种植业创名牌、创特色,以此加快农业发展。

      为了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商参与开发建设,我们采取低门槛政策,出台了《顺安镇鼓励外商投资办法》、《顺安镇旧城改造实施方案》等。在税费、土地、户籍、社保等各方面为外商提供优惠服务,以此筑巢引凤,加快发展。古老而又年轻的顺安正在一步一步地绘制着辉煌的篇章……

      原新桥镇概况

      “凤丹之乡”——铜陵县新桥镇

      素有“凤丹之乡”美誉的新桥镇,是铜陵县东南部一个山区重镇。96年和2000年跨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和全省乡镇企业百强乡镇的行列。

      全镇总面积98.4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有耕地19233亩,山场63400亩,人口28168人,辖1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是省名牌农产品“凤丹”牌丹皮的原产地。这里地处长江南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尤其凤凰山地区是“金沙、银沙”土质,更宜于丹皮植株生长。这里的特产“凤丹”质量居丹皮之冠,药用价值在世界中药市场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新桥镇以建成万亩中国商品牡丹基地和即将建成牡丹良种繁殖基地。今年8月,该镇又被国家林业部和中国花卉研究中心授予“中国药用牡丹之乡”称号。“凤丹”已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经济来源和铜陵重要出口创汇农产品,也是我国出口土特产品之一,畅销日本、香港及东南亚。

      交通

      新桥镇交通便利,沪(上海)铜(铜陵)、铜(铜陵)凤(凤凰山铜矿)两条铁路横穿全境,芜(芜湖)铜(铜陵)、铜(铜陵)南(南陵)公路、沿江快速通道等外连公路纵贯全镇通向全国。距镇3公里处的顺安水运码头直通长江,离镇2公里处有沪铜铁路顺安火车站台,通讯业也较发达,已建成2000门程控电话的端局,实现村村通电话,电话入户普及率达40%。

      资源

      新桥镇地下蕴藏有金、铜、硫、铁、煤、石灰石等丰富矿产资源。第一代乡镇企业就是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周边国营大厂矿(铜陵有色凤凰山铜矿、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新桥硫铁矿、铁道部铜陵车辆厂)的技术辐射优势发展起来的 ,在新桥人民由温饱向小康的迈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这个镇结合乡镇企业二次创业,调整产业结构、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使全镇经济由单一的采矿业向采矿、化工、商贸、建材、旅游等多行业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

      顺安镇21999年实现社会总产值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35元,在全县率先建成小康乡镇。98年底,全镇共有镇办、村办、联户及个体办各类企业1542家,职工9361人,工业企业有铜矿、硫铁矿、煤矿、水泥厂、选铜厂、泡化碱厂、预制厂等骨干企业。年产铜矿23.4万吨、无烟煤12.5万吨、黄金166两、硫铁矿14.1万吨,全镇9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2亿元,利税近4千万元。

      在工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该镇还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相继建成了万亩中国南方商品牡丹基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桥项目区,成片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并在农业开发区内建设千亩铜陵新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以增强开发区在调整农业种养结构、提高亩均经济效益方面在皖江地区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该镇还加大农业新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水稻机耕面积人达80%,在耕、播、收等水稻生产重要环节也逐步推广机械化。99年,在大灾之年该镇农业仍取得好收成,全镇粮食总产达7756吨,油料达820吨,凤丹904吨,农业总产值3822万元。

      新桥镇还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向个体企业彻底放开市场,支持个体私人企业兼并、收购、承包、参股、控股集体企业,并在芜铜、铜南、沿江快速通道三路交汇处设立个私经济园区,出台发展个私经济的十多项优惠政策。目前,全镇个私企业达1473家,99年实现产值2.04亿元,上交各类入库税金137.5万元,私企从业人数达4501人。

      基础设施

      新桥镇还把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近年来,这个镇在不断强化集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采取低门槛政策,吸引农民和外地客商进镇经商,先后建成了凤凰农民新区和湖城桥头农民新区,在政府驻地建成中心集镇,目前进入中心集镇的各类工商户达100余家。农民韦守定独资250万元,建成农贸市场一期工程,镇里还投入40万元,建成全县一流的中心幼儿园。

      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新桥镇还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现有镇文化站1所,村文化活动室14所,农民自办免费娱乐中心2个。小学12所,职中1所,初级中学1所,中心幼儿园1所。学龄前儿童入学率99%以上,非文盲率95%以上。卫生设施齐全,卫生条件大为改观。镇敬老院环境优美,设施一流,被命名为省一级敬老院。农村广播覆盖率达98%以上,已开通镇有线电视。

      顺安镇3旅游

      新桥镇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向人们展示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西周———汉代的金牛洞古采矿遗址(铜矿)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国继湖北铜绿山古铜古遗址后第二个正式向游人开放的古铜矿遗址。北宋大改革家、诗人王安石在铜陵的寓居、讲学地大明寺荆公书堂,《中国名胜大词典》曾作介绍。两棵利经几百年风雨的古水桦树隔河相拥,曾被誉为皖南奇观,引得省内结合外游客前来观瞻发展旅游这个“朝阳产业”,被列为新桥镇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镇正在以省级风景区凤凰山的开发为契机,依托原有的旅游资源,制定高标准科学规划,引入市场机制,确定了以相思树、青铜、牡丹为文化背景的旅游发展思路。即将辟出新桥一日游项目。

      城镇发展

      在未来的几年里,新桥镇党委、政府未雨绸缪,作出战略性决策,在工业经济上,以优化环境,强化服务,加快个私经济发展,扶优扶强,壮大现有骨干企业规模,盘活有量资产、提高企业运行质量,争上后劲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发展思路和方向,加快镇域工业经济发展。在农业上,以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为总方向,以铜陵新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中国南方药用牡丹基地为龙头,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实施农业产业化,以此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公民增收。在发展第三产业上,把发展旅游业放到突出位置,做大做活旅游文章,把名气大、重量级的金牛洞古采矿遗址、凤凰山相思树、北宋王安石书堂等景点先期开发出,抢占假日旅游市场。

      为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商参与新桥建设,新桥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商投资、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并在税收、土地征用、户籍、社保等各方面为外商提供优惠服务,以此筑巢引凤,共同发展。迎着新世纪的一轮旭日,凤丹之乡的幸福之花会盛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   简介

      顺安镇1顺安镇是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安徽省重点中心镇,由原顺安镇和原新桥镇合并而成,位于中国古铜都铜陵市中东部,镇内山、丘、圩并存,东部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凤凰山风景区;东南为叶山森林公园城山风景区,西北为鱼米之乡——顺安小联圩。该镇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明显。全镇辖凤凰山、星月、新叶、盛瑶、明湖、东垅、高岭、城山、先进、沈桥、金港、长龙山、荣光等13个村、东正、金山2个社区和丹凤1个居委会,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余人,其中,镇建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6万余人,是全县人口最多的乡镇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小城镇。顺安镇,1984年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列为首批标准建制镇,1999年被批准为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和省中心镇,2003年又被列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全省重点中心镇。

  •   资源

      顺安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金、铜、铁、硫、煤、锰、石灰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市属铜化集团新桥硫铁矿、有色凤矿、铜陵车辆厂均座落于此,并拥有各类矿山企业20多家。西汉时期古人就在此采矿冶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牛洞采矿遗址座落于此。顺安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凤凰山地区盛产的凤丹是牡丹皮中的极品,被载入中华药典,名扬世界。凤丹原产地原新桥镇因此被中国花卉协会和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南方牡丹基地”和“中国药用牡丹之乡”。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