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汶河

汶河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山东省内的重要水系 用汶河做名字的河流主要有“汶河水系”汇汶河、瀛汶河、牟汶河、柴汶河 上面是汶河的主要支流 统称为大汶河,此外还有临沂的汶河、和主要流经潍坊安丘的汶河 以上汶河古代均各自成为“汶水”比较出名的是汶河水系 (安丘)汶河,古称汶水,系潍河主要支流,源出临朐县沂山东麓百丈崖瀑布之桑泉,因桑泉水俗称汶水故名汶河。全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约1900.8平方公里,经临朐、昌乐两县流入安丘市境,主要流域在安丘境内,从大盛镇西山北头村北入市境,从西南向东北流经大盛、红沙沟、凌河、关王、兴安街办、刘家尧、贾戈街办、赵戈、黄旗堡等镇街办,至黄旗堡镇东北角夹河套村东北注入潍河。安丘境内,汶河干流长约80公里,支流二十余条,有大盛河、鲤龙河、温泉河、凌河、小汶河、墨溪河等主要支流,流域面积约1076平方公里。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汶河 别名: 汶水 所在洲: 亚洲 流经区域: 山东 流域面积: 1076 地理位置: 临朐县 长度: 110 源头: 临朐县沂山东麓百丈崖瀑布之桑泉 主要支流: 大盛河、鲤龙河、温泉河 所在地: 临沂 地址: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类别: 漂流 开放时间: 08:00-18:00

  •    文化(此处主要介绍潍河流域的汶河 安丘汶河)

      (安丘)汶河是一条文化河,溯源悠久。明成化年间安丘知县陈文伟编撰的“安丘八景”,“汶水澄清,牟山拥翠,印台月色,牛沐钟声,碧沼龙潜,书院挹秀,清泉吐珠,德里流芳”。其中三景与汶河有关,“汶水澄清”,汶河两岸沙多土少,水清沙黄,汶水百回千折,清澈见底,疏雨过时潮不起,和风吹处浪为生,旧时在祈嗣崖(赵戈镇庵顶村北)观汶水,有一种纤尘不染的自然美,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陈文伟诗曰:“汶水澄清绝点埃。”“牟山拥翠”,牟山位于市区西南7公里处的汶河南岸,海拔173米,山不高,山上也无陡崖峭壁和丛林古树,唯有遍生的野草和青苔。山体突露,虽不高却别有洞天。每当朝阳初升,紫云散开,牟山峰峦便从朦胧中翩翩而出,裹翠点金,溢彩流光;每当夕阳下山,在城内最高处遥望牟山顶,仍然是“苍苍横翠微”的景象;雨过天晴之日,再望牟山,山水相依,草木苒苒碧绿,宛若翡翠高堆。陈文伟诗曰:“牟山拥翠夕阳开”。“牛沐钟声”,旧时在安丘城东门楼上悬挂一巨钟,高约7尺,相传与城西40公里外的牛沐寺的另一巨钟为同炉铸造,声气相通。传说在牛沐寺铸钟时,初铸不成,主事和尚外出化缘,骗去了一家两小孩才铸成了两口姐妹钟。钟铸成后,一口留在了牛沐寺,一口发大水时顺汶河冲到县城,被挂到城楼上。清晨每当牛沐寺的和尚撞钟时,县城东门的巨钟便嗡嗡作响;安丘撞钟时在牛沐寺会听到同样的声音,两钟遥相共鸣,余音袅袅。传说无据,但遥相共鸣是有科学道理的。陈文伟诗曰:“牛沐钟声隐隐来”。

      汶河流域涌现出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如五代后梁名将刘,汉代名儒大家管宁、邴原、孙嵩及王修等;又如安丘名门望族安泰刘氏家族,一门八进士,阁老刘正宗权倾朝野,抗英名将刘耀椿,百姓呼之“刘青天”,理学名儒刘源渌,著述流芳;再如文字书画家张贞父子,修志世家马文伟家族,兄弟英才曹氏兄弟等等,皆史书有传,见诸报端。沿河一带有着众多美妙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大盛牛沐寺的传说,红沙沟九曲鸳鸯河的传说,管宁故里“割席”、“挥金坡”的传说,凌河董家庄汉墓主人孙嵩与赵岐的传说,兴安街办“卧牛石”的传说,关王慈母埠、王八、黑牛冢的传说,黄旗堡逄王冢及九女坟的传说……文化名人推动安丘文化的发展,众多民间传说构筑安丘民间文学的艺术宝库。

