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1-29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发展地理 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而地理思维能力的体现,依赖于地理思 维品质的达到程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一、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1.(精炼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包括:动机、欲望、兴趣、爱好。其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而提 问则是激发兴趣的内在激素和催化剂。其作用的途径表现为:提问兴趣动机知识思维。精炼 的提问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力场,并以教材(地理知识)作诱发物,以老师作导体,激起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

在高中地理下册《土地资源》一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后,教师可通过提 问、启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由学生自己得出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大政方针。例 如:如果你是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人,面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应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来改变局面?(核心问题,利用原则),若你分管中国农业工作,对耕地、林地现状作何种打算来促进稳产高产?(基本国 策,扩耕与提高年产相结合等),上述问题可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化兴奋点,充分释放他们的大脑潜能 。如:针对我国林地、耕地人均少,该怎么办?后备耕地潜力不大情况下怎么提高农业生产等问题,要求学生作快速回答,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以迅速的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流畅,思维过程 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与书上写的相同的结构,获得了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

2.强调动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如果教学只凭老师的语言符号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内容 的深层兴趣。学生的地理思维也难以深化,达到融汇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时可创设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使他们靠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寻到 正确的答案。

以《北京交通》一节教学为例,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并准备了1949年1992年北京交通(道 路、桥梁、电车、公共汽车、出租车、自行车、立交桥)的数据材料和图片资料,供学生阅读查找。上课时教师仅列出几道递进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询资料、加工、分析得出新数据,并寻求各个相关制约因素,设计解决方案,优选后提出自己的结论。

A.北京道路建设中主要规划了哪几条交通干线?二环、三环长度各多少千米?

B.根据1949年~1992年数据分析,预计照此速度发展,到2000年北京交通会呈现什么状况?数量会达到多 少?

C.截止到1992年,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上有多少立交桥?在西单、东单路口,修建立交桥是否可行?为什么?

D.根据已有资料及你亲身的感受,综合分析北京交通自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发展中你发 现了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对北京道路交通的现状有了较清晰的印象后,随之又产生了对1949年~1992 年增长速度的关注,并激发学生计算到2000年北京市交通的状态、数量。此时,学生的思维开始深化,教师抓 住这一切入点,进而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对在东、西单两个繁华路口建立交桥的利弊逐一分析,将书本上地理知识活化、具体化,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这样,以动手、动脑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基础,在寻幽探胜 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3.通过地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创造想象渗透于思维,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中学生的想象力很强,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不能很快 向抽象的现实方向发展,形成创造性思维。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始终离不开的信息载体,在传统教学中,对地图仅是强调能够会读图、分析图,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看图说话,对地理思维的发展,也仅仅是初级阶段。中学阶段可充分开发、活化学生大脑潜力,在专题地图的制作开发上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 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发展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初中区域地理学习的最后,教师可根据初中所学过的地图知识,进一步讲解制图规范和简单编图程序,然后由学生自己自由 选题,绘制一张彩色地理专题小地图。这一作业的布置,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作业交上来时,许多意想不到的内容映现在你面前。《世界野人分布图》上,小小的脚印图例代表野人的分布,《美国NBA篮球 队分布图》的底色是一幅红蓝相间的星条旗,《中国沿海开放港口分布图》上14个开放港口和特区、开放区宛若一条腾飞的巨龙这既有科学的基础,又富于浪漫的创造想象。正是学生对地理事物深入理解和追求而形 成的创造性思维的反映。 4.讲求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地理思维的深刻性,系指学生要善于深入地思考各种地理问题,抓住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并预见 其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善于把握各种影响因素间的联系和关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高中《地理》上册中《地球的运动》一节是难点,在学完这一节知识后,要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 成网络。教师在总结本节时,可先提出形成地球上的五带划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等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源,想到与黄赤交角的联系,此时,教师再在学生已有零散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启发学生一步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大量感知中抽象概念,总结规 律,形成如下知识结构,从而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刻性。

5.注重讨论,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地理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地理问题,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事物,不迷信权威意见,不因受暗示而动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对这一思维品质的培养,殊不知,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才能在众多前人理论中寻出突破口,从而脱颖而出。如在初一地理教学中,可 引导学生对过去评价我国特点的一词地大物博进行讨论。我国确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从人均考虑, 联系我国的状况就会发现,巨大的人口包袱已使得我们的物再也显不出丰了。学生通过这一思维过程 ,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否定了地大物博这一褒义词在我国国情上的应用,是认识上的一次不小的突破。在 讲授高中地理时,对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条件的分析,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如对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社会协作条件的分析中,现代工业考虑专业协作需要,应尽可能把专业部门和企业配置在一起,形成聚集效应。但又要考虑作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在工业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后,会出现饱和状态,出现争 地、争水、争动力、加剧污染等问题,一些工业又不得不向外扩散,有些轻薄短小的新兴工业就可在新区 布局。因此,同一条经济原理、布局原则,对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技术条件、不同时期 是有不同应用要求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应用原理。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加强讨论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学生地理 思维的各种品质的高度发展,就是他们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智慧的增强过程。在地 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是培养能力的一条主渠道,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二、地理目标教学的一般程序:

根据目标管理的基本思路和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通用标准的基本原理,所谓目标教学,就是通过一整套有计划、有步骤、有评估、有调整、有程序地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工程。它是从教 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学活动的调整和控制、教学活动的最终鉴定等,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

编制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是依据教学大纲,以教育目标分类学 为参照系,将教材内容变成具体的、有层次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它可以凭借学习者结束学习时的行为变化来体现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并且评价教学效果。因此,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目标教学 中起着导向和控制作用。各学科教学目标要有总的目标及各年级、各年段的教学具体目标。例如中学地理的总目标就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 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地球、地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初步技能,初步懂得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人类 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总目标与具体目标是互相联系、互相支持的。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 ,教师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目标中不恰当的地方加以修改和调整,使之成为科学的目标体系。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的教学设计,要以系统科学理论作指 导,全面分析教学中诸因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教学媒体作用,控制教学活动,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要钻研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中包 含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智能训练。例如高中地理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阐明地球的宇宙环境,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及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是了解分析学生状况。学生是教学对象,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 学习中思想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坚持教必有法,但无定法、重在选择、贵在得法的原则,以 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认真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圆满完成教 学目标的实施。

三、反馈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或环节上,某些学生会产生学习误差。这些误差的积累会使学生成绩下降。如 果能及时地反馈,揭示学习上的误差,并及时改正,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馈信息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一是编制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单元、学期、学年的形成性测试卷, 以此分析达标情况,从中获取信息,开好矫正处方。

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反映及课后作业、练习等,及时获得教学信息,以此调整教师 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各种途径的信息反馈,使整个教学过程就处在了可控、可调状态,使教师把握了教学主动权,从 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补救措施

补救措施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及时消除学生学习上的误差,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前期知识的基础上,学习 新知识,从而控制学生两级分化,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达标。同时通过补救措施还可使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补救措施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针对全班带共同性的问题进行集体矫正;二是让已达标的学生帮助未 达标的学生;三是教师将个别学生错因列出,给学生对症服药。

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反馈信息、补救措施是目标教学程序的四个重要环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关文章:

地球大陆板块漂移的动力之源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

地球仪的六大功用

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操作应用

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和应用举例

地理教学初探

浅议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美育

地理教学反思㈠

最新地理
热门地理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