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台语台罗:Ko-hiông-tshī;美浓客语客拼:Go+ hiungˇ sii),是中国台湾省的直辖市,位于台湾本岛西南部,由原高雄直辖市与台湾省高雄县于2010年12月25日合并而来。市中心位于东经120°19'32",北纬22°37'29"。其辖域东北至中央山脉以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岛、中洲岛,以及东沙群岛。顺时针方向与台南市、嘉义县、南投县、花莲县、台东县、屏东县等县市相邻。面积达294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达277.9万(2013年)。2013年,高雄市共辖38区。2013年,高雄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4.5%,增幅提高2.9%。
中文名: 高雄 外文名: Kaohsiung City 别称: 高市,港都,高 所属地区: 中国 台湾 下辖地区: 苓雅、三民等38个区 面积: 2947平方千米 人口: 277.9万人(2013年) 地理位置: 台湾岛西南部 著名景点: 高雄八景,西子湾风景区,莲池潭,寿山公园,佛光山,旗后灯塔 机场: 高雄国际机场 电话区码: 07 邮编区码: 000800 政府驻地: 高雄市苓雅区四维三路2号 火车站: 台铁高雄车站,高雄捷运高雄车站 行政类别: 台湾“直辖市” 地方方言: 闽南语,客家话 气候条件: 热带季风气候
-
交通
1.铁路
日治初期(1900年代),随著纵贯线南段完工,位于哈玛星与盐埕埔交界处,当时称为“打狗停车场”的旧高雄站成为纵贯线的端点站;屏东线亦于此时期局部通车。1941年,兴建于大港埔一带的新高雄站启用,原本使用的旧高雄站改名为高雄港站;同时并兴建高雄临港线。
高雄市区铁路地下化工程于2006年初正式启动,范围自左营区葆祯路至接近本市与高雄县凤山市交界处的正义路。除了进行中的地下化高雄站新建工程,鼓山站预定恢复客运,以及原本已废止的三块厝站预定复站外,亦计划再增设四个通勤车站(内惟站、美术馆站、民族站、大顺站;以上站名皆为暂定);此外并开始检讨临港线的转型与存废问题。不过,自2003年起辟驶的“嘟嘟火车”至今仍开行于临港在线,并增设新光站简易月台。
2.捷运
高雄是台湾第二个建有捷运系统(MRT,Mass Rapid Transit)的都市。整个高雄捷运系统有高架、地下、平面等模式。目前兴建中的有:红线、橘线。另外还有数条路线(临港轻轨、蓝线、棕线...等)尚在规划中。 3.道路
国道一号(中山高)
楠梓交流道
鼎金系统交流道
高雄交流道
国道十号(高雄支线)
鼎金系统交流道
4.航空
高雄国际机场(小港机场)位于本市南侧的小港区,为国内、国际航线综合机场,运量仅次于中正国际机场。除了有飞往全台各主要机场的航线外,目前亦有飞往东京、首尔、香港、澳门、曼谷、普吉岛、吉隆坡、胡志明市、新加坡、关岛...等19个城市或地区的定期航线。
5.海运
高雄港位于本市西南沿岸与旗津半岛间,为一座深水港,整个港区分为最初兴建的第一港口,与战后兴建的第二港口两部分。得力于优越的地理位置,高雄港成为东南亚、印度洋与东北亚间海上航运的重要转运中心。不但是台湾第一大国际港,货运量在国际上亦居于前列(曾经仅次于新加坡、香港而排名第三)。
6.水路客运
连结高雄港区周围沿岸的渡轮有四条航线,分别为“旗津——鼓山”、“前镇——中洲”、“小港——红毛港”和“中洲——红毛港”,其中以“旗津——鼓山”航线班次最为频繁,且为十分著名的观光航线;此外,每逢例假日亦于下午与晚上各开行一班游港渡轮。除了渡轮之外,爱河自建国桥至出海口段也有观光游览船—“爱之船”航行于其上。
-
产业
综合2013年,高雄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4.5%,增幅提高2.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6.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亿元,比2012年增长2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比2012年增长11.7%。
