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百科 >通王城

通王城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

地理百科

  •   通王城又称大吴哥,是真腊王国吴哥王朝的国都,东南亚历史上最宏伟的都城,鼎盛时人口达上百万。与吴哥窟不同的是,城内的生活气息更为浓厚。城内的巴戎庙(Bayon)又称拜云寺、宽阔的中央大道和宏伟的斗象场,无不使人联想人头攒动的盛世场景。大吴哥是高棉帝国的最后一座都城,始建于9世纪末,1181年登基的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赶走了入侵者后又作了重修,被称为“第四次吴哥”。

  •   布局

      吴哥通王城由一座红土墙组成,墙的各边长约3公里(1.9英里),高8米(26英尺),整个城市占地145.8公顷(360英亩)。外城墙边环绕着一条护城河,河宽100米(328英尺)。除东侧城墙有两个入口外,城墙其他各边均有一座入口石塔和一条通道。东城墙多出来的一个入口为“胜利之门”,有一条通道直接通往大象台和癫王台。吴哥通王城旁的城墙各角落都有一座小石塔,名为“青戎塔”(Prasat Chrung)。城墙内侧由一条宽25米(82英尺)的提防支撑,作为一条环城公路。

  •   影响

      通王城5吴哥遗迹是东南亚最大的文化遗产,指的是现在柬埔寨西北部暹粒省洞里萨湖北岸一带的石砌、瓦造建筑遗迹群。 吴哥王朝曾辉煌一时,在公元12至13世纪的鼎盛时期称得上是统治整个中南半岛的大帝国,不少宏伟城市及建筑陆续冒起,让繁华皇都吴哥城(大吴哥)更显蓬勃。不过它的璀璨很短暂。吴哥王朝衰败后,王城也在不知不觉中湮没于丛林,情景凄凉。现在它仍然受到热带严酷的大自然侵蚀,宝贵遗迹面临崩溃的危机。

      吴哥是高棉人的精神中心和宗教中心。吴哥也是旅行者向往的圣地。 吴哥是9-15世纪东南亚高棉王国的都城(吴哥Angkor一词源于梵语Nagara,意为都市),9世纪初始,吴哥王朝(802-1431)先后25位国王,统治着中南半岛南端以及越南和孟加拉湾之间的大片土地,其势力范围远远超出了今天柬埔寨的领土,盛极一时。其间大兴土木,留下了古今奇迹吴哥城(Angkor Thom)、吴哥窟(Angkor Wat)和女王宫等600多座印度教与佛教建筑风格的寺塔,大放异夕阳下的大吴哥彩。1431年泰族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吴哥,该城废弃。随后,繁华的吴哥就湮没于方圆45平方公里丛林榛莽之中,到16世纪已成为一片杂木丛生的废墟,逐渐被人们遗忘。

      方圆10平方公里的吴哥城,俗称大吴哥,是高棉帝国的最后一座都城,始建于9世纪末,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约1181年—1215在位)赶走了入侵的占婆人后又作了重修,被称为“第四次吴哥”。

      吴哥城是一处被长达12公里的城池所包围的城市。吴哥城南门(South Gate)外的护城河上架有石桥,桥的两侧栏杆上各有一排54个石雕的半身像,一边代表神灵,另一边代表恶魔,他们手上拉着眼镜蛇化身的巨蛇王。据说宽约百米的护城河,在古时养有很多鳄鱼,是用来抵御敌人进攻的。钻进小小的南门门洞,拔地倚天的古树整齐地列在路两旁,树缝里透着温柔的晨光,轻风吹过,干叶嗒嗒地落到了车的前窗,又滑到了地上,说不出的惬意。

      在吴哥城中央,依照佛教须弥圣山的概念建立起了壮观的巴戎寺(Bayon),环绕中央尖塔的是49座四面都雕有巨大佛脸的佛面塔,这些谜样的佛脸微笑,表情各异,安详中带有几分神秘。四面佛的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于色。巴戎寺的回廊壁画也十分丰富,从王宫征战到市民生活应有尽有,但是给游客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四面佛那神秘的“高棉微笑”。

