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分类:
- 上海市
张江乡位于上海市川沙县境中部,距县城8公里。东毗唐镇,南连孙桥,西邻北蔡、花木,北接金桥。面积19平方公里。张江乡主要水道有川杨河、马家浜、吕家浜、创新河、黄家浜等,纵横交错,贯通黄浦与县内诸水路,形成水上交通网。陆路交通,川北公路的塘川线和金张路的沪孙线均过乡境并交会于吕家浜桥北堍,可西达塘桥和北至高庙;军民路在乡境南部与川北路中段衔接,可捷径抵周浦,转南汇、奉贤。
-
历史人文
张江镇旧名张江栅镇,原名古桐里,历来是张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为张江乡党政机关所在地。相传明隆庆年间有名张江者,于镇东西置栅,故镇名张江栅,今乡以镇为名。据光绪《南汇县志》载,清乾隆年间,已有居民廛肆二百余家居此。1926年张江镇装有电话,并设夜市。至解放前夕有30多个行业,206家厂号店铺及电气、花边等5个公司,工业有酿、碾、轧等棉粮加工和铁、木、竹器等手工业。钱万隆酱园特色晒油自20年代起已行销四乡各镇,是本乡声誉卓著的土特名产。张江镇老街在吕家浜两岸。西栅口设水运码头和棉花加工厂,为附近四乡棉花集散地。现镇区向西延伸,拓阔川北公路辟为商业新街,路侧有2~5层新楼群,老街主要商店大多移此,购销两旺,市况繁荣。四百多年老镇,面目焕然一新。张江乡农业是棉粮地区。副业生产,历史上的青、红腰菱和铜箍地栗为本地土特产。现香菇产量称冠全县。
-
基本概况
张江乡位于上海市川沙县境中部,距县城8公里。东毗唐镇,南连孙桥,西邻北蔡、花木,北接金桥。面积19平方公里。张江地区宋隶华亭县。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属上海县。清雍正三年(1725年),析归南汇县。1911年,设远北市(镇)公所,1927年改远北市政局,设治张江栅。1929年划为南汇县第七行政区,1930年改为第四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第四区建制,今地分属张江、远北两乡。1950年初成立北蔡区,一度设治张江。1950年6月,划归川沙县,1957年撤区并乡设张江乡。1958年为大公社建制的张江人民公社,1959年析为现在规模的张江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成立张江乡,辖12个行政村和张江、杨镇2个集镇。1985年全乡共有6372户,23487人。张江乡主要水道有川杨河、马家浜、吕家浜、创新河、黄家浜等,纵横交错,贯通黄浦与县内诸水路,形成水上交通网。陆路交通,川北公路的塘川线和金张路的沪孙线均过乡境并交会于吕家浜桥北堍,可西达塘桥和北至高庙;军民路在乡境南部与川北路中段衔接,可捷径抵周浦,转南汇、奉贤。
-
社会事业
杨家镇,旧名新兴镇,距张江镇西北3公里。据《南汇县志》记载,成镇于清乾隆初年。20年代川沙早期共产党员林钧曾在此新兴小学(今杨镇小学)任教。建国后,张江乡农副工各业蓬勃发展,1985年乡、村、队三级工业企业有131个,职工8225人。张江丝绸绣衣厂生产的各类绣衣、服装,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各国;张江机电厂生产的电动机,1984年获县“优良产品”称号。198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7525万元。张江文化、教育、卫生设施:有完全中学、中专卫校、小学、卫生院、影剧院,还有敬老院、福利工厂等。古建筑华海堂10余所庙院,先后已废或改建,尚存张江镇天保、太平桥和杨家镇谢龙桥系明、清时所建。境内尚存百年以上广玉兰3株,200多年古腊梅1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