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保定市

保定市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河北省中部,大部分位于海河平原。冀中地区即指保定,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并互成掎角之势,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保定以前为直隶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也是河北省最早的省会,从1669年至1968年,长期为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保定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保定即“永保大都(即元大都北京)安定”之意。保定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对外开放城市、WWF低碳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戏曲之乡、游泳之乡、全国篮球城市、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也被人们称为“长寿之城”、“冠军之城”,入选2008中国魅力城市200强。保定地铁规划2025年建成“两纵两横”的四条地铁线路,2030年保定地铁通向周边县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3月26日发布,规划明确:以保定、廊坊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和京津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与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保定 外文名: Baoding 别称: 保府、直隶、保州、靴城、上谷 人口: 1017万(2015年) 地理位置: 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 市花、市树: 玉兰、国槐 地域名人: 荆轲、郭隗、刘备、赵匡胤、郦道元、祖冲之、关汉卿、杨继盛、盖叫天、祖逖 知名产业: 长城汽车、乐凯、中国英利 知名企业: 乐凯胶片、长城汽车 机场: 保定江城机场 政府驻地: 竞秀区东风西路1号 火车站: 保定站、保定东站 著名学校: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等 车牌代码: 冀F 下辖地区: 5区、15县,代管4县级市 气候条件: 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方方言: 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 行政类别: 地级市 电话区码: 0312 邮编区码: 071000 面积: 22,185平方公里(2013年) 建立时间: 2300多年历史 著名景点: 大慈阁、古莲花池、直隶总督署

  •   交通

      公路京广铁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滨保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由京港澳高速、荣乌高速、京昆高速、保沧-保阜高速在保定周边互通连接,形成保定绕城高速公路。

      保定市内公交系统,小部分线路由保运集团运营,大部分线路为保定市公交公司运营,线路总计100余条,主城区线路70余条,学生专线、班车线路40余条,城际线路30余条。2013年保定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公交都市”22个示范城市之一并且排名第三,仅次于天津、上海二大城市。1996年在市区线路成功推行了无人售票,并于2001年1月1日实行了IC卡电子收费,提高了公交科技含量和文明乘车程度。截至2012年市区运营车辆中天然气车共计800余台,2012年一次性购车694台,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上线运行。市区公交线路全部使用环保公交车,保运集团也大批量购置城际公交新车,优化了市民乘车环境。

      铁路已经开通的京广高铁(高速铁路)和正在建设中的津保城际铁路(高速铁路)将实现到北京30分钟和到天津40分钟的公交化联系,将进一步巩固区位地位,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港。

      航空保定江城机场暂不提供民航服务,保定周边有三大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都有高速公路连接。旅客可从保定东站直接乘坐高铁到达正定机场站。

  •   人口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1119.44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60.51万人,增长5.71%。年平均增长率为0.56%。其中,男性人口为565.10万人,占50.48%;女性人口为554.34万人,占49.5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1.94。0-14岁人口为191.58万人,占17.11%;15-64岁人口为837.06万人,占74.78%;65岁及以上人口为90.8万人,占8.11%。

      保定市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   保定名人

      保定有很多历史名人,如古壮士荆轲,燕大夫郭隗,数学家祖冲之,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汉昭烈帝刘备,西乡侯张飞,宋太祖赵匡胤,元朝蔡国公张柔,大慈阁素食文化创始人何伯策,著名谏臣杨继盛、红顶商人王锡衮,东晋名将祖逖,思想家、教育家颜元等。郦道元(约470-527年),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涿州)人。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四十卷。该书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祖冲之(429年-500年)我国古代数学家,科学家。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祖籍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伍仁村人,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何伯策生于南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易州(易县)人,大慈阁素食文化创始人,元朝易国公何伯祥之弟。自幼从军,服役于元朝蔡国公张柔麾下。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奉时任元朝保州都元帅张柔之命修建大慈阁等寺院,同期开办大慈阁香油坊、大慈阁酱园、大慈阁糕点铺等。

      王锡衮生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自古以来有“北有王锡衮,南有胡雪岩”之说。其先祖王杲本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锡衮从军后始随多尔衮,屡建战功。清顺治四年,王锡衮受封于保定腰山,自此发展农业、广收地租、创建庄园、开办店铺、设立商号,大力发展创办家农商兼营,积累了巨额财富,继续大兴土木广建庄园,为修建庄园提供了雄厚财力。鼎盛时期保定腰山王氏庄园是个高墙围护的城堡,有成套住宅50余套,各类房屋500多间,庄园占地300亩。当时收租范围更是达到保定的定州、满城、蠡县、高阳、博野等地,其商号遍布保定、北京、天津、内蒙、新疆及江,保定腰山王氏庄园一直是当地的豪门巨宅,富甲一方。保定腰山王氏庄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将军府邸兼巨商的豪门巨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颜元(1635-1704年),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李学派创始人。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县北杨村人。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材,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主张。其主要著述为《四存编》《习斋记余》。

      梁斌(1914-1996年)汉族,原名梁维周,保定市蠡县梁家庄人。当代作家。曾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等职。作品有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翻身纪事》等。

      宋定国(1942-)号紫竹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当代哲学家,作家,学者。作品涉及养生、哲学、小说、散文、诗等诸多方面。

      铁凝(1957-)当代作家。生于北京,长于保定(1961-1984年),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亦有小说在香港和台湾出版。

  •   地理优势

      保定位于中国河北省中西部,在太行山脉东麓。北邻首都北京,南邻省会石家庄,西邻山西省,东邻廊坊市。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3°40'~116°20',北纬38°10'~40°00'之间。以平原为主。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570毫米,年均气温12.0℃。

      境内地形分为山区(含中山区、地山区和丘陵地区)、平原与洼淀区。山区约占总面积的49.68%,最高山为阜平县歪头山,海拔2286米,此为驼梁山,海拔2281米。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7%,洼淀区约占3.23%。

      资源西部山区矿产资源有铜、铁、煤、铅、锌、钼、铝及石棉、云母、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高岭土等50余种,东部平原、洼地有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能源矿藏。

      河流河流主要为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流经辖区东北部。境内大庆河水系分为南北两支,长10公里以上的山区河道有99条,河流成扇形分布于全市,除山区外,平原多位季节性河流。

      大清河南支主要有潴龙河、孟良河、孝义河、唐河、清水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等汇入白洋淀。北支主要北拒马河和南拒马河。北拒马河含胡良河、琉璃河、小清河。南据马河含北易水、中易水、马村河、兰沟河。两河在高碑店市白沟镇相汇后成大清河。白沟引河白洋淀连通。白洋淀在市镜东部,由白洋淀、藻杂淀、烧车淀、捞王淀等10公顷以上的大小99个淀泊组成,东西长39.5公里,南北宽28.5公里,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十方院水位10.5米似的相应面积)。西部山区还有王快、西大洋、安格庄、龙门4座大型水库,90多座中、小型水库。

      地缘保定地缘优势得天独厚,是大北京城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

  •   教育科研

      建印书局官刻印书局

      同治九年(1870),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城内建官刻印书局,约有200多名员工,为直隶较大的印书局,曾印《畿辅通志》《保定府志》《清苑县志》和《四库全书》的一部分,八国联军侵保时废。

