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屏东县

屏东县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屏东县位于台湾最南端,也是台湾西部南北最狭长的县份,地处热带地区,富有热带风情。屏东县境内的垦丁国家公园是台湾第一座国家公园,同时也是极富盛名的观光景点。屏东县产业结构上偏重农、渔业,但近年来大力推动观光产业,黑珍珠莲雾及黑鲔鱼已成为屏东县最具代表性的特产。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屏东县 下辖地区: 屏东市、潮州镇、东港镇、恒春镇、三地门乡、雾台乡、玛家乡、九如乡、里港乡、高树乡、盐埔乡、长治乡、麟洛乡、竹田乡、内埔乡、万丹乡、泰武乡、来义乡、万峦乡、嵌顶乡、新埤乡、南州乡、林边乡、琉球乡、佳冬乡、新园乡、枋寮乡、枋山乡、春日乡、狮子乡、车城乡、牡丹乡、满州乡 建立时间: 1950年 面积: 2,775.6003平方公里 人口: 882,601人(2009年8月) 地理位置: 北纬120度36分0秒,东经22度31分0秒 著名景点: 鹅銮鼻灯塔;小琉球 地域名人: 杨登魁;动力火车 机场: 屏东机场;小琉球机场;恒春机场 电话区码: 08

  •   交通

      铁路屏东线:屏东线是指高雄=枋寮间,由台湾铁路管理局经营的铁路干线。

      南回线:南回线(ㄋㄏㄒ)是指枋寮至台东间,由台湾铁路管理局经营的铁路干线,西起屏东线枋寮站,东至台东新站,全长98公里。1980年开始兴建,1991年12月完工通车,自此台湾的环岛铁路系统终于完成。南回铁路工程之艰巨更甚于北回铁路,全线共修筑大、小桥梁158座,隧道35座,总长38,202公尺,最长的中央隧道长达8,070公尺,名列台湾最长铁道隧道十余年之久,直至2003年北回线新观音隧道(长10,307公尺)启用后才屈于第二。

      恒春线:计划中,在屏东县兴建之铁路支线,自内狮车站与南回线分歧后通往恒春;其目的为纾解垦丁国家公园长期以来的连外交通压力,目前已完成选线规画及设计。

      海生馆线:计划中,恒春线的支线,自车城车站分歧,其目的为解决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的联外交通需求。目前与恒春线均已完成选线规画及设计,只要经费允许即可动工。

      东港线:废止线,自镇安车站分歧。于1991年停止客运业务后,仍留有军事运输功能,直到2002年正式废止。

      公路国道:国道三号 (福高)

      九如交流道

      长治交流道

      麟洛交流道

      竹田收费站

      竹田系统交流道(连接台88线)

      崁顶交流道

      南州交流道

      林边端

      大鹏湾端

      已经计划由竹田、南州延伸至枋山乡枫港,

      以衔接南回公路及连络垦丁国家公园。

      省道:

      台1线:纵贯公路;经:屏东市,终:枋山乡枫港(接)

      台3线:经:里港乡,终:屏东市(接台1线)

      台9线:南回公路,经:狮子乡,终:枋山乡枫港(接)

      台17线:滨海公路,经:新园乡,终:枋寮乡水底寮(接)

      台22线:旗楠公路,经:里港乡,终:高树乡(接)

      台24线:通至雾台,起:屏东市,终:雾台乡阿礼

      台26线:通至佳乐水,起:枋山乡枫港,经:牡丹乡(接)

      台27线:经:三地门乡,终:东港镇(接)

      台88线:东西向快速公路,经:万丹乡,终:竹田乡(经屏85线接)

      航空屏东机场:正式名称屏东航空站,或称屏北机场,位于台湾屏东县屏东市,民用部分是屏东航空站,军用部分为空军屏东基地,为一军民合用之机场。因与高雄小港机场过近而生意不佳。

