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中央山脉

中央山脉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中央山脉纵贯台湾岛,长约320公里(199哩),宽约80公里(50哩),有62座山峰高度在3,000公尺(9,850呎)以上,其中22座超过3,500公尺(10,480呎),最高峰为玉山,海拔3,952公尺(12,966呎)。该山脉主要由片岩、石英岩和片麻岩所构成,东边为台东裂谷骤然截断,西边则降为较缓之山地後,逐渐没入西岸的肥沃平原。

  •   北段

      中央山脉自七星岭后,大白山是第一座超过1000米的有名山峰(1369米),三星山则是第一座高度超过2000米的有名山峰(2352米),此后高度即均在2000米以上,南湖大山北缘的巴都诺服山首度超过3000米(3167米),此后进入高山地区,为健行方便,自南湖北山起至中央尖山这段,被称为北一段,中央尖山迄甘著峰间之棱线,因地形破碎,更称“死亡棱线”之称呼。从甘薯峰迄中横间,则被称为北二段。

      因为中横宜兰支线的开通,沿线的山峰易于攀登,因此合欢群峰(合欢山主峰、北合欢山、西合欢山、合欢山东峰、合欢尖山、石门山)并未列入“段”中。从奇莱连峰山的起登点松雪楼开始,经奇莱主山北峰、奇莱主山、奇莱南峰、南华山、能高山、能高山南峰、光头山、白石山、安东军山以迄低于3000米的摩即山、草山、卡社大山,被称为北三段,但又因为此段太长,故岳界复将其细分为“奇莱连峰”、“能高安东军”。

  •   南段

      中央山脉主脊在安东军山以南陷落,一直到丹大山才又上升到3000米以上,并在秀姑峦山、马博拉斯山区形成中央山脉最高峰汇集,与玉山山脉争锋的场面,从丹大林道以南,迄八通关越岭道间,被称为南三段,此段自“三”算起,是因为中华山协在办大会师时,是以南北两方向向位居中央的七彩湖会师之故。

      八通关越岭路在大水窟池以下,到南部横贯公路之间,被称为南二段,自南横以南,迄卑南主山间,则为南一段。

      卑南主山至北大武山间,高度低于3000米,棱线宽广、低平,淤积成许多湖沼,如万山神池、蓝湖、大鬼湖、遥拜池、红鬼湖与小鬼湖,这段又称为南南段。

  •   地质构造

      中央山脉2中央山脉是因海岸山脉推挤而隆起,现今中央山脉约以每年1公分的速度在成长,同时隆起区域也受到快速的侵蚀作用,导致山脉高度的降低。但隆升高度仍大于山脉被剥蚀降低的高度,所以中央山脉大约还每年以0.5公分的速度在向上成长。

      长期以来,持续进行的山脉剥蚀作用,将原来覆盖在中央山脉的沉积岩与低度变质岩侵蚀消失,约在距今50万年时,中央山脉才陆陆续续出露今日常见的片岩,大理岩,片麻岩等属于中-高度变质的变质岩。

      中央山脉其实是由两条地质特性完全不同的山脉所构成,西侧的山脉称为雪山山脉,出露的岩石以板岩与变质砂岩为主,台湾最高的玉山就属于雪山山脉;东侧称为脊梁山脉,高耸突起的山脉好像台湾岛背脊,台湾岛最古老的岩层就出现在脊梁山脉。

      中央山脉从北部的龙洞岬向南延伸至恒春半岛,地形呈南北狭长的山脉,山峰高度大都在三千公尺以上,最高的山峰大都位在中央山脉的中段,著名的东亚第一高峰玉山海拔高度为3950公尺。从山脉高度变化可以推论台湾中部应该是目前板块挤压力量最大的地区。从空中鸟瞰中央山脉,深邃的峡谷与陡峭笔直的山脊,树枝状河流侵蚀切割着山脉,山脉的成长与侵蚀本就是大地千万年成长中必定经历的过程。

  •   百岳名峰

      中央山脉3中央山脉高峰连绵,台湾百岳有许多名峰位于中央山脉之中。根据统计,中央山脉中的台湾百岳名峰总计有六十九座,3000米以上的高山,也达一百八十一座,总数是台湾五大山脉之冠。有:

      秀姑峦山(3825米)

      马博拉斯山(3785米)

      南湖大山(3742米)

      中央尖山(3705米)

      关山(3668米)

      奇莱主山北峰(3607米)

      向阳山(3602米)

      奇莱主山(3560米)

      三叉山(3496米)

      合欢山(3416米)

      丹大山(3325米)

      能高山(3262米)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