      创办协生印书局

      1926年,清苑人张培植在保定西大街创办协生印书局,除印刷课本和报纸外还负责印刷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的文件和马列著作,出版单位署名“人民出版社”或“北方人民出版社”。1934年由于叛徒告密,协生印书局被国民党保定行营查抄,张培植被逮捕关押,1936年释放政治犯时获释。

      创办学校光绪二十四年(1898),直隶总督在城西南灵雨寺创办畿辅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为保定第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光绪二十八年五月(1902),袁世凯在保定练新军,设陆军速成学堂和将弁学堂(后改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师范学堂、巡警学堂等。三十年设立农务学堂,三十一年设立直隶学堂、法政学堂,以及测绘、军需、马医、医务等学堂。三十三年设直隶全省警务学堂、崇实中学、直隶女学堂。

      陆军军官学校

      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位于保定市区,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1912年至1923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不少人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军校学生,如蒋介石、叶挺、陈长捷等。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头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成为国家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

      1902年直隶农专(农务学堂)、医专(原医务学堂)、法律、法政、高等师范学堂合并,建立综合性的河北农业大学。育德中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陈幼云等同盟会员在保定创办育德中学(保定育德中学),

      保定市3培养青年先进分子,并作为河北省同盟会的机关驻地。民国6年(1917),育德中学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李维汉、李富春为第一班学员,刘少奇为第二班学员。宣统元年(1909),又创建直隶第二师范学堂(就是现在的保定学院,旧址是保定十七中)、清苑中学堂和盲哑学校。

  •   文化艺术

      音乐曲艺保定老调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老生调,从元代时尚小令“河西调”变化而来。“河西调”是流行于燕赵民间的一种小曲,清初曾在白洋淀周围和潴龙河以西的广大农村游行传唱,当时的民间花会也多唱此调。后来,一些艺人在“河西调”的曲调中加“滚唱”开始在舞台上搬演故事,成为老调剧种的雏形。老调剧种的成熟最晚不迟于请出清初咸丰年间,清末民初为它的鼎盛时期,曾有演出班近20个,除冀中广大农村外,其足迹还到过保定、北京、天津等城市,涌现出了韩大仓、高老寿、肖宽玉等一批老调艺人,剧目如《雕寇》《临潼山》《忠保国》等100余个。到抗日战争前夕,老调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达到了空前繁荣。全国解放后,老调迎来了它的又一个兴盛时期。涿州皮影

      保定市4俗称“皮影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集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于一体,由艺人操纵用牛皮或驴皮雕刻的人物、道具,通过灯光照射,投幕在银幕上进行表演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有人考证,北京、唐山,甚至承德、辽宁一带的皮影的来源就是涿州的皮影。涿州的皮影,被称之为“涿州影”。“涿州影”传入北京,是在明代晚期。满城寸跷

      寸跷发源于满城东于河村,据说由宫庭舞演变而来,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县文化馆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对这一濒临灭绝的古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整理,并将其搬上舞台映屏。在1991年正月初一,由该县编排的寸跷舞《小羊倌》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

      高洛古乐

      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经专家学者鉴定,它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其中的祭祀音乐相传是华夏音乐始祖伶伦4800年前所创的“黄帝家庙”祭祀音乐的变存。2006年高洛古乐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雄县赵岗古乐

      雄县赵岗村音乐会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乐谱,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乐曲,经专家鉴定,其中几首在其他地方的古乐中从未发现——雄州古乐存“天籁”,该村音乐会演奏技巧较高超。该村从88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年轻人,四代传人共同演奏,使得这种传承有序地继承,所以该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气。

      陶瓷石刻雄县黑陶

      中华黑陶工艺源于古老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有七千多年的灿烂历史。后因青铜器出现被取代而失传近四千余年。黑陶由原来人们的生活日用品,逐步发展成古朴、庄重、优美、高稚的艺术品,成为古代宫廷和官宦贵族阶层所珍爱的工艺品。曲阳石雕

      自西汉始,曲阳石工便用大理石雕刻碑碣诸物,初为墓碑,后亦用于记事、留言,主要陈列于寺庙,被汉武帝盛赞为“雕刻之乡”。北魏时期雕刻的佛像、雄狮已形成独特风格,作品古拙浑朴,体形狭瘦,偏重形似。大唐盛世,佛教盛行,石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曲阳雕刻流行圆刀法,人物、佛像造型丰富,衣饰调顺、文武有姿,飞禽走兽、花鸟静物等轮廓清晰,线条流畅,玲陇剔透。元代曲阳石雕艺术已享有盛名,作品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奇巧生动,有不少作品成为传世之作,雕刻艺人杨琼所作的“一狮一鼎”作为贡品,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高度赞赏,称“此绝艺也”,并“将其编籍宫中,督燕南诸路石匠营造大都”,至今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清末,曲阳艺人刘普治雕刻的“仙鹤”、“干枝梅”等作品,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荣获第二名,自此有“天下咸称曲阳石雕”之说。民国中期,几家较大的私营雕刻厂,如公义兴、日新、永新等,在北京、南京等地均设有销售点。新中国成立后,曲阳3000多名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的兴建及天安门修复等项工程。

      定兴文化

      定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秦时属范阳县,金大定六年(1166年)始置定兴,取大定兴盛之意。我国最早的音乐家高渐离,燕国名臣郭隗,东晋名将祖逖,唐朝诗人卢照邻、贾岛,元朝名将、保定府建造者张柔,元朝著名戏剧家、《西厢记》作者王实甫,清末军机大臣鹿传霖皆出于此。燕昭王招贤纳士所筑黄金台,荆轲刺秦王时的荆轲渡均在定兴。义慈惠石柱和慈云阁是同故宫、长城同期公布的国保文物;贤寓调、民俗“九曲黄河灯阵”、“黄金台传说”等成功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戏剧盔头、贤寓刺绣、珐琅工艺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定兴还是元曲的故乡,河北梆子、孙式太极武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曲阳定瓷

      隋朝曲阳开始烧制粗瓷,至唐代便有白瓷生产,到北宋时期达到鼎盛,以生产宫廷用瓷而著称,为五大名窑之一。定窑烧制的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釉色匀净,薄而时硬,素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苏轼有诗盛誉:“定州瓷瓯,颜色天下白”。1999年为庆祝建国50周年,由国际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创作的“四海呈祥”云龙雕花瓶,刀法以定窑镌刻为主,立意新奇、高雅别致,被定为国家珍品,由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

      白沟泥人

      保定市5白沟泥塑,俗称白沟泥娃娃,已有300多年历史。白沟泥塑以其独特艺术风格,多次出国展出,并做为国家馈赠、陈列佳品。多年来,“白沟泥人”与“杨柳青年画”齐名。泥娃娃最早起源于镇西的北刘庄,在十八世纪末,发端于清乾隆年间,从数家糊口只末技,到风靡一方之特色,至清末,竟发展成为北方的泥人之乡。到清朝末期,白沟的南,北刘庄、辘轳把等村,几乎家家以此为业。古镇街干石桥段渐次形成别具特色的泥人市场,产品远销华北,口外及东北各地。易水砚