      恒春机场:正式名称恒春航空站,或以地名俗称五里亭机场,为位于台湾屏东县恒春镇之机场,以飞行国内航线为主。因为落山风问题常常关闭。

      小琉球机场:正式名称小琉球航空站,位于屏东县琉球乡,现已废止。仅留数个直升机停机坪、风向球及一栋废弃的航站。

      水路交通东琉线交通船:往返屏东县东港镇、琉球乡的交通船航线,目前有两家分别为公营、民营的交通船公司负责此航线,东港、琉球乡民称公营交通船为“公船”,民营则不明。

  •   区划沿革

      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其中:屏东市管辖区域:东为屏东市北区海丰,位于东经120°31′20″;西为南区头前溪,位于东经120°26′23″;南为南区大湖,位于北纬22°37′0″;北为北区海丰,位于北纬22°42′39″。本市四周东邻长兴、麟洛二乡,西及西北以下淡水溪与高雄县大寮、大树为界,南接万丹乡,北邻九块乡。面积为214.0570平方千米,人口58105人。管辖东、中、南、北四区。市政府设于屏东市中区。

      1946年4月,将高雄县屏东区的长兴、九块二乡,及盐埔乡的下仓村划归屏东市,改为长兴区、九如区;高雄县东港区的万丹乡划归屏东市,改为万丹区。1946年5月6日,屏东区(当时属高雄县)驻地由屏东市迁往里港乡。1950年3月24日,新园乡(当时属高雄县)分出崁顶乡。1950年10月1日,长兴乡改称为长治乡,九块乡改称为九如乡。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高雄县合屏东市,分为高雄、屏东二县。屏东县辖屏东市及潮州、屏东、东港、恒春4区,计1市(7区)27乡镇,433553人,2775.6003平方千米。县政府设于屏东市。屏东县:管辖屏东市及潮州、东港、恒春3镇,暨万丹、九如、长治、里港、盐埔、高树、万峦、内埔、竹田、新埤、枋寮、新园、崁顶、林边、佳冬、琉球、车城、满州、枋山、三地、雾台、玛家、泰武、来义、春日、狮子、牡丹等27乡。本县东为雾台乡雄峰山顶,位于东经120°54′39″;西为琉球乡琉球屿西端,位于东经120°20′15″;南为恒春镇七星岩南端,位于北纬21°45′25″;北为高树乡旧寮北端,位于北纬22°53′45″。本县以中央山脉与台东县为界,西临台湾海峡,南毗巴士海峡,北接高屏溪上溪与台东县为界。附属岛屿有:小琉球屿及七星岩。

      1951年3月,由林边乡分设溪州乡;4月,由长治乡分设麟洛乡。1956年5月1日,溪州乡更名为南州乡。1992年5月1日,三地乡更名为三地门乡。

  •   历史情况

      屏东县与高雄县,在明郑时期属于万年州,清治时期则称为凤山县。屏东县开发甚晚,早期是罪人流放的地带。最初,只有今日车城附近的统埔村与保力村,在1664年因郑经大力推行屯田之制,而有少许士兵及广东客家族民扬、张、郑、古等四姓人家前来拓垦。

      县内最大都市屏东市旧名阿猴、阿缑,原本为一平埔族聚落,因在半屏山之东,日治时期改称屏东。约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始有汉人在附近建立村落并进行开垦,第一批汉人拓荒者是福建海澄县民,凤山县置下淡水巡检分署于此,雍正十二年(1734年)屏东平原大部分开垦完成;乾隆二十九年(西元1764年),屏东市由村落发展为粗具亲模的市街;道光十六年(1836年),官民合力廷筑城垒,共有东西南北四城门,至此屏东市街建筑全部完成。

  •   地理气候

      屏东县面积大约有二千七百多平方公里,极东为雾台乡雄峰山顶,极西为琉球屿西端,极南为恒春镇七星岩南端,最北为高树乡旧寮北端,而东边以中央山脉与台东县为界,西边濒临台湾海峡,北接高屏溪上游和高雄为界。

      经纬度:北纬120度36分0秒,东经22度31分0秒;东西宽度:56公里(含小琉球);南北长度:110公里;总面积 2,775.6003平方公里;海拔高程最高:3,092公尺(北大武山)。