第一产业2013年,高雄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亿元,比2012年增长5.4%。其中,农业产值5.8亿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4.8%;畜牲业产值2.5亿元,比2012年增长6.4%。粮食播种面积34万亩,比2012年增长1%;粮食总产量14.5万吨,比2012年增长4.6%。蔬菜播种面积9.01万亩,比2012年同比增长1.1%,产量34.3万吨,比2012年同比增长2.4%。
第二产业
2013年,高雄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3.9亿元,比2012年增长12.7%;完成工业增加值3.6亿元,比2012年增长25.5%。工业对高雄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拉动经济增长6.4%。
第三产业2013年,高雄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41万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28.4%;固定电话用户达3.2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达到2.7万户,比2012年增长20.5%;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万户,比2012年增长19%。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部/百人,比2012年增长17.9%。
-
体育
高雄市曾多次申办国际性大型竞赛,特别是在市长谢长廷任内2004年5月12日,从六个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取得2009年第8届世界运动会主办权。另外亦曾于申办2002年亚洲运动会、2001年世界大学运动、2007年世界大学运动与2011年世界大学运动会主办权。此外,一些国际性的台球比赛(像是世界花式台球锦标赛)亦多次于高雄市举办。国内性竞赛方面,中华职棒过去固定于立德棒球场举行部份场次的例行赛。
大型体育场馆方面,目前有包含中正运动场、中正技击馆与国际标准游泳池等设施的高雄市立体育场;立德棒球场由于设施较为老旧,机能上相当程度已被位于高雄县鸟松乡的澄清湖棒球场取代。为因应世运会的场地需求,新建有高雄巨蛋综合体育馆与世运会主场馆。除此之外,还有位于左营的行政院体委会国家运动选手训练中心(惯称“左训中心”)。
行政院体育委员会计划把高雄巨蛋综合体育馆、世运会主场馆、国家运动选手训练中心规划成“国家体育园区”,并将争取兴建体育博物馆、台湾体大分校于此。
-
历任高雄市长列表
(1945年11月1日~1979年6月30日)
上级派任
第一任连谋1945年11月8日
第二任黄仲图1946年5月23日
第三任黄强1947年8月2日
第四任刘翔1949年5月1日
第五任陈保泰1950年8月2日
市民直选
第一任谢挣强1951年5月1日
第二任谢挣强1954年6月2日
第三任陈武璋1957年6月2日
第四任陈启川1960年6月2日
第五任陈启川1964年6月2日
第六任杨金虎1968年6月2日
第七任王玉云1973年2月1日
第八任王玉云1977年12月
直辖市时期(1979年7月1日~)
“中央政府”派任
第一任王玉云1979年7月1日
第二任杨金欉1981年6月22日
第三任许水德1982年4月19日
第四任苏南成1985年5月30日
第五任吴敦义1990年6月18日
市民直选
第一届吴敦义1994年12月25日
第二届谢长廷1998年12月25日
第三届谢长廷2002年12月25日
代理陈其迈2005年2月1日
代理叶菊兰2005年9月26日(首位女性直辖市代理市长)
第四届陈菊2006年12月25日
-
历史
1.历史背景
高雄开发的很早,与台南、北港、嘉义、麻豆等地并称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地方。这里最早是平埔族原住民(马卡道族)的居住地,因盛产竹子得名“takau”(平埔族语,意为竹林),汉语音译为“打狗”,“打狗”便是高雄最早的名称。
1624年荷兰人登陆台湾,在台南安平建立热兰遮城,并于1635年前后击败本地原住民。1662年郑成功击败荷兰在台湾的驻军,本地则于1664年在郑经的统治下更名为万年州。 清治初期,曾经于兴隆庄(今左营)兴筑“凤山县城”,作为凤山县治所在地;随着渔业逐渐发达,近海区域也逐渐出现零散的小型聚落。港口最初于1680年代左右开港,到了清治末期亦对外开放成为通商口岸,虽然有部分外国贸易商进驻,但港口规模依旧一直无法扩大。