      易水砚产于古易州,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宋,为中国制砚之鼻祖,历代宫廷之贡品。弘治《易州志》载:砚石有紫、绿、白、褐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唐朝曾赐易州制砚、制墨大师奚超以国姓,赐名“李超”,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随后李廷圭又将技艺传到安徽,再传入广东端西,从而带动了歙砚、徽墨和端砚的发展。到了宋代,易水砚更为赵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宫廷贡品之首。宋代鉴贡家赞易砚:质地坚润而刚,颜色嫩而纯,滑中有涩,涩而不滞笔,涩而易发墨,其色尤艳。明代鉴贡家赞易水砚: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为砚中之首。在清代,柳叶烟、磨盘柿和砚台并称“易州三宝”,为清廷贡品。

      易县绞胎瓷

      简称绞胎,是中国唐代出现了一种名贵的陶瓷品种。它是利用不同颜色的陶瓷泥料进行特定的切叠绞合后再成形,经干燥后烧成的一种陶瓷制品。按绞合方式和混料颜色的不同,可使其构成各类抽象的艺术画面,且花纹由表及里,内外相联。它不公仅具有类似宝石的质地,而且具有古朴、高雅、名贵之特征,新颖、美观、柔和之视觉,坚固细腻、质朴之手感,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传统艺术的浓厚民族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古老的传统制作工艺在宋代靖康之变后失传,从而使这一古代陶瓷艺术品在今天极为少见。新的绞胎陶瓷艺术品不但保留了传统绞胎陶瓷的艺术特色而且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使新品更加丰富多彩。已先后9次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首脑。

      其他工艺安新苇编画

      被誉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生长芦苇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寰宇记》中已有“淀中有蒲柳多霞苇”的记载。淀内有苇田十二万亩,年产芦苇七点五万吨。白洋淀芦苇特有的皮薄、节长、韧性好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天然材质美。高阳纺织

      高阳纺织源远流长,始于明末,兴于晚清,盛于民初,四百年长盛不衰。高阳纺织遍天下,二十世纪上半叶,产量占华北地区三分之一,有“桂林山上无杂木,高阳花布四季新”之美誉。新中国成立后,纺织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高阳的印花布更是独树一帜。时至今日,高阳纺织再现辉煌,驶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高阳县被省政府命名为“纺织强县”。

      文化节日顺平桃花节

      顺平县是林果大县,果树面积近30万亩,仅桃园就有20万亩,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桃乡”。仲春时节,万亩桃花竟相开放,争奇斗艳,绵延起伏百里不绝,沿途近百里,时时闻花香,处处是桃源,迎面花海,处世忧愁,随即而去,真是“人间四月芬菲尽,桃花依然笑春风”。敬老健身节

      长寿之城——保定,自古以来,就有强身健体的习惯,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由于这一特殊原因,其平均寿命明显高于全国,一年一度的中国保定敬老健身节是保定独有的节日。

      空竹艺术节

      保定市举办国际空竹艺术节,除创造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和开幕式外,还将举行空竹技艺展示、空竹论坛、空竹文化长廊展示、空竹艺术节摄影大奖赛、空竹博览会等。来自美国、俄罗斯等60个国家及国内32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92个城市、5000多名空竹爱好者参加。“空竹达人秀”表演将展现世界最高空竹技艺水平和魅力,共推空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白洋淀荷花节

      为塑造白洋淀旅游品牌新形象,提升白洋淀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1991年开始,安新县每年7月23日至9月23日举办白洋淀荷花节。

      涿州花灯节

      涿州花灯节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明清,因坐落在涿州南北大街中间的“通会楼”而得名,清末民初时列为涿州八景之一,称作“通会灯市”,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活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涿州城内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齐放,银花共开,千家万户,燃烛通宵。

      安国国际药材节

      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超常发展于改革开放以后。“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已成为天下药商笃信的箴言。自1980年以来,安国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两次迁移和扩大沿革千年历史的马路中药材市场,建成占地400亩,拥有400多座楼房和4个交易大棚的祁州药市,赢得了“天下第一药市”的赞誉。

      满城红叶柿子节

      满城县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中国磨盘柿之乡”,其磨盘柿以“个大、汁浓、味美”享誉海内外。满城神星柿子沟为满城磨盘柿生态旅游景区。几万亩柿树森林分布于沟内6个村庄周围,神星柿子沟群山环抱,柿林浩瀚,景观优美,空气清新,保持了原始自然风貌。春季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春季柿林如海。

  •   旅游

      保定是兼有平原、湖泊、湿地、丘陵、山地、亚高山草甸的地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国家AAAAA级景区2处(白洋淀,野三坡)、国家AAAA级景区8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

      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

      境内群山西峙,沃野东坦,植被繁茂,山明水秀。既有避暑的凉城,又有泛舟的湖泊。野三坡世外桃源,神奇俊美;白洋淀苇绿荷红,胜似江南;白石山、大茂山巍峨耸立,云蒸霞蔚;天桥瀑布、龙门天关飞流直下,气象万千;西胜沟峡谷龙潭、峰回路转,北岳庙历览千年,风采依然;万倾桃园“乱花渐欲迷人眼”,空中草原“浅草才能没马蹄”;紫荆关畿南第一天下险,古栈道地下长城世间奇!红色文化丰厚。

      保定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有埋葬着清代4位皇帝的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收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的千年古刹大慈阁;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的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隶总督署;有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的西汉靖王满城汉墓等4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1处省保,504处市(县)保,1600余处不可移动的文物点,有8万余件馆藏文物,凝古聚珍,神光灵藏。

      景点涞水野三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华生态示范区――野三坡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北部,太行山北段,与北京市房山区接壤,距市中心仅100公里。

      涞源白石山: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境内,距北京240公里,天津280公里.白石山海拔高,坡度陡,悬崖绝壁,人迹罕至。

      白洋淀异国风情园:白洋淀异国风情园北靠鸳鸯岛、南临休闲岛,占地一万三千平方米,投资一千三百多万元。是一个集高空达瓦孜表演、泰拳搏击表演、泰国民间歌舞、鳄鱼表演、非洲狮子猎捕、神秘小屋水倒流、攀岩弹跳于一体。

      保定唐县西胜沟:位于保定市唐县城北38公里处,是一条14华里的峡谷,峡谷内飞泉瀑布,一年四季溪水长流,九处秀丽的龙潭巧点其中。

      涿州三义宫:三义宫位于北京南62公里的河北省涿州市楼桑庙村,与京广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相邻。三义宫始建于隋代,唐、辽、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三义宫是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而。

      白洋淀荷花大观园: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坐落在国家5A级旅游区、河北省著名风景区、河北省湿地保护区安新县白洋淀景区内。在占地2000亩的荷花大观园内,栽植着300余种荷花,品种多而美,景色雅而奇,大观园内有五区。

      涞源十瀑峡白石山十瀑峡中溪水流淌4000米,穿行于山石之间,十瀑连叠不断,瀑上有潭,潭泄成瀑,瀑布水花飞溅。飞龙瀑落差48米,瀑面宽3米,如银河倒挂,声宏如雷,气势雄伟双龙瀑分两级跌下,落差60米,落差大。

