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分类:
- 水库
东风水库是在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漆水河干流雍水河上成建的,坝址以上汇集纸坊河、三里河、七里河三条主要支流,坝址以上主河槽长30.2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65平方公里,流域地貌分丘陵沟壑区和平原区,地表为黄土复盖。水库始建于1966年水,1972年竣工投入使用并受益。水库原总库容1350万立方米,经多年淤积,现有总库容1238万立方米,正常蓄水水位为749.40米,相应库容908万立方米。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东风水库 方 言: 粤语 下辖地区: 凤翔县佛山市云浮市金堂县莆田县 地理位置: 凤翔县佛山市云浮市金堂县莆田县 本词条内容尚未完善,欢迎各位编辑词条,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
污染状况
近十几年来,由于工业化污染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致使库内水质污染状况极其严重,流域内的企业年用水量约385万立米,年排放污水总量约148万立米。居民生活年用水120多万立米,年排放生活污水约80多万立米。其主要的污染物为有机性污染、病原性污染、富营养性污染。据1980年在纸坊河入库处检测,污染严重时(枯水期)水质呈褐色,具有浓烈的酸臭味,色度400,浊度300,24小时水中无溶解氧检出,悬浮总固体高达6600毫克/升,超过渔业水质标准的六百六十倍,耗氧量平均为3753.3毫克/升,超标三百三十七倍。水中鱼、草不生,库区村民饮水受到严重影响,水库管理单位职工要从家中或其它地方带水上班。
环保局在城区对污水设点检测,其中:COD.357mg/L、SS.229mg/L、pH.6—8.5、氨氮.37mg/L、这些水质污染指标大都超出正常规定值。
-
治理技术及措施
根椐东风水库的污染现状及其污染规律,利用工程措施、水保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等综合治理手段,来全面的对污水进行治理。
1.加强执法力度进行企业整改,实施河道治理。
2.水保生态流域治理措施以水保生态流域治理为重点,进行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并举,大搞淤地坝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对山梁、沟坡、台塬全面治理。减少了水土流失,涵养了水源,改善了水质。多年来,流域治理面积96平方公里,“四田”1140公顷,流失区水地340公顷,水保用材林4640公顷,经果林530公顷,水保种草900公顷,封山育林1770公顷,保土耕作280公顷,淤地坝建设4处。
3.引清除污工程措施针对东风水库地处平原,年来水量少。流域内企业众多,又有县城大量的生活污水,污染情况严重的现状,县上投资79万元,实施了由白荻沟水库到东湖名胜,再到东风水库的引清除污工程,铺设管道3公里,年调节水量50多万立米。对污染水质进行稀释,更进一步提高了水库水质。
4.完善排污工程措施在县城改造排污设施,修排污管道3公里,将原来污水入东湖和护城河汇集流入水库的排污工程,改为污水向南远引到七里河再流入水库,延长了排污路线,增强了河床、滩地、砂卵石对污水的滞留、沉淀、吸收、降解和净化作用。
5.自然生态生物修复水体措施①.曝晒处理淤泥
东风水库因长期容纳流域内的流失水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致使污染物、生物残体、固体颗粒在库内沉淀淤积达50—100厘米,因库水长期复盖底泥,泥内好氧微生物系统破坏,难以发挥微生物的净化功能,库底泥体黑臭,成为水体的内源性污染源,又影响了上复水体的质量。从1999年开始,我们在库内实施自然生态水体自我修复工程,于1999年到2000年,在库内水量较少的情况下,放空库水,进行库底淤泥曝晒,提高了底泥温度,加快了底泥内污染物及有害物质的挥发,并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温度,而且库底淤泥大量开裂,形成了30—80厘米深的裂缝,增加了淤泥的通透性,生物氧化作用提高,促进了库内微生物的恢复和发展,增强了底泥生物降解能力,提高了库内自然生态自我净化功能。经二年的库底处理,达到了水生植物生长环境要求,改变了原来库内寸草不生的现象,也改变了库内淤泥污染水体的现象,检测COD、BOD5、SS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1.7%、81%、89%.。
②.设立滞流池及湿地
③.构建污染缓冲带
创建库边植物带,围绕库区荒闲地和保护地做好植树种草文章,其中在库区正常年份水淹不到的地方植树15000多棵,在大坝背水坡种草34亩,库区中心岛种植芦苇20多亩,在库内浅水区栽植水柳,库周种植绿化树共3万多棵,整个面积达到200多亩。为水体构建了一条污染缓冲带,形成生物屏障,减少和减缓直接入库的地表径流,并使树木发达的根系对水内污染物的吸附、降解能力更加增强,恢复了水体的正常生态功能,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又提高了库区水土保持的能力。
-
灌溉面积
东风水库灌区有设施灌溉面积6.8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15万亩。灌区分自流和抽水两大灌区,其中:抽水灌区设施灌溉面积3.3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10万亩。自流灌区设施灌溉面积3.5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05万亩。水库共有库区保护地150亩,水库内有一中心小岛面积25亩,水库大坝背水坡有荒草地34亩,坝后有耕地42亩。
-
特点
流域内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21.4毫米,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七、八、九月份的降雨,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水库来水量大部分是雨后径流,产流方式以超渗产流为主,具有历时短、强度大,汇流多挟泥沙的特点。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1022.5万立方米,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653吨/平方公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