      汶河5

  •   介绍

      大汶河,古汶水。发源泰莱山区,汇泰山山脉、蒙山支脉诸水,自东向西流经莱芜、新泰、泰安、肥城、宁阳、汶上、东平等县、市,又经东平湖流入黄河,全长208公里,流域面积8536平方公里。自泰安大汶口至东平县戴村坝为中游,戴村坝以下为下游,现为大清河(另文)。大汶河中游自东平县接山乡鄣城村南入境流经东杨郭庄、西杨郭庄、后口头、前口头、齐村、刘所至戴村坝,长12公里,为东平所辖河段。大汶河属季节性河,流量差异大,防洪流量7000米3/秒,平均年经流量18.83亿米3,每立方米含沙0.53—3.12公斤。

  •   历史

      大汶河,历史上流域及名称多次变迁。北魏时期,汶水是济水的支流。入东平境后,经鄣城西南、桃乡城西(今戴村坝址),过无盐城(今无盐村)南,西南经寿张城(今霍庄)北、安民亭(小安山)南,入济水。北宋时期,梁山泊(古大野泽)以北的济水(北清河)与汶水合流,又名大清河,汶水成为大清河的支流。宋咸平以后,黄河多次溃决。东平城南二汶入济河道淤塞,一绕东平城东,夺漆沟下游北流;一绕城南相会于马家口,全流至清河门入大清河。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开复会通河,引汶济运,宁阳以北筑城坝,以遏入之流;坎河口以南筑戴村坝,以遏入海之路。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夺清入海后,汶河成为黄河下游最末一条大支流。汶之入黄口又北移鱼山。建国后,大汶河自鄣城以东倒沟子埝堤入县境。1958年东平湖水库建成后,汶水漫坝会大清河入东平湖,经陈山口出湖闸入黄河。

      大汶河水流湍急,座湾迎溜险工较多。1884年(清光绪十年),开始在城、石梁等处建丁坝(挑水坝)6座,多以灰土筑成,少数是干砌石。建国前,全河已有护岸工程6处、残缺丁坝10座。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加固杨岚角(今明新村二号坝)、障城、刘家所等丁坝和三角坝,对石梁和桑安口险工做了抛石护坡。1951年岁修加固险工25处。1952年宁阳、肥城、东平3县对险工进行一次较大整修,新建丁坝7座,重修1座,整修加固5座,砌石护岸746米,抛石护岸38米,砌石护基745米,抛石护基43米,共用石2.2万立方米。此后逐年整修、改建、扩建,至1985年底,两岸共完成砌石护岸、护滩长27.7公里。建丁坝35座,建三角坝6座,其中灰土坝2座,砌石坝4座。

  •   景观——汶河“倒流”

      莱芜山区是山东省地势较高的地区,是省内较大河流“大汶河”、“淄河”等的发源地。受地形影响,莱芜大多河流从北、东、南三面流向中部盆地,汇集后向西流出。正与我国多数河流的流向相反,故汶河有“倒流”之说。

      莱芜市境内河流较多,除4%的地区属于黄河流域大汶河水系。牟汶河、嬴汶河是大汶河的主要上源,二者出莱芜市后在泰安东部汇合,形成大汶河主河道,向西注入东平湖,是黄河入海前接纳的最后一条较大支流。

  •   正说汶河源头

      谁是大汶河的真正上源?历史上可谓从说纷纭、答案不一。影响最大的当数《汉书 地理志》的“蠃汶”说。其书记载汶水(即大汶河)、淄水皆出莱芜“原山”。经考正,“原山”是今望鲁山、平州顶等一系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的总称,根据郦道元《水经注》的描写可知,《汉书 地理志》所指的“嬴汶之源”是今天的嵬石河,显然这是不正确的。发源于章丘的蠃汶河比牟汶河长,若只根据“河源唯长”的原则,它应是汶河的正源;但是牟汶河的流域面积、径流量都比嬴汶河大得多,流向也与河流主流相同,所以牟汶河虽比蠃汶河略短些,但综合多种因素考虑,它既是莱芜的第一大河,也称得上是大汶河的真正源头。

      汶河6

  •   经济

      从鄣城至戴村坝,沿河绿树成荫,水草旺盛。河沙是这一带的丰富资源,沿河沙场密布,取河之沙是群众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的重要项目。汶河4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