      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平均温度:年平均温:25.0℃

      最高月均温:28.3℃

      最低月均温:20.6℃

  •   基本概况

      屏东县2台湾省重要制糖县。位于台湾本岛南部,西北界高雄县,东界台东县。海岸线西起高屏溪口,东至恒春半岛东北岸。面积2775平方公里,人口89.33万。县府驻屏东市。17世纪后期粤、闽移民先后入垦,至18世纪初,北至旗山,南至枋寮,农业已盛,屏东市成为南部农产一大集散中心。清光绪元年(1875)设下淡水县丞。日本侵台后,几度改制,1933年称屏东市,隶高雄州。台湾光复后,1950年设县。

      县境平原气候暖热,年均温达24.5℃,雨量丰沛,年均降水超过2000毫米,惟9月~翌年4月少雨。平原区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水稻、甘蔗、香蕉、凤梨等生产甚盛,亦产椰子、槟榔、琼麻等。屏东市和东港镇为重要制糖基地,东港亦为重要渔港。近年屏东市工业已有较大发展。铁路西通高雄市,南下经林边至枋寮,支线通东港。1991年南回铁路建成通车后,屏东成为台湾环岛铁路运输必经之地。公路东逾中央山脉通台东。台湾南回铁路计划将循此向东,与东部铁路系统相接。自屏东市南下,公路循海岸至恒春、鹅銮鼻;绕东岸北上可抵台东;自西岸枫港亦有公路循河谷跨越山地与东部海岸公路相接。

      屏东平原以东,山地起伏,南尽于恒春半岛的南湾,其间多为山地高山族分布区。全县共有8个山地乡,为台湾山地乡最多的县。1874年以反抗日本武装侵略闻名的牡丹村及石门古战场,即在恒春以北的四重溪流域。石门下游有四重溪温泉,南湾之东有垦丁公园、鹅銮鼻灯塔以及东海岸的佳乐水等,皆为台湾南部著名游览胜地。县辖琉球屿距东港西南约3海里,面积在7平方公里,自东港有机帆船联系。

      该县是本省主要农业区之一。稻米产量居全省第二,香蕉产量占全省一半,菠萝产量超过全省五分之一,西瓜也颇负盛名。特产有槟榔、木瓜糖、椰子等。本县工商业发展较为缓慢。除拥有较大规模的屏东糖厂外,还有合板、木材加工、罐头食品、橡胶制品等工业。该县的畜牧与水产为台湾南部县市之冠。渔业产量跃居全省渔港第二位,被列为本省一等渔港。

      著名风景区有垦丁国家公园、琉球屿以及四重溪、恒春古城门、万金天主教堂及兴建中的山地文化园区等。

      屏东县3

      屏东开发甚早,早期有鲁凯、排湾及西拉雅等原住民族居住在此,接着又有闽、客移民前来拓垦,在不同时期留下了不同的足迹:佳冬萧宅、屏东孔庙、万金天主堂、旧好茶部落、恒春古城、鹅銮鼻灯塔等,皆是著名的古迹。目前,闽南人多分布在平原地带,万峦、佳冬、内埔等地为客家人聚集区,原住民则多分布在东侧的山区。亲走一遭雾台、三地门,欣赏原住民擅长的手工艺,或深入内埔、万峦体会客家风情,或直驱东港、小琉球来趟水乡之旅,都是不错的旅游选择。

      东部山区蕴藏着许多山林、瀑布美景,尤其林边溪上游的来义乡,更有"瀑布之乡"美称。座落在恒春半岛东侧的牡丹、旭海,则以亮丽的草原和辽阔的海景,崭露头角。

      境内结合自然生态与观光游览首推垦丁公园,除了拥有珍贵的生态资源外,耀眼的阳光、碧绿的海洋,令北部人羡慕不已;绵延的沙滩、五彩的珊瑚礁,更洋溢着南太平洋岛屿般的慵懒气氛。加上每年10月于满州、社顶过境的赤腹鹰、灰面鹫,或冬春二季避寒于龙銮潭的雁鸭,让垦丁更成了名闻遐迩的观鸟圣地。