      开元寺塔是河北四宝(华北四宝)之一,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之说。开元寺塔建造于宋代。宋太宗时(976--997年)开元寺僧人慧能奉旨西竺取经,得舍利子归。宋真宗于咸平四年(1001年)诏慧能建塔,1055年方得建成,历时55年。因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来珍藏舍利和经卷。北宋时,定州地处边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开元寺塔“扼贼冲,为国门户”,登之可了望契丹,以料敌情,故又称“料敌塔”。现俗称定州塔。该塔挺拔耸立,造型威武端庄。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知州袁瑄曾作诗云:“郡城南面梵王宫,突兀浮图倚半空。滱水无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顶安珠树迎朝旭,檐奏金铃听晚风。每上穹然绝顶处,固凝身到碧空中。”另有巡按陕西御史龚樊贤诗句:“缓步浮屠百丈中,荡怀柳絮杏花风。身从十二楼边过,目尽三千世界空。何处尘缘能我佛,此间心与太虚通。有时跨鹤还来止,更上青天第一重。”

      上谷八景上谷:是古郡名。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把河北中北部改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了河北的都会,人们就把保定称为上谷。上谷八景,就是保定八景。

      大慈阁

      保定市1大慈阁建于公元1227年,由元代蔡国公张柔创建,为保定八景之首,史称“市阁凌霄”,是近千年的古寺,大慈阁雄伟壮观可称“高可数十丈,数十里外,遥望层阁丹碧若霞”。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阁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和观世音菩萨,阁后有全国罕见坐南朝北的关帝庙。大慈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奎楼应宿

      相关记载为:“古代保定有两座奎楼,一是建于明代万历年,位于南门以东古城墙顶部,为双重檐八角楼;另一座建于清代初年,位于大慈阁以南,筑室六丈结楼于颠,下做四洞,人可往来,俗称穿心楼,后称穿行楼,今仍有穿行楼街地名。奎楼又称奎星阁、文昌阁,是古城悠久文化象征建筑。奎楼应宿,形容奎楼之高似可与天空二十八星宿中之奎星相呼应。”南门以东的古城墙上面坐落着号称保定八景之一的两座奎楼。只是,那座残存在老保定人心中的“穿心楼”,早在40年代就已经不复存在。

      横翠朝晖

      横翠朝晖,顾名思义的说法应该是古楼横翠与朝霞交相辉映,巍然成景,这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应该是大家闺秀一般的景致。清代内阁学士郭棻在他的诗中有这样的描写:“胜迹孤悬古泰州,楼名横翠意非浮。晴连海日楼添翠,雨逼朝烟翠拥楼。”试想当年古保定的城市风貌——横翠楼所在之处大慈阁高耸而立,奎星楼列于其中,总督府威严肃穆,莲花池春光旖旎,城外古寺钟声长鸣,行人举步之间莺歌燕舞、草青水碧,东城之外更是花红柳绿、一望无际。且不说登高远眺朗峰竞秀,也不说西城古刹松涛起伏。古莲花池初建于770多年前,为张柔所建,原名“香雪园”,其时,“帘户疏越,澄澜荡漾,鱼泳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临漪亭记略》)。元代之后,保定遭遇地震,该园被毁。直到明代嘉靖年间,时任保定知府的张烈出官费加以修复,此园才得以重见天日。池中“蓄鳞艺莲,环池植柳如槛”,并修建了亭台和围墙,辟为“水鉴公署”,意即以水为鉴,鉴身、鉴心,成为达官贵人饮宴享乐的场所。明清两代,将元时的保定路改为保定府,清雍正二年,又将元直隶巡抚衙门升级为总督部院,从此保定府成为直隶省会。雍正十一年(1733)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增置宾馆,后将宾馆扩建为行宫。清代,莲池曾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整建和重修,园内古木森森,奇花争艳,山、水、楼、台、亭、榭参差错落,形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几疑城市若蓬莱”的盛誉。

      东皋春雨

      东皋春雨的具体景点,就在如今东风公园里大石桥东边往北的土坡上。传说它是北宋时期的烽火台遗址。解放后,改建成东风公园。

      西刹秋涛

      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有两处景致都是与府河相关的。古时的府河上游既叫一亩泉河,也叫鸡距河。泉水汇集,日夜流淌,流到灵雨寺(今八中)附近,又一分为二。一股经大闸南流入府河,水声轰鸣,便是“西刹秋涛”。一股向东北绕城一周,在今南关天水桥北侧汇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就是“鸡水环清”。

      鸡水环清

      在古城保定,一亩泉,府河成就了古城昔日的辉煌。在保定滨河公园有一处壁画,上述“鸡水环清”的字样是这样的:“元代初年张柔在重建清苑郡城时曾作新渠,引鸡距泉一亩泉水入城。明代建文年,改保定之土城为砖城时,修筑护城河,引鸡距泉一亩泉水环绕古城。清澈河水与雄伟之保定古城构成鸡水环清胜景。”足见老保定的水色之美。一亩泉也因玫瑰芙蕖,香闻十里,飞鸟游鱼,各自鸣跃的动人景致,博得“小江南”的美名。上世纪五十年代,依靠一亩泉水的“八大厂”曾为保定工业腾飞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后期大量开采地下水,不仅形成“漏斗区”,还让保定的母亲河断流,干涸,“珠玑万斛涌泉根”成为老人们的记忆。

      狼峰竞秀

      狼牙山位于易县,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峰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级森林公园。新落成的“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占地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塑等,生动地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

      其他文物资源景点

    序号名 称地 址保护级别类别1大慈阁莲池区穿行楼北街57号国宝古建筑2古莲花池莲池区裕华西路246号国宝古建筑3保定钟楼莲池区裕华西路北侧国宝古建筑4直隶总督署莲池区裕华西路301号国宝古建筑5淮军公所莲池区恒祥南大街627号国宝古建筑6清河道署莲池区兴华西路3号国宝古建筑7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莲池区东风东路585号国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8育德中学旧址莲池区金台驿街86号国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9直隶审判厅旧址莲池区法院东街236号国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光园莲池区永华南大街105号国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1保定天主教堂莲池区裕华西路245号省保古建筑12稻香村“糕点铺”莲池区西大街195号省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3杨继盛祠堂(1)莲池区皇华馆街市保古建筑14天水桥莲池区长城南大街南关府河之上市保古建筑15古城墙莲池区天威中路动物园北侧市保古建筑16杨继盛祠堂(2)莲池区大金线胡同市保古建筑17观音堂莲池区裕华园小区内市保古建筑18大汲店戏楼竞秀区大汲店村内市保古建筑19忠烈祠莲池区皇华馆街杨公祠北侧市保古建筑20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莲池区西下关街18号市保古建筑21贤良祠莲池区西大街629号市保古建筑22慈禧行宫莲池区保定市第二中学院内市保古建筑23刘守庙莲池区天威东路538号市中医院内市保古建筑24清真西寺莲池区清真寺街市保古建筑25关岳行宫莲池区力高豪园内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6乾义面粉公司莲池区长城南大街681号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7第一客栈莲池区唐家胡同18号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8石家花园莲池区保定市第一医院内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9协生印书局莲池区永华南大街390号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0东清真寺莲池区长城南大街382号市保古建筑31清真女寺莲池区清真寺街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关西街教堂莲池区关西街91号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3乐寿园莲池区河北农大幼儿园北侧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4城隍庙莲池区市府后街古城宾馆院内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5同仁中学莲池区保定第一中学院内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6刘春霖墓莲池区东风公园内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红色之城保定市2保定是红色之城。保定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保定市阜平县,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被誉为“模范根据地的模范县”。这一时期的阜平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察冀边区和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毛泽东曾亲笔题词“抗日模范根据地”,也因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诞生了以著名作家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保定作家群。《荷花淀》《红旗谱》《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烈火金刚》《少年英雄王二小》等著名电影、文学作品与保定的名字享誉海内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城市地标街景