      在整个大吴哥城的范围内,还有巴普昂寺(Baphoun)、空中宫殿(Phimeanakas)、利泊王坛(LeperKing)、斗象台(Terrace of Elephants)等著名建筑。

  •   看点

      通王城4护城河桥:桥两侧的石雕为修罗与阿修罗合力搅拌乳海获取长生不老药的故事。两侧各有27座雕像,高2.2米,跪坐姿,合力报持巨蟒用力拉扯。观察雕像的面容可以分辨他的身份:眼睛细长、表情含蓄的是修罗(天神),怒眼圆睁、表情凶恶的是阿修罗(魔鬼)。

      南门(South Gate):城门高达23米,上方为巨大的四面佛像,面露安详的微笑,是吴哥古迹的标志之一。

      巴戎寺(Bayon):城中最重要、最宏伟的建筑。

      巴方寺(Baphuon):曾经是旧王城的中心,吴哥常见的三层平台建筑,底层雕有各种动物雕像,顶部已坍塌。目前该寺因维修已暂时关闭。

      空中宫殿(Phimeanakas):皇宫中的神庙,城中最高的建筑,最高层平台上曾建造一座金塔。

      战象台阶(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国王的检阅台,举行庆典仪式和斗象大会的地点。尚存巨象石雕。

      癞王台阶(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当时的皇家火葬场所在地,因平台顶端一座没有性别的“癞王”雕像得名。但为什么叫“癞王”则众说不一,有人说因为发现是布满青苔,也有人说雕像是一位染上麻风病的国王。原雕像已送往金边国家博物馆收藏,现在的是复制品。

  •   简介

      通王城1通王城又称大吴哥,是吴哥王朝的首都,多次毁于战火,后几经重修。先今一直是12世纪摸、13实际初由柬王摄耶拔摩七世所建。

      吴哥通王城(Angkor Thom),也称“大吴哥,吴哥通城,吴哥城,洲城”,Thom读“通”,是“大”的意思,按照梵文原意,Angkor是“城市”的意思,那么Angkor Thom就是“大城市”的意思。吴哥通王城是吴哥王朝的首都,始建于9世纪,多次毁于战火,后几经重建。现今一直是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柬王闍耶拔摩七世所建。

  •   结构

      通王城3通王城呈正方形,是一处被长达12公里的城池所包围的城市。全城5道城门,4道通向城中心的巴戎寺,还有一道通向皇宫的“胜利门”,城门上面是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5座城门外各有一座横跨护城河的大桥,桥的两旁置有石像,每边27尊。石神高2米半,成跪坐状。城南门(South Gate)外的护城河上架有石桥,桥的两侧栏杆上各有一排54个石雕的半身像,一边代表神灵,另一边代表恶魔,他们手上拉着眼镜蛇化身的巨蛇王。据说宽约百米的护城河,在古时养有很多鳄鱼,是用来抵御敌人进攻的。

      在吴哥城中央,依照佛教须弥山的概念建立起了壮观的巴戎寺(Bayon),在整个通王城的范围内,还有巴方寺(Baphoun)、绯明纳卡寺(Phimeanakas)、癞王坛(leperKing)、战象台阶(Terrace of Elephants)等著名建筑。

      吴哥通王城全城共有5道城门,4道通向城中心的巴戎寺,还有一道通向皇宫的“胜利门”,城门上面是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5座城门外各有一座横跨护城河的大桥,桥的两旁置有石像,每边27尊。石神高2米半,成跪坐状。城内主要建筑物为巴戎寺,其核心部分是一组由16座相连宝塔构成的建筑群,每座塔布满着雕刻。除中央塔外,在两层台基的四周还排列着几十座形体相同的石塔,每座塔各有一个四面佛,吴哥通王城南门他面含微笑,凝视远方,脸行似柬王摄耶拔摩七世的容貌。围绕着台基上的建筑有两个同心的方形回廊,回廊上雕刻着大量的浮雕,主要以神话故事、当时重大的现实斗争和日常生活为题材。