  •   大专院校

    学校名称 现任校长创校时间 升格时间校地(公顷)学校地址国立屏东教育大学刘庆中1940年2005年 23.68屏东县屏东市民生路4-18号 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古源光1924年1997年285屏东县内埔乡老埤村学府路1号 私立大仁科技大学欧善惠1964年2005年15.14屏东县盐埔乡新二村维新路20号国立屏东商业技术学院颜火龙1991年1998年15.11屏东县屏东市民生东路51号私立永达技术学院饶达钦1967年1999年7.80 屏东县麟洛乡麟蹄村中山路316号私立美和技术学院刘显达1966年2000年 5.29 屏东县内埔乡美和村屏光路23号 私立高凤技术学院余政光2004年15.66屏东县长治乡复兴村新兴路38号 慈惠医护管理专科学校黄崇智1964年2000年19.61 屏东县南州乡三民路367号
  •   旅游资源

      鹅銮鼻灯塔

      屏东县4鹅銮鼻半岛位于台湾的最南端,地势东陡西缓,沿岸布满珊瑚礁。“鹅銮”一词为排湾族语,有“帆船”之意;鹅銮鼻的地标为鹅銮鼻灯塔,也是台湾尾的代表。灯塔塔身全白,呈圆柱形,高18公尺,周长110公尺,分4层,光力可达20海里之远,强度几为亚洲灯塔之冠,有“东亚之光”的美誉。

      公园位在灯塔右后方的海岸边,占地59公顷,是以珊瑚礁石灰岩地形为主的风景区,有一条赏景路线贯穿好汉石、妙妙洞、沧海亭、迎宾亭、猎猪石、相逢谷、古洞、虬榕、非非洞等18处胜景。而白色的“台湾最南点”意象标志,侧看象拇指,清楚的标示出地球上台湾最南点的所在位置。

      巴士海峡和太平洋的滔滔白浪经年在此澎湃交锋,而鹅銮鼻灯塔耸立海岸边,始终静默护卫着台湾的最南线。

      南湾

      距恒春约4公里的南湾,如今是垦丁水上新潮活动的大本营。从恒春沿屏鹅公路南下,经过核三厂大门前的一个缓坡后,眼前豁然开朗,宽40余公尺、绵延达600公尺的细白沙滩,以优美的孤度,迤逦在眼前,衬着蓝澄的海天,是垦丁最著名的代表景观之一。

      南湾海岸平坦、波浪适中,不论在海域游泳、滑水、驾帆船,或在沙滩上打排球,漫步、日光浴,均十分适合;每逢台风过后,波浪较高时,可又见到许多好手,踩着冲浪板驭浪而行。海湾两侧的珊瑚礁区,地形极富变化,盛产热带鱼、贝类、海百合等生物,景观非常丰富;南湾还成立了规模庞大的“人工鱼礁区”,更吸引着潜水爱好者前来;而业者新近自日本引进的“海底漫步”,更可让不会游泳的旱鸭子,在毫发不湿的情形下,一览海底世界的奥妙。

      屏东县5

      南仁湖保护区

      南仁山位在垦丁公园东北部,泛指八瑶溪以南、港口溪以北的5000余公顷山区,受到特殊季风及雨量季节性分布的景响,孕育着非常丰富的生态景观,囊括了1200余种高等植物、129种蝴蝶、近百种的鸟类及多种哺乳、爬虫动物;而南仁湖座落其中,声名在外。

      南仁湖主要是由路口的宜兰潭、中央水域和独立的南仁湖所组成,前二者为人工湖泊,所以真正的南仁湖仅为单一湖泊。最早的南仁湖原是沼泽一片,当地居民引湖水灌溉,筑渠放水、建挡水堤,长久下来使得沼区汇集了附近山头的雨水和山泉,形成狭长的水埤,而成今日的南仁湖。

      沿着步道而行,不仅风光清丽,同时亦是生态观察的最佳地点:对照着解说牌,可认识到榄仁舅、倒卵叶楠、恒春杨梅、印度栲等稀有植物,一路行来,竹鸡在林下偶现行踪、小弯嘴画眉也婉转轻唱,不进还可欣赏到蝶群翩翩的舞姿。

      南仁湖畔则以水生植物为主,萤兰、水毛花、野荸荠、银莲花等都是主要而常见的。放眼远眺,湖的周围环覆着低矮的热带雨林,还有一大片平坦的青草地。草地上的候鸟观测站,是观察到各种候鸟生态的最佳地点,冬季时,这里更是小水鸭、绿头鸭、大白鹭、苍鹭渡冬的好所在。