      未来石地处河北省保定市七一路与东三环交叉口,北临大学城、关汉卿大剧院,西临东湖片区,东临高铁新区。未来石用户型细节隐语居住品质,使不同的空间户型能够根据不同居住习性和使用观点灵活生动。每个户型通透开扬,通风采光极佳,通过大量运用退台式设计与景观阳台,让东湖景观和居住空间融为一体,从而保证了室内和室外空间的直接交流,打造保定最具交互性的生活空间。

      保定市万博广场总投资15亿元,其中主楼总高258米,共54层,成为保定市地标性建筑,河北第一高楼。广场位于保定市朝阳大街与东风路交叉口东北角,是保定城市三年大变样重点工程之一。

      “河北保定电谷大厦”这座高科技的“光电大厦”从头到尾都是“保定创造”,标志着三个“中国第一”的同时诞生:拥有了光伏建筑一体化在五星级酒店的应用、呼吸式太阳能玻璃幕墙的应用和大规模多角度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的三个“中国第一”。

  •   旅游

      保定是兼有平原、湖泊、湿地、丘陵、山地、亚高山草甸的地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国家AAAAA级景区2处(白洋淀,野三坡)、国家AAAA级景区8处、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

      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

      境内群山西峙,沃野东坦,植被繁茂,山明水秀。既有避暑的凉城,又有泛舟的湖泊。野三坡世外桃源,神奇俊美;白洋淀苇绿荷红,胜似江南;白石山、大茂山巍峨耸立,云蒸霞蔚;天桥瀑布、龙门天关飞流直下,气象万千;西胜沟峡谷龙潭、峰回路转,北岳庙历览千年,风采依然;万倾桃园“乱花渐欲迷人眼”,空中草原“浅草才能没马蹄”;紫荆关畿南第一天下险,古栈道地下长城世间奇!红色文化丰厚。

      保定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有埋葬着清代4位皇帝的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收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的千年古刹大慈阁;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的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衙署直隶总督署;有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的西汉靖王满城汉墓等4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1处省保,504处市(县)保,1600余处不可移动的文物点,有8万余件馆藏文物,凝古聚珍,神光灵藏。

      景点涞水野三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华生态示范区――野三坡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北部,太行山北段,与北京市房山区接壤,距市中心仅100公里。

      涞源白石山:涞源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境内,距北京240公里,天津280公里.白石山海拔高,坡度陡,悬崖绝壁,人迹罕至。

      白洋淀异国风情园:白洋淀异国风情园北靠鸳鸯岛、南临休闲岛,占地一万三千平方米,投资一千三百多万元。是一个集高空达瓦孜表演、泰拳搏击表演、泰国民间歌舞、鳄鱼表演、非洲狮子猎捕、神秘小屋水倒流、攀岩弹跳于一体。

      保定唐县西胜沟:位于保定市唐县城北38公里处,是一条14华里的峡谷,峡谷内飞泉瀑布,一年四季溪水长流,九处秀丽的龙潭巧点其中。

      涿州三义宫:三义宫位于北京南62公里的河北省涿州市楼桑庙村,与京广公路、京广铁路、107国道相邻。三义宫始建于隋代,唐、辽、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三义宫是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而。

      白洋淀荷花大观园: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坐落在国家5A级旅游区、河北省著名风景区、河北省湿地保护区安新县白洋淀景区内。在占地2000亩的荷花大观园内,栽植着300余种荷花,品种多而美,景色雅而奇,大观园内有五区。

      涞源十瀑峡白石山十瀑峡中溪水流淌4000米,穿行于山石之间,十瀑连叠不断,瀑上有潭,潭泄成瀑,瀑布水花飞溅。飞龙瀑落差48米,瀑面宽3米,如银河倒挂,声宏如雷,气势雄伟双龙瀑分两级跌下,落差60米,落差大。

      开元寺塔是河北四宝(华北四宝)之一,有“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之说。开元寺塔建造于宋代。宋太宗时(976--997年)开元寺僧人慧能奉旨西竺取经,得舍利子归。宋真宗于咸平四年(1001年)诏慧能建塔,1055年方得建成,历时55年。因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来珍藏舍利和经卷。北宋时,定州地处边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开元寺塔“扼贼冲,为国门户”,登之可了望契丹,以料敌情,故又称“料敌塔”。现俗称定州塔。该塔挺拔耸立,造型威武端庄。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知州袁瑄曾作诗云:“郡城南面梵王宫,突兀浮图倚半空。滱水无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顶安珠树迎朝旭,檐奏金铃听晚风。每上穹然绝顶处,固凝身到碧空中。”另有巡按陕西御史龚樊贤诗句:“缓步浮屠百丈中,荡怀柳絮杏花风。身从十二楼边过,目尽三千世界空。何处尘缘能我佛,此间心与太虚通。有时跨鹤还来止,更上青天第一重。”

      上谷八景上谷:是古郡名。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把河北中北部改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了河北的都会,人们就把保定称为上谷。上谷八景,就是保定八景。

      大慈阁

      保定市1大慈阁建于公元1227年,由元代蔡国公张柔创建,为保定八景之首,史称“市阁凌霄”,是近千年的古寺,大慈阁雄伟壮观可称“高可数十丈,数十里外,遥望层阁丹碧若霞”。大慈阁自古为佛教圣地,阁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佛和观世音菩萨,阁后有全国罕见坐南朝北的关帝庙。大慈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奎楼应宿

      相关记载为:“古代保定有两座奎楼,一是建于明代万历年,位于南门以东古城墙顶部,为双重檐八角楼;另一座建于清代初年,位于大慈阁以南,筑室六丈结楼于颠,下做四洞,人可往来,俗称穿心楼,后称穿行楼,今仍有穿行楼街地名。奎楼又称奎星阁、文昌阁,是古城悠久文化象征建筑。奎楼应宿,形容奎楼之高似可与天空二十八星宿中之奎星相呼应。”南门以东的古城墙上面坐落着号称保定八景之一的两座奎楼。只是,那座残存在老保定人心中的“穿心楼”,早在40年代就已经不复存在。