  •   背景

      通王城2吴哥通王城是高棉帝国最后的首都,由牧师住宅、文武官员宫邸以及政殿环绕,坚不可破。这些建筑由木头建成,已经被腐蚀,但是遗留下来的石头建筑证实了吴哥通王城就像它的名字所说的一样,确实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本书所描述的城墙内寺庙包括巴戎寺、巴芳寺、吴哥古皇宫、大象台、癫王台、圣琶利寺、提琶南寺和十二生肖塔。

      坐落在吴哥通王城内部的皇宫年代更为久远,属于十世纪早期国王、十世纪国王及十一世纪早期国王。尽管皇宫的地基和城墙都已经被确认,但是围墙内却几乎没什么建筑遗迹。正是由于这些皇家建筑缺少考古学证明,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它们由木头建成,现在已经被腐蚀了。法国人为这座皇宫确定了一个版图(见反面的地图),其中包括吴哥古皇宫的寺庙山、周围的水池和一些宫邸、政殿,这些建筑很可能在城墙后面。醛耶跋摩七世在皇宫原址上重建了吴哥通王城,王城以巴戎寺为中心,四周由城墙环绕。

      中国使者周达观提供了高棉帝国的第一手证明,描述了吴哥通王城的壮丽。

      王城的中心建起一座金塔巴戎寺,周围是二十多座矮塔和几百间石头房。东侧是一座金色石桥,桥两侧各有一个金石狮,并有八樽金菩萨沿石头房排开。北侧是金色铜塔[巴芳寺],这座寺庙甚至比金塔还要高,是一处真正惊人的景观,其基底有十间石头房。更北部,约四分之一英里处是国王宫邸,从他的私人住所上拔地而起的是另一座金塔。正是这些建筑使外国商人常说“柬埔寨是一个富有而高贵的国家”。

      从象征意义上说,吴哥通王城是一个微型宇宙,由主轴分成四部分。巴戎寺位于正轴心,代表着天与地的边线。环绕吴哥通王城的城墙代表着宇宙周围的石墙,须弥山边的山脉。周围的护城河(现已干枯)则代表着宇宙海洋。

  •   著名景点

      通王城2 石像通道一条长通道通向各入口石塔,通道两旁各有一排54座的石像(右边的石像代表魔鬼而左边的代表神灵),共有108个神话人物守卫着吴哥通王城。魔鬼表情丑拧,着军用头饰,而神灵则有一双杏眼,戴圆锥形头饰,神情详和。(其中一些石像上的头为复制品,正品已被送到暹粒的吴哥保护博物馆保存)。

      通道的最前面有一条巨蛇伸出九头,摆成一个扇形。蛇身沿通道延伸,被神灵抓着,而魔鬼则形成一条蛇形栏杆。这条蛇可能代表彩虹,连接着人类世界和神灵。这种代表意义由因陀罗的出现而得以巩固。

      环绕在吴哥通王城周围的城墙各角落都有一座供奉菩萨的小型沙石塔,寺庙内的一块碑文上写着醛耶跋摩七世为其建造者,并特许建造了城墙和护城河。每座寺庙都呈十字形,朝东而开,每边均有一个拱门,并冠以一个莲花顶。底下有两层叠塔支撑着这座寺庙。小生境内有女性雕像,外部有假窗,是那个时期的典型装饰。窗户上半部封有红土块作为遮挡蓬,下半部则有护栏。

      入口石塔所有进入该城的人都必须从这里经过,因此,入口必须建得宏伟优美,而又要无比的坚固。

      在柬埔寨的所有遗址中,这五座入口石塔吸引了最多的拍照者,每座沙石塔高达23米(75英尺),旁边各有四个头像,每个头像各朝一方。这些头像很可能代表了须弥山顶上的四个方位神。

      各大门的下半部造成大象形状,每只大象各有三个头,象鼻作为柱子,伸着采莲花。印度神因陀罗坐在大象背上,两边各有一个小精灵,因陀罗神的左手放在略低的位置,手上托着雷电。

      往石塔里面看,人们可以看到枕梁拱门,这种拱门是柬式建筑的典型特征。石塔内部有几根木横梁,每边均有一个岗亭。

学科中心