      小琉球风光

      小琉球位在主屏溪口之南,东港西南约15公里处,是台湾附近唯一的珊瑚礁岛屿,整个岛屿北宽南狭,周围12公里,面积约6.8平方公里,地势略向东北缓斜。从高屏溪口远望,小琉球似一平扁的盘子,接近时,才发觉近岸处尽是高耸的海崖,礁岩在海浪的侵蚀下,峥嵘嶙峋,只有少数地区才有小面积的沙滩。

      靠海吃海,海洋不仅是小琉球居民最重要的生计来源,亦是岛上观光最大的本钱。小琉球被裙礁环绕,海岸线上几乎处处是美景,其中美人洞、乌鬼洞是岛上两大风景区,皆以奇岸怪礁著称;碧波之下浅海处,丛生着一叶叶美丽的珊瑚,色泽瑰奇的热带鱼梭巡其中,加上海星、海胆、贝壳、夜光螺……,热闹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只要简单的装备,就可一亲海底世界的芳泽。

      面对变幻难卜的海洋,讨海维生的小琉球人对于超自然力量也有一份出乎寻常的敬虔。小小的岛屿上林立着众多庙宇,其中以灵山寺、三隆宫、碧云寺最为知名;而三隆宫3年一科的王船祭,更是岛上最重要的祭典。

      前来小琉球旅游,行程上以两天一夜为佳,除了环岛一周,参访各景点外,不妨安排个半天时间,乘坐拖曳伞、香蕉船,或进行体验潜水,以海陆空的立体玩法,亲体小琉球多采多姿的世界。

      来到素有“海上乐园”之称的小琉球,千万别错过一览海洋世界的大好机会。小琉球是台湾所属岛屿中唯一的一座珊瑚岛,除了沿岸各色奇岸怪石令人叹为观止之外,海底世界更教人大开眼界。珊瑚随海潮款摆生姿,群礁间孕育聚集着各式鱼类,五彩斑斓的鱼群在水中轻盈梭游,舞姿一流的水母正跳着水中芭蕾,还有龙虾、海葵、法螺、夜光螺,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龙虾洞、美人洞一带的澄澈海域,以及白沙尾东南海滨,是小琉球最适合潜水的海域,但前二者海流较急,并不适合初学者。圣弘娱乐渔业有限公司提供包含潜水、浮潜在内的各项水上娱乐活动。此外,亦可在白沙码头搭乘“海底观光潜水船”,透过透明船舱,一窥神秘的海底世界。

      花瓶岩

      东港开来的船驶进白沙港前,远远就可看到矗立滩边、高约9公尺的花瓶岩,俨然是小琉球的守护神。花瓶岩是块上宽下削的珊瑚石灰岩,因长期受海水冲蚀,形成今天头大脚细的外观;岩顶上还长有青青草木,远看就像插了花草的花瓶,也有人称它“毛菰岩”。

      美人洞

      相传有位苏州美女,因海难漂来小琉球,独居在此洞内,后人便称此地为美人洞。洞内奇石陈列、花草丛生,洞外碧波万顷;风景区分海滨与山坡两个游憩地带,共有12景:曲径通幽、天外天、蝙蝠洞、情人坪、仙人洞、仙人泉、望海亭、海上乐园、怡然园、迷人阵、一线天和榕岩谷,多以珊瑚礁海岸景观为主。

      乌鬼洞

      屏东县6

      为一天然洞穴,因传说早年有矮黑人居住而是名,惟后遭英军屠杀殆尽;其人种究属传说中的台湾矮黑人,抑为荷兰据台期间引进的南洋黑奴,仍众说纷纭。入口的礁岩上有百年老榕树,盘根错节,区内有甘泉、碧波亭、怡桥、洌池等胜景。走入洞穴,恍如走进迷宫阵,曲折幽暗、深不可测,据说有侧洞可直通灵山寺。