      横翠朝晖

      横翠朝晖,顾名思义的说法应该是古楼横翠与朝霞交相辉映,巍然成景,这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应该是大家闺秀一般的景致。清代内阁学士郭棻在他的诗中有这样的描写:“胜迹孤悬古泰州,楼名横翠意非浮。晴连海日楼添翠,雨逼朝烟翠拥楼。”试想当年古保定的城市风貌——横翠楼所在之处大慈阁高耸而立,奎星楼列于其中,总督府威严肃穆,莲花池春光旖旎,城外古寺钟声长鸣,行人举步之间莺歌燕舞、草青水碧,东城之外更是花红柳绿、一望无际。且不说登高远眺朗峰竞秀,也不说西城古刹松涛起伏。古莲花池初建于770多年前,为张柔所建,原名“香雪园”,其时,“帘户疏越,澄澜荡漾,鱼泳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临漪亭记略》)。元代之后,保定遭遇地震,该园被毁。直到明代嘉靖年间,时任保定知府的张烈出官费加以修复,此园才得以重见天日。池中“蓄鳞艺莲,环池植柳如槛”,并修建了亭台和围墙,辟为“水鉴公署”,意即以水为鉴,鉴身、鉴心,成为达官贵人饮宴享乐的场所。明清两代,将元时的保定路改为保定府,清雍正二年,又将元直隶巡抚衙门升级为总督部院,从此保定府成为直隶省会。雍正十一年(1733)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增置宾馆,后将宾馆扩建为行宫。清代,莲池曾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整建和重修,园内古木森森,奇花争艳,山、水、楼、台、亭、榭参差错落,形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几疑城市若蓬莱”的盛誉。

      东皋春雨

      东皋春雨的具体景点,就在如今东风公园里大石桥东边往北的土坡上。传说它是北宋时期的烽火台遗址。解放后,改建成东风公园。

      西刹秋涛

      在保定“上谷八景”之中,有两处景致都是与府河相关的。古时的府河上游既叫一亩泉河,也叫鸡距河。泉水汇集,日夜流淌,流到灵雨寺(今八中)附近,又一分为二。一股经大闸南流入府河,水声轰鸣,便是“西刹秋涛”。一股向东北绕城一周,在今南关天水桥北侧汇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就是“鸡水环清”。

      鸡水环清

      在古城保定,一亩泉,府河成就了古城昔日的辉煌。在保定滨河公园有一处壁画,上述“鸡水环清”的字样是这样的:“元代初年张柔在重建清苑郡城时曾作新渠,引鸡距泉一亩泉水入城。明代建文年,改保定之土城为砖城时,修筑护城河,引鸡距泉一亩泉水环绕古城。清澈河水与雄伟之保定古城构成鸡水环清胜景。”足见老保定的水色之美。一亩泉也因玫瑰芙蕖,香闻十里,飞鸟游鱼,各自鸣跃的动人景致,博得“小江南”的美名。上世纪五十年代,依靠一亩泉水的“八大厂”曾为保定工业腾飞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后期大量开采地下水,不仅形成“漏斗区”,还让保定的母亲河断流,干涸,“珠玑万斛涌泉根”成为老人们的记忆。

      狼峰竞秀

      狼牙山位于易县,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峰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省级森林公园。新落成的“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占地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雕塑等,生动地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

      其他文物资源景点

    序号名 称地 址保护级别类别1大慈阁莲池区穿行楼北街57号国宝古建筑2古莲花池莲池区裕华西路246号国宝古建筑3保定钟楼莲池区裕华西路北侧国宝古建筑4直隶总督署莲池区裕华西路301号国宝古建筑5淮军公所莲池区恒祥南大街627号国宝古建筑6清河道署莲池区兴华西路3号国宝古建筑7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莲池区东风东路585号国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8育德中学旧址莲池区金台驿街86号国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9直隶审判厅旧址莲池区法院东街236号国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光园莲池区永华南大街105号国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1保定天主教堂莲池区裕华西路245号省保古建筑12稻香村“糕点铺”莲池区西大街195号省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3杨继盛祠堂(1)莲池区皇华馆街市保古建筑14天水桥莲池区长城南大街南关府河之上市保古建筑15古城墙莲池区天威中路动物园北侧市保古建筑16杨继盛祠堂(2)莲池区大金线胡同市保古建筑17观音堂莲池区裕华园小区内市保古建筑18大汲店戏楼竞秀区大汲店村内市保古建筑19忠烈祠莲池区皇华馆街杨公祠北侧市保古建筑20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莲池区西下关街18号市保古建筑21贤良祠莲池区西大街629号市保古建筑22慈禧行宫莲池区保定市第二中学院内市保古建筑23刘守庙莲池区天威东路538号市中医院内市保古建筑24清真西寺莲池区清真寺街市保古建筑25关岳行宫莲池区力高豪园内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6乾义面粉公司莲池区长城南大街681号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7第一客栈莲池区唐家胡同18号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8石家花园莲池区保定市第一医院内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9协生印书局莲池区永华南大街390号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0东清真寺莲池区长城南大街382号市保古建筑31清真女寺莲池区清真寺街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2关西街教堂莲池区关西街91号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3乐寿园莲池区河北农大幼儿园北侧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4城隍庙莲池区市府后街古城宾馆院内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5同仁中学莲池区保定第一中学院内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6刘春霖墓莲池区东风公园内市保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红色之城保定市2保定是红色之城。保定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保定市阜平县,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被誉为“模范根据地的模范县”。这一时期的阜平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察冀边区和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毛泽东曾亲笔题词“抗日模范根据地”,也因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诞生了以著名作家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保定作家群。《荷花淀》《红旗谱》《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烈火金刚》《少年英雄王二小》等著名电影、文学作品与保定的名字享誉海内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城市地标街景

      未来石地处河北省保定市七一路与东三环交叉口,北临大学城、关汉卿大剧院,西临东湖片区,东临高铁新区。未来石用户型细节隐语居住品质,使不同的空间户型能够根据不同居住习性和使用观点灵活生动。每个户型通透开扬,通风采光极佳,通过大量运用退台式设计与景观阳台,让东湖景观和居住空间融为一体,从而保证了室内和室外空间的直接交流,打造保定最具交互性的生活空间。

      保定市万博广场总投资15亿元,其中主楼总高258米,共54层,成为保定市地标性建筑,河北第一高楼。广场位于保定市朝阳大街与东风路交叉口东北角,是保定城市三年大变样重点工程之一。

      “河北保定电谷大厦”这座高科技的“光电大厦”从头到尾都是“保定创造”,标志着三个“中国第一”的同时诞生:拥有了光伏建筑一体化在五星级酒店的应用、呼吸式太阳能玻璃幕墙的应用和大规模多角度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的三个“中国第一”。

  •   概述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京、天津、石家庄三角地带,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1994年底,国务院批准原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了新的保定市。保定市统辖各县(市)、区,总面积2.21万平方公里,人口逾千万,其中市区人口一百余万,是河北省人口第一大市,在环渤海经济区域中居重要地位。2012年8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要求逐步把保定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   特产

      保定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富,历史悠久,是中国第九大菜系“冀菜”的发源地,从保定历代文物中的谷物工具、熟食陶器,还有商代的爵,中山国当时的羊羹等,都印证了保定饮食的历史。保定地处广袤的冀中平原,物产丰富,特产居多。自古以来,保定一直是京畿重地,深受宫廷菜的影响,再加上地方官府的来来往往,使得各地的菜肴都多多少少与保定饮食相结合,从而促进了保定餐饮历史的弘扬。保定传统食品有驴肉火烧、大慈阁香油、大慈阁素面、大慈阁酱菜、大慈阁糕点、白运章包子、白肉罩火烧等久负盛名的特色美食。