日治初期,日本人认为“打狗”这个地名不雅,而将地名改为“高雄”(因日语之“高雄”发音为“taka-o”,近“打狗”之音)。日本人开始有计划地将高雄建设成小具规模的港口都市,特别是自1908年起,大力整建高雄港成为现代化港口,为殖民势力向东南亚扩张作准备;另外,自1900年起,高雄即为纵贯线铁路端点站的所在地。接近港口的哈玛星与盐埕埔(今盐埕)一带成为当时发展最为快速的区域,之后随着高雄驿(高雄车站)东移新设,市区逐渐向东往大港埔一带扩展。1940年代,基于南进政策需要,日本人开始以高雄作为工业发展基地,不过,二战末期,在美军军机的密集空袭下,高雄港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2.发展
战后,随着高雄港逐渐恢复正常运作,1966年在楠梓成立加工出口区,以及1970年代,大型造船厂、炼钢厂、石化厂的设立,高雄作为工业重镇的形象逐渐确立;高雄港的货运量也逐年上升,并开始进行扩建;都市的发展区域亦以高雄车站为中心,持续向南、东、北三个方向扩张。
-
友好城市
目前共有22个友好市,共计美国13个,亚洲3个,中南美洲3个,非洲2个,澳洲1个
-
地理环境
地理
高雄高雄市的经纬度位置为东经120°14'30"至120°23'30",北纬22°30'30"至22°45'30"。海岸线方面,西扼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市区大多为冲积平原地形,地势较高处只有位于西子湾北侧,西侧紧临海岸,标高355米的高雄山(寿山);位于左营东侧,莲池潭东北侧,标高233米的半屏山;以及位于本市与高雄县东南边交界处,大坪顶一带的凤山丘陵(凤山水库建于其上)。位于市区西南侧,隔著高雄港狭长水道与前镇相对的旗津,原本是一座沙洲半岛,后来南端因兴建第二港口,而以水道与红毛港分割。此外,高雄港大致是基于该区域过去原始的潟湖地形整建而来。[1] 水文
高雄市境内并无长度较长或流域较广的大型河川,最主要的河川为发源自高雄县仁武乡八卦寮一带田野地(另外亦自曹公圳引水),长约12公里的爱河(日治时期称为“高雄川”;战后一度改称“仁爱河”),于本市内自市区东北侧的覆鼎金一带,流经凹子底、鼓山、盐埕,最后于高雄大桥南侧出海,注入高雄港第一港口;沿途共有六条小支流自爱河分出。另外还有位于半屏山西南侧的莲池潭;位于高雄市立美术馆旁的内惟埤;以及同样位于覆鼎金一带的金狮湖。
气候高雄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紧临台湾海峡,受海洋季风的调节而气候温和,晴日即暖,阴雨转凉,年平均温度为24℃。一年当中气温最低的1、2月份日平均温度在18℃;气温最高的7月份,日平均温度为28℃。全年降水量约为1600毫米,其中5到9月,受西南季风温湿空气影响,降水量较为集中,约占全年降水日数的1/3。夏秋季常因台风而出现暴雨,但风雨过后,艳阳高照,构成了高雄气候的一大特点。
-
城市规划
高雄市原名打狗(又作打鼓)或西港,从前就是个有名的海港,后为通商口岸,商业益加繁荣,对外交通也更加密切。高雄市面积114平方公里,人口129万。高雄市位于台湾南部,西、南面濒临台湾海峡,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台湾最大的国际港口。高雄港内水不扬波,巨轮进出频繁,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有“港都”之名;高雄市内工厂林立,爱河横穿市区,海陆交通都非常发达,又被称为台湾的“南大门”。楠梓、左营、鼓山、三民、苓雅、新兴、前金、盐埕、前镇、旗津、小港等11个行政区。 高雄市是一个依港口发展起来的城市。港口地理形势十分优越,是利用自然泻湖修建而成的。港区的外侧有一条天然沙洲——旗津岛,它如同一条巨龙蜷卧在台湾海峡的碧波中,成为一道天然的防波堤,为高雄港遮风避浪。坝内港阔水深、清波荡漾;坝外骇浪汹涌,水天相连;港内各种船只云集。高雄被称为台湾省海上运输的最大门户,成为我国及东南亚著名的大港之一。
近年来,随着爱河的成功整治,以及各项文化、休闲设施的修建转趋积极,高雄市逐渐摆脱多年来“工业重镇,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成功取得2009年世界运动会的主办权;都市发展上,除了范围较大的商圈(三多商圈、新崛江商圈...等)陆续兴起外,位于爱河凹子底段北侧的农十六重划区,未来的开发动向亦颇受关注;陆续推动的交通建设(捷运、铁路地下化)亦将带来交通纾解上的助益。
-
大专院校
高雄医学大学
国立高雄大学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