      恒春古聚落风情

      恒春半岛早在清朝时期即因农渔业的发展,而于今日恒春、车城沿海及满州等地产生不少聚落,交通的不便及其特殊的地理、气候因素,使得半岛上的村舍所呈现出的风貌,大异于台湾各地常见的闽式建筑,反因渔事上的往来,而与澎湖的传统建筑相近,加上当地居民特殊的生活习性,间或受日据时期仿欧风格的影响,在台湾地区自成一格。

      半岛上的建筑深受生活机能影响,基本形式概以供奉祖宗牌位的神明间为中心,向左右延伸成正身,形成所谓的“一条龙”。一条龙式的屋舍沿着主要街道毗邻排列,呈带状发展,是恒春、车城沿海聚落常见的景观;后因家丁繁衍而增建护龙,再形成“辘轳把”或三合院的形式。然不论何种型制,此地的民宅普遍有宽敞的前埕,除了作为农渔时的工作场所外,亦是孩童嬉戏、家人休憩及联络邻里的重要场所。

      随着村落的发展,新的屋舍层叠错落在主街道后方,各住户间有巷道相连,并圈造出大小不一的公共空间,这些空间由于阻挡了强风,且因接邻各住家而成了闲话家常、联络感情的地方。对造访的游客而言,这也成了走访古聚落风情的最佳漫步途径,目前在恒春万里桐一带仍保留相当完整,走进巷弄间,恒春半岛的强风炽日顿时隔绝于外,另有一番悠闲感受。

      恒春半岛每逢秋冬便会吹起强大的落山风,因此建筑上也可看到不少防风措施,形成恒春古厝的重要特徵。例如,屋舍正面多砌有内外两堵外墙,兼具防风隔热的功用;为防强风掀顶,此地的出詹短而窄,并多于其上砌一短墙,称为“女儿墙”;“兔耳”的设计,则是为了悬挂木板,提供门窗又一层的保护;此外,屋顶、墙体也因防风而砌得厚实牢靠,虽看不到飞詹走壁之精美,却另有一番朴实的风味。

      目前恒春半岛上保存较完整的古聚落,以恒春镇的万里桐和大光最具代表,而万里桐韩宅、大光吴宅、白砂陈宅,以及车城乡的射寮清河堂、后湾许宅和满州乡的尤宅等,是其中最值得探访的古宅。

  •   民俗风情

      屏东县7“鲁凯族圣地”雾台乡,地处中央山脉南端的大武山区,海拔高度在1000公尺左右,由于位处山林深处,年均温约摄氏17~18度,即使盛夏亦凉爽宜人,而境内峰峦叠起,长年白雾缭绕,景色迷人。

      百合盛开的民族

      山芋和小米是鲁凯人的主食,而象徵着纯洁与坚忍不拔的百合花,常可见于当地住家庭院或路旁,是鲁凯族人的族花;夏秋时节,高山绝壁上装点着朵朵红色的高山杜鹃,更添高山聚落之美。

      鲁凯族与排湾族的传统颇为神似,两个部族均以严明的社会阶级、精致的工艺传统著称。

      鲁凯族的文化特色

      鲁凯文化以刺绣和木刻艺术见长,人物、脸谱及百步蛇图案是木雕中常见的题材,百步蛇是贵族特有的纹饰,将百步蛇图案应用在住屋的木雕、身体的刺青、陶壶的纹饰及服饰的刺绣上,是身份的表徵。鲁凯的传统服饰编织精细,彩珠、贝壳、银饰、针绣构成繁复的图案、色彩鲜艳,充分体现鲁凯族人的优秀的工艺技巧和创作才华。

      台湾原住民文化园区 屏东县8

      台湾原住民文化园区位于玛家乡与三地门交界之隘寮溪南岸,整座园区宛如散处山林的户外原住民博物馆,除了展出解说台湾九族的建筑精神、衣饰工艺、生活型态等文化传统外,更由于周遭山林优美、溪谷景致壮阔,从1987年正式开园以来,便成为三地门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文化园区海拔在145~220公尺之间,占地82.65公顷,主要展现泰雅、赛夏、布农、邹、鲁凯、卑南、排湾、阿美及雅美等九族聚落的生活原貌,主要设施分成综合建筑、特殊展示、传统聚落建筑三大部分,又划分为4个参观区:迎宾区、塔玛路湾区、娜麓湾区和富谷湾区。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