      驴肉火烧保定市7驴肉火烧起源于明朝初期。朱棣起兵到保定府徐水县漕河,眼看着兵马劳顿。士兵出了个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杀马吃。有俗语说“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马肉纤维比较粗,不是特别好吃。但是饥不择食,就把马肉煮熟了夹着当地做的火烧吃了。哪知味道还很不错。于是后来当地老百姓也开始杀马做“马肉火烧”,而且马肉火烧因为曾经被皇上吃过而声名大振。

      但战争需要马,马成了战略物资,不适合再做“马肉火烧”,于是就出现了比马肉细腻,而且纯瘦不肥的替代品——驴肉火烧。

      大慈阁香油大慈阁香油始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原产自大慈阁禅院内的香油坊。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在乾隆皇帝途经保定时,因机缘际会,大慈阁香油被乾隆皇帝钦点为御用膳食。秉承古寺悠久历史,大慈阁香油选料上乘、做工严谨,以精选芝麻为原料,经小石磨采用特殊工艺加工制成,保持了芝麻香油的古朴风味,其颜色呈棕红色,清澈透亮,味香持久。大慈阁香油历代薪火相传,虽岁月变迁,但其风味依旧,成为古城保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瑰宝。

      大慈阁素面保定市8大慈阁素面始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原产自保定大慈阁禅院的斋堂,距今已有八百年历史。大慈阁素面属于佛素范畴,即寺庙里的素斋,注重清淡、善巧。大慈阁素面有养眼之面、开胃之面、印心之面之美称。

      养眼之面:面相好是大慈阁素面首个标准,大慈阁素面强调外观摆型、颜色搭配。面白、汤棕,配上绿菜、番茄、香菇,增进食欲。

      开胃之面:主要在汤料的熬制,俗话说:面在味,味在汤,汤显功。味道即王道,面汤要熬,辅以养生的枸杞、大枣、当归、姜丝等味料,经过文武火数小时的交融煮制,辅料完全释放汤中,浓醇深厚,形成大慈阁素面独具匠心之味!

      印心之面:好面自有好滋味,大慈阁素面之面粉取自麦心而成,根根劲道爽滑,加之配以大慈阁自产的的大慈阁香油、大慈阁麻酱做调味品其回味无穷!

      大慈阁酱菜大慈阁酱菜始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为传统工艺酱制,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大慈阁酱菜购进原料,务求精良,不惜重价。如收购小红萝卜,论个给价,但必须保持嫩脆。收购韭菜花,则要鲜嫩的纯花,不带花籽、花铃。但收购价格往往要高于普通韭菜花的一倍。这样的原料制成的成品,质优则无柴,食之无渣滓。

      大慈阁酱菜营养丰富、脆爽可口。品种有大慈阁酱包瓜、大慈阁酱八宝菜、大慈阁酱黄瓜、大慈阁酱子萝、大慈阁酱地露、大慈阁酱五香疙瘩头、大慈阁酱花生仁等三十个品种。

      大慈阁糕点大慈阁糕点始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大慈阁糕点虽历史久远、世代相传、味美色佳、独具风味,但在历史上最初只有皇帝、大臣、大慈阁僧众等少数人才能享用。

      大慈阁糕点有外用糕点、内用糕点两大类,讲究现吃现烤,味美色佳、独具风味。外用糕点主要用于进贡、馈赠、恩赏等。

      内用糕点分为应时糕点、常年糕点、到门糕点、宴席糕点、节用糕点五类,各类皆独具特色。

      大慈阁糕点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古城保定饮食文化中的奇葩。

      白运章包子白运章包子是在1919年白运章,以自己的名子命名的。

      白运章包子曾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并列被誉为名优产品,受到省市领导的题词表彰,并获得百年老字号。其特点是馅大皮薄,口感好,用料讲究,风味独特,是老保定包子的代表。 老鸡铺卤煮鸡保定市9保定马家老鸡铺制作的卤鸡,从清朝嘉庆初年已传五世,近二百年。

      相传,清代河间县果子洼村有家回族马氏兄弟,忙时种田,闲时煮鸡出售。后来辗转来到保定,开了马家老鸡铺。店主人在制作技术上颇下功夫。加之又懂点医道,每次煮鸡,除放应有的辅料外,常配以各种益身提味的中草药材。因此,所制卤鸡色鲜、形美、味香,名冠燕赵。保定古莲花池东侧。 白肉罩烧饼据传,义春楼的前身是座肉铺,开始经营廉价的猪头肉锅罩火烧,很受穷苦劳动人民的欢迎。冯玉祥幼年时代,家境贫寒,进城时,吃不起大饭馆,总到义春楼吃猪头肉锅罩火烧,对该饭馆产生了好感。冯玉祥当上将军之后,每次回到保定,必到义春楼吃罩火烧,从此,义春楼的罩火烧声誉大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父爱新觉罗溥新宇亲笔为名吃提了“正宗白肉罩火烧”牌匾。

  •   经济概况

      综合情况2012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7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8.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495.9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846.8亿元,增长10.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9%、55.0%和31.1%。人均生产总值24054元,比上年增长9.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上涨3.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同比下降0.5%;固定资产投资总指数累计同比上涨0.4%。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1%,比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初步核算,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实缴税金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3.9%;完成出口42.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0%,占全市出口总值的89.7%。

      第一产业2012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82.3万亩,粮食总产量604.5万吨。其中,夏粮总产量258.8万吨;秋粮总产量345.6万吨。粮食亩产437公斤。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39.8万亩,比上年增长1.1%,总产量931.6万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设施蔬菜播种面积39.0万亩,总产量153.1万吨,占全部蔬菜产量的16.4%。全年瓜果类播种面积34.2万亩,比上年下降0.6%,总产量111.2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设施瓜果类播种面积20.4万亩,总产量68.1万吨,占全部瓜果类产量的61.2%。全年肉类总产量64.5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46.8万吨,比上年增长1.5%;牛肉产量4.7万吨,比上年增长0.2%;羊肉产量3.6万吨,比上年增长0.1%。年末生猪存栏395.0万头,比上年下降2%,生猪出栏621.2万头,比上年增长1.0%。牛奶产量80.3万吨,比上年增长1.5%;禽蛋产量42万吨,比上年增长0.1%。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2012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0.1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当年机耕面积63.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当年机播面积87.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1%,机收面积64.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8%。有效灌溉面积66.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2%。农村用电量47.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6%。

      第二产业2012年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2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48.0亿元,比上年下降9.0%;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19.7%;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8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6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5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75.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4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5%。汽车、新能源、纺织、食品和建材五大主导行业完成增加值550.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业完成增加值2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新能源及输变电业完成增加值74.5亿元,比上年下降25.7%;纺织服装业完成增加值155.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食品业完成增加值66.9亿元,比上年增长9.2%;建材业完成增加值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1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8.1亿元,比上年增长94.9%。

      2012年全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36.5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实现利润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9.6亿元,比上年增长7.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9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2%。