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
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
国立高雄餐旅学院
文藻外语学院
树德科技大学
育英医护管理专科学校
海军军官学校
-
市歌
高雄市市歌《一朵木棉一份情》:
一朵木棉一份情,高雄处处见真心,寿山秀,爱河清,平畴千里,繁华似锦。工业城,文化地,人才济济,壮志凌云;啊,国家重镇,世界扬名。
-
政治
2010年12月25日高雄县市合并改制后之“高雄市”,根据高雄县市合并专属网站,其定位为新成立之直辖市。高雄市的政治情势,泛绿阵营的支持者的比例大于泛蓝阵营支持者;早期原高雄市长多为中国国民党籍,但自谢长廷后,已连三任(不含代理)为民主进步党籍。叶菊兰为台湾首位女性直辖市市长(但为官派代理市长);2006年12月25日就任的第四任市长陈菊则为台湾首位女性民选直辖市市长;陈菊于2010年12月25日就任高雄市首任市长(高雄县市合并后)。
行政高雄市政府是高雄市的最高行政机关,也是地方自治的最高机关,属于直辖市政府的位阶,直隶于行政院管辖。市长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连选得连任一次。高雄市市政府并置市政会议,为市政最高决策机构,在市长及3位副市长之下,设有30个一级机关单位(包括23个局,4个处,3个委员会)及38个区公所,另外还包括处/委员会/院/所/馆/中心/场等二级机关单位。
立法高雄市议会是高雄市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高雄市全体市民立法和监督市政府之施政,位于凤山区。议员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共设9个委员会,民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交通委员会、保安委员会、工务委员会、法规委员会、程序委员会和纪律委员会。
司法台湾高雄地方法院检察署是配置于台湾高雄地方法院的检察机关,但于行政上隶属法务部,现任检察长为蔡瑞宗。高雄地方法院属于普通法院,现任高雄地方法院院长是高金枝,管辖高雄市全境277万人口。下设有2个普通庭,分别是高雄普通庭和凤山普通庭,受理不服简易庭所为民事、刑事第一审裁判上诉、抗告案件及违反社会秩序维护法裁判抗告案件之审理。并设有4个简易庭,分别是高雄简易庭、凤山简易庭、冈山简易庭和旗山简易庭,受理第一审民事、刑事诉讼简易事件及违反社会秩序维护法案件之审理。未来于桥头区设置台湾凤山地方法院。高雄市改制直辖市后,临时市议会建议在高雄市兴建台湾高等法院高雄分院,管辖台湾高雄地方法院、台湾屏东地方法院、台湾澎湖地方法院及台湾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中央依循民意,为求便民,于民国七十年7月迄民国七十五年,完成建筑用地之征收与拨用,民国七十九年2月1日,台湾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暨检察署正式成立,并自同年5月1日起,开始受理台湾高雄、屏东、澎湖三地方法院之民、刑事上诉、抗告等案件。
-
文化
高雄市立美术馆与周围的美术公园(内惟埤文化园区)皆为重要的艺文展览、活动场地;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为台湾首座应用科学博物馆;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则为大高雄地区最主要的表演场地;其他还有许多较小的展览馆或音乐厅。此外,有些文化场所是透过老建筑的内部空间改造或再利用形塑而成,像是废弃仓库群改造而成的驳二艺术特区、高雄市政府旧厅舍修建而成的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等。
图书馆部分,高雄市立图书馆目前共有14个分馆,3个阅览室,其中第二图书总馆同时亦作为“高雄文学馆”。除此之外,还有一座以影像艺术为主题的电影图书馆。
目前高雄也有许多文化与艺术方面的活动,如高雄左营万年祭、高雄戏狮甲艺术节、高雄国际货柜艺术节、旗鼓节等等。2006年起,在真爱码头举办的大港开唱成为高雄市第一个大型的音乐节活动,第二届与高雄电影节串联,扩大举办,成为高雄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
