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台湾省省长

台湾省省长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台湾省省长是中国国民党以及台湾当局曾设置的职位。 其变革及废止的历程如下: 1945年8月3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颁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9月1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在重庆成立临时办公处;9月20日,正式公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10月2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开始在台湾运作。1947年4月22日,行政院会议决议撤销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1967年7月1日,台北市升格为“直辖市”;1979年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 台湾省 简称 台 行政区类别 省 省会 中兴新村 其他大型城市 台中市、台南市 省主席 蔡勋雄(“政务委员”兼任) 总面积 3.60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 18,576,518人(2006年2月) 人口密度 522人/平方公里 台湾省是中国下设的一个行政区,涵盖范围包括了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列岛(目前由日本实际控制)及其附属岛屿。 台湾省下设台北县、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县、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台南县、高雄县、屏东县、宜兰县、花莲县、台东县、澎湖县16县和基隆市、新竹市、台中市、嘉义市、台南市五省辖市。虽然台北市与高雄市也位于台湾境内,但两市均为“直辖市”,并不隶属台湾省。 省主席是台湾省的最高行政首长,在1991年以前一直负责台湾省内事务(台北市与高雄市除外),由台湾当局政府任命。1994年,首次举行台湾省省长直接民选,由宋楚瑜当选。不过1997年“中华民国宪法”修正后,台湾省政府被虚级化(精省或称冻省),台湾省改由当局“行政院”直接管理。虽然依官方说法,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整合政府组织,提升行政资源的运用,可不少人士认为此举是时任“总统”的李登辉削减宋楚瑜政治实力的手段之一。也有观点认为,冻省是因为“宪法”增修条文的相关规定,台湾省的组织被大量精简,功能也大幅萎缩。宋楚瑜因为冻省的缘故,省长任期届满后便无公职,同时省长废除,改列省主席,由台湾地区领导人指派。 2006年1月24日,新任“行政院长”苏贞昌宣布不再任命台湾省府主席、副主席、及省府委员,将继续向废省、政府架构精简化的方向努力。

  •   政府首长

      行政长官时期陈仪(1945年8月29日–1947年4月22日)

      (1945年10月25日行政长官公署正式运作)

      (1947年4月22日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省政府)

      省主席时期魏道明(1947年5月16日–1949年1月5日)

      陈诚(1949年1月5日–1949年12月21日)

      吴国桢(1949年12月21日–1953年4月16日)

      俞鸿钧(1953年4月16日–1954年6月7日)

      严家淦(1954年6月7日–1957年8月16日)

      周至柔(1957年8月16日–1962年12月1日)

      黄杰(1962年12月1日–1969年7月5日)

      陈大庆(1969年7月5日–1972年6月6日)

      谢东闵(1972年6月6日–1978年5月20日)

      林洋港(1978年6月12日–1981年12月5日)

      李登辉(1981年12月5日–1984年5月20日)

      邱创焕(1984年6月9日–1990年6月16日)

      连战(1990年6月16日–1993年2月25日)

      宋楚瑜(1993年3月20日–1994年12月20日)

      省长时期宋楚瑜(1994年12月20日–1998年12月21日)

      省主席时期赵守博(1998年12月21日–2000年5月20日)

      张博雅(2000年5月20日–2002年2月1日)

      范光群(2002年2月1日–2004年10月13日)

      林光华(2004年10月13日–2006年1月25日)

      郑培富(代理)(2006年1月25日-2007年12月7日;“行政院”授权省政府秘书长代理)

      林锡耀(2007年12月21日-2008年5月20日;以“政务委员”兼任)

      蔡勋雄(2008年5月20日-2009年9月10日;以“政务委员”兼任)

      张进福(2009年9月10日-2010年2月26日;以“政务委员”兼任)

      林政则(2010年2月26日-;以“政务委员”兼任)

  •   概况

      台湾省省长是中国国民党以及台湾当局曾设置的职位。

      其变革及废止的历程如下:

      1945年8月31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颁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9月1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在重庆成立临时办公处;9月20日,正式公布《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10月25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开始在台湾运作。1947年4月22日,行政院会议决议撤销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1967年7月1日,台北市升格为“直辖市”;1979年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2010年12月25日,高雄县与高雄市、台中县与台中市、台南县与台南市合并改制为【直辖市】,台北县改名新北市,成为直辖市。2014年12月25日,桃园县成为【直辖市】。

      台湾省下设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屏东县、宜兰县、花莲县、台东县、澎湖县12县和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三省辖市,虽然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与高雄市也位于台湾境内,但五市均为“直辖市”,并不隶属台湾省。2014年12月25日,桃园县升格为“直辖市”,不再隶属台湾省。

      台湾省之建省历史,可追溯至清朝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成立的福建台湾省。中华民国台湾省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设立时,其范围包含了台湾全岛及离岛与澎湖列岛,当时台湾本岛并无任何直辖市。1967年,台北市脱离台湾省,升格为直辖市;1979年,高雄市亦脱离台湾省,升格为直辖市。1998年起,台湾省政府因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而成为中央政府(行政院)的派出机关,正式冻省(虚级化)。

      1994年,首次举行台湾省省长直接民选,由宋楚瑜当选。不过1997年“中华民国宪法”修正后,台湾省政府被虚级化(精省或称冻省),台湾省改由当局“行政院”直接管理。虽然依官方说法,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整合政府组织,提升行政资源的运用,可不少人士认为此举是时任“总统”的李登辉削减宋楚瑜政治实力的手段之一。也有观点认为,冻省是因为“宪法”增修条文的相关规定,台湾省的组织被大量精简,功能也大幅萎缩。宋楚瑜因为冻省的缘故,省长任期届满后便无公职,同时省长废除,改列省主席,由台湾地区领导人指派。

      2006年1月24日,新任“行政院长”苏贞昌宣布不再任命台湾省府主席、副主席、及省府委员,将继续向废省、政府架构精简化的方向努力。

  •   省会

      蒋介石失败逃台后,台湾省省会都临时设在台北市。为防范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轰炸台北而瘫痪中枢,于1956年着手疏迁计划,规划将中国台湾政府、国民议会与故宫迁移至台中县雾峰乡坑口村,兴建办公及宿舍群,做为战时指挥中枢,并命名为光复新村。因土地征收作业未赶上中央疏迁的期限,政府改在南投县虎山山麓营盘口庄建设,于“民国”四十六年(1957年)建造完成,占地约200公顷,命名为中兴新村。同年6月30日,省府正式疏迁至中兴新村。

      中兴新村是由美国援助拨款,借镜英国“花园城市”概念,是规划完善的办公与住宅合一的田园式行政社区。中兴新村也是台湾第一个将污水与雨水采分离下水道设计的社区。中兴新村的营盘口部份,由北至南称为“光辉”、“光华”、“光荣”、“光明”,营盘口以北称为“营北”,合称“中兴五里”。地标性建筑是中兴会堂,为一栋二层巴洛克式建筑物,于1959年启用,是省府集会及接待外宾、元首之场所。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