      第三产业201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实现31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分地域看,城镇市场零售额实现9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乡村市场零售额实现2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实现1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零售业零售额实现9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住宿业零售额实现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05.6亿元,比上年增长9.7%。分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粮油食品饮料和烟酒类、服装鞋帽、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石油及制品、汽车五大类商品零售额实现256.6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达到81%。

      2012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23.1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2亿吨,比上年增长20.0%;货物运输周转量857.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9%。旅客运输总量1.5亿人,比上年增长4.7%;旅客运输周转量92.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3%。全市营运车辆14.8万辆,比上年增长7.2%,其中,货运14.2万辆,比上年增长7.4%;客运5575辆,比上年增长3.6%。全年机动车保有量(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78.2万辆,其中,私人151.8万辆。小型轿车保有量49.3万辆,其中,私人47.3万辆。

      2012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0亿元,比上年增长17.5%,电信业务收入62.0亿元,比上年增长9.9%。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104.5万户。其中,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65.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39.1万户。国际互联网接入用户数达135.6万户,比上年增加12.3万户。

      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449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国内游客447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1%;国际游客1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0%。国内游客创收229.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国际游客外汇收入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倍。4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453.8万人次,总收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35.7%。特产保定铁球保定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其中保定铁球(健身球)为传统产品。特产还有酱菜、酸枣、核桃等。

      除此以外,还有满城草莓,白沟箱包,蠡县皮革,望都辣椒,小吃还包括驴肉火烧,骨渣丸子等。

  •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1959年底,保定设路西区(新市区的前身)。1960年,路西区并入保定市区。1961年7月,保定市区撤销,在环城西路以西的市区建立新市区。

      保定北市区建于1953年,1959年,北市区被撤销,与南市区合并为路东区,并与1960年再次于路西区合并为市区。1961年市区被划分为新市区、永华区、裕华区、新华区四个区。1962年,永华区和裕华区北半部再次合并为北市区。

      保定南市区始建于1953年,系原一区和四区合并而成。1955年定名南市区。1959年与北市区合并为路东区。1960年路东区、路西区合并为市区。1961年市区划分为新市区、永华区、裕华区、兴华区四个区。1962年9月,兴华区和裕华区南部合并成立南市区。1987年11月,撤销郊区建置,杨庄、南大园、焦庄三乡划属南市区。1998年12月,保定市部分地区调整行政区划,清苑县部分地区划归南市区,南市区部分地区划归北市区。此后,保定市南市区政区、建制沿袭至2015年4月。

      2015年5月8日,从民政部区划地名司获悉,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同意将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更名为竞秀区;撤销保定市北市区和南市区,设立保定市莲池区;撤销保定市满城县、清苑县、徐水县,分设满城区、清苑区、徐水区。至此保定市辖5区、15县、2县级市。全市总人口、辖区面积没有变化。其中保定市辖区由3个变成5个,市区面积由原来的312平方公里增加到2531平方公里,扩大了221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原来的119.4万人增加到280.6万人。

      本次区划调整,将“竞秀”、“莲池”命名为保定新的市辖区名称,充分弘扬了保定地域文化,彰显古城特色,增添城市魅力。

      总览名称人口(万人)面积(平方公里)竞秀区4975莲池区69173满城区40630清苑区68 867 徐水区60723高碑店市62618安国市41486涞水县351658唐县591417易县572534涞源县282427定兴县59714顺平县32708望都县27370高阳县34497安新县45724雄县38524容城县27314曲阳县621084阜平县222495博野县27331蠡县53652

      其他另设白沟新城、北部低碳新城。北部低碳新城规划研究范围西起西三环京昆高速公路,东至国道107线,南起北二环,北至荣乌高速公路,依托新能源之城和汽车城发展,打造289平方公里的北部低碳新城。

  •   行政历史

      先秦时期周赦王二十年(前295年),燕昭王在今市中心东五里建广养城,是为保定市区附近最早的城池。

      汉晋隋唐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在今市中心东北约五里建乐乡城,置乐乡县,属信都国;新莽改称乐丘,东汉废;西晋重置,属高阳国;北魏新置清苑县,与乐乡县同属高阳郡;北齐清苑、乐乡均废入永宁,后改永宁为乐乡;隋改乐乡县为清苑县,属河间郡;唐属河北道莫州。

      宋金元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清苑县为保塞县,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易州满城县南境入保塞县,并升保塞军为保州。淳化三年(992年),呼延赞、李继宣先后知保州,筑城关、葺营舍,疏浚一亩泉河与鸡距泉水汇合流入保州城关。

      金天会七年(1129年)于保州设顺天军节度使。大定十六年(1176年)复保塞县为清苑县。贞祐元年(1213年)十二月,蒙古军攻陷保州城,屠城,城废。次年(1214年),保州移治满城。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降蒙金将张柔由满城移驻保州(今保寻址),令贾辅、毛正卿、苑德重建保州城。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改保州为顺天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易名保定路,辖七州(含十二县)、八县,共二十县。十七年(1280年)置官领保定织染局。

      明洪武元年(1368年)保定路改名保定府。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移驻保定。正德十年(1515年)设保定巡抚。嘉靖十年(1531年)建二程书院(院址今西大街路北),后改称金台书院。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在府治西北建上谷书院。四十四年(1616年),在城东南角建清真寺。

      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始为直隶省会。雍正二年(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莲池书院(今古莲花池)。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于城内西南角建淮军公所。光绪元年(1875年)九月,天津至保定的电报线路完工。光绪十一年(1885年)基督教会在址舫头东建基督教堂。光绪十五年(1889年)架设保定至西安的电报线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卢汉铁路卢保段,次年一月通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保定创办电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卢汉铁路保(定)正(定)段通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建慈禧行宫,慈禧挟光绪帝来保驻跸三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保定育德中学。该校曾为河北省同盟会机关驻地。同年,以莲池书院藏书楼为基础,建直隶省图书馆。

      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初期为直隶省省会。1913年,废保定府留清苑县,省会迁至天津,清苑县仍为范阳道治所。1914年范阳道改为保定道。1925年于清苑县城设保定自治市。

      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废保定道。随即保定自治市亦被废除。1935年,河北省会由天津迁回清苑。1937年9月,清苑县城被日军占领。

      1945年日本投降后,建立保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6月,河北省会由北平迁至清苑。1947年11月,河北省会又迁回北平。

      1948年11月,解放军进驻,建立保定市,为冀中行政公署驻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定市仍为河北省省会,清苑县迁出市区。1958年4月,保定市划归保定专区,5月省会由保定迁至天津。1961年7月,设立新市区,1962年9月,设北市区和南市区,为今保定市区的初形。1966年5月,省会由天津迁回保定。1968年2月,省会迁至石家庄。

      1983年11月,保定市改由省直辖,并将满城县划归保定市。1986年5月,清苑县划归保定市。1994年12月,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组建新的地级保定市。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保定市新市区更名为竞秀区;同意撤销保定市北市区和南市区,设立莲池区;撤销保定市满城县、清苑县、徐水县,设立满城区、清苑区、徐水区。保定市的行政区划由3个区、18县、2个县级市的格局,变为5个区、15县、2个县级市的格局。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