每年十一月左营万年祭和前镇戏狮甲艺术节,并称为“北万年、南戏狮”,是高雄重要的传统宗教仪式暨民俗庆典。
-
旅游观光
高雄市位于台湾南部,西、南面濒临台湾海峡,是台湾第二大都市,有台湾最大的国际港口。高雄港内水不扬波,巨轮进出频繁,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有“港都”之名;高雄市内工厂林立,爱河横穿市区,海陆交通都非常发达,又被称为台湾的“南大门”。全市共划分为楠梓、左营、鼓山、三民、苓雅、新兴、前金、盐埕、前镇、旗津、小港等11个行政区。
高雄开发很早,与台南、北港、嘉义、麻豆等地并称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地方。这里最早是平埔族原住民(马卡道族)的居住地,因盛产竹子得名“takau”(平埔族语,意为竹林),汉语音译为“打狗”,“打狗”便是高雄最早的名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归入清廷版图,将此地设属福建省台湾府凤山县,开垦范围扩及前镇、大港埔、五块厝、篱仔内及苓雅等地区。至清同治初年打狗开辟为通商口岸,哨船头及旗后成为商港,高雄逐渐形成重要的城市,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台湾最大的国际港口。
高雄风光以“高雄八景”为最,包括:旗山夕照、埕埔晓鹭、猿峰夜雨、戍楼秋月、江港归帆、鼓湾涛声、苓湖晴风和江村渔歌。有“台湾西湖”美誉的西子湾风景区,拥多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为南台湾最富盛名的观光地区,主要景点散布在环湖公路旁,全区风光旖旎,适宜欣赏湖光水色、泛舟垂钓。位于左营的莲池潭四周也有孔庙、龙虎塔、春秋阁等多处观光景点。在寿山公园可徒步观光美丽海景,还能观赏可爱的弥猴,亦是一处绝佳的休闲地点。此外,台湾最大的佛寺——佛光山、旗后灯塔、旗后炮台、前清打狗英国领事馆、雄镇北门等,都是历史久远的文物古迹,很值得一游。
高雄主要旅游景点:
澄清湖、爱河、莲池潭、西子湾、春秋阁、高雄都会公园、高雄孔庙、三凤宫、少年溪、阿公店水库、不老温泉、旗津半岛、六龟彩蝶谷。
-
特色小吃
鳝鱼意面
鳝鱼意面是台湾夜市及台菜馆、台菜餐厅普遍常见料理,鳝鱼香脆,烩面汤汁浓郁酸甜,鳝鱼有蛋白质、铁质,亦被视为食补补身菜品。
筒仔米糕
筒仔米糕是一种常见于台湾各地的糯米小吃,与油饭类似,但却是在瓷瓶、竹筒或铁罐中炊熟而成,口味浓郁。
-
行政区划
1664年,高雄曾经被划入郑氏王朝下两个州之一的万年州。进入清国时代后,亦于1684年被划入凤山县,并且曾经将县治设在兴隆庄(今左营)。
1920年9月,行政区域改革开始,日本人除了将地名从“打狗”改为“高雄”外,还将本市划为“高雄郡高雄街”,隶属于高雄州;四年后废除高雄郡,直接将高雄街改设为“高雄市”,仍隶属于高雄州。
战后,自1945年起,高雄市长期作为省辖市,隶属于台湾省,辖下共有10区。1979年7月1日,行政院将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与前镇区相邻,原本隶属于高雄县的小港乡也划归本市管辖。此外,1983年,位于南海的东沙岛与南沙太平岛,行政管理上也开始划归本市旗津区中兴里管辖。
目前高雄市的辖区范围,极东为小港区坪顶里,极西为鼓山区寿山里,极南为小港区凤鸣里,极北为楠梓区清丰里。全市共有11区,分别为:
盐埕区面积1.41平方千米,人口3万。
鼓山区面积14.74平方千米,人口11万。
左营区面积19.38平方千米,人口17万。
楠梓区面积25.82平方千米,人口16万。
三民区面积19.78平方千米,人口36万。
新兴区面积1.97平方千米,人口6万。
前金区面积1.85平方千米,人口3万。
苓雅区面积8.15平方千米,人口20万。
前镇区面积19.13平方千米,人口20万。
旗津区面积1.46平方千米,人口3万。
小港区面积39.85平方千米,人口16万。
-
高雄星
北京时间2009年8月7日上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批准命名一颗编号为215080的小行星为“高雄星”。这颗直径在1公里至3公里范围内的小行星,由台湾蔡元生天体搜寻团队-测量员袁凤芳于2009年3月20日被发现,5月9日得到永久编号后马上提出命名申请的。“高雄星”有自己的椭圆形移动轨道,平均4.66年回到地球一次,距离地球最近距离为2亿公里,最远为6亿公里。目前,“高雄星”离地球的